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歷史上若沒有清朝,任由明朝資本萌芽發展,到十九世紀中國社會將會如何?

無悔的輝


說真的,這個問題我本來就不想回答,因為類似的問題我已經答過很多次了,而且這個問題的兩個部分都非常沒有水平,因為資本主義萌芽壓根就不存在,而且明朝的滅亡也是歷史的必然。

先說說這個資本主義萌芽,能提出資本主義萌芽,其主要依據就是僱傭勞動,但是僱傭勞動的存在非常普遍,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僱傭勞動的跡象,難道說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資本主義萌芽了嗎?顯然不能。而且,明朝的工商業並不發達,其原因就是明朝對工商業的打擊以及用戶籍制度對百姓的人身自由、社會地位進行限制,導致明朝的工商業遠遠落後於前面的元朝和後面的清朝,如果說明朝是資本主義萌芽,那麼清朝就是資本主義了。


再者,資本主義萌芽的另一個依據,是基於五段論這一謬論,所謂五段論,即蘇共提出人類社會必然要經過原始社會——奴隸制社會——封建制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這五個歷史階段,本質上是蘇共曲解了馬克思主義提出的謬論,並被第三國際各國廣泛引用,並奉為經典。只不過,只要對馬克思主義有個基本的瞭解,都知道馬克思的觀點,即只有以英國為主的西歐才具有滋生資本主義的條件,並不是放之世界皆準的,換句話說就是資本主義對人類社會來說是必然的,但是隻有英國能夠產生資本主義。而馬克思對亞洲的政治經濟制度,將其概括為亞細亞生產方式。古典中國的君主專制制度以及小農經濟,並不具備產生資本主義的必要條件,但是我國追隨蘇共的腳步,自然要附會五段論,所以只能通過僱傭勞動這一普遍的勞資關係提出所謂的“明清資本主義萌芽”這一謬論。只不過這條謬論現在已經被推翻了,李伯重、王家範、黃仁宇、王國斌等歷史學者都駁斥過這一謬論,其中李伯重先生在其著作《江南早期工業化研究》一書當中對資本主義萌芽這一謬論進行了系統的駁斥。

所以,子虛烏有的資本主義萌芽,談何發展?

第二個問題,明朝的滅亡是必然的,是內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導致的,是歷史的必然,按照宿命論說法,就是天意。即便是明朝能夠挺過滿洲和農民軍的衝擊,17世紀後期興起的準噶爾能否放過明朝還是另一回事。利馬竇和拉達都曾一針見血的指出,明朝讓人畏懼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他們人多。



明朝滅亡的外因就是明朝的地緣環境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一個,這得感謝元朝,因為元朝幾乎消滅了周邊所有可能的強權,並將其弱化,而蒙古草原也因為元朝對其的空心化使之經濟衰落,使草原各個城市變成了沒有產出的純消費型城市。所以,明朝接手了蒙古帝國的衣缽之後,也享受到了安逸的地緣環境。周邊並無強敵,也沒有可以威脅到皇權的地方勢力,再加上衛所制度的輔助,使得明朝的軍事力量過早的衰落,這也是為什麼也先太師能刷出史詩般的土木堡大捷。但是此時明朝並未徹底衰落,才能讓明朝談過一劫。而之後明朝對外一系列虛假的勝利,更是給人一種明朝強大的錯覺。只不過,17世紀初期的崛起滿洲,徹底撕去了明朝強大的外衣,而且滿洲的軍事貴族也將明朝的虛弱看的十分透徹。此時滿洲人就好比一個飢渴的彪形大漢,明朝就好比一個性感惹火的裸女,這個彪形大漢不僅要在裸女身上發洩其旺盛的精力,還要征服這個裸女,使之變成自己的禁臠。終於,在1644年,滿洲人建立的清朝實現了這一願望,並最終統一天下。
滿洲人征服明朝的野望,可以用這張圖片來形容~

