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如今電影票房過億不新鮮,放在八十年代才稀奇,他就是奇蹟創造者

葉振棠先生演唱的那首《萬里長城永不倒》是無數內地觀眾心中經典的“時代曲”,它的家喻戶曉都源自當年的一部《霍元甲》。該劇在內地首播時,曾造就了萬人空巷的追劇盛況,這部劇集有很多的幕後故事,但今天我們不說主演黃元申,也不說梁小龍,來說說本片的導演——他就是有著“全能影人”之稱的香港導演徐小明。

如今電影票房過億不新鮮,放在八十年代才稀奇,他就是奇蹟創造者

很多拍攝功夫片的導演都是“武林高手”,徐小明也不例外。他出生於一個粵劇世家,二哥徐二牛也是香港著名武指。在這樣的家庭氛圍帶動下,徐小明自小便開始習武,後來又研習了螳螂拳、洪拳、蔡李佛拳和形意拳等等,為他後來投身龍虎武師行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電影票房過億不新鮮,放在八十年代才稀奇,他就是奇蹟創造者

徐小明從5歲開始便與“影視”一詞結下了不解之緣,那時他算是知名童星,曾參演過十多部粵語片,他開始成為導演是在麗的(亞視前身)時期,其知名劇集《變色龍》和《天蠶變》的部分章節便是由徐小明執導。1980年,他受曾與之有過交集,對其拍戲的敬業精神一直頗為讚賞的“麗的三雄”之一的李兆熊提攜,為《大地恩情》擔任副導演,最後該劇在香港引發了新一輪的收視狂潮。至此,徐小明開始備受麗的高層重視,賦予了他更多的職權,於是1981年由他獨立擔任導演的《霍元甲》便橫空出世了。

如今電影票房過億不新鮮,放在八十年代才稀奇,他就是奇蹟創造者

徐小明在《霍元甲》中身兼多職,不僅是導演,編劇,武術設計,還客串了獨臂老人一角。這部劇的成功絕對不是偶然,為了將其拍好,他和編劇張華標一起反覆打磨劇本,在倪匡《精武門》的劇本基礎上,加入了更多動人的人物關係和愛國熱血情懷,可以說後來無數個翻拍版本的《霍元甲》,都是站在這部劇的肩膀之上。據說為了表達對他的致敬,1995年亞視重新翻拍《精武門》時,劇中舊一任的武術協會會長荃叔一角本打算讓徐小明來客串,儘管最後他因故未能參演,而由哥哥徐二牛頂替,但足以勾起很多人的戀舊之情。

如今電影票房過億不新鮮,放在八十年代才稀奇,他就是奇蹟創造者

《霍元甲》的成功,讓飾演霍元甲的黃元申、飾演陳真的梁小龍和飾演趙倩男的米雪走紅內地,第二年他又拍出了續集《陳真》,仍在內地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也讓兩人成為當時香港電視圈裡的“黃金拍檔”,進而繼續合作了《再向虎山行》和《幫規》等等。80年代的徐小明號稱是造星能力最強的電視劇導演之一,即便是那部在“精武熱潮”有所冷卻後推出的《霍東閣》,也讓沒有在張徹手裡揚名的錢小豪走紅。

如今電影票房過億不新鮮,放在八十年代才稀奇,他就是奇蹟創造者

80年代中期,徐小明把工作重心放到了電影上,成為第一批走進內地試水合拍片的香港導演,他在1985年執導的那部《木棉袈裟》,成為繼章鑫炎的《少林寺》之後第二部在內地引發觀影狂潮的功夫片,在那個時代竟然拿下了1.4億元的票房。本片充分還原了少林外家拳和武當內家拳等中華傳統武術之美,尤其是徐向東和於榮光的那場漂亮的“馬術大戰”,既有新意又有難度,充分體現出了徐小明深厚的武指功底。

如今電影票房過億不新鮮,放在八十年代才稀奇,他就是奇蹟創造者

而1986年的《海市蜃樓》,徐小明把劇組拉到遙遠的新疆大漠拍攝,既有壯觀的爆破大場面,又拍出了大漠的異域風情,在那時中國觀眾心中還沒有什麼“好萊塢大片”概念的年代,《海市蜃樓》無疑就是當年的超豪華頂級製作了。

如今電影票房過億不新鮮,放在八十年代才稀奇,他就是奇蹟創造者

因常常在內地拍戲的關係,徐小明也在內地累積了很多資源和人脈,像王家衛到陝西榆林拍《東邪西毒》時,就是徐小明牽的線搭的橋,如果不是徐小明,那麼關錦鵬的《阮玲玉》就沒法去上海拍攝,只能在香港搭景將就,恐怕那種敘事的真實感和韻味就要失色許多。

如今電影票房過億不新鮮,放在八十年代才稀奇,他就是奇蹟創造者

雖然徐小明執導過的電影作品並不算多,但每部都可以說是匠心之作:除了《木棉袈裟》和《海市蜃樓》之外,1991年由他自編自導的《衛斯理之霸王卸甲》,仍然能在當時一批“衛斯理”系列電影中“殺出重圍”。藍乃才的《原振俠與衛斯理》大玩電腦特技,泰迪羅賓的《衛斯理傳奇》更是遠赴尼泊爾等地取景,怎麼辦呢?徐小明一拍腦袋,請來了香港有名的風水大師呂克明為本片擔任風水顧問,最終拍得既玄妙又趣味盎然,在八九十年代這批“衛斯理”影視作品中風格顯得非常獨樹一幟。

如今電影票房過億不新鮮,放在八十年代才稀奇,他就是奇蹟創造者

徐小明不僅是導演和武術指導,他也遺傳了父母的歌唱天分,像《陳真》的主題曲《大號是中華》,《霍東閣》的主題曲《好小子》和《木棉袈裟》的同名主題曲都是由徐小明親自演繹,此外,他還出版過幾張影視劇原聲精選唱片,故此便有了“全能影人”之稱。

如今電影票房過億不新鮮,放在八十年代才稀奇,他就是奇蹟創造者

21世紀之後,徐小明被任命為“驕陽影業公司”總裁,專注電影出品和投資,像張之亮的《墨攻》,林健龍的《犀照》,江道海的《雙子神偷》,還有被韓國拿去翻拍的《跟蹤》都是“驕陽”出品。2008年,徐小明又再度出山拍了部向奧運會獻禮的《奪標》,請來了老搭檔徐向東、於榮光和李暉等人保駕護航,也是徐小明幾十年來的一部“圓夢之作”,影片對於鷹爪和螳螂拳等傳統武術門類都有十分細緻的展現,不過劇本寫得不怎麼好,再加上當時是甄子丹寫實格鬥片崛起的時代,很多觀眾對此並不感冒,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如今電影票房過億不新鮮,放在八十年代才稀奇,他就是奇蹟創造者

如今的徐小明已經處於半退休狀態,為了表彰他對電視業所做出的貢獻,他仍掛職香港電視專業人員協會榮譽會長。在外人看來,他在中國功夫電影方面取得的成就也許比不上洪金寶,成龍,袁和平等人,但他卻是促進曾經的中國功夫影視劇百花齊放的重要推動者之一,值得人們致以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