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千金難買老來瘦,“老來瘦”真的好嗎?

記憶斑駁舊時光-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代謝能力下降,脂肪容易堆積。為了預防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不少老年人都堅信“千金難買老來瘦”,而盲目得“清淡飲食”,拒絕肉、蛋等食物攝入,實際上,“老來瘦”和貧血問題遠比肥胖更加突出。2017年全國營養科學大會上,中國疾控中心專家公佈的數據,我國75歲以上低體重率佔10.1%,60歲以上老人貧血率超過15%。

貧血是老年人最常發生的健康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對65歲以上老人的貧血定義為:男性血紅蛋白<130克/升,女性<120克/升。

貧血分為急性貧血和慢性失血性貧血。急性貧血由急性失血導致,主要症狀為消化道出血、臉色蒼白、頭昏腦漲等;慢性失血性貧血一般由感染引起,慢性腎臟疾病、惡性腫瘤及風溼性關節炎也可能引起慢性失血性貧血,主要症狀為體力不支、耳鳴、頭暈、食慾不振,嚴重的會引起功能紊亂、衰竭,甚至腎臟一會出現問題。由於老年人常患有多種疾病,貧血症狀容易與其他疾病症狀混雜,輕微貧血極易被忽視。

老年人消瘦是易被忽視的一大健康問題

老年人過瘦,身體的新陳代謝和各種生理功能都會比正常老人弱,對飢餓和勞累的耐受能力差,常常會精神不振;過瘦的老人由於體內儲存的能量物質少,往往經不起疾病尤其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折磨,使痊癒時間延長;老年人太瘦還是導致骨質疏鬆、骨關節炎等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老年人並不是越瘦越好。

65歲以上老年人BMI的正常範圍是20~26.9。


衡膳學院王興國營養特訓班5期學員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營養百事通


醫學上有一種現象,叫“肥胖矛盾現象”,也就是說極度肥胖的人心血管發病率高,死亡率高,極度消瘦的人因為營養問題,經不起一些大病的折騰,死亡率也高,而適度、微胖的人群反而死亡率低。所以“老來瘦”,如果太瘦了也不好,建議老人要均衡飲食,葷素搭配,不要過度節食。


劉燕榮醫生


1、什麼叫老來瘦?

查閱文獻,未發現老來瘦的定義。我的理解:老來瘦就是65歲以上老年人,在非疾病情況下,人體隨時間自然生理性衰老過程中,由於人體全身細胞與構成物質逐漸減少,導致全身組織器官萎縮與重量輕,表現出身體逐漸消瘦、體重緩慢下降的現象。並且健康檢查,身體的各項指標都處於正常狀態。

如果是這種老來瘦的話,就真的是千金難買,因為這些都是長壽、沒什麼大病、自然衰老的人。這種老來瘦是真的好。

2、真正的老來瘦,是真的千金難買。

要想做一生沒大病,真正做到自然而然老來瘦的人,必須讓人做到以下方面:

1)平時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飲食。國內外的研究都表明,長壽之人都很少是大魚大肉飲食,也不會暴飲暴食。並且不會做熬夜、酗酒、大量抽菸等事情。平時生活非常有規律。

2)心理非常健康。長壽的人,通常心胸豁達、積極樂觀、與人為善。生活獨立、知足常樂。這種人無論是在鄉村,還是在城市,常常是受人尊敬、有見識的人。

3)有明顯身體健康意識。長壽的老年人,都注意運動或勞動,但也不會做過於劇烈的運動或勞累過度。並且平時十分注意身體保健,有小病小痛及時檢查治療。

3、千萬不要不科學的“老來瘦”。

我們在醫院也經常碰到一些瘦弱的老年病人,在20多年前,很多是因為生活困難引起不正常的老年瘦弱病人。後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種病人也逐漸減少了。但近年來,人們生活好,為追求長壽,誤以年老瘦就可以長壽,這也不吃,哪也不吃,搞得身體抵抗力差,三天二頭生病。一化驗檢查,常常是貧血、低蛋白血癥。甚至部分老人因為受不正常的“老來瘦”觀點,導致骨折的發生,非常令人痛心。所以, 老年人不要不科學的“老來瘦”,一定要是身體各項指標正常的老年瘦。

4、當然,我們更不主張老年胖。

眾所周知,肥胖會增加高血脂、高血壓與糖尿病的風險,肥胖的的人也更加容易出現心腦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心肌梗塞、腦血管意外等疾病。並且,肥胖也增加痛風與各種癌症的發病風險。

總之,我們要有養成良好飲食生活習慣、積極向上的心態,做身體各項指標正常,心理與身體健康的老來瘦。


普外科李家大夫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俗話說“千金難買老來瘦”,是有一定道理的。很多人到了中老年,都會開始“發福”,而很多慢性病都喜歡糾纏“發福”的人。常見的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痛風等,老年時期肥胖,這類慢性病的風險會更高。