而且,內因也隨著外因而發揮作用。換句話說,就是內因就是明朝為了應對同滿洲人的戰爭而引起社會矛盾的最終爆發。草根出身的朱元璋總結了元朝滅亡的教訓後,在《大誥》中描繪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天下一切臣民,朝出暮入,務必従容驗丁,市村人民舍客之際,辨人生理,驗人引目生理是其本業引目相符而無異。說白了,朱元璋心目中的理想社會,就是一切資源由朝廷把持,民間則是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人口流動、沒有工商業、沒有商品交換、沒有貨幣、沒有文化娛樂活動,簡單說這就是原始社會和農奴社會的複合體。而為了實現這一理想社會,朱元璋採用戶籍制度,將人民的社會身份、階級以及居住地區進行固化。實話實說,除了明朝我還真沒見過哪個王朝敢這麼玩。而明朝此種政策,尤其是對工商業的打壓,雖然不可能阻止工商業的發展,但是必然會使得工商業的從業者並不認同於明朝的統治,哪怕是因工商業而富裕的人,甚至希望明朝早日滅亡,換個皇帝來坐天下。
朱元璋的理想社會


而且,明朝對國內老百姓的壓榨也是非常殘酷。中國古代的勳貴士紳這一群體,他們不事生產卻又擁有不交稅不納糧的特權,這使得賦稅全部分攤在老百姓頭上;而歷朝歷代為了阻止人口流動導致稅源流失,往往採用收取丁稅(人頭稅)的方式來穩固稅源,而老百姓因不堪重負甚至將男丁上報成女子來逃避人頭稅。還有歷朝歷代都無法解決的土地兼併,更使得老百姓的處境雪上加霜。在一個王朝處於上升期的時候,這些問題還不是特別明顯,但是當天下太平後,這些問題就會逐步暴露出來,進而激化社會矛盾。而受苦受難的老百姓,也會有“後來其蘇”這種淳樸的願望。
明末《饑民圖說


》對饑民全家自盡的描繪
後來其蘇

明朝在這方面的繼承不比別人差,嘉靖年間勳貴們就在北京周邊圈了20多萬頃的土地,一個大點的藩王就能圈地三、四萬頃,可以說土地兼併愈演愈烈。而且得益於明朝國營養豬的政策,越來越多龍子鳳孫們圈佔了大量的土地,消耗了大量的國家財政,再加上勳貴士紳們圈地以及繁重的賦稅,很多老百姓不堪重負而破產,成為流民、饑民,進而越聚越多,直至老百姓為求活路而激起民變。而明朝沒有合適的辦法去解決這一問題,只好採用屠殺、驅趕流民回故地等手段。《皇明經世篇》中,被屠殺以及迫害而死的荊襄流民高達數十萬,可謂慘無人道。甚至還有人一邊屠殺流民一邊用厚顏無恥的說流民是“不做安安餓殍,效尤奮臂螳螂”。


明朝給李自成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兵員

到了明末則更甚,除了猖獗的土地兼併以外,為了應付遼東戰場的軍費開支,採取了刮地皮的方式搜刮民脂民膏,可以說這種飲鴆止渴的玩法不僅激化了原本緊張的社會矛盾,還使得民眾的憤怒井噴式的爆發。李自成僅僅憑藉一句“均田免糧”的口號,就使得他可以每次失敗後都能崛起,闖王這面大旗永遠飄揚。而李自成的基本盤,就是受夠了明朝的奴役與壓迫盼望“後來其蘇”的老百姓。所以正如一位偉人所說的那樣——歷史由勞動人民創造。所以在勞動人民的支持下,李自成才能屢敗屢戰,最終包圍北京,逼得崇禎只能像娘們一樣哭哭啼啼的上吊。


所以,在內力和外力的雙重作用下,明朝的滅亡是必然的,只不過清朝入關,從時間節點來說是偶然,但是從歷史來看卻是必然。所以,公元1644年,李自成逼死崇禎,清朝也揮師入關,一統天下,歷史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而歷史給明朝留下的,就是水太涼頭皮太癢這種千古笑料。

