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怎麼看待“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的農村老話?

膠東老農民


農村老話,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在我們老家東北農村廣為流傳,小時候初聽這句話,還嚇了一跳,以為是要吃閨女身上的肉,到底這句老話的意思是什麼呢?

人到六十六:是指農村的老人活到了六十六歲。以前的舊社會,人們的壽命大多都不長,六十年一甲子,能活到六十歲以上已經是很高壽的了。所以是值得高興的事,是應該慶賀的。同時在中國人的數字喜好習慣中,六是吉利的數字,所以六十六歲被人們認為是人生很重要的年份。六十六歲的生日就更要隆重地祝賀了。

要吃姑娘一刀肉:指的是作為老人的閨女,要在生日當天為老人割一塊肉,到肉鋪不能說買多少斤的肉,也不能買多少錢的肉,就是用手一指,說:“給我來塊肉”。這就是所謂的“一刀肉”。然後用這個肉給老人包六十六個餃子。

其實各地的說法習慣也不一樣,只要是割肉就好了,萬一要一塊肉,人家肉鋪給你割了半片豬你要不要?難不成要就是孝順,不要就是不孝順。其實只要是盡了心就好。

小時候,姥爺過生日,媽媽就說過這句話,當時還是很不瞭解,很疑惑六十六個餃子姥爺也吃不下去呀。結果媽媽包了六十六個小餃子,一口能吃好幾個,姥爺完全可以吃下,其實就是個吉祥祝賀慶生的意思。

這裡再解釋下為什麼是閨女,不是兒子呢?在農村人的思想中,兒子是可以養老送終的,但是閨女結婚出嫁了,就成了潑出去的水,所以老人年紀大了,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這個活動的主要負責對象就安排在閨女身上了。

其實,不管是迷信也罷,謠傳也好,我總認為這個老話風俗習慣是好的,老人養育兒女一輩子了,在老人過生日的時候,包上六十六個小餃子,即哄得老人高興,還能借著機會盡一次孝心。所以這句老話是應該傳承的。不吃會怎麼樣?如果真的忘記了,或是沒聽過這個俗語,也不要緊的,就是個說法。不必擔心,長久盡孝才是做兒女的根本。

你們家鄉那裡有這句老話麼?對這個老話你怎麼看?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轉發。更多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小時候老聽老人說,六十六要吃女兒買的六十六塊肉。我那時候就很好奇,一個人憑他再大的能力,所也是吃不了六十六塊肉的。怎麼吃啊?

問我媽,我媽很機智,她告訴我把那些肉剁成肉糜,別說是66塊,哪怕是666塊也是有的。怎麼吃不下?就像我當初問她一條鰟鮍魚為什麼能做18碗鮮湯一樣,那其實是為了證明鰟鮍魚真的很鮮美,我老媽回我:那還不簡單,把鰟鮍魚煮好了扔水缸裡,別說18碗,28碗也是有的。

民間都講六六大順,在過去,老人到了六十六歲,已經算是很高的年紀了,人過花甲從頭算,過一歲是一歲。所以,在這時候做兒女的祈願父母健康長壽,吃66塊肉即寓意六六大順的意思。在當時,肉還是緊缺物資,要憑票買的,給父母吃肉就意味著要從自己嘴裡省下來,這是一種孝敬。其實,還真的會吃那麼多肉嗎?只是一種象徵意義。

如今,吃肉早就不稀奇,很多地方給父母做六十六歲大壽,也像是做整壽一樣,大家聚聚,吃一頓,給父母添些衣物鞋帽,圖個喜慶熱鬧,同時也祈盼爸媽健康長壽。


蘇小妮


“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對於這句農村老話我覺得從盡孝角度進行理解更加合適。

在我老家有這樣一個習俗和這一句老話非常相似。每到春天來臨,孩子們都喜歡去摘取果樹上帶花蕾的樹枝回來,找一個玻璃瓶灌上清水,把帶花蕾的樹枝插進玻璃瓶中,然將玻璃瓶放在堂屋中的香合上。



孩子們就漸等花蕾盛開,如果花蕾盛開得旺盛,那麼接下來一整年的運氣都會很好,反之,則接下來一整年的運氣也會相反。我小時候每年都要這樣做,並且還特別虔誠,生怕心不誠、花不開、運不好,所幸的是每年的花一般都能盛開。

