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厚重|亳州人喝酒時常說的“酒司令”,竟然源自曹操!

厚重|亳州人喝酒時常說的“酒司令”,竟然源自曹操!

厚重|亳州人喝酒時常說的“酒司令”,竟然源自曹操!

顧名思義,司令則是軍隊最高長官的俗稱,酒局之中也有酒司令,雖然不能運籌帷幄,但卻同樣令人心存敬畏,在酒局上有生殺予奪的權力。而鮮為人知的是,酒司令在古代不僅是酒局的主持者,甚至有著殺伐決斷的權力,酒司令的起源還與曹操有關

厚重|亳州人喝酒时常说的“酒司令”,竟然源自曹操!

古井酒神曹公像 (潘子豐 攝影)

酒令如軍令

飲酒就是政治。早在商周時期,就有著“祭必酒,飲必祭”的傳統。詩經中談到飲酒,往往將其與祭祀相提並論,如《詩經·大雅·旱麓》雲:“清酒既載,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就是說要用最潔淨的酒來祭祀,希望獲取神靈的護佑。在當時的祭祀與飲宴中,設置有專門的酒宰、酒監,監督相關事宜,但酒宰位卑言輕,實際上只能算是一般的服務人員。

飲酒自然就要有約定俗成的規則,古代酒令最初多來源於軍令,因而也常常鬧出人命官司。 《紅樓夢》中鴛鴦吃了一盅酒,笑著說: “酒令大如軍令,不論尊卑,唯我是主,違了我的話,是要受罰的。”此言不虛,在秦漢以前,酒令如同軍令一樣嚴苛。

《戰國策》則記載了另一個令人驚奇的故事。齊威王得到淳于髡勸諫而一鳴驚人,威王為犒勞淳于髡,當著滿朝文武賜他飲酒,淳于髡說: “喝一斗酒也能醉,喝一石酒也能醉。”齊威王大為不解,他回答道: “大王賜我酒,怎敢不喝,不過前有執法官,後有御史,我心驚膽顫,恐怕喝不了多少就會酩酊大醉。如果是陪父母喝酒,大概喝兩鬥就醉了,如果是陪同遠來的客人,大概能喝五六鬥。如果是在鄉間的宴會,男女雜坐,不拘禮法,喝了一石也沒有醉意。”淳于髡所說的執法官就是酒令官,因為懼怕違反酒令受到懲罰,所以戰戰兢兢,不敢飲酒。

《史記》曾載,公元前182年(高後六年),劉章入宮侍奉高後舉行酒宴,呂后叫其擔任酒吏。劉章表示: “我是武將的後代,請允許我按照軍法來監酒。”不久,呂氏家族中有一人喝醉了,逃離了酒席,劉章追過去,拔劍殺了他,然後回來稟報說: “有一人逃離了酒席,臣執行軍法殺了他。”呂后也無可奈何。

可見在當時的官方飲宴中,飲酒首先擔心的不是胃,而是自己的腦袋。《戰國策》曾載荀子做過稷下學宮的祭酒,但這裡的祭酒與飲酒並沒有關係,而是相當於校長的職務。

曹操的發明

曹操是一位釀酒與飲酒的大師,在勸酒方面,曹操也很有心得。

三國志曾載: “太祖徵荊州,至宛,張繡迎降。太祖甚悅,延繡及其將帥,置酒高會。太祖行酒,韋持大斧立後,刃徑尺,太祖所至之前,韋輒舉斧目之。竟酒,繡及其將帥莫敢仰視。”

曹操邀請張繡及其部下喝酒,命令典韋舉起大斧在後侍立,曹操每每敬酒,典韋就手持利刃怒目而視,張繡等人不敢仰視。典韋便是曹操所任命的酒司令。

徐晃曾經迎擊關羽並獲得勝利,曹操“迎晃七里,置酒大會。太祖舉卮酒勸晃”。曹操非常高興,出城七里為徐晃舉辦了盛大的酒宴,還親自為徐晃勸酒,自己做起了酒司令。

真正奠定曹操在勸酒界地位的則是曹操設置軍祭酒。《三國志·武帝紀》:(建安)三年春正月,公還許,初置軍師祭酒。擔任軍祭酒的則是郭嘉,曹操曾經讚許他“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軍師祭酒不僅負責軍中酒政,還是曹操的首席幕僚,司管政令,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第一任中國酒司令。曹操第一次將酒與司令聯繫在一起,可謂是酒司令的發明者。

軍祭酒的官職也留存後世,只是到了後來,失去了其政治含義,演化為今日的酒司令。

傳承著酒神曹操精神的亳州人,更是延續了酒司令的傳統。他們對於各種勸酒、飲酒手法爛熟於心,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雅俗葷素無所不能。如果您來到亳州,定能看到酒司令們舉起古井貢酒,大顯神通!

厚重|亳州人喝酒时常说的“酒司令”,竟然源自曹操!

編審:賈飛 海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