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康乾盛世,人口從2400萬人到3億,堪稱我國曆史上最負盛名的盛世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詳盡講述了我國曆史上持續時間最長(達一百三十多年)的西漢盛世,今天作者便來說說我國曆史上的最後一個、同時也是最負盛名的盛世——康乾盛世。清朝入關之後,經過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代人的努力,使我國曆史上出現了又一個輝煌,舊史書一般稱為“康乾盛世”。而作者認為,雍正皇帝在康乾盛世的形成過程中有著承先啟後的重要作用,而且採取了維護盛世的相關舉措。特別是健全和加強了清初的有關制度,所以不應把雍正時期排除在外,應稱為“康雍乾盛世”。

康乾盛世,人口從2400萬人到3億,堪稱我國曆史上最負盛名的盛世

康乾盛世的開創者是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他是我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達61年。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在位時間較短,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當了60年皇帝。表面上看,康雍乾盛世經歷了一百三十餘年,但實際上,清代盛世的形成,應當從平定三藩之亂的公元1681年算起。到乾隆後期,以和珅擅權為標誌(乾隆四十年,1775年前後),盛世已經出現了重大危機。伴隨川陝楚白蓮教起義的爆發,清朝的盛世宣告終結,因此康雍乾盛世的實際持續時間不到一百年。康熙皇帝少年即位,由索尼等四大臣輔政,在親政併除掉操縱朝政的輔政大臣鰲拜以後,才真正開始了他的帝王生涯。平定三藩是他親政以後的第一個重大決策,從此為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康乾盛世,人口從2400萬人到3億,堪稱我國曆史上最負盛名的盛世

三藩以平西王吳三桂的實力最強,叛亂之初,吳軍所向披靡,耿軍、尚軍起而響應,控制了雲貴、兩廣、四川、湖南等地。陝甘、兩湖、福建、江西、浙江戰火蜂起,瀰漫了半個大清。康熙皇帝遣兵調將,步步為營,與叛軍展開了長期爭奪。經過長達八年的戰爭,康熙最終平定了三藩。三藩平定後,治世的局面初步出現。在用人上,康熙有著重大變化。康熙親政以後,傾慕漢族文化,重用經學之士,使明末烏煙瘴氣的政風為之一改。康熙所用知名文士,先後有魏象樞、熊賜履、李光地等人,開一代風氣。在康熙年間,推崇理學、踐行修齊治平之道而成為清官廉吏者人數眾多,堪稱一代楷模。

康乾盛世,人口從2400萬人到3億,堪稱我國曆史上最負盛名的盛世

如陸隴其、湯斌、張伯行等人,以學問操守入祀文廟;于成龍、陳鵬年、趙申喬等人,以清廉政績名揚天下。在經濟上,康熙停止了圈地,注重發展生產,多次詔令募民墾荒,特別注重黃河水患的治理。到康熙晚期,隨著財政經濟的改善,人戶的迅速增加,提出了“永不加賦”的政策。康熙五十一年諭旨稱:“今海宇承平已久,戶口日繁,若按見在人丁加徵錢糧,實有不可。人丁雖增,地畝並未加廣,應令直省督撫,將見今錢糧冊內有名丁數,勿增勿減,永為定額。其自後所生人丁,不必徵收錢糧,編審時止將增出實數察明,另造清冊題報。”為後來雍正皇帝的攤丁入畝打下了基礎。

康乾盛世,人口從2400萬人到3億,堪稱我國曆史上最負盛名的盛世

雍正皇帝胤禛繼位以後,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整頓吏治,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康熙晚年的積弊。為了解決皇位繼承權的爭端,雍正帝廢止了自漢代以來的太子制,創立了密建皇儲制。借西北用兵之機,雍正又設立了軍機處,用以調整皇帝與輔政大臣的關係,更進一步加強了皇權專制。他還全面整頓官場作風,言出法隨,拿一大批貪官開刀,動輒抄家。為了從制度上解決官吏貪賄問題,雍正建立了養廉銀製。從明代起,州縣在徵收賦稅時屢有加徵,稱為“火耗”,意為徵收的碎銀在鎔鑄為大錠時的耗損。