水太涼,頭皮太癢~


而且,假設明朝挺住了滿洲人和農民軍的衝擊,也挺住了17世紀後期興起的準噶爾蒙古的衝擊,其到了近代的表現,不可能會比清朝好,甚至還不如清朝。清朝再不濟,也平了三藩,收了臺灣,放開了海禁,搶來了黑龍江,收服蒙古,佔了青藏高原,雖然過程磕磕絆絆,但是結局可以用完美來形容。而且清朝最大的歷史功績,就是在列強的衝擊下仍然能夠保持自身的獨立性,這也是建立在清朝地盤足夠大以及清朝能夠靈活的調整外交政策的基礎上。而明朝能躲過列強的衝擊,是因為列強還沒有完善其在遠東的殖民地建設,以及歐洲還打的不可開交,沒有經歷去關注遠東的問題。假使老天開恩,明朝活到了19世紀,其結局只能是被東進的列強瓜分成殖民地,畢竟明朝體量遠小於清朝,那樣的話中國將不復存在。

所以,如果明朝能夠挺到19世紀,其結局只能是比清朝還慘。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我是餘雯雯,一個愛歷史的女生,我來說說我的看法吧,不足不正確之處,還請大家指正。

首先呢,歷史沒有如果,也許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事情會令我們感到惋惜,但是歷史就是歷史,我們只能評價,卻不能重回歷史,挽救歷史。這裡說到如果沒有青春,任由明朝資本主義萌芽,到19世紀會如何。

個人覺得在完全有封建社會制度的統治之下,資本主義很難得到全面的發展,因為制度下是不允許有資本主義產生的背景和條件的,尤其是在鄭政治上,國家制度上是不支持資本主義成長的。

那麼即使在南方一些城市,比如杭州,無錫,揚州等地,出現了短暫的資本主義萌芽,有市場,有僱工,有場主等等,可是僅僅只有這些,加之當時社會的重農抑商的政策,在那個時候,商人的地位很低,農工商,商排在末位。

如果要資本主義得以完全的發展,就必須推翻封建統治,必須改革,但當時沒有這樣的背景,沒有資產階級,沒有無產階級,只有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法國的資產階級革命,俄國的資產革命,都是產生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才有相應的社會轉型背景。


所以萌芽歸萌芽,能否健全的發展下去,還要看明政府怎麼看待了,如果不想改革,那麼為了維護封建社會的統治,他們會打壓資本家的。即使讓資本主義得到全面的發展,從而使我國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的轉變,那麼19世紀,我想應該不會那段屈辱的歷史了吧,也許我們比現在的美國更強大。

這裡也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聊聊你是怎麼看的,我是餘雯雯,一個愛歷史的女生,歡迎大家關注我,也謝謝您的閱讀,祝您生活愉快!

雯雯聊熱劇


我認為至少是強於清朝,不會被侵略。

都說閉關鎖國政策是從明朝開始的,但是明朝的其實不叫閉關鎖國,是禁海令。

元末明初,日本封建諸侯割據.互相攻伐。在戰爭中失敗了的封建主,就組織武士、商人、浪人(即倭寇)到中國沿海地區進行武裝走私和搶掠騷擾。對此,洪武年間,朱元璋為防沿海軍閥餘黨與海盜滋擾,下令實施自元朝開始的海禁政策。早期海禁的主要對象是商業(商禁),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也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進貢除外)。明永樂年間,雖然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但是放開的只是朝貢貿易,民間私人仍然不準出海。而後隨著倭寇之患,海禁政策愈加嚴格,雖起到了自我保護的作用,但大大阻礙了中外交流發展。