直到很多年後我才明白,村子裡的這個習俗實際上就在告訴孩子們,春天來了,不要忘記給逝去的祖先敬獻花。實際上就是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教育孩子要記住祖宗,不能忘本。

而古時的農村人,一般讀書都很少,根本講不出什麼大道理,但內心對哪些事情該怎麼做卻是一清二楚,於是就以習俗的方式把內心的想法傳承,讓大家都遵守。



回到“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這句農村老話上來,其實這句話的本意就是父母老了,留在世界上的日子已經不多了,兒子每天陪伴在身邊,而閨女遠嫁,只能隔三差五地來看望一次,並且來回很不方便。

於是就用這句話來提醒閨女,對於年老的父母不管路途多麼遙遠,要及時回孃家對生養的父母盡孝心,不要留下“子欲孝而親不在”的悲哀。

在古代,全國都流傳有“人過七十古來稀”這樣的說法,於是在六十歲就要給父母大辦一次生日酒,俗稱“六十大壽”,從“大壽”二字就可以體現出這個年齡的不容易。



那為什麼又是在六十六歲,而不是六十一、六十二、六十三,或者六十七、六十八、六十九歲呢?因為中國人對於數字都很講究,大概就了用“六六大順”這樣的說法對父母進行祝福,希望父母萬事順利,永遠健康長壽。

其實這句話的完整說法是:“五年六月七日八時,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意思就是:人到五十歲,身體就一年不如一年。人到六十歲,身體就一月不如一月。人到七十歲,生體就一天不如一天。人到八十歲,活在世上的日子就要按小時計算了。所以為了不留下遺憾又對父母進行祝福,遠嫁的閨女就在六十六這個歲數上送去一塊六至八斤的一塊肉去盡孝心,以後的盡孝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


歡農


看到這個話題,心裡一陣陣愧疚!媽媽六十六歲生日那天,是媽媽給我打的電話,說農村有個講究,這一天要吃閨女一刀肉,記住一定是一刀下去!並告訴我讓少切點!不要被賣肉的割多了!我傻乎乎地到豬肉攤上割了三斤多生豬肉!



回到村裡,見到媽媽,鄰居張嬸也在場,說我好愣呀!一刀三斤多,而且還是生豬肉!不加工你媽怎麼吃?我問她,那還能割啥肉?!她們說:熟牛肉,或者熟豬頭肉,割一刀回來,媽媽一頓就能吃得了的!我當即要返城再購買,被她們制止了!



六,七年過去了,媽媽的身體不太好,今天腿疼,明天高血壓,腦梗塞......,隱隱覺得,心裡愧得慌!是不是媽媽唯一的閨女,我沒給她買上一刀肉讓她在六十六歲生日那天吃了?這樣的緣故造成的!

自己總是以工作忙忘卻了許多事,對農村的習俗一知半解,不甚尊重,最終都不如守在農村的鄰居閨女們那樣對娘盡孝!



農村的習俗不能只按迷信處理,它應該是千百年來農民群眾對六十六歲老人的衷心祝福,希望有這麼個日子,出嫁的遠在外面的女兒能對孃親盡這樣一種儀式感的孝心!

閨女們一定要記住:“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不要等娘自己開口!切記!

敬請關注村姑說村事,更多農村話題一起交流!


村姑說村事


每當看到關於農村農諺的問題,老農我就不甚喜悅,這類問題和老農我的專業剛剛好!

題目中的這個問題是,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其實,這只是農諺中的一部分,這句農諺的原話是這樣“五年六月七日八時,到了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

接下來,老農我和大傢俱體談一談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所謂五年六月七日八時,代表的是一個時間概念。它的意思是這樣的,人到五十歲的時候,未來的日子是按照年來算的;到了六十歲的時候,日子是按照月份來算的;到了七十歲的時候,日子是按照天來計算的;而到了八十歲的時候,日子就按照小時來計算的。

這句話呢,在過去生產力不發達的時候,人們的生活條件以及醫療條件落後的時候,是有道理的。但是,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醫療技術的進步,這句話有點過時了。但是,往後推一推還是有道理的。在過去,人到五十歲身體就每況愈下了,但是現在呢,五十歲正是正當年。

