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吃六味地黃丸上火是怎麼回事?

無奈的決擇37392401


首先我們簡單瞭解下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是由熟地黃、酒萸肉、山藥、澤瀉、茯苓、牡丹皮等六味藥物組成,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是經典的滋補腎陰中成藥,用於腎陰虧損、頭暈耳鳴、腰膝痠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消渴等症。

吃六味地黃丸上火可能有以下的原因:

一、用藥不對症

我們都知道六味地黃丸適用於腎陰虧虛所致的形體虛弱、頭昏耳鳴、少寐健忘、腰痠腿軟、遺精、口乾、舌紅少苔等。我們都知道火乃熱之極,人體處於陰陽平衡的整體,上火分為實火和虛火,實火是陽盛,而虛火是陰虛,六味地黃丸對於治療虛火是有作用的。可能實火的症狀認為是虛火了,沒有對症用藥,上火的症狀就更加重了。

二、用藥劑量不足

可能使用六味地黃丸的劑量不足,無法控制病情。

三、虛不受補

也可能是陰虛,服用六味地黃丸也是正確的,但是由於身體虛弱、腸胃功能不佳,消化吸收狀況很差,甚至溼熱很重,即使服用了補虛藥也沒有辦法吸收。

四、不良生活習慣

在服藥過程中,應注意規律的生活作息,可是有些患者繼續熬夜、喝酒、吃狗肉、羊肉、海馬、海龍、獐肉、炒花生、炒黃豆、炒瓜子、爆米花、花椒等辛辣燥熱的食物也可能出現上火的現象。

總之,建議患者到正規的醫院就診,明確診斷後再使用六味地黃丸,在用藥過程中要注意規律的作息,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出現任何身體上的不適都應在醫師的指導下調整用藥方案。


藥事健康


上火原因

六味地黃丸由熟地黃、山萸肉、山藥、茯苓、澤瀉、牡丹皮配伍而成。主要是滋陰補腎,既然是滋陰,為什麼會上火呢?

  1. 身體健康並無適應症,使用補陰藥阻礙身體正常氣機運行,氣有餘便是火;
  2. 身體雖有不適,但不屬腎陰虛症,且此藥滋膩,長時間服用引起脾胃運化不良,內積溼熱而出現上火症狀。

所以,一旦吃六味地黃丸出現了上火症狀,一定要詢問醫師或藥師,是否是對症施治,既要了解藥品適應症,還要對自己辨證準確。


臨床藥劑師


六味地黃丸在中國是知名的中成藥,很多人都知道是補腎來的。其實六味地黃丸不只補腎,還能作用於其他方面。一般適合腎陰虛體質的人使用。



六味地黃丸是宋代錢乙根據“金匱腎氣丸”減去附子和桂枝這兩味藥而成。由熟地八錢、山萸肉四錢、山藥四錢、茯苓三錢、丹皮三錢、澤瀉三錢而組成。用量非常精準,醫家一般很少改變方子的用量,要是改變用量的話,藥效就不一樣了。



方中六味藥前三味藥,熟地入腎經、山萸肉入肝經、山藥入脾經;後三味,澤瀉入腎經、丹皮入肝經、茯苓入脾經。前三味是補的作用,後三味是瀉的作用,所以大家都說“三補三瀉”。怎樣三補三瀉就不說了,說起來話就多了。

剛才說了,六味地黃丸是補腎陰虛用的。那怎樣才知道自己腎陰虛呢?這裡介紹一個方法,就是摸自己的脈搏,如果最近幾天脈搏跳得比較快,就可能是腎陰虛的症狀了;如果脈搏跳起來比較慢,那就不是了。

什麼症狀才服用六味地黃丸呢?

首先,那肯定是夫妻生活過多的人服用啦,房事過多的人對身體影響是最大最長遠的。六味地黃丸起效慢,需要長期服用,起效慢也是好事,不會損傷身體嘛。40歲以後的男人服用很合適,記住啊,六味地黃丸不是壯陽藥,請不要理解錯了。

其次,現在太多人經常熬夜,因為熬夜的人容易消耗陰氣,所以熬夜的人應該吃點六味地黃丸。

最後,有些家庭主婦比較操心也容易造成陰虛,在家做家務總覺得腰膝痠軟、頭暈眼花;晚上睡覺經常出汗,醒來時枕頭都溼了;有時看電視感得耳朵嗡嗡鳴響;這樣都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



當然,還有很多症狀都可以服用的,這裡就不一一舉例了。

什麼人不適合服用六味地黃丸呢?

有溼熱的人、陽虛的人、脾胃不好的人,這些人不要服用了。服用六味地黃丸上火,可能就是這幾類人了。

還有一種情況服用六味地黃丸會上火,那就是虛不受補或者不對症的人。


飛揚全說


服用“六味地黃丸”出現“上火”,這是好事!

