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廖凱:從被工作、房子困憂的“小凱” 到勇敢走出舒適圈的“老凱”

“剛剛做完200個仰臥起坐,夜已深,對於生活在東北的我們來說,冬天就意味著黑夜漫漫,其實黑未必就代表著不光明的一面,相反黑會讓人沉靜,更好地思索。”

這是廖凱在第一次跑全馬之前寫下的一段話,可在廖凱的心裡,一切仿如昨日,歷歷在目。

“在奔跑的路上,有些事情愈歷久愈彌新。因為在奔跑的時候,那段時間,完完全全屬於你自己。”

從發洩苦悶

到收穫快樂


如今,廖凱習慣稱自己為“老凱”。說起與跑步結緣,老凱說,因為當時還是“小凱”的自己並不快樂。

“9年前,當我畢業參加工作,就一直被生活和工作所驅趕,從不停更換所租的房子,每天苦行僧一樣上班下班;從東拼西湊首付買了不大的房子,每月背上房貸的負擔;從羨慕同事開車上班嫁個娶個有錢人,自己因為是農民的孩子自卑不已;從看到身邊同事拿著用著各種奢侈品,自己問件1000元的羽絨服都會咂舌;從看到身邊的人一個個提職升遷,自己只能背上‘有才’但不會做人的評價從而只能做一個小員工……”

回憶起多年前的種種,老凱如今已是雲淡風輕:“只能說當時的自己,在苦於奔命。”


廖凱:從被工作、房子困憂的“小凱” 到勇敢走出舒適圈的“老凱”



“那時我從來不知道生活的快樂到底有什麼?什麼是有意義的,什麼則是無效的,什麼時候我才不會疲於奔命,才會擺脫別人評價的困擾,我好渴望做出真正的自己。”於是,為了發洩心中的苦悶與不得志,廖凱踏上了奔跑的第一步:“想放空自己,想用身體上的痠痛轉移心中的糾結,也想讓汗水沖刷掉煩惱。”

第一次全馬

在忐忑中開始


這一跑,就跑到了2011年,這一年,老凱三十而立。“就像頓悟一樣,我有了勇氣,去擺脫那種懼怕失業,認為穩定安逸的銀行小員工的即使受點委屈也忍的枷鎖的束縛,毅然決然地離開是為了尋找更好的自己。我想,這勇氣,是跑步教會我的。”

到了2014年底,也算跑步界“老炮”的老凱第一次決定報名參加全馬。“因為出生之後落下的肺炎病根,兒童少年時期我被稱為小老頭,那次廈門馬拉松就是對兒時無法參加過運動會的一次補償。”

可離廈門馬拉松還有不到半個月時間的時候,由於生病的原因,他已經有一週沒有跑步了。為此他很急躁:“我開始沒有信心,擔心自己跑不完42.195公里。”雖然步伐變得凌亂,但是,好在,這次比賽順利完成。

“這對現在的我來講,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因為,經年累月的訓練,提高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成績,更是自己的心態和抗壓能力。”廖凱說。

生命是一場旅程

要“浪費”在美好而有價值的事情上


從2015年至今,雖然只有3年的時間,可廖凱已經完成了2個超馬,3個半馬,41個全馬。最牛的一次,在一週內的時間裡,他竟跑完了3個全馬。

廈門、無錫、鮁魚圈、敦煌、蘇州、大連、秦皇島、揚州、蘭州、深圳、廣州、瀋陽、北京、上海、臺北、哈爾濱、新加坡、吳哥窟、首爾、杭州、南京、柏林、普吉島、馬祖、香港、沖繩、重慶、漢堡、布拉格、吉隆坡、鄭州、開封、銀川、營口,一座座城市,都已經被標註在了廖凱的跑步地圖上。

“每個人生命只有一次,人生只不過是一次匆匆的旅程,起點都是一樣,未來也都會走到同一個終點,但旅程中的不一樣會造就千差萬別的人生。生命,要‘浪費’在使你感到享受的美好事物上。”廖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