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陽原這個老頭兒“瘋”了,每天玩泥巴,捏的都是陽原人的故事

陽原這個老頭兒“瘋”了,每天玩泥巴,捏的都是陽原人的故事

世人笑我太瘋癲

我笑他人看不穿

韓作山,陽原縣東城鎮石板梁村人,他痴迷於捏泥人,在別人看來,他簡直是瘋了。但他不介意,還給自己起了一個網名就叫“泥河瘋老頭”。

就是這個喜歡捏泥巴的“瘋老頭”,他在崇禮冬奧會的吉祥物“沖沖”亮相後,製作了一個泥塑“沖沖”,還上了張家口晚報。

陽原這個老頭兒“瘋”了,每天玩泥巴,捏的都是陽原人的故事

張曉英供圖

機緣巧合下喜歡上捏泥人

韓作山從小喜歡繪畫,作業紙的背面畫滿了花花草草。17歲,他初中畢業,到壩上給村民畫牆圍子,“你別看在紙上畫得好好的,不一定就能畫好牆圍畫。”韓作山說。

他走村串戶地畫牆圍畫,剛開始並不是很順利,到一戶人家倘若畫不好,整個村子也別想待了,只能另擇他處。慢慢地他才畫得好起來。

一個畫牆圍畫的怎麼喜歡上了捏泥人?1997年,韓作山出了車禍,腳踝粉碎性骨折,在床上躺了三個月,既然出不了屋子畫牆圍,他就對妻子說:“你給我找點泥巴,我就捏泥人吧,好消磨時光。”

陽原這個老頭兒“瘋”了,每天玩泥巴,捏的都是陽原人的故事


陽原這個老頭兒“瘋”了,每天玩泥巴,捏的都是陽原人的故事

韓作山甭管做啥都有股較真的勁兒,他慢慢地摸索出了路子。

他告訴妻子,當地的泥土勁兒大,但容易開裂,要用羅子將泥土篩過,用水澆出泥精來,再和上膠,摻上紙纖維,然後用木棍來回攪拌,這樣一來泥不容易開裂,用牙咬後不牙磣就算好了。

“泥土中不能有一粒沙子,否則在捏泥人時,一粒沙子落在泥人的眼睛處,整尊泥塑都會失敗。”韓作山說。

他在作品中傾注進了感情

韓作山的每件作品都有一個主題,圍繞主題塑造人物,《背面的父親》就是其中之一。


陽原這個老頭兒“瘋”了,每天玩泥巴,捏的都是陽原人的故事

韓作山小時侯家裡窮,吃不上飯,他們兄弟幾個餓得頭不大,眼大,臉上沒肉,牙槽外漏。母親抱著韓作山上街去,村民都說,這孩子恐怕活不成。

在韓作山記憶裡,父親每年在農閒時都要去壩上奶奶家裡住上二十多天。為看望親人,也能為家裡省出一些口糧。最主要的是從壩上回家時,親戚們能給帶上點白麵、莜麵和胡麻油。

聽說韓作山的父親回家了。姑姑嬸嬸們都拿著面來到奶奶家,父親撐著口袋往裡裝,等大家把面倒完了,父親看了看袋子裡的面,又瞅了瞅韓作山的奶奶。

兒的心,娘最懂,嫌少,奶奶用手一捂嘴,轉身走到外屋,提進來半袋面,她一碗一碗地挖著面,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奶奶不是心疼這幾碗面,她更明白,壩上到壩下,路途遙遠,八十多斤面,兒子要背上幾百里路才能回到家。

父親每一次走,當孃的總要把兒子送上高高的山樑。父親歸心似箭,大步向前,家裡還有嗷嗷待哺的孩兒。奶奶拖著一雙小腳緊跟在他後面。

“多走一天不要緊,到了家快點給我發個電報。”奶奶望著兒子東搖西晃的背影,消失在白茫茫的風雪中,她還要站在那裡哭個不停。

父親揹著面,過了大境門,家才不再遙遠。“平時一家人吃玉米麵和糕,這八十斤面,只有在過年過節時才捨得吃。”韓作山說。

一直以來,韓作山都想把父親背面途經大境門時的情景,用泥塑作品表現出來。

陽原這個老頭兒“瘋”了,每天玩泥巴,捏的都是陽原人的故事

整件泥塑作品韓作山花費了三個多月,作品中的大境門十分關鍵,他從百度上搜大境門的圖片,但石條、垛口和行人的比例他無法掌握,於是他從陽原前往市區,在大境門前觀察了大半天,天黑才回到家。

