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抓主症,辅以舌脉

抓主症,辅以舌脉

抓主症,辅以舌脉

2017年,中医考研改革,考取专业型硕士的中医科目名称由“中医综合”改名为“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突出“临床”与“能力”,中医内科学一科也由原来的63分上升到86分,占300分的28.7%,是重中之重。不但各科分值发生变化,题型以及命题方式也都发生巨变。中医内科学单选题基本改为病案题,而且出现“三共题”,即三道题共用一个题干,若第一道题错,可能三道题全错。过去考查记忆能力的历史沿革题目,不再出单选题,改革后的考查目标更强调考生的临床思维与分析能力,这给考生的复习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寻找一种更为高效的复习、解题方法已迫在眉睫。“抓主症,辅以舌脉”,应运而生。“抓主症,辅以舌脉”,既符合临床实际,又符合考试解题。

抓主症,辅以舌脉

何为主症?主症就是可以确定这个病、这个证型的突出症状。换言之,主症就是这个疾病或这个疾病某个证型最鲜明的标签!就是一看就能知道这是什么病、什么证型的症状!主症不是编者凭空捏造出来的,是基于28年真题的大数据样本,有以下4个原则:

1

经典条文、经典方剂。如见到“悲伤欲哭”选甘麦大枣汤,见到“喉中水鸡声”选射干麻黄汤!

2

业界公认的经验、共识。如见到“易反复感冒”选玉屏风散!

3

真题反复出现的症状,也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如鼓胀水湿困脾“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口干口苦、舌红苔腻”是湿热证。

4

由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诊断学演变、推导而来。如“

气短不足以息”是肾不纳气,“平素畏寒,手足不温”是阳虚,“舌红苔少,脉细数”是阴虚。

抓主症,辅以舌脉

为什么还要辅以舌脉?双重保险!临床也强调四诊合参,因此“抓主症”,还应“辅以舌脉”。且看2017考研真题,感受一下“抓主症,辅以舌脉”。

患者男性,37岁,素喜饮酒,日均饮白酒2两(约100ml),1个月来脘腹不适,胃镜活检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刻下症见:胃脘满闷痞胀,吞酸烧心,口苦,口干不欲饮,大便溏,舌红苔黄腻,脉滑。

例1.(2017A59)首选方剂是:

A.越鞠丸合枳术丸 B.泻心汤合连朴饮

C.二陈汤合平胃散 D.保和丸合四逆散

例2.(2017A60)患者服药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复又饮酒吃肉,3个月后诊见痞满能食,口干口苦,渴喜热饮,胁肋胀满,倦怠神疲,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腻微黄,脉弦滑。证属:

A.湿热阻胃证 B.脾胃虚弱证

C.肝胃不和证 D.寒热错杂证

例3.(2017A61)其治法是:

A.清热化湿,和胃消痞

B.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C.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D.寒热并用,辛开苦降

例1根据主症“吞酸烧心,口苦,口干不欲饮”,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可判断为痞满“湿热阻胃证”,选用泻心汤合连朴饮。例2根据主症“口干口苦,渴喜热饮”,舌脉“舌质淡,苔腻微黄,脉弦滑”,可以诊断为“寒热错杂证”。如果没找到主症,只看到“口干口苦”选了湿热阻胃证,或者看到“大便溏薄”选了脾胃虚弱,又或者看到“胁肋胀满”选了肝胃不和证,都是不对的。再看舌脉“舌质淡”,是虚寒;“苔腻微黄,脉弦滑”,是湿热,综合就是寒热虚实都有,病情复杂。临床上遇到的病人症状大多是错综复杂的,要求我们能在错综复杂的症状中抽丝剥茧,找出“主症”,辨证处方才能井然有序,还可以避免漏诊、误诊。患者一开始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但因为“复又饮酒吃肉”,病情变得更复杂了。这道题不仅体现了临床诊疗思维,还提示交待病人饮食禁忌的重要性,即医生不仅要治病,还要“治人”。2017改革新大纲把医学人文也加到考试中,大抵也是引导考生往临床上走。同时,可以看出,例2选错,例3接着错,多可惜。

抓主症,辅以舌脉

例4.(2017A45)患者男性,28岁。半年前突发阳黄,经住院治疗好转,黄疸逐渐消退,现脘痞食少,胁肋隐痛,口苦尿黄,舌苔腻,脉弦。其辨证是:

A.肝脾不调 B.湿热留恋

C.气滞血瘀 D.脾虚湿滞

例4这道题,肝脾不调和湿热留恋的症状很相似,但是看舌脉,却很容易区分。舌苔腻是明显的“湿热”症状,很容易判断出来。因此,抓主症,辅以舌脉,相辅相成,既符合临床,又符合考试。

遍阅2017年中医内科学真题,无处不是体现“临床”,突出“能力”。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说是机遇是因为历史沿革这些“重记忆,轻理解”的东西基本不考,记忆负担减轻,而“重理解,轻记忆”的病案题大量出现,不注重理解很容易做错。说是挑战是因为同学们接触临床较少,可能还没形成临床思维,这就导致同学们应对改革后的题目会显得很吃力。为了帮助同学们把握机遇,更好迎接挑战,编者提出既符合临床实际又符合考研的“抓主症,辅以舌脉”,可以更好地指导同学们的学习、复习及考试。

中医考研的内容相对固定,通过对28年的真题进行“物以类聚”的分类处理,把一个知识点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题目放在一起研究,迅速掌握考点,然后回归教材,举一反三。本书贯彻“抓主症,辅以舌脉”的理念,既列出主症和兼症、舌脉,供学习使用;又将真题归类在一起,供练习使用;还精选一部分模拟练习题置于本书最后,供巩固所学知识点时使用。同时,将真题归类在一起,可以明显看到命题脉络以及改革前后的变化,这对于复习也是大有裨益的。

以上复习方法以中医内科学为例,但其实方剂、中药、中基、针灸、中诊各科均通用。本套书本着“系统性、重点性、通俗性”原则,紧密结合《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深度把握“真题导向”的复习理念,融合1991—2018年共28年真题,吸取高分考研学子的复习经验,将知识点与真题进行精心设计、组合、排列,使中医考研的备考学习、考试有章可循,读者举一反三、驾轻就熟,提高复习效率。

抓主症,辅以舌脉

《中医综合考研 28年真题+考点同步解析》一套6册,可通过当当、京东、亚马逊等渠道购买,购买本套书的读者可添加药真题小助手(taodada-tdd)为微信好友,提供【订单截图+学校+专业+名字】给小助手,小助手会拉进【药真题读者群2】,享受更多增值服务。

读者群 顾名思义,就是读者集中的地方,主要是本套中医考研图书交流与学习的一个平台。其主要作用有三:

1、答疑咨询,读者使用本套图书过程有任何问题,均可在群上提出,会有人专门答疑;

2、获取本套书的补充资料,丰富备考;

3、书籍勘误,一些微小的错漏也能及时得到纠正。

购买链接

当当网

http://product.m.dangdang.com/25281188.html?&unionid=P-106984737m

亚马逊

https://www.amazon.cn/dp/B07D57FF3X/ref=cm_sw_r_cp_api_nn2IBb8BQ2SHZ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