所謂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通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人們到了六十歲、七十歲、八十歲的時候,講究的家庭就會給老者過壽。據說給老人過壽後,會讓這些老人延年益壽。其實這句話的意思也是這樣,說的是父母到了六十六歲的時候,要吃閨女一刀肉。這一刀肉到底是多少呢?是什麼肉呢?其實對肉沒講究,多少也沒講究。不管是牛肉羊肉還是豬肉,必須是一刀子割下來,割下來二兩吃二兩,二斤吃二斤,如果割了半扇,那就吃半扇。那父母吃了女兒的肉之後,就可以延年益壽了。

好了關於這個問題,老農我就談這麼多,各位讀者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老農我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農家人話農家事


在農村,老人過六十六大壽的時候有這麼一句話,說“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在民間有這麼一種說法“人過五十五,閻王爺數一數。六十六,不死掉塊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人們認為66、73、84這些歲數是“坎兒年”,容易生大病或者去世。



人活六十六,不死也得掉塊肉,老人66歲這一年,各方面都要格外注意,因為人們認為66歲這一年很容易發生意外情況。那麼這些禍事如何化解呢?那就是在老人66歲生日這天,要吃閨女給買的豬肉。而且這塊豬肉是有講究的,要一刀切下去,不能切切割割,而且最好是六斤或者八斤,這樣的寓意比較吉祥,是祝願老人身體健康的意思。

有的地方還有“年紀六十六,閻王要吃肉”的說法,所以女兒在老人生日這天買的肉,其實是用來賄賂閻王爺的,閻王爺吃了老人身上多出來的這塊肉,就會給老人留著性命,過了六十六這個坎兒,老人就能健康長壽了!

按照最老的習俗來講,這塊肉得是六兩六錢,用它包成六十六個餃子給老人吃,而且吃餃子的時候要倒坐在門檻上,據說這樣就可以逢凶化吉、長命百歲了!



多米聊三農


怎麼看待“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的農村老話?

很多農村老人認為,人到66歲,73歲,84歲是老人的一道坎,只要邁過這幾道坎就能平平安安,健康長壽。做農村老人認為,只有滿了60歲才是長壽的象徵,未滿60歲而去世的,在很多農村叫做“短命鬼”。過了花甲之年(60歲),第一道坎就是66歲,於是也就有了“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的說法。

1、“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寓意健康長壽

在以前“人到七十古來稀”,相傳人到了66歲,閻王爺想要66歲的老人,只有用閨女送的一刀肉才能化解,66歲是老人的一道坎,只要邁過這道坎才能健康長壽。在有些地方有66歲做大壽的習俗。為什麼是閨女送的一刀肉而不是兒子的?在農村現在還普遍存在逢年過節要給孃家父母送節禮的習俗,而且農村老人祝壽都是由女兒來買東西送壽禮,到兒子家置辦。父母到了66歲時,作為女兒是要送一刀肉給父母的,寓意平安渡過這道坎,健康長壽。“一刀肉”是指,一塊肉一刀切下去,正好是6斤或者8斤,切下去就不能再切,不添不減,就圖個吉利。閨女送的一刀肉還有祭祀,祈求父母健康長壽。

2、不吃“一刀肉”會怎麼樣?

各地習俗不一樣,我們這有66歲是一道坎的說法,但沒有“一刀肉”的習俗,都逢十做壽,60歲,70歲,80歲,90歲,100歲......在東北有66歲生日時,晚輩們要包66個餃子,如果能一口氣吃完就能平平安安過這道坎,也是寓意健康平安長壽。其他各地的也有類似的說法,但不一定會吃“一刀肉”。

“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主要寓意是邁過這道坎,就能健康長壽,吃不吃“一刀肉”主要看當地的習俗,並沒有不吃“一刀肉”會怎麼樣,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只是人們企盼健康長壽的一種習俗而已。


昕瑞生態


怎麼看待“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的農村老話? 這句話說得就是老人必過的坎,比如說66、73、84這些年齡往往都會有閻王不請自來,老人容易在這些歲數喪命。而只要跨過去,那老人就可以長壽無憂,身體更加安康。所以想要跨過這道坎,就需要吃上閨女的六斤六兩肉和六十六個餃子,只要能夠順利吃下去,那老人就能夠長壽。



在古代的時候,人們的壽命並不像現在那麼長,那時候只要活到70歲都會被認為是高壽。而66在數字上又是六六大順的意思,所以說在這個年紀的時候,兒女都會給老人過上大壽,表示對健康的祈福。而在大壽這天,基本上親鄰朋友都會給老人祝壽,通過這份喜氣讓自己更加長壽。在這一天裡,閨女將會給老人送上壽禮。 當然有人會說為什麼是閨女送呢?