隆慶年間明政府調整政策,允許民間赴海外通商,史稱隆慶開關。海禁的解除為中外貿易與交流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局面。
明朝的海禁政策自洪武年間開始到明末海禁的廢弛經歷了一個多變的 過程。從明初嚴厲的海禁政策,永樂年間海禁的鬆弛,永樂後(洪熙—弘治)海禁政策的再強化,嘉靖年間的海禁政策高度強化,隆慶開放和海外貿易的迅速發展, 明末海禁的廢弛。這些政策對明朝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起初,明朝並不是完全不讓對外貿易,而是不允許民間的對外航海,而政府卻大規模外出航海。而且小規模允許一些經濟實力強大的民間航海家外出航海,現在東南亞的華僑移民就是這樣過去的。

後來倭寇被剿滅了之後,海禁基本廢弛。當時的貿易中,茶葉、絲綢、瓷器、漆器等商品,幾乎全是中國壟斷,中國國靠著這些低成本的商品,在全世界賺了不少錢,全世界70%的貿易額流入中國,歐洲在美洲、非洲掠奪的大量金銀,大部分通過貿易流入中國,明朝政府也不是傻子,他不會有錢不賺的。

而清朝則是完全斷絕一切往來,這才是真正的“閉關鎖國”!

所以,如果明朝維繫到近代,我國必定已經購買了堅船利炮,不怕帝國主義入侵了。

明朝有兩點不足,

一是宋明理學依然統治著中國,儒家是重農抑商的,很有可能等到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定階段的時候加以限制。

二是明朝的君權空前強化,想要自上而下來個君主立憲制變革什麼的,根本不可能。


GRIDMAN


明朝慘無人道,一個皇子死了上百個十五六歲的女孩陪葬,殉葬停止了千年後又啟,八股文章盛行,起於宋末的女子裹腳在明朝大行其道!明永樂後擁有海軍和船隊的大明也是自己放棄了卓有成效的海上遠征,轉而選擇了自我孤立,並切斷了中國瞭解和融入世界的通路,而那正是大明帝國發展的關鍵時期。同時代的歐洲,全球大航海,世界大殖民,地理大發現,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運動蓬勃展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1486 年歐洲荷蘭遠征12000公里佔領了南非好望角,1492年哥倫布登上美洲大陸,1493年西班牙葡萄牙劃分了分割全球殖民地的教皇子午線。1513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說,1543年哥白尼去見了上帝,但《天體運行記》也終見天日。1522年麥哲倫環球航行成功!1511年葡萄牙佔領馬六甲,1521西班牙攻擊菲律賓,1565西班牙正式殖民統治菲律賓, 1609-1619開普勒提出行星運動定律。1609年伽利略製成第一架天文望遠鏡,並發現了木星的四顆衛星。同年測試光速,雖然未成功。 1620年斯涅爾發現折射定律。 1628年哈維發現血液循環。 1632年伽利略提出相對應原理……。這些都是與明朝同時代,歐洲開始了對古老中華文明古老中國的全面超越!同時期的大明朝做出了什麼世界級的成績?這算明朝中國落後於西方麼?明朝皇帝懶惰怠政,太監弄權,黨爭不斷,封建禮教盛行。八股文取士,讀書人思想僵化,教條刻板。女子纏足,男人一輩子不剃頭,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的腐朽邏輯甚囂塵上。明王朝是集其腐朽的朝代。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可笑又不知,毫無價值!明王朝如果遭遇西方列強的侵略還不如清朝。看明朝的領土版圖即可知明朝皇帝及其官僚的愚蠢無能!

明朝一道名為《饑民圖說疏》,據其中原文記載:

“草根、樹皮都吃盡了,眼時時又熬不將去,只得將餓死饑民憔瘦身子割將皮肉來,放在糞火上、沙銚中燒煮。不拘生熟,且救眼下飢餓。人肉不是養生之物,吃了幾日,眼紅心熱,依舊喪了性命。

“一男子,抱一個二歲幼女,丟棄道旁,沿街叫問:“誰肯收養?”有一姓徐承領回家。旁一人說,某人抱去女孩兒不是收養,是殺吃。男子心驚,隨至其家,尋問本兒,已被肢解,四肢離異,鮮血淋漓。