自然的“老來瘦”非常難得,從人體的自然生理性衰老趨勢來看,年紀大了,人的細胞與構成物質逐漸減少,皮膚失去彈性,肌肉逐漸萎縮,全身組織器官退化,表現出消瘦的狀態,這是一個正常的過程。

如果老人太瘦,也存在一定風險

自然的“老來瘦”對身體是有好處的,但不能太瘦。奧粘人太瘦會導致抵抗力下降、體重下降,急性和慢性傳染性疾病的風險就變慢高。太瘦的老人骨折風險也會增高,耐寒能力下降,出現畏寒症狀,冬天特別怕冷。經不起疾病消耗,如果發燒或者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時,容易變得更瘦弱。

所以,老人微胖一些,其實更長壽。老人保持健康的BMI指數,不僅僅是增加脂肪,讓體重增重,更重要的是要增加肌肉。

我是腫瘤醫生張國玲教授,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腫瘤醫生張國玲教授


這“千金難買老來瘦”的古語,咱們必需用發展的科學的眼光看待。老年人,不需要把自己瘦成皮包骨頭,而是需要擁有健康的體重。除了體重稱上的斤數之外,還要經常的抓一抓身上的贅肉是不是特別多?老了也不能放任身上一堆堆的肥肉自由生長。老年人依然要控制身上的體脂率,讓體脂率不要過高,不要養一身肥肉。

要在均衡營養的基礎上,結合著自身的情況一定要適當的安排一些力量練習,來刺激本來很難形成又極容易流失的寶貴的小肌肉,這對於老年人健康長壽非常重要。

老人太瘦,容易出現肌少症!

人步入了老年期,身體的合成能力會大大下降,分解代謝變成了主導。也就是想要合成肌肉對於老年人來說,本來就是一件很難的事。如果這個時候,還盲目的讓老人減肥,膳食中的營養不能保障,更會加速老年肌肉組織過度分解,容易患上肌少症。所以對於老年人,擁有健康的體重是關鍵,不要盲目的為了追求瘦而瘦。

總結一下就是

老年人對於體重管理這個事,不偏不倚,既不過度肥胖也不過度追求消瘦,這才是健健康康享受最美夕陽紅,活出高質量晚年生活的基礎保障。


錢多多營養師


中國有句俗話,千金難買老來瘦,大家都知道,老人肥胖會帶來很多的問題,比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會使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增高,對身體健康十分不利。因此大部分老人覺得,瘦更容易長壽。為了讓自己更瘦,有些老人甚至會刻意節食。

“老來瘦”真的好嗎?

從營養學角度看,當實際體重低於標準體重的20%時,即為消瘦。醫學研究發現,老年人體重不足會增加健康風險,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長期營養不足使人體細胞不能獲得充足的營養和能量,會加速各種組織、器官的老化,從而導致體質變差、生活質量下降。對於老年人來說,依靠減少進食的“老來瘦”,會造成肌肉營養不良而萎縮,減下來的體重主要是肌肉和水分。身體的肌肉少了,脂肪卻是依舊,所以仍然可能引發各種疾病。而且肌肉少了之後,會導致人體運動平衡能力下降,在活動的時候容易發生意外而受傷。肌肉乏力還導致骨骼得不到鍛鍊和保護,加速骨骼中鈣的流失,發生骨質疏鬆。老來瘦,往往瘦的是肌肉而不是脂肪。老年人體重過低,體重指數低於15,屬於老年人肌少症,死亡率會增加2.8倍。所以老來瘦≠老來壽。

老年人出現體重下降,有時候反而需要警惕。如果一個體重長期穩定的老人,漸進性的發生了體重在短時間內大幅降低,就一定要小心,這也許是疾病的預兆。比較常見的疾病如:甲亢、惡性腫瘤、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等。還有一些屬於單純性消瘦,上了年紀之後出現脾胃功能減弱、食慾減退、營養吸收不良等等。

老人怎樣更容易長壽?

1.體重 老人體重過重或者是過輕,都會給壽命造成不利的影響。中青年人體重指數保持在18~24是標準的體重,到60歲以後超重一點更健康長壽,體重指數可以保持在25~30之間。

2.飲食 老年人胃腸道功能逐漸減弱,所以食物要清淡易消化,宜用蒸、煮、燉的烹飪方法,儘量不吃油煎、油炸食物,少食多餐,要營養均衡,補充高蛋白質和高維生素的食物,幹稀搭配、粗細糧搭配和葷素搭配。

3.運動 老年人儘量每週3-4次,每次保持30分鐘以上的運動,比如散步,慢跑,快走,廣場舞,太極拳等,這些有氧運動對健康是有益的。

千金難買老來瘦,是一種錯誤觀念,應該摒棄,老年人不要過度追求瘦和低體重。人的健康狀況,不是片面地根據高矮胖瘦就能判斷的,保持體重適中,沒有大的變化才是健康長壽的基礎。


