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6 淮南乡土|山上的城

山上的城

文|李振秀

-

淮南乡土|山上的城

历史的风烟已然消散, 屹立在江淮大地上的古城寿春饱尝着时光的慈爱和薄凉,今天,她依然是一位百变佳人,时光用自己雕刻的手,在她的身上刻下了各个年代的印记,她身上的古旧和新装,仍然在为许多时代代言。每一个年代的建设者们,都试图结合本地实情,打通连接历史和现实的通道,来为百姓谋福祉。时光老人是最公平的裁判,大浪淘沙留下来的城池,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她散发着活泼的生命力,在素色天空下,宛若新生。

宛若新生,除了古城,还有逶迤城北的八公山。热衷道家黄老之术的淮南王刘安,是西汉的大学者,同时也是一位思想家,更是一位琴棋书画精通的文学家,他在汉武帝时撰写了《离骚赋》,在晚年与他的门客撰写《淮南子》,这是一部集大成作品,在华夏神州珍贵典籍里发出别样的亮光。刘安招募众多的宾客和术士,淮南小山地理位置独特,他们选中在淮南小山谈仙论道,不能不说是慧眼独具。如果来历数中华历史的思想高峰,那么定绕不开老子、庄子和孔孟等几位先贤。于是,极好道家无为而治的刘安,他在心里不自觉地把来自涡河之畔的李聃,蒙城的庄子奉为思想史上的“大山”。他和他的智囊团蜗居在淮河南岸这一片小山上,追慕先贤的境界,试图通过研究天文地理来开启心眼和心窍,破解生命和永生的课题,在自然物化里寻找天人合一的路径。

淮南乡土|山上的城

他谦虚地称自己包括他的智囊团为“淮南小山”,这也是对《诗经》大雅小雅的应和。作者淮南小山创作颇丰,写下了汉赋《招隐士》,如今读来极具韵律美: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巃嵸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原,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招隐篇通过可听的声音、可视的画面、可感的情愫表达出期盼隐者归还的急切之情,难怪后世将之作为淮南王刘安及门客们文学作品上的代表作。

淮南小山还有一部开山力作,就是刘安及其门客积多年心血凝结而成的《淮南子》。编撰成功后,他把它献给了当时汉王朝的统治者刘彻,刘彻对皇叔的聪明才智极为赏识,这部文化巨著让他极为震撼,他留藏了它。接下来的年月里,汉武帝以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为他的治国御术。献书的第二年,刘安就以谋反罪被赐死,走上了他父刘长的老路,因武帝的留藏,《淮南子》因此被保存了下来,精华部分幸存着直至今日。梁启超赞叹:《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胡适也盛赞: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我国现有专门机构来研究《淮南子》,其价值仍在今世的思想界、文化界、学术界、科学界产生着重要影响。

淮南乡土|山上的城

对于以农为本的八公山地区的人民来说,《淮南子》上记载的二十四节气至今指导着山下的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淮南子》上载,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全年二十四个节气,他们还在24节气后配上了乐律,展示着此节气自有的自然乐音可谓奇妙。立春,春季的开始,音比南吕。雨水,一年降水开始,音比夷则。节气惊蛰春雷乍动,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开始出动,音比林钟。春分昼夜等长,音比蕤宾。清明朗润草木繁茂,音比仲吕。谷雨,雨生百谷,音比姑洗。立夏春分尽,大风济,音比夹钟。小满,麦类夏熟作物开始饱满,音比太簇。芒种,麦类等芒作物开始成熟,音比大吕。夏至日,阳气极,炎热的夏天开始到来,音比黄钟……二十四节气对应十二古乐律,这些节气是大自然妙手弹响的琴,数千年连起来弹奏,一定是响彻在山水之间的绝响,同时,他们巧妙地把自然律给揭示了出来。八公山四周的农民可以按照节气的指令,按时按期耕作收割,子子孙孙。多少年过去了,这一盆先贤思想的炭火,仍然给大地上隆冬里期待的人们以一个又一个暖暖的好年景,从不爽约。

所以,从一定层面说,淮南王没有实现他的“帝王梦”是一件幸事,多少朝代已经过去,统治阶层能给黎民百姓带来幸福生活包括憧憬的君王历历可数。汉武帝没有承继“文景之治”的衣钵,他投奔了孔孟的怀抱,从此大一统登上了历史舞台。幸好有淮南王刘安和他的智囊团出现在历史的天空下,不然,西汉的这段历史太无味无趣了。研究物候天文地理、著书立说、炼丹修道,淮南王是一个实干家,想想他出现的那些年,八公山充满着温暖的烟火味。一个诸侯王尊天法地,敬授民时,怎能不深受百姓爱戴,走到一呼百应的境地也是在所难免啊。因为,淮南王刘安正是当地百姓的福音,天子在哪?天子太远了,在民众的心里,他正是他们期盼已久坐那高高皇位上的王。