就是這樣人吃人的一個朝代,拿什麼和清朝比?毛主席和周恩來說過,明朝滅亡乃是天道,大清入關不僅是歷史選擇,也是中國之大幸。

滿清有為了讓孫子做穩帝位,把功臣宿將都殺盡的皇帝嗎?滿清有誅十族、瓜蔓抄這樣的皇帝嗎?滿清有不理朝政每天鬥蟋蟀皇帝嗎?滿清有不務正業天天當木匠皇帝嗎?滿清紅丸皇帝嗎?滿清有玩打仗的被俘虜了,回來殺自己人解氣的皇帝嗎?滿清有戀母情結的皇帝嗎,滿清有煉丹修仙差點被宮女勒死的皇帝嗎?滿清有四十年不見大臣不上朝的皇帝嗎?我大明都有,你滿清如何能和我大明比,你怎麼配和我大明比?

這叫有骨氣,寧吃大明觀音土不吃大清烤紅薯,寧守長城三百年不要大清開疆土,不怪歷史學家說:明朝要是中國最後一個朝代,我們就被殖民了。

就是這樣的一個黑暗的朝代,談何資本主義萌芽?自欺欺人的心態不羞恥嗎?








ID笑似花解語


這個假設問題的本身存在幾個疑問,如果疑問不能解決,該問題就不是問題。

1:所謂的“封建專制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只是西方人以其過往歷史的社會狀態歸納、總結而來,和我國的社會形態等都不盡相同,有相似之處卻不可簡單地劃上等號。社會形態不同,最終導向都不同,就以滿清為例:滿清的“改革”從康熙開始,基本上每50~60年來一次,最徹底最出名的絕對是“戊戌變法”,把支持的皇帝和主導者的命都革了,還不夠徹底?然並卵,不符利益既得者或獲利集團的改革能成功?中國歷史上的改革有多少是真正成功的?近乎零!因為中國自周開始,其利益集團就相對固化,只有天下大亂的情況下,導致權力中心的操控能力下降才有可能釋放一部分“利益”,這和西方的社會形態完全不同。中國的皇帝是政、軍、信仰的代表,而西方的王卻是受制於宗教的,在政、軍方面也基本與教庭均分、互相影響,其結合的要素是利益。中國皇帝與人分享利益是“明君”,是“鳥生魚湯”,不分享也沒人能奈何他。因此在社會形態的不相同前提下,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本熊覺得只是某些學者的意淫猜想,不可當真。

2:假設,以西方的社會結構代入當時的中國,按明未到南明結束所體現的情況,也只能出現江浙滬一帶形成一個“國中國”或是“經濟特區”(後者的可能性最大)。這個假設其實也不現實,因為忽略了天氣和人這兩大因素。明之所以亡,滿清只是一個要素,而不是絕對因素,主要是因為明朝沒錢:沒錢打仗,沒錢救災。沒錢打仗自然容易被外族侵略;沒錢救災自然內亂不止。為什麼明朝沒錢?明朝的賦稅結構很有意思,美名曰:重農抑商,但稅收上,商稅卻是最低的。造成商人非常富有,出外穿著普通沒所謂,有錢有糧有地才是真的爺。重八兄的小農心性造就了這個畸形的稅收標準(祖例!)後來的張居正也想改革,也知道抑商基本是傻子玩意,想開商稅乃至開海,但卻觸動了當時那些富戶的利益(張居正的族人也反對),如此種種直接導致改革失敗,張居正一手培養的張四維最後廢止變革(張四維是晉商扶持的,當時的晉商主要靠和蒙元走私發家)……

3:李自成那班和現今城管一個德行的“起義群眾”會放過當時的江浙滬?北京這個硬骨頭都啃下來了,還怕廢柴滿街走的南方衛所?假如滿清不入關,讓李自成回過頭,一路南下,燒殺搶一樣會發生的。

說在最後,俱往矣~本熊繼續搬磚去也~


守竹園的老熊


首先我們假設一下:大明朝在第十六皇帝朱由檢上位後,通過一系列手段和新政,終於使得明朝又一次中興,而且鞏固了皇權,四海昇平,從此又開始了長達二百多年的封建統治,但是結局一定和清朝一樣,又是被西方列強敲開了大門,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是為什麼呢?



