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生豬主產區非洲豬瘟頻發,獸藥行情能否迎來拐點?

今年的豬價可謂一波三折,自春節後的一路下跌,豬糧比一度達到1:5,6月豬價開始在盈虧線掙扎,至7月下旬全國豬價整體步入盈利期,正當養殖者歡喜之際,“黑天鵝”出現了,非洲豬瘟來了。自今年8月非洲豬瘟疫在我國首次出現後,目前已在遼寧、河南、江蘇、浙江、黑龍江和安徽等6個省份發現,截止12日,全國共發生疫情15起。

生豬主產區非洲豬瘟頻發,獸藥行情能否迎來拐點?

隨著豬瘟的蔓延,豬價也開始兩級分化。農業部要求除要求生豬及其產品不得從高風險區向低風險區調運外,也對發生疫情的省市區受威脅區以外地區生豬及其產品的調運作了詳細規定。同時要求發生疫情的省份暫停生豬跨省外調,關閉省內的生豬交易市場,這也直接地導致了部分地區的生豬價格出現兩極分化。疫區豬價普遍下調,以東北為例,目前豬價基本在13元以下,河南部分地區更是到了6元附近,而江蘇、福建、廣東、重慶、四川豬價漲至15元以上。

從各地傳回的消息來看,疫情比較嚴重的北方地區,出欄量積極,但是外運受限,多數只能延後出欄或者直接進入冷藏。南方地區以收購本地豬為主,外來豬檢驗嚴格,整體採購較少。

隨著非洲豬瘟疫情的繼續蔓延,部分地區出現養殖戶恐慌拋售情緒,進一步壓低了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不僅如此,養殖戶補欄願望也較低。

從供給層面看,生豬疫情將引起生豬供給同比減少。

從歷史數據來看,重大疫病都是導致豬週期迎來拐點的重要因素。

2006年以來,中國生豬市場共經歷了3輪豬週期。在前兩輪豬週期中,疫病高發都是導致豬週期迎來拐點的重要因素。2006年豬藍耳病影響最為嚴重,導致我國2007年生豬出欄量環比大幅下降,豬價短期快速下跌,但之後呈上漲趨勢。2010年和2014年疫情期間,生豬存欄量都出現明顯下滑,生豬供給一度為負,直至疫情消失3個季度後才恢復正增長。

中國獸藥飼料交易中心分析師對記者表示,長期來看,疫情對短期豬價的影響主要體現為助漲助跌,重大疫情會使得能繁母豬淘汰量增大,加速產能去化,或導致週期拐點加速到來。如果非洲豬瘟繼續程擴大之勢,勢必將引起恐慌性拋售,歷史將再次重演,生豬存欄量將逐步走低,直至疫情消除,在這期間,豬價可能將經歷過山車。

對於獸藥行業來說,非洲豬瘟絕對是利空消息,從多個疫區傳出的消息來看,目前多數養殖場正逐步清理自己的存欄量,種豬當肥豬賣,補欄意願極低。疫區發生的安徽、河南都是中國產豬大省,已實行禁止生豬調運外省,只在省內流通,當地豬價已低至6元左右,養殖積極性進一步壓縮,養殖量減少,獸藥需求必然減少。

不過相對於生豬養殖業的多災多難,今年家禽養殖可謂是順風順水。近期,白羽肉雞創出自2016年以來新高,雞產品價格大漲有望帶動毛雞、雞苗價格繼續攀升。而非洲豬瘟多點爆發也將持續抑制豬肉消費,推高家禽類消費,作為豬肉替代品,禽鏈價格有望再持續走高,養殖積極,拉動獸藥消費需求。對因豬瘟減少的獸藥需求形成一種補充。

中國獸藥飼料交易中心分析師認為,短期來看,非洲豬瘟頻發拖累獸藥需求,但受家禽持續向好影響,非洲豬瘟對獸藥需求減少影響將降到最低,而從長期來看,獸藥生產企業無法完全供應市場缺口,受供需缺口支撐預計偏強震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