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央行“削峰填谷”思路不變

□本報記者 王姣

連續15個交易日暫停逆回購後,本週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終於重啟。9月12日至14日,央行分別開展了600億元、1200億元、1500億元逆回購,投放規模漸次擴大,累計淨投放3300億元,連續三日淨投放後資金面由收斂逐步轉回寬鬆狀態,短期限資金利率明顯下行,打消了此前市場對貨幣政策會否收緊的擔憂。

2016年以來,公開市場操作為央行精細化調整貨幣市場的政策工具被頻繁使用,市場也將其作為觀測貨幣政策信號的指標之一。今年8月22日至9月11日,央行連續15個交易日暫停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暫停時間較長引發市場對於貨幣政策收緊的預期。

從市場表現看,隨著央行連續暫停逆回購操作,資金面的確顯示出偏緊趨勢。9月6日至11日,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市場上(存款類機構),14天及以內各期限回購利率均明顯回升,其中隔夜回購利率DR001從2.15%上行至2.58%,短短四日上行43BP;代表性的7天期回購利率DR007從2.39%上行至2.67%,也上行了28BP;14天期回購利率DR014同步從2.37%上行38BP至2.75%。

央行在公開市場業務交易公告中的措辭變化也驗證了流動性的確出現收斂跡象。9月6日至11日,央行多次在公告中稱,“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於合理充裕水平”,6日之前一段時間的措辭則為“流動性總量處於較高水平”。從“較高”到“合理充裕”,對流動性走出前期非常充裕的狀態做了確認。

儘管流動性邊際收斂,但央行在9月上旬一直保持定力,選擇“按兵不動”。對此,市場人士認為,儘管銀行間市場最有代表性的7天期回購利率DR007一度快速上行,但並未脫離2.6%-2.7%的運行區間,或表明央行合意的DR007運行區間就是2.55%-2.75%。

如果說,前期央行連續暫停逆回購是無意見到資金面過度充裕,12日起重啟逆回購則表明央行也不希望資金面繼續收斂。

進入9月中旬,地方債發行繳款、月度企業繳稅、季末考核等影響逐漸顯現,流動性供求壓力加大,央行重啟公開市場操作的契機隨之出現。本月主要稅種申報納稅期限順延至9月17日,17日前後兩三個工作日往往是稅期因素對流動性影響最大的時期;月中往往也是債券發行比較集中的時期,尤其近期地方債發行加快,9月地方債發行量可能近萬億元,對流動性影響較明顯。

央行在公告中也明確表示,本週開展的公開市場操作,主要是為對沖稅期、政府債券發行繳款、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到期等因素的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整體來看,央行在“流動性總量處於較高水平”時暫停逆回購操作回籠流動性,隨著資金面邊際收斂,又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而重啟逆回購操作,延續了公開市場操作“削峰填谷”的操作思路,央行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態度並未改變。如中信證券所言,若美聯儲9月加息,央行大概率提高公開市場操作利率5BP,但隨後可能會以增加資金供應量等方式進行進一步的放鬆,以維持合理充裕的流動性環境。總的來看,投資者對季末流動性無需擔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