特有的文化背景

中國在古代為什麼強盛?因為歷史悠久,並且有著博大精深的文化傳承,而這種文化傳承影響的是整個封建時代的讀書人,重點來了,是讀書人!什麼是中國古代的讀書人,他們習的是治國興邦之道,接受的是君君臣臣的觀念,而皇帝正是依靠這類階層完成對國家機器的運作,古代中國和19世紀西方的“衣冠禽獸”相比,他們是所謂的文明人。



文明人在於的是文化層次的追求,這種追求或許可以提高一個民族的思想、素質,但對國家的綜合國力來說在那個時代卻如雞肋。所以在古代中國商人沒有地位,縱然你有了資本主義萌芽,生產力卻滿足不了需求,因為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在這種情況下,科學是難以得到發展的,沒有先進的科學發展生產力,資本主義怎會代替封建思想呢?



所以說,縱然有資本主義萌芽,但是在中國當時的背景來說,這起的作用並不大,因為明清朝時中國已經有了火器,而且各種資本集中生產的方式出現,中國的封建思想依然是牢不可破。而中國當時要想重新崛起,就需要一場徹徹底底自上而下的革命,所以北洋政府的半封建半民主失敗,老蔣的領袖式獨裁政府也失敗,所以只有我黨成功了。

而在那個偉大領袖和無數先烈的率領下,打到了一切反動派,給中國注入了新的血液,才迎來了新的歷史。


絕筆歷史


明朝那叫資本主義萌芽?那只是國內學者的自欺欺人。

什麼叫資本主義?有僱傭關係就是資本主義嗎?資本主義出現的關鍵在於建立資本流通、交換與增殖的體系和工具,並不是有僱傭關係就是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簡單說,僱傭關係只是資本主義出現的充分非必要條件——舉個例子,美國南北戰爭,美國南方盛行蓄奴制,那麼美國南方就不是資本主義社會?

反觀明代中後期,出現這種的條件了嗎?1605年,尼德蘭地區成立世界第一家股票交易所——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明朝有嗎?津津樂道地說大明海軍打敗荷蘭海軍——其實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私掠船,荷蘭人丟了臺灣撐死就是讓東印度公司股票跌停。

不說股票交易所這一類的,哪怕連現代保險、期貨、債券、外匯這一類的金融工具,都是歐洲在文藝時期整出來的玩意。如果沒記錯,第一張現代意義上的保險貌似是威尼斯人整出來的;而有一張1645年荷蘭發行的永續債至今還在支付利息。

在明朝與後金戰爭的同時,歐洲爆發了三十年戰爭。崇禎為了籌集軍費一籌莫展,歐洲諸侯通過發行債券和銀行貸款支持戰爭——這就是同期東西方的區別。

說白了,中國幾千年來的主導統治思想就是為了維持社會的穩定,最多在維持社會穩定的前提下進行有限的改革——而封建皇權是維護社會穩定的核心——其次由於傳統價值觀導致國家重農抑商,傳統上商人賺了錢,就會努力向地主階級轉化並通過科舉讓後代進入統治階級——所以中國不存在資產階級的土壤。

換句話說,西方的資產階級都是出現在城市,而中國的城市卻是封建勢力的大本營,如何進行資產階級革命?沒有資產階級革命如何出現資本主義?