康乾盛世,人口從2400萬人到3億,堪稱我國曆史上最負盛名的盛世

交足正稅後,剩餘的部分就歸地方官府所有,稱為“耗羨”。耗羨除用來作辦公費用和公益開支外,成為地方官員的私財。從雍正二年起,開始推行“耗羨歸公”和養廉銀製。具體辦法是:將一省全年耗羨按現狀統一收繳國庫,專款專用,把全部款項分配給地方官員,稱作養廉銀。以此杜絕亂徵濫派,禁絕陋規。康熙時確定了“永不加賦”的國策,具體操作中有的官員提出了將丁銀(人頭稅)攤入地銀(土地稅)的建議。康熙末,四川、廣東就開始試行這一辦法。雍正繼位以後,根據直隸巡撫李維鈞等人的奏議,開始普遍推行“攤丁入畝”。“攤丁入畝”是我國古代賦稅制度的一大變革,它改變了人頭稅的性質。

康乾盛世,人口從2400萬人到3億,堪稱我國曆史上最負盛名的盛世

賦稅不是按人丁而是按地畝徵收,有利於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在制度上使賦稅負擔的分佈更為合理。同時,由於土地較為穩定,使大清的稅源也相對固定化。“攤丁入畝”實施後,朝廷統計的戶口數量迅速增加。歷來判定盛世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人口,康熙五十年,大清戶籍人口為2400萬,乾隆六年,達到1.4億。而到了乾隆五十八年,大清人口更是達到3億(見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康熙初年,面臨的是經過多年戰亂破壞、田野荒蕪、百業凋零的局面。因此,其當務之急是與民休息,籠絡人心,康熙皇帝為政寬容仁慈,概出於此。雍正繼位之初,綱紀廢弛,貪賄成風,政務敷衍,因循苟且,因此,其當務之急是整頓吏治,懲處腐敗,恢復紀綱。

康乾盛世,人口從2400萬人到3億,堪稱我國曆史上最負盛名的盛世

而乾隆皇帝強調寬嚴並濟,持盈保泰,十全武功,維持了盛世的延續。乾隆皇帝繼位之後,依賴康熙、雍正兩代的餘蔭,把清朝的“文治武功”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在經濟上,乾隆皇帝禁止百官為邀功虛報墾荒,豁免以前因虛報墾荒造成的“無地之糧”。同時繼續鼓勵墾荒,以解決迅速增加的人口生計問題。為了使墾荒落到實處,防止虛冒,規定“山頭地角”零星土地墾荒“免其升科”,即不再加稅。為了減少糧食的浪費,從乾隆二年起,還在北方五省實行了禁酒政策。工程等。乾隆皇帝打破了雍正時不準開礦的限制,採礦業得到了較大發展。隨著大清財政的好轉,乾隆十年起,決定分省輪流免除錢糧,三年一輪。後來,又在乾隆三十五年、四十二年、五十五年分別普免錢糧各一次。

康乾盛世,人口從2400萬人到3億,堪稱我國曆史上最負盛名的盛世

乾隆三十一年起,又開始普免漕糧。後又在四十三年、五十九年分別普免漕糧各一次。康熙時,已經有了較多的文化建設,著名的《古今圖書集成》就是康熙年間完成的。雍正、乾隆繼承了康熙朝的文化事業併發揚光大。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乾隆朝編纂了文化史上的巨典《四庫全書》,參與者達三百餘人,經二十年編成,全書三萬六千餘冊,繕寫七部,共收書3470種,79016卷,是歷史上最重要的文獻總集。最後,康雍乾盛世還有一個重要內容,是對疆域的經營。國家的概念離不開疆域。“祖”的本義為祖先,“國”的本義為疆域。我國的疆域是在漫長的歷史中逐漸形成並演變的,特別是清朝,在我國疆域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康雍乾盛世,奠定了現代我國疆域的基礎,從2400萬人口到三億,盛世之名,實至名歸。

參考資料: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清聖祖實錄》、《清世宗實錄》、《清高宗實錄》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