外人看上去這僅是一件泥塑,可在韓作山看來,這件泥塑飽含著他難以言盡的情感。

為母親製作回憶作品卻留了遺憾

在韓作山家的土窯內,有一件泥塑作品是講述過去村民興修水庫的故事,這件作品共創作了65尊泥塑,是韓作山為了母親做的。

韓作山的母親已去世多年,在母親活著的時候,她經常向兒子講起村裡興修水庫的事情。

過去搞工程,不像現在用鉤機去挖,全靠村民手提肩扛。母親雖然眼神不好,但也加入其中,一到了農閒時節,她就來到工地,和村民一起勞動,用土筐擔土。

這一段往事在母親的心頭揮之不去,韓作山萌生了用泥塑再現母親當年勞動的想法,當她空閒時,就看看這些泥人,彷彿又回到了當年。

陽原這個老頭兒“瘋”了,每天玩泥巴,捏的都是陽原人的故事

圖源實言博客

他先嚐試著做了一尊,讓母親看,母親鼓勵他說:“挺像的,挺像的。”

站在這件泥塑作品前,一條貫穿南北的水庫大壩出現在眼前,大壩之上,男女老少你拉我挑,你追我趕,砸夯人和著鏗鏘的號子,將大錘高高舉起,重重落下,好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

陽原這個老頭兒“瘋”了,每天玩泥巴,捏的都是陽原人的故事

圖源實言博客

作品還表現了農村的生活場景。一棵高大的老樹上,兩隻喜鵲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老木匠在大樹下修理工具,高高的煙囪冒出飲煙嫋嫋,幾名婦女正在做飯,剛出鍋的玉米窩頭散發著飯香……

陽原這個老頭兒“瘋”了,每天玩泥巴,捏的都是陽原人的故事

整件作品長5米、寬1.5米,韓作山陸陸續續做了多年,只可惜母親沒有看到作品的全部就去世了。

在打工的工棚裡製作了“沖沖”

對於捏泥人,韓作山的妻子不攔著他。她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

外出打工時,韓作山仍沒忘記痴迷已久的泥塑製作。在崇禮城市吉祥物金花鼠亮相及起名“沖沖”後,韓作山難抑內心激動,在工棚裡完成了“沖沖”的泥塑製作。

陽原這個老頭兒“瘋”了,每天玩泥巴,捏的都是陽原人的故事

“在家門口舉辦冬奧會,我打心眼兒裡高興,總想表達一下心情,所以我做了‘沖沖’。”韓作山說。

晚上,韓作山躺在工棚的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反覆構思著他的泥塑“沖沖”。突然他靈感乍現,“沖沖”伸出雙手打出一條紅色橫幅,上面鐫刻白色的字:“二〇二二,張家口歡迎你!”

工地裡條件有限,他從院子裡找到一塊五合板,長22釐米、寬18.5釐米,泥塑“沖沖”將在上面完成。

韓作山先在五合板上“繪製”中國地圖,他在木板上塗上膠水,然後用竹片往木板上抹上一層泥,之後要晾曬一天,等泥全乾了再抹第二層泥……整個中國地圖抹了三層泥,厚度達到2釐米。

陽原這個老頭兒“瘋”了,每天玩泥巴,捏的都是陽原人的故事

圖源張家口新聞網

在完成中國地圖的製作後,他開始製作“沖沖”,此前他看到過“沖沖”的圖樣,對照著製作信手拈來。為了突出崇禮的地域特徵,他在“沖沖”的腳下製作了白色雪道。

韓作山的工作很忙,他每天就像一個停不下來的陀螺。早上7時至12時、下午14時至19時是韓作山的上班時間,泥塑“沖沖”只能用業餘時間來完成。

下班後,韓作山要花費兩個小時製作泥塑“沖沖”,有的工友睡得早,他從工地上找來一塊木板,立在床邊,與鄰近的床分割開來,這樣開燈製作泥塑時可以遮擋一部分光線,儘量不影響工友們休息。

次日凌晨3時他又起床了,為了不影響大家休息,他搬上一個小板凳,在廁所裡製作。

一個多星期,他的泥塑“沖沖”製作完成。得知他又有新作問世,陽原綜藝網讓他用手機錄製了5分鐘視頻,對他製作的泥塑“沖沖”進行展示。“你好,陽原”等網站也刊發了泥塑“沖沖”的圖片新聞。

陽原這個老頭兒“瘋”了,每天玩泥巴,捏的都是陽原人的故事

韓作山家有五口人,他在張家口市區打工,管吃管住月工資3000元;妻子在北京一家房地產公司做保潔,下班後再找點別的活兒幹,月工資3300元。

兩個女兒已出嫁。兒子今年25歲,還沒成家,貸款買了一輛半掛車拉煤。韓作山在陽原縣城給兒子貸款買房,已交了首付,半掛車也是貸款,夫婦二人天各一方打工,就是幫著兒子早點還完房貸、車貸。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不用為生計奔忙,鑽進土窯裡,專心創作我的泥塑。”韓作山動情地說,他想將自己的泥塑作品賣掉掙錢,但他的內心隱隱感到,這條路恐怕也行不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

不管出生在哪裡,不管多大的年紀

也祝福他能早日夢想成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