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今年河南高考作文該咋寫?鄭外、鄭一中、省實驗等知名語文教師解讀

今年河南高考作文該咋寫?鄭外、鄭一中、省實驗等知名語文教師解讀

今年河南高考作文該咋寫?鄭外、鄭一中、省實驗等知名語文教師解讀
今年河南高考作文該咋寫?鄭外、鄭一中、省實驗等知名語文教師解讀

今天上午的高考語文科目已經結束,其中高考作文題目引發了大家的熱烈討論。

那麼,對於今年的河南(全國卷 I)的作文題《寫給未來2035年的那個他》,考生應該怎樣立意?作文考察的是什麼?又有哪些亮點?下面請看看我省知名語文老師的分析!

今年河南高考作文该咋写?郑外、郑一中、省实验等知名语文教师解读

趙長春,河南科技學院黨校常務副校長。出版有小說集、散文集、詩歌集等,多篇小小說作品入選全國各地高考模擬試題

聞聽窗外諸事,講好中國故事

認真閱讀這一材料,不難看出,命題人的功夫所在。首先要認真閱讀材料。讀懂材料是立意的基礎。要抓著關鍵提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要分析、聯想材料中七個重要時間節點所釋放的關鍵詞:世紀寶寶,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與新時代的中國一起追夢、圓夢;要審好書信要求:十八歲的你,寫給那時十八歲的他(她),也就是寫給新時代成長起來的未來一代青年。

這樣,結合所給材料之間的對比與契合點,就基本可以提煉材料的內容及立意:即聯繫當前偉大中國的偉大成就,思考和分析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未來中國。在這一過程中,提出自己的判斷、認識和見解:在邁進新時代的中國征途中,我能擔當什麼?18年後,面對18歲的他(她),我能否無愧於所走過的青春歲月?並且,我能否給予18歲的他(她)一定的人生感悟?如果可以,考生在信尾展望:18年後我們相會,在實現下一個十五年的目標,即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程中,共同擔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和力量!

當然,文無定法。如此命題,考生在審題方面便於把握,看到材料有想法,寫下題目有話說,為學生寫作提供了較大的寫作自由,不至於出現跑題現象,更不至於“悶題”,能夠真實呈現和考察學生的寫作能力。既能彰顯立意多樣性,又能落實評分的層級性。

今年河南高考作文该咋写?郑外、郑一中、省实验等知名语文教师解读

張雲佳,河南省實驗中學語文教師、河南省骨幹教師

“大我”“小我”與“未來我”的巧妙結合

2018年高考作文給出了2000年到2035年七個不同的時間點的大事。這樣的一則材料特別能體現出“大我”一個概念,體現出我國從2000年到2035年的時代進程和發展目標。在這一點上,基本上承繼了2017年全國卷一高考作文的時代精神,緊扣時代脈搏。因此考生在寫作的時候,就應該體現出一種“大我”的情懷,體現出對於國家大事的一個關注,對當前發展中的中國的讚美,對未來國家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的一個憧憬。要體現出正能量、大國情懷,凸顯出愛國的精神。

其次,要體現出“小我”的意識,展現個人的成長髮展與精神風貌。要把自己和新時代的中國放在一起,也就是在新時代下,作為“世紀寶寶”的考生有怎樣的感受、思考、憧憬,所以,考生不能寫得太大太空太泛泛而談,一定要結合自身經歷去談。

再者,要大膽而合理地想象,遙想“未來的我”和“未來的年輕人”的情況。今年的作文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即文章要裝進時光瓶,留待2035年開啟,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這既是情景式任務驅動性的體現,也啟發考生要具有一定的想象力,要和十八歲的年輕人進行“跨時空對話”,要強化代際身份感,有一定的對象感。

在構思的時候,考生可以選擇自己成長中的比較典型的片段,自己有感觸的、典型的時間點與國家的典型的時間點和發展進程相結合,並貫穿一個主題:國家的變化、發展與個人的成長、追求的融合,中國夢的實現過程與個人追夢、圓夢的融合過程,體現出時代的發展對個人成長的積極影響。

另外呢,這篇作文在文體上是比較靈活和自由的,考生可以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寫出創新的文體,除了常見的議論文、記敘文,還可以寫成書信體,給未來的年輕人寫一封信,描述自己所經歷的時代變化,自己成長中的感悟與思考,自己對未來的憧憬與自信,自己對他們的指導與告誡等。

楊建新,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中語文組教師,中學高級教師,河南省語文學科帶頭人

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

材料部分以“……”為分界點,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前是成人前的00後成長的背景,際遇和機遇,“……”後是成人後的00後面臨的“使命和挑戰”。“……”講的是“你們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後講的是“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

作文的內容要求是“據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寫一篇文章,要求針對的閱讀對象是2035年的18歲的一代人。給未來的18歲的年輕人寫一篇文章,寫“你們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如果學生平時注意看新聞,讀報紙(《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雜誌聯合發起“強國一代,路如何越走越寬——人如何活得更加美好”大討論),寫出一篇思想健康,內容充實,感情充沛,對未來的18歲成年人有啟發意義的好文章是不難的。