淮南乡土|山上的城

神坛,是供奉神的地方。神走进人间,需要走下神坛。而在八公山,刘安是被百姓抬上神坛的。这是走在刘安之后的汉武帝刘彻始料未及的,他以为把皇叔赐死,可以坐稳自己的江山,他以天子身份来治理国民的声名可以达于万国,其光辉将如日月恒久。可是,在时光和死亡面前,皇帝和百姓一样两手空空徒劳捕风。许多人已经忘记了皇位上的汉武大帝,许多人却依然牢记“豆腐之法,始于西汉淮南王刘安”,雷同的字句出现在文学作品、医药书籍以及多国的美食大全中。是的,因为刘安发明了豆腐——这一素食界的奇珍,从而被时光铭刻进历史的掌心,成为历史的掌上明珠。以食为天的民以此为自古以来最大的民生,肚皮主导着脸皮,在时光的河里,他们未经商量不约而同把许多光耀一时的大王们从神坛上给轰了下来,齐心协力地把淮南王刘安抬了上去。

走上神坛的刘安,却再也体尝不到后来发生的一切,他的衣冠被葬在八公山脉的肥陵山下,享受着天地间特有的安息,淮淝波影日日相照,满山松涛夜夜相伴。千年的时光太长,纪元走至两千多年后,时光用翻云覆雨手更迭着朝代,众人已没。千年的时光太短,民间以“豆腐始祖”的方式来纪念他,历代万民会到他墓前凭瞻,其意义远远超越了时空和所有的政治元素的限制。追崇他的人们开始思念他,他们试图走遍八公山的角角落落去寻找与他相关的一切遗迹和传说。在他炼丹成仙发明豆腐的山上,他建立过一座城,可是世纪的风雨已经摧毁了这座城体,荒烟蔓草遮蔽了城池的塔基。

淮南乡土|山上的城

人们循着时光的记忆,按照记忆的指示,在他炼丹修道白日飞升的地方,为他建立了一座庙堂。据考证,淮南王刘安庙位于大泉村后的八公山主峰八公山上,建筑风格为汉代建筑,结构为3进庙,砖木结构,其中主殿为2层,其他的侧殿均为1层,建筑以连廊相连,形成围合的寺庙庭院空间。器宇轩昂的庙宇山门对着徜徉的淝水入淮口,山门的两边分别为汉阙风格的钟楼和鼓楼,第二进院里有灵宫殿,两侧为四御堂和三官堂。第三进院的中央是主殿三清殿,供奉着玉清、上清、太清等道家三位鼻祖,两侧则是刘安一生热爱的地方藏经阁和讲经堂。在刘安成为汉王朝的牺牲品后的若干年,八公山附近的民众筹资建造了刘安庙。他们把对淮南王的感念都寄予在这座庙堂之上,据说其香火鼎盛程度超过近郊的四顶山奶奶庙,历经多世纪不衰。又有一种这样的说法,当时四顶山的奶奶庙连影子都没有,刘安庙已经成为膜拜道教的胜地。变革骑着时光之驹,把一切牛鬼蛇斩落马下,刘安庙也不能幸免,它轰然倒地,卸去梁木,砸碎角石,倾倒的大厦如逝去的江山无限凄凉。

这边刘安庙卸去保护民众精神的盔甲,敬畏头上三尺有神明的民众不知哪一年开始不约而同上了四顶山,他们把一系列相关道教的瑰丽传说披挂到一位女神仙身上,她是一位赐子嗣的神仙,她的芳名叫碧霞元君,俗称四顶奶奶。开枝散叶、多子多福、子孙绵长是吾国民众压阵心底的信仰。多灾多难的淮河两岸,需要这样的信仰来应对农耕文明对劳动力的呼求,他们把对刘安精神的膜拜转借到四顶奶奶身上,至今盛行。

淮南乡土|山上的城

外地的朋友爱称赞寿春古城的崔巍雄奇,城池的身上体现着宋朝人文主义文化的高端,在建筑和水利等方面是一本活的教科书。而纪元前刘安那个时代的建筑已经渺不可寻,在春天,古寿春城的遗址上长着青青的麦苗,他炼丹修道的八公山迎接你的是满山的松风,我们该到哪里找他啊,在山中?在泉畔?还是在书中?其实,哪儿也不用去,他的足迹遍满八公山水间,他建立过的城池也从未倒塌过。这是一座山上的城,根基立定在纪元前,城建立在淮南的这片小山上,同时更是建立在历史的大山上。有形的城池可能会在岁月风雨中坍塌,精神世界的城却能恒久。刘安走了,寿春城湮没走进地下,而刘安的时代如一座建在历史大山上的城,没有人能够隐藏它,人们可以看,可以感,可以听这座城发出的亮光和乐声。

-

作者简介:李振秀,寿县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

(本文由八公山作协提供,《八公山文学》2017卷)

-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今日头条“八公山视界”,欢迎交流!

(点击右上角“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