“上火”是身體陰陽失衡發出的警告,提醒你儘快作出某種決定。

而出現“上火”現象的原因,主要就是兩種:

一是,六味地黃丸以前就不適合你;

二是,六味地黃丸現在已不適合你。

原因概括起來簡單,但是話一說就長了,作為補腎的萬能神藥,“六味地黃丸”佔據“網紅”的位置可不是一兩年了。再加上適應症逐漸增加,粉絲數量也是蹭蹭地往上漲。

第一、腎陰虛和腎陽虛沒有那麼單純

經常看到有人把自己打扮成專家的模樣,一本正經的告訴我們“六味地黃丸只適用於腎陰虛,不宜用於腎陽虛”。腎陰虛和腎陽虛真的那麼簡單嗎?其實現實中很少出現單純的陰虛或陽虛,而且陰陽可以相互轉化,所以陰陽雙虛完全可能。

更有甚者,打出一個神秘的標題,“老中醫教你一招判斷陰虛和陽虛”,這都是非常不負責的。他們的策略就好像在考試中做選擇題,四個選項,可以用排除法去掉一個,但是另外三個呢?難道診斷疾病是靠蒙嗎?

封建社會的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大部分都在溫飽線上掙扎,不可能都像梁山好漢一樣“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而現在呢,我們喊得口號多是“減肥”,甚至通宵打遊戲、熬夜追韓劇,所以陽虛的人應該佔大多數。

而且中醫的“九種體質”之說,由於生存環境、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巨大變化,到現在還有沒有現實意義,這個很難說。

因此,我們不要自行判斷腎陰虛和腎陽虛,六味地黃丸在服用前一定要諮詢正規的中醫大夫,中醫理論遠比我們想象的複雜。

第二、健康身體無需補腎

補腎的問題,不能盲目跟風,更不要認為吃了藥才是心理安慰。身體健康,也沒有腎虛症狀,看了廣告就吃藥,原以為是錦上添花,其實服藥後打破了身體原有的陰陽平衡,導致內火上升。

以前曾經聽一個老中醫說:“體虛才補;不虛的話,別餓著就行!”想起來真有幾分道理。

第三、“辨證施治”如何體現?

都說中醫講究“辨證施治”、“對症施補”,不能只是喊喊口號吧。

絕大多數人見到的六味地黃丸都是固定的中成藥,固定的配方、固定的比例,而每個人的性別、年齡、情緒、環境、表裡虛實寒熱……千差萬別,根本無法體現“辨證施治”。

所以,真不如在中醫大夫的指導下去抓草藥自己熬製,根據自己的體質特點,既補了腎虛,又防止上火。

試問誰有宋代名醫-錢乙的自信和膽量,為小孩看病,竟然去掉了附子和桂枝,那可是張仲景的處方啊!

第四、人工種植改變藥性

我們在電影裡見過古代的醫生採藥,那些草藥都是野生的,可以說是餐風露宿,汲取大自然的精華;現在呢,大部分都是人工種植,定期澆水、施肥、除蟲,就像是嬌生慣養的孩子。這樣一來,四氣五味不知道改變了多少,所以中藥的標準化,難!

第五、服用方法欠妥

腎,位於五臟的最下方,因此空腹服用效果比較好;另一方面,要用淡鹽水當藥引,因為六味地黃丸入腎,而食鹽性寒,就可以達到中和虛火的目的。

總之,六味地黃丸是一種藥,不是用來解渴的純淨水,而服藥就要根據自身體質,

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切忌自測陰虛和陽虛。


梧淨天擇


六味地黃丸是滋腎陰中藥,比較溫和,小孩子都可以吃,至於說上火,有可能是虛不受補,如果你身體五臟虛寒嚴重,吃了點補品就會導至上火現象,這種情況一般屬於虛火,就是體內虛寒,身體自衛能力會把陽氣調到外圍,你感覺是上火,實際是虛不受補!

這種情況中醫按摩疏通經絡後,或者選擇艾灸,調理下,再進補,最好諮詢當地中醫,不要自己亂搞!


一葉知秋28542


六味地黃丸這味中成藥是滋陰補腎添精補血的;偏重於滋陰的名貴經典方劑!給病患者帶來了在獲得健康的希望!

為什麼有人吃六味地黃丸會上火?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根本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出現了這個現象說明病患者的病不對症,症不對藥;六味地黃丸主治腎臟的陰虛火旺引起的疾病,對腎臟以外的陰虛火旺引起的疾病可輔助治療(但是不提倡)中醫藥的精髓就是專經調製,君臣佐使!個別人症狀病理也適合吃六味地黃丸,為什麼上火那是你的藥量不夠,不足以祛除治病之敵;(小病用藥量要小,大病用藥量要大,)現在的好多中醫師明明有醫術就是沒有療效歸根結底就輸在對大病不敢加大用藥量(藥對症用大劑量,這叫心細膽大,和部分庸醫就知道遇到疾病就大劑量多品種有本質的區別)!這是可悲的中醫師!更是連自己都懷疑,懷疑中醫藥;給中醫藥界帶來了壞的口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