03.06 “一炮轟”式的施肥方法有哪些弊端?

神農35


一炮轟的施肥方式在我的記憶中應該是在2000年左右就已經出現了,只是那個時候的肥料製造工藝和技術水平不到位,效果比較差,作物後期脫肥比較嚴重。因此在推出這種類型的肥料大概2年左右就沒有多少農民使用了。現在的肥料製造工藝和技術水平有了一定的進展,一炮轟的肥料又開始出現在市場。那麼這種肥料或者施用方式有什麼好處呢?

1、節省勞動力,降低人工成本。一炮轟的肥料都是作為基肥使用,後期不用追肥。些就對一些後期追肥需要2-3次的作物種植來說節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


2、減少肥料燒苗、傷根的風險。一炮轟的肥料都是緩釋或者控釋肥料,養分釋放需要一定的期間才能完全釋放,以滿足作物整個生育期的養分需求。這樣就降低了種子及根系周圍的肥料溶液濃度,降低了肥料方面的農業風險。

3、提高肥效利用率。由於其控釋和緩釋的成分或者技術的存在。其養分的釋放是緩慢的。就減少了以往使用氮磷鉀三大肥由於肥料溶化快引起的養分隨地表徑流流失和隨水深度下滲的損失量。


那麼這種肥料的弊端有那些呢?

1、由於施肥方式或者機械的差異,引起肥料的利用率達不到預期的目標,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肥料浪費。

2、製造工藝和技術的缺陷與不足,引起這類肥料的養分速度超過了預期的速度,容易造成後期的生長髮育與肥料供應脫節,形成作物脫肥的情況。

3、成本高。由於複雜的工藝和技術流程,一炮轟類的肥料價格要高於普通的三大肥的價格,成本有一定的增加。

4、與之搭配的機械不到位,使其肥料利用率水平達不到預期的目標,說白了就是肥料與機械的配合研究工作失調。這方面日本和韓國較為先進,他們國家水稻種植採取側深施肥技術,一個生育期只用底肥並且做到了全期肥料釋放的目的,而且還有與之配套的側深施肥專用高速插秧機,特別適合肥料和機械的推廣。

以上是我總結的一炮轟的肥料技術的優缺點以及一些弊端產生的原因。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我是賣化肥農藥的,對於玉米“一炮轟”施肥法,我是區別對待的,那麼施肥的弊端也是如此!有利有弊!

“一炮轟”的玉米施肥法,在我們這裡也就興起7/8年的時間,其先我是持否定態度的,認為那是不合理的,它違背了玉米的需肥規律。

玉米的一生需經基肥,種肥,攻稈肥,攻穗肥,攻粒肥五次施肥。老農對於玉米的施肥,講究的是“頭遍追肥一尺高,二遍追肥正齊腰,三遍追肥出毛毛”,意思是在玉米的拔節期,大喇叭口期和吐絲期追肥,以達到攻稈,攻穗和攻粒的目的,重點是攻稈和攻穗!

可是,近幾年來,隨著青壯勞動力的城市化,農村以“三八六一九九”部隊為主,而玉米追肥又是一種重體力活。(回想起以前我在家給玉米追肥的情景,用的是碳酸氫銨,父親挖孔,母親施肥,我們幾個在後面埋土,還得壓實。後來用化肥簍子劃硝酸銨或尿素,再後來用撒施肥)。

有點跑題了,再拽回來,回到“一炮轟”施肥上來!

不管你用何種化肥,此方法可省工,省力,省時!不會因追肥而耽誤工作時間,可打工掙更多的錢——人民幣,美元,英鎊,最好不要日元!

如果用玉米專用控釋肥,我無“弊”可談,因為CCTV有過證實,不減產,可利!

用其它的一般的化肥,可造成肥料與玉米間的供需不同步,該吃的時候撈不著吃,不該吃的時候楞塞!“足時一頓撐,木有時敲米桶!”還會造成肥料的浪費!燒苗,減產等弊端!

這就是“一炮轟”玉米施肥的利與弊。可話又說回來了,就是減產那麼一百二百斤滴,又能值幾個錢呢?

存在的就是合理滴!不必太計較,你高興就好,你的地盤你作主!

您又有什麼建議呢?歡迎分享。

歡迎關注我,同您解決化肥農藥使用中的各種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