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笛王許伯遒與梅蘭芳

今日推送之《笛王許伯遒與梅蘭芳》錄自《中國京劇》1992年03期,作者許國杭。許伯遒,崑曲曲家、笛師。名聞鐸,以字行。或作進遒,號柯。官宦世家。原籍浙江海寧。從小隨父宦遊,久居杭州。受家庭薰陶,8歲即能吹笛。又經名師俞粟廬、方萼亭、趙同壽指授,融會貫通,自成一家。笛音飽滿、醇厚、寬亮,有“滿口風”、“笛王”美譽。

 先叔許伯遒先生自幼受家庭薰陶(先叔爺友皋公能唱昆旦,喜吹笛),又天賦稟厚,十歲時已能按譜奏曲,頗有昆味。他先從名笛師方萼亭學笛,十四歲那年,在上海一次崑曲清唱中,吹奏〔千鍾祿〕、〔慘睹〕,被崑曲宗師俞粟廬先生髮現,把他叫到身邊來說:“小弟弟,你的笛可比美阿榮(李榮忻《十五貫》劇組的正笛),有工夫到我家來拍曲。”在粟老及俞振飛先生父子的指導下,他掌握了俞派的唱法氣口,吹奏技巧又有突飛猛進,大約二十歲後,就有了“笛王”的稱號(按:當時享有“江南四大笛王”稱譽的有上海俞振飛、許伯遒、嘉興許鴻賓、崑山李榮忻。)

笛王許伯遒與梅蘭芳

許伯遒

 伯遒叔的笛音飽滿,醇厚寬亮,崑曲界有“滿口風”的美稱。聞佩姑說他的吹奏是:“雖新聲變調,遵律呂不差;役心御氣,揚宮羽于丹田,得其伴奏,舒暢愜意”,這個分析是恰如其分的。 

 伯遒叔認識梅蘭芳先生時間很早,可遠溯至一九一六年十一月下旬,那時梅先生到杭州第一舞臺演出,伯遒叔、源來叔和父親看了他演出的《黛玉葬花》、《穆柯寨》、《佳期拷紅》幾齣,經族伯許明先生介紹,在化妝室見到梅先生。梅先生和大家一一握手,含笑說:“崑曲出在南方,你們聽那句腔唱得不準,那個字念得不合適,請你們告訴我。”他們見名震一時的梅蘭芳,態度如此和藹,說話那末謙遜,都結結巴巴地擠出一句:“唱得好,做得好。”

笛王許伯遒與梅蘭芳

梅蘭芳、姜妙香之《黛玉葬花》 

 “九一八”事變後,梅蘭芳遷居上海,住在滄州飯店,有一次父親約請他吃飯,伯遒叔帶了笛子,吹奏了兩支《思凡》。梅先生在《舞臺生活四十年》一書中說:“我唱完了,覺得十分痛快。因為他的所謂“滿口笛”,又寬又亮,正配上我這條寬嗓子。拿他吹的笛子的外形來說,就跟北方的有了區別。他的笛子比較粗些,所以發音寬而亮。”“我從飯店搬到了馬思南路,就常請他替我理曲子,這是我接觸到俞派唱法的開始。他給我理的曲子真不算少。理熟了,他拿起笛子就吹。他吹的癮頭真不小,我那時唱的興致也不差,我們兩個人簡直唱出癮來了。”

笛王許伯遒與梅蘭芳

梅蘭芳之《思凡》 

 三十年代崑曲已處於急劇衰落,舉步維艱的境況中,梅先生一生重視崑曲演出,當然積極參加崑曲界發起的義演活動。在上海崑曲義演時,梅先生演出《南柯記》、《瑤臺》、《金雀記》、《喬醋》,都是伯遒叔吹奏的。 

 抗戰勝利後,梅先生剃鬚重登舞臺,在上海美琪大戲院演出崑曲《思凡》、《刺虎》、《遊園驚夢》、《斷橋》、《奇雙會》等,萬人觀仰梅伶王復出,為他振笛的還是“笛王”許伯遒。

笛王許伯遒與梅蘭芳

梅蘭芳抗戰勝利後首次登臺演出《刺虎》 

 五十年代,梅劇團在各省市巡迴演出,劇目有《遊園驚夢》、《金山寺·斷橋》、《奇雙會》,總是特邀伯遒叔隨團伴奏,他們的藝術交誼有三十年的歷史。尤其在1959年,夏衍副部長提議梅蘭芳、俞振飛、言慧珠諸名家拍攝彩色戲曲影片《遊園驚夢》中,他更是其中得力助手之一。當年崑曲大師俞振飛先生在上海聽了《遊園驚夢》的影片錄音後,寫信給父親說:“先父粟廬公認為唱《遊園驚夢》要得‘靜’字訣,才算度曲高峰,梅先生的演唱,尤其是〔山坡羊〕、〔綿搭絮〕兩支曲子,確實達到了‘靜’字訣。”這果然是梅先生的藝術造詣已進入爐火純青的境界,但也和伯遒叔襯托綿密的吹奏技巧相得益彰,密切不可分割的。誠如王定一、希一表弟闡述的那樣:“從他的伴奏中可聽出笛音嘹亮但不掩蓋唱腔;尺寸舒展但不影響劇情,連中有斷,斷中有連,把曲子中的頓挫轉折表現的恰到好處,搭頭不多不少;運氣不徐不急,把演唱者細膩的唱腔與感情,都清清爽爽的襯托出來。”

笛王許伯遒與梅蘭芳

影片《遊園驚夢》劇照 梅蘭芳飾杜麗娘 俞振飛飾柳夢梅

 “笛王”許伯遒先生又是個多面手,除精於擫笛外,在治印與書法上,也是卓有成效的。他曾為梅蘭芳、程硯秋諸大師及父親篆刻過多枚印章,技藝高超。他輯錄的《度曲百萃》是用圓轉自如、精美雋永的趙體(孟頫)字繕寫的,行氣尤佳,足資廣大書法愛好者作習帖之用。

(《中國京劇》1992年0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