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在抗日戰爭中,敵我雙方用手槍互相攻擊是真的嗎?

在抗日戰爭中,敵我雙方用手槍互相攻擊是真的嗎?小編認為不是真的。手槍在戰場上的價值其實很低,僅僅作為輔助、備用的自衛武器,且不要說和戰場上的火炮、坦克比,就算是步兵分隊之間的交火,主要的火力輸出也是輕重機槍和步槍,近戰中還會有衝鋒槍,手槍的作用非常小,影視劇裡主角拿著一支小手槍和一堆拿著步槍的日本兵對射,或者當官的拿著一支小手槍,站在機槍旁邊“給我打!”還抬手啪啪開槍這種場景是極不真實的——步槍、機槍射擊的距離,遠超出了手槍的有效射程。

在抗日戰爭中,敵我雙方用手槍互相攻擊是真的嗎?

但是在火力貧弱的中國戰場上,手槍發揮的作用的確比歐洲戰場更大。舊中國積貧積弱,工業水平極低,重武器匱乏,連步兵的機槍、衝鋒槍等自動武器都遠比歐洲戰場稀疏,無論是國民黨、地方軍閥還是中共軍隊都是火力嚴重不足的,可以說中國戰場是一個菜雞互啄的戰場。由於機槍、衝鋒槍很少,結果意外地讓毛瑟C96這樣的大型自動手槍有了施展舞臺,也就是“盒子炮”、“駁殼槍”。

在抗日戰爭中,敵我雙方用手槍互相攻擊是真的嗎?

即使不談射程,就是哪怕大家都在二三十米上的距離內打仗,也不可能出現你說的這種情況。因為手槍本身的命中率就不能和步槍相比。事實上,一個訓練有素的士兵持手槍,瞄準二十米外的移動人形目標,槍槍脫靶都很正常。很多人都對手槍這種武器存在誤解,手槍只是自衛武器,適用場合你可以類比成匕首,那就不是個能在戰場上用的玩意。可以去了解一下相關的統計,在抗戰的戰場上,平均要花多少發子彈才能打死一名日軍,如果全用手槍擊發,子彈用量又要翻幾個數量級。

在抗日戰爭中,敵我雙方用手槍互相攻擊是真的嗎?

至於說電影電視劇為什麼這麼拍,因為好看啊。實際呢,不單單是小編上面說的這些內容,影視作品中的持槍姿勢基本都沒有標準的(此處不限於抗戰時期作品)。三十年前的電影裡面持槍威懾還有保持距離使對方不能接觸到槍身的這類畫面,現在再看,一個個恨不得把槍口放在敵人身上,送上門去給人空手入白刃。正面戰場拿手槍打仗,除非是幾萬個007特工來對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