考生可能會在文體上有糾結,有的考生認為“必須”寫成一封信,這是不對的。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即“新課標”)在“實施建議”一章中專設“學業水平考試與高考命題建議”內容,在測試與考試的目的、命題思路與框架、命題和閱卷原則三個方面做出規定性的建議與要求。對這部分內容,“新課標”表達極其簡潔:“命題要以具體的情境為載體,以典型任務為主要內容。”

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很好地體現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要求,有“具體的情境”,有“典型的任務”。教育部考試中心張開先生所歸納的任務驅動作文的“可寫性”“選擇性”“導向性”“探究性”“防套性”“難易度”六項內容,北京教育學院宣武分院中學語文教研室高中語文教研員周京昱提出的高考作文命題應該具有的六大特性,即高考作文命題應該具有讓考生思考的更直接的“鮮明性”,更敏銳的“時代性”,更深入的“層次性”,更合理的“象徵性”,更自主的“選擇性”,以及在這五大特性基礎上來實現“接受預定指令下的”“對作者思維方式,思維品質,思維習慣等合成的思維建構能力的考查”的“本質性”均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學生在告別未成年進入成年人隊伍之初,在人生的第一次大考中,通過高考作文,受到一次生動的“責任與擔當”的人生教育,作文題目很好地體現了“立德樹人”的高考命題思想,應當給予充分的肯定。

今年河南高考作文该咋写?郑外、郑一中、省实验等知名语文教师解读

陳琳,鄭州市第一中學語文教研組長

代際對話下的成長使命擔當與家國情懷

2018年全國一卷作文在形式上和2017年相似度很高,但在內容和任務指令上又有諸多創新之處。這說明高考作文在繼續落實之前考查重點的同時,在內容上又拓展了新的深度。具體體現了以下特點:

1.作文材料將時空拉大,提供了豐富的立意可能

從大多數考生出生的那一年開始,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2035年,總共35年中,考生正好處於中點。在此時間節點上,考生總結過往,直面當下、暢想未來,廣闊的時空和背景給考生帶來了無限的寫作空間。

2.要求考生關注社會發展、正視一代人的成長

材料明確指出“世紀寶寶”的群體概念,強化代際感受,讓考生明晰在自己這一代人成長的同時,時代在發展,國家也在成長。和我們每個人的成長一樣,國家在成長中也會面臨新事物、遭受新煩惱。我們必須要緊跟發展潮流,去正視並努力解決這一代人和這一時期國家在成長過程中的困難和意外。

3.引導考生將個人理想與時代使命融為一體

我們的祖國正是在一代代人的奮鬥拼搏中,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作為新世紀的青年一代,理應將個人理想與新時代的國家夢想融為一體。

4.引導考生繼往開來、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當下中國的成就是建立在一代代中國人努力奮鬥、大膽探索、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的基礎上的,考生需要明白,未來中國的成就也一定建立在這個基礎上。切不可以今日的種種困難,而對未來毫無信心;也不可因未來之美好暢想,而否認過去和現在的歷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有繼承、有創新,才是我們應有的歷史觀。

孫璐,安陽市第一中學高三年級語文組長;張玎,安陽市第一中學語文老師

複合、辯證構思高考作文

從題目內容和設置方法看,今年的作文題目有如下兩個明顯特徵:

1.從題目設置內容看,適合複合型的構題方式

題目設置了2000年以來我國發生一系列大事,既有重大的自然災害,也有難得的發展機遇;既有前進中的艱難探索,也有奮鬥後的豐碩成果;更有繼承至中華民族千百年強國富民美好願望的宏偉藍圖。豐富的題目內容,客觀上使得從其中任何一個方面(事件)入手來完成全文變得不可能,更適合從其中幾個方面入手,將我國多年的成就和痛苦熔鑄在一篇文章中,完整鐫刻國家和民眾感受最深的時代記憶和未來期許。這個要求,非複合型構題方式不能完成。考生可以從中選取一至兩個自己最熟悉的時代畫面,與國家的長期發展目標結合在一起,展現立足現在、叩問未來的深沉思考。

2.從題目設置方法看,適合全面辯證的構思方法

題目中設置的這些重大事件和發展藍圖,既能激發青年們的奮鬥激情,又能提醒和引發我們的思考:怎樣才能在“命途多舛”和機遇並存的發展過程中,充分發揮青年一代的力量,攻堅克難,既“追夢”,又“圓夢”?要回答這個問題,完成這個“任務”,就不能不既抓住青年一代的“際遇和機緣”,又客觀冷靜審視“使命和挑戰”。行文中,以青年一代對國家和民族的強烈的使命感自豪感為主線,熱情謳歌國家和民眾的力量和成就,真誠熱烈,展現出青年一代的信心和力量;同時冷靜思考我們的困難和錯誤,客觀清醒,體現青年一代的睿智和責任。如此,方是一個青年將自身融入國家、融入時代的正確做法。

今年河南高考作文该咋写?郑外、郑一中、省实验等知名语文教师解读

審核 | 陳凱

河南省教育廳

河南最權威教育信息發佈平臺

長按二維碼關注教育權威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