雲泛青冥


明朝的資本主義萌芽,更像是一種被綁架的生長方式,且因為缺乏自由成長的土壤和養分,最終發展的結果可能截然相反。



1、資產階級依附與官僚主義下的寄生髮展

明以農立國,以士大夫治國,這樣的治國方略,就跟憲法一樣,實在太難撬動了。資產階級想要發展,唯一的方式就是依附於官僚集團之下,為他們輸血,甚至於被宰割。在強大的思維慣性下,他們也只會認為生存的可能只有這麼一條出路。

但是這種發展模式,結果只會使得新興資產階級越發展越弱小,而官僚集團憑藉手中的權力即可無限制獲取財富,這是一件極其可可怕的事情,一旦形成了遊戲規則,那麼契約將會遭受到無情的踐踏,只要是官有權,就能肆意剝奪別人的財富甚至於生存權力,那麼中國可能還是循環於封建王朝的改朝換代之中,而資產階級最終也會被封建統治者們聯合絞殺,最後的結果就是中國的資本主義變成官紳資本主義,一種封建特權與資本相結合的畸形資本主義社會,沒有進取心,也沒有競爭力的偽資本主義社會。(這種結果類似後來的清朝。)

2、西方思想影響下的新興資產階級

當英國完成了光榮革命,開始確立起君主立憲以後,在南中國海,西班牙和葡萄牙以及荷蘭的海上力量日益衰落,當英國征服印度以後,東西方必然迎來一次激烈的思想交流和衝突。



或許在18世紀中葉英國訪華使團,就能從中國實現開放自由市場目的。由此中西方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開明的官員們意識到資本的力量、科技的力量、也清醒認識到中西方之間已經開始出現的差距,於是在十七世紀開始掀起了一股學習西方的熱潮,不少的西方思想、科學理論著作被引進中國,於是對於中國來說,一個嶄新的變動的十八世紀開始了。

這應該是一個動盪的18世紀,中國的封建王朝制度已經到了不得不改良的時代。新興資產階級們從歐洲人哪裡學會了如何獲得政治話語權的方法。不用依附官僚,而是資產階級們聯合起來,組成大財團,用財富去控制官員,替自己發聲。

於是乎,封建制度下的擁護傳統代表地主階級的保守官僚們、開明的希望富國強民的官員們、被資產階級收買的官僚們,展開了激烈的政治鬥爭。



這場政治鬥爭可能會持續一個多世紀,可能會提前出現資產階級改良派、資產階級革命派(受法國大革命影響)封建王朝保皇派這樣的三大政治勢力。真正到了19世紀可能古老的東方就跟彼得一世開始時的俄國一樣,一步一步從封建專制走向靠攏新興資產階級的“開明專制”,到最後徹底被革命推翻建立起“共和制度”這樣的國家。

時間可能很漫長,這個結果估計會到19世紀末才會揭曉。而至於歐洲諸國嘛,不太可能像鴉片戰爭以後那樣肆無忌憚吞食中國利益,可能會更加隱蔽,利用技術的先進性和商品的絕對競爭力在中國市場長期佔據絕對優勢,使得民族工商業長期被打壓。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大家討論交流,如果喜歡我的文章,順手點個贊,關注也是極好的。


江畔初見月


明朝中後期,在江南一帶紡織業領域確實出現了“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現象,我們把這叫資本主義萌芽。也就是說,出現了資本家和出賣勞動力的工人,他們之間的關係是僱傭關係。

明清更替,清朝強調農本,同時為了穩定社會秩序,讓已經職業化的產業工人返回土地,這樣一來,這點萌芽枯萎了。

假設沒有清朝,明朝的資本主義萌芽會長成參天大樹嗎?中國會步入近代嗎?答案是no!對比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歷程,我們會發現中國缺少的太多。


明代施復夫婦的手工工場

近代科學在明朝不可能產生。

牛頓這樣的科學家和萬有引力理論不可能在明朝出現,這也是著名的李約瑟難題: 中國有四大發明這樣的技術傑作,卻為什麼沒有產生近代科學?試想一下,如果明朝突然有個年輕人向周圍的人訊問:蘋果為什麼會落地? 那這個年輕人肯定被大家笑死了。