這是因為逢年過節女兒都會給父母送上禮物,這樣一來送壽禮的任務當然是女兒了。而在壽禮中有一個習俗就是“一刀肉”,意思是女兒要在這一天給父母送上一塊肉,而這塊肉女兒要一刀切好,保證這塊肉有6斤6兩,這樣就能夠保證父母更加安康吉祥。之後還會向上天祈福,保佑父母能夠平平安安度過這個坎。 當然在壽禮上,老人還會吃上女兒給父母包的餃子,數好66個肉餃子,端給父母的面前。



如果父母能夠順利吃上這些餃子,那就證明父母以後的生活更加順利。正所謂能吃是福,只要能夠吃下這些餃子,那就證明消化系統沒有問題,自然身體也會健康。而這樣的人壽命自然還有很長。當然現在活到80歲都不算什麼稀奇古怪的事情了,但到特殊的時間點,子女還是會給老人祝壽慶賀。大家怎麼看呢?


惠農圈


說到農村老話,有些是區域性的,有些則是全國範圍都通用的,有些已經被摒棄,有些還在實行,這也算是農村生活的小習俗吧,像題目中說的“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的說法,就是一個區域性的老話,有些地方的朋友根本沒聽過,不過,我們這些現在有些家庭還在遵循。

其實,“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這句話,據我瞭解是後半句,前面應該還有一句,叫做“五年六月七日八時”,這裡年月日時指的不是具體時間,前面的五六七八指的是歲數,比如五年,說的是人到50歲以後,身體狀況就會慢慢出問題,一年不如一年,六月,說的是人到60歲以後,身體一月不如一月,七日,說的是人到70歲以後,身體一天不如一天,而八時,大家都明白了,人到了80歲以後,生命就要按小時計算了,這也說明了人的一個生長規律,誰也避免不了。

而在上面的基礎上,會有一個分界線,也就是66歲,以前的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有限,相比現在,人一生的平均年齡要小一些,所以過了66歲再往後,很容易去世,這時候怎麼辦,人們就想到一個辦法,在人到66歲生日那天,讓閨女來送一刀肉,目的是為了消災解難,讓人的生命延長一些。而另外一種說法,大概意思是說,以前的人們,家裡很窮,只有過年才能吃次肉,而人的年齡一旦過了66歲,就感覺日子不長久了,所以,讓閨女來送塊肉,孝順自己。

其實,從現在來看上述這些內容,大家會感到有些可笑,隨著現在社會的不斷髮展和生活質量的提升,以及醫療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在為了66歲以後的生活而過於擔心,所以,“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的說法也就慢慢的被大家所遺忘。

關於農村老話,小幫手有時候覺得還是挺有意思的,大家有些可以信,有些可以不信,畢竟是多年傳下來的,定然有他的道理,最後問下大家,針對題目中的這個老話,你們當地現在還存在嗎?

【我是農民的小幫手,瞭解更多相關內容,可關注查看哦~】


農民的小幫手


以前由於生活水平和醫療條件有限,相比現在,人的平均壽命要小一些。一旦過了60歲,就是長壽的象徵。66歲將是“高壽”老人們面臨的第一道坎,邁過去了,也就意味著之後會健健康康地活著。

有些農村,還有一種習俗:父母66歲的這一天,女兒要送“一刀肉”給父母吃。過去的人家裡很窮,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頓肉,而人的年齡一旦過了66歲,有種時日不多的感覺,讓女兒送肉來,說是孝順,其實就有消災解難,讓父母生命得以延續的意思。


“一刀肉”是一刀切下去正好是6斤6兩豬肉,這怎麼可能有這麼準確?這6斤6兩肉,必須由晚輩們精工細做,做成66個餃子,端給父母吃,如果父母把這66個餃子全吃完了,說明父母胃口好,身體肯定還行,以後會平平安安,長命百歲的!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條件和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活66歲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了!要是農民還得下地幹活哩!以前說66歲是一個坎,沒有一點科學依據,吃上女兒的“一刀肉”也只是一個念想,一種傳統思想的傳承。要想健康長壽,注意飲食,多運動,心情開朗等等才是正確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