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金平二小紅報小記者採訪自己的校長

金平二小紅報小記者採訪自己的校長 熊道松校長表示 辦有靈魂的教育 做有溫度的校長

曹春玲

文|圖 金平二小 曹春玲

4月16日,在金平二小的黨員活動室,一場特殊的採訪正在進行。採訪者是《紅河日報》小記者站的小記者,被採訪的是金平二小的熊道松校長。採訪現場,小記者們從自己的視角出發向校長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涉及學校概況、管理理念、育人政策等多個方面,熊校長和藹可親地給小記者們一一作了回答。

金平二小紅報小記者採訪自己的校長

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小記者:校長您好,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是什麼?對於學校今後的發展,校方有何計劃?

校長:學校的辦學理念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了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興校、發展強校。

對於學校今後的發展,一是要進一步改善學校環境,完善基礎設施,讓學生有一個優美的學習環境;二是利用好師資力量,開展好特長班;三是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四是做好學校的特色教育。

金平二小紅報小記者採訪自己的校長

做孝和善的好少年

小記者:校長,目前全國都在大力提倡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我們學校在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校長:中國5000多年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孝、和、善”三個字就是其精髓。孝為本,和為貴,善為先。

父母是我們的根,孝敬父母就是在養根,根深才能葉茂。為了培養學生“孝”的品格,學校把學生的孝行培養納入學校的學年教育教學目標中:在寒暑假的作業中有目的地佈置與孝有關的作業,比如在假期中必須為父母做三件家務事或者端洗腳水給父母洗腳等等;在三八婦女節、重陽節讓學生做一件讓父母高興或自豪的事;讓學生在父母生日的時候寫感恩卡給父母,或是自己的生日蛋糕第一口讓父母吃等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動。以此讓學生意識到孝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養成“孝”的習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孝的品格。

“和”包括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以及自我身心的和諧。所以學校把“和”的教育融入到了課堂教學之中,在教材文本的解讀中細緻地把“和”文化傳播給學生。“和”是寬恕,是忍讓。和睦的人際關係,和諧的社會環境,對於學生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為此,學校組織開展“杜絕校園欺凌”“和同學做親人”“校園是我的家”等主題班會和中隊活動課,這些“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正在悄悄地改變著學生。

人為什麼要行善?《了凡四訓》上說“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金平二小紅報小記者採訪自己的校長

大樹有大樹的風格 小草有小草的魅力

小記者:您眼中的好學生是什麼?您對我們小記者有什麼期望?

校長:在我心目中,好學生應該有愛心有理想,積極向上,認真聽講,做好作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等。當然還要有強健的體魄和美好的心靈,熱愛勞動,關心集體。但是,我認為大樹有大樹的風格,小樹有小樹的魅力。那些在老師眼中不是好學生的孩子,身上也有閃光點,只要教師能像土壤,像陽光,像雨露,去滋潤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呼吸自由的空氣,茁壯成長,總有一天小樹也能長成大樹,擁有大樹的風格。

今天小記者,明天大記者。希望你們努力學習,掌握紮實的基礎知識,加強訓練,牢固掌握寫作和新聞報道的技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手中的筆,報道、歌頌好人好事,對身邊的各種事情做出評論,並更好地為學校做宣傳,將來走向社會,走向世界!

金平二小紅報小記者採訪自己的校長

民族團結之花 在校園綻放

小記者:校長,學校在民族團結方面具體是怎麼做的?

校長:我們學校聚集了苗族、瑤族、傣族、哈尼族、漢族等幾個民族的學生,是個民族大家庭。

民族的團結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作為宣傳民族團結的主陣地,學校要不斷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係,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讓民族團結教育進課堂。把民族團結教育作為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融入學科教學中,從小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培養孩子樹立“56個民族是一家”的思想,懂得民族團結的重大意義,讓其入腦入心。

其次,積極開展民族團結活動。結合金平各民族實際,讓各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民族風俗、民族歌曲、民族體育、民族藝術等進校園,融入各種活動之中,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各民族親如一家的觀念,從而促進民族大團結。

最後,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學校日常管理。用校園文化櫥窗、校園廣播、主題班會等大力宣傳民族團結教育內容、國家政策,建立各民族學生平等、團結、互助的和諧關係,在校園共同譜寫民族團結進步之歌,讓民族團結之花,在校園綻放。

金平二小紅報小記者採訪自己的校長

你有特長 就給你舞臺

小記者:校長,您覺得開特長班對於學生、學校起什麼作用?您覺得分數是考核學生的唯一標準嗎?

校長:為了讓學生有發揮特長的舞臺,從2018年春季學期開始,學校開設了籃球、足球、兵兵球、田徑、普通話、書法、象棋、圍棋等10個特長班,這些特長班的學生今後將代表學校參加各級組織的各類活動,讓其物盡其用。這對於學生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培養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孩子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學校是培養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特長班的開展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與課堂教學相比更具靈活性、可塑性,不但豐富校園的藝術文化生活,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各方面的素養,挖掘孩子的潛力,為促進孩子個性發展、張揚個性、展示自我創造良好的條件。

我認為,分數不是考核學生的唯一標準。作為校長,我帶著“生態化”“多元化”的觀點看待每一個學生。

金平二小紅報小記者採訪自己的校長

校長寄語

陶行知先生說過,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我將把自己的愛心和耐心留給教師,用自己的溫度去點燃教師心靈中那支待燃的火把,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辦有靈魂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