沒有近代科學,就沒有近代的機器,如蒸汽機,儘管蒸汽機是瓦特發明的,但他拿了牛頓的鑰匙。假設市場擴大,明朝人也會提高生產效率,但始終會停留在手工勞動階段。手工資本主義在不久就會遇到西方的機器資本主義,基本也不會活的長久。

民主制度在明朝不可能產生

資本主義經濟要正常發展,必須要有配套的資本主義社會。也就是說,在制度,文化,觀念,思維,生活等各方面都要與之適應。而民主制度無疑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說,如果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治話語權,就會在制度政策層面做出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決策。



儘管明清之際的一些思想家提出過一些超乎時代的思想,我還記得有教科書把這些思想叫做民主思想,其實真是扭曲了。顧炎武,李贄,王夫之的思想概括起來就是人本主義,重商主義,實用主義,談不上民主。

明朝大力強化君權,專制走向頂峰,怎麼可能允許讓一些人架空皇權。選代表,開議會這樣的事在當時的人看來,是極其荒謬的。明朝能不能出現民主制,這個問題基本不用思考。就相當於雞蛋能不能孵出大象!



英國光榮革命後流行一句話:我家的房子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

總之,明朝後期的資本主義萌芽,一出生就先天性營養不良,缺乏資本主義必須的條件,除了科學和民主之外,市場,勞動力,資本這些還都是問題。比如勞動力,儘管中國人不少,但大多數依附在土地上,沒有圈地運動這樣的事,農民是不會跑出來的,而圈地運動這樣的事似乎在明朝很天方夜譚。


文史觀察


那還會是原樣,不會有根本性的變化。大家不要指望在同樣一個瓶子裡能長出另外一朵奇葩來。

首先,雖然我們常說歷史,不能夠假設,但是假設一下又何妨呢,如果真是像提出假設的一樣,如果說清朝不把明朝給滅完了,內有明朝,自主發展,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大家一定會展開豐富的想象,明朝就一定會在這個大牛糞上長出資本主義的豔麗花朵,這麼一朵奇葩的美妙的花,大家都在夢想著的吧,可是現實的殘酷只能證明那是不可能的。


其次,我們來說說為什麼就不可能呢?

第一,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有著本質的區別。那麼在封建主義的制度下,大家也都知道皇帝之所以為皇帝,就是管理四海之內的土地,四海之內的土地都是由皇帝家來管理的,他可以四處分封國王,或派官員去替他管理和看護。所以扛住自己的家,看住自己的地,看住地上的財富,那才是皇上的最主要的任務,除此之外,皇上就都不管了。這就叫封建社會。


第二,我們再來說說資本主義社會,所謂資本主義社會就是一切把重要的精力都用在發展商業和貿易。如果說今天我想開辦一個工廠,那麼我就可以開吧,如果說明天我可以去修一段路,但是我能夠修完後收錢,那我就可以去修。可是皇帝說你不能,所以說,各種各樣的經濟活動,都是要有皇帝來控制 ,皇帝讓幹就可以幹,皇帝不讓幹就不能幹。所以說,資本主義在萌芽的階段,可能只是小打小鬧,皇帝也就睜一隻眼,閉隻眼罷了,但是你要大幹快上搞工廠,修火車,修鐵路,皇帝能睜著眼睛讓你這麼幹嘛,這不損害她的封建主義的根本的制度了嗎?


總之大家都知道,在生物學上,有物種之說,不同的物種,應該說在自然的條件下,界限是分明的,從物種a變成物種b,那幾乎都是很難跨越的。

所以對於人類社會的不同社會制度,也往往不是簡單的由封建主義制度就可以過渡到資本主義制度的,他必然也都通過流血,犧牲和革命,最終才促成這一步的,因為封建主義者的統治者,他不可能自願交出他手中的權力,那麼資本主義制度發展到一定的時期,就必然要通過革命的手段來實現這一驚險的跨越。

所以假設歸假設,但該醒的時候也該清醒的去認識這個世界和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