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如今电影票房过亿不新鲜,放在八十年代才稀奇,他就是奇迹创造者

叶振棠先生演唱的那首《万里长城永不倒》是无数内地观众心中经典的“时代曲”,它的家喻户晓都源自当年的一部《霍元甲》。该剧在内地首播时,曾造就了万人空巷的追剧盛况,这部剧集有很多的幕后故事,但今天我们不说主演黄元申,也不说梁小龙,来说说本片的导演——他就是有着“全能影人”之称的香港导演徐小明。

如今电影票房过亿不新鲜,放在八十年代才稀奇,他就是奇迹创造者

很多拍摄功夫片的导演都是“武林高手”,徐小明也不例外。他出生于一个粤剧世家,二哥徐二牛也是香港著名武指。在这样的家庭氛围带动下,徐小明自小便开始习武,后来又研习了螳螂拳、洪拳、蔡李佛拳和形意拳等等,为他后来投身龙虎武师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电影票房过亿不新鲜,放在八十年代才稀奇,他就是奇迹创造者

徐小明从5岁开始便与“影视”一词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他算是知名童星,曾参演过十多部粤语片,他开始成为导演是在丽的(亚视前身)时期,其知名剧集《变色龙》和《天蚕变》的部分章节便是由徐小明执导。1980年,他受曾与之有过交集,对其拍戏的敬业精神一直颇为赞赏的“丽的三雄”之一的李兆熊提携,为《大地恩情》担任副导演,最后该剧在香港引发了新一轮的收视狂潮。至此,徐小明开始备受丽的高层重视,赋予了他更多的职权,于是1981年由他独立担任导演的《霍元甲》便横空出世了。

如今电影票房过亿不新鲜,放在八十年代才稀奇,他就是奇迹创造者

徐小明在《霍元甲》中身兼多职,不仅是导演,编剧,武术设计,还客串了独臂老人一角。这部剧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为了将其拍好,他和编剧张华标一起反复打磨剧本,在倪匡《精武门》的剧本基础上,加入了更多动人的人物关系和爱国热血情怀,可以说后来无数个翻拍版本的《霍元甲》,都是站在这部剧的肩膀之上。据说为了表达对他的致敬,1995年亚视重新翻拍《精武门》时,剧中旧一任的武术协会会长荃叔一角本打算让徐小明来客串,尽管最后他因故未能参演,而由哥哥徐二牛顶替,但足以勾起很多人的恋旧之情。

如今电影票房过亿不新鲜,放在八十年代才稀奇,他就是奇迹创造者

《霍元甲》的成功,让饰演霍元甲的黄元申、饰演陈真的梁小龙和饰演赵倩男的米雪走红内地,第二年他又拍出了续集《陈真》,仍在内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让两人成为当时香港电视圈里的“黄金拍档”,进而继续合作了《再向虎山行》和《帮规》等等。80年代的徐小明号称是造星能力最强的电视剧导演之一,即便是那部在“精武热潮”有所冷却后推出的《霍东阁》,也让没有在张彻手里扬名的钱小豪走红。

如今电影票房过亿不新鲜,放在八十年代才稀奇,他就是奇迹创造者

80年代中期,徐小明把工作重心放到了电影上,成为第一批走进内地试水合拍片的香港导演,他在1985年执导的那部《木棉袈裟》,成为继章鑫炎的《少林寺》之后第二部在内地引发观影狂潮的功夫片,在那个时代竟然拿下了1.4亿元的票房。本片充分还原了少林外家拳和武当内家拳等中华传统武术之美,尤其是徐向东和于荣光的那场漂亮的“马术大战”,既有新意又有难度,充分体现出了徐小明深厚的武指功底。

如今电影票房过亿不新鲜,放在八十年代才稀奇,他就是奇迹创造者

而1986年的《海市蜃楼》,徐小明把剧组拉到遥远的新疆大漠拍摄,既有壮观的爆破大场面,又拍出了大漠的异域风情,在那时中国观众心中还没有什么“好莱坞大片”概念的年代,《海市蜃楼》无疑就是当年的超豪华顶级制作了。

如今电影票房过亿不新鲜,放在八十年代才稀奇,他就是奇迹创造者

因常常在内地拍戏的关系,徐小明也在内地累积了很多资源和人脉,像王家卫到陕西榆林拍《东邪西毒》时,就是徐小明牵的线搭的桥,如果不是徐小明,那么关锦鹏的《阮玲玉》就没法去上海拍摄,只能在香港搭景将就,恐怕那种叙事的真实感和韵味就要失色许多。

如今电影票房过亿不新鲜,放在八十年代才稀奇,他就是奇迹创造者

虽然徐小明执导过的电影作品并不算多,但每部都可以说是匠心之作:除了《木棉袈裟》和《海市蜃楼》之外,1991年由他自编自导的《卫斯理之霸王卸甲》,仍然能在当时一批“卫斯理”系列电影中“杀出重围”。蓝乃才的《原振侠与卫斯理》大玩电脑特技,泰迪罗宾的《卫斯理传奇》更是远赴尼泊尔等地取景,怎么办呢?徐小明一拍脑袋,请来了香港有名的风水大师吕克明为本片担任风水顾问,最终拍得既玄妙又趣味盎然,在八九十年代这批“卫斯理”影视作品中风格显得非常独树一帜。

如今电影票房过亿不新鲜,放在八十年代才稀奇,他就是奇迹创造者

徐小明不仅是导演和武术指导,他也遗传了父母的歌唱天分,像《陈真》的主题曲《大号是中华》,《霍东阁》的主题曲《好小子》和《木棉袈裟》的同名主题曲都是由徐小明亲自演绎,此外,他还出版过几张影视剧原声精选唱片,故此便有了“全能影人”之称。

如今电影票房过亿不新鲜,放在八十年代才稀奇,他就是奇迹创造者

21世纪之后,徐小明被任命为“骄阳影业公司”总裁,专注电影出品和投资,像张之亮的《墨攻》,林健龙的《犀照》,江道海的《双子神偷》,还有被韩国拿去翻拍的《跟踪》都是“骄阳”出品。2008年,徐小明又再度出山拍了部向奥运会献礼的《夺标》,请来了老搭档徐向东、于荣光和李晖等人保驾护航,也是徐小明几十年来的一部“圆梦之作”,影片对于鹰爪和螳螂拳等传统武术门类都有十分细致的展现,不过剧本写得不怎么好,再加上当时是甄子丹写实格斗片崛起的时代,很多观众对此并不感冒,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如今电影票房过亿不新鲜,放在八十年代才稀奇,他就是奇迹创造者

如今的徐小明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为了表彰他对电视业所做出的贡献,他仍挂职香港电视专业人员协会荣誉会长。在外人看来,他在中国功夫电影方面取得的成就也许比不上洪金宝,成龙,袁和平等人,但他却是促进曾经的中国功夫影视剧百花齐放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值得人们致以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