胡洋


隨著我國進入了老年化社會,老年人健康問題也開始被重視起來。長期以來,“千金難買老來瘦”這句話被許多老年人奉為養生之道,因為肥胖會帶來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因此提倡保持較瘦的體態,遠離心血管疾病。但是,如果過度強調“老來瘦”,並不正確,下面來具體分析一下。

“千金難買老來瘦”有一定的合理性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心腦血管疾病已居中國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高達43%,遠高於腫瘤的26%。而與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的正是:“四高”(即高BMI、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對我國居民威脅最大的的健康問題前三名分別是體重指數(BMI)高(64.4%)、頸椎異常(54.1%)、脂肪肝(46.9%)。可以看出,體重指數(BMI )高是健康最大禍根,而這一指標高到一定值就是肥胖,因此,預防和控制肥胖,降低BMI,已經迫在眉睫。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千金難買老來瘦”有一定合理性。

“過度強調老來瘦”的觀點需糾正

儘管肥胖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但太瘦同樣會給健康帶來隱患。

首先由於飲食過度限制,營養素攝入不足,體內脂肪含量過低,會導致營養不良,引起抵抗力下降,身體極易受到病毒和細菌的感染而致病,體型過瘦也會引起內臟下垂、容易骨折和身體抗病能力的下降,在罹患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或癌症時,如果體內缺乏充足的營養儲備,也會很快進入營養不良甚至出現惡性質,疾病未愈而身體先垮。

而且,“老來瘦”並不一定代表健康,有些瘦是需要警惕的,如惡性腫瘤、甲亢、結核、糖尿病、慢性消化道疾病等都會引起消瘦,如果老年人出現不明原因的消瘦,就需要高度重視了。

適當的脂肪對身體有益,“老來瘦”不如“老來壽”

葡萄糖、蛋白質和脂肪作為三大營養物質,都是缺一不可的。脂肪是人體中能量含量最高的營養物質,能為人們日常活動提供充足的能量,還能減少機體熱量的散失,起到抵抗寒冷的作用。另外,飲食中含有一定的油脂,能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K等的吸收。所以,老年人也需要適當的脂肪攝入。

凡事過猶不及,所以保持適當的體重是健康的前提,營養學家建議老年人的體重指數最好不低於20.0kg/m 2 ,最高不超過26.9 kg/m 2 。所以,老年人完全不必苛求“老來瘦”,應合理安排好飲食,進行合適的體育鍛煉,保持適當的體重,不肥胖不過瘦,並定期進行身體檢查,既不使身體罹患心血管疾病,又不至於出現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方能做到健康長壽。


藥師方健


"千全難買老來瘦",只是人們一健康用語而已,北斗七星認為,人太瘦表示營養不全,人太胖表示行動不便。


老來人太瘦,過度節食所至,反之可能您體內臟器有毛病,引起食慾不振,消化能力不強,人太瘦可有引起貧血症,頭暈目眩,比心血管疾病更危險。

而老來人太胖也不好,肥胖是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根源,人太胖,行動不便,走路做事氣喘呼呼,穿衣沖涼行動不便,更不用說彎腰去剪腳趾甲了。

所以,老來人胖人瘦都要靠自己飲食調節,多運動就多吃,少運動就選擇少吃,所以,北斗七星認為,老人還是多運動的好,做到身體不胖不瘦最為適宜。

至於古代人們說到"千金難買老來瘦",更多的含義在於瘦人比肥胖人長壽一點,人瘦一點病通少,人胖疾病多多,再加上古代醫學落後,人一旦老來得病,十之八九去見閻王爺了,放心,現代醫學發達,人胖點無所謂的,只要及時體檢,發現病情,還是有辦法治癒的,健康長壽不再是老人們的夢想,隨便一活就是上百歲。


北斗七星92070701



Ws沙倫玫瑰


“老來瘦”不一定都健康

有種“老來瘦”叫“肌少症”,需警惕!

有人說“千金難買老來瘦”,但肌少症導致的“老來瘦”可不健康。肌少症不僅會導致老年朋友肌肉無力、功能下降,還會引起代謝紊亂,引發多種慢性疾病,甚至增加患腫瘤的風險。

肌少症又稱骨骼肌減少症或少肌症,是一種新的老年綜合症,指增齡引起的漸進性和普遍性的骨骼肌容積丟失、力量下降伴隨軀體失能、生活質量下降和死亡等不良事件風險增加的綜合症。肌少症的發病機制呈複雜重疊性,涉及中樞和外周神經系統退化、運動、激素、營養以及免疫力功能等多種因素。整體而言,60~70歲人群肌少症的患病率在5%~13%,80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在11%~50%。目前,全世界肌少症患者約50萬,預計2050年將達到或超過200萬。


應對措施:體重低於正常的老年朋友們可諮詢醫生檢查確診,並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康復治療;加強運動,以抗阻力運動為基礎,比如坐位抬腿、靜力靠牆蹲、舉啞鈴、拉彈力帶等。

科室推薦:老年病科、營養科、康復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