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何常年堅持拍攝一個主題,然後將其做成一個系列?

無敵馬克兔


對於如何常年堅持拍攝一個主題,然後將其做成一個系列這個問題,個人就對自己的經歷說些切身的看法吧。

最初買相機的時候,是打算拍女朋友,拍攝人像的,但是畢竟平日裡要工作上班,拍攝機會不多,想著上萬塊的機器,讓其閒著未免有點太浪費了。加上自己的工作原因,會接觸到一些攝影師,無意間在網上看到了他們拍的街頭人文類的照片,那一刻,我知道了拍攝的方向,從那開始,我就喜歡上了街頭人文這個主題。

對於如何常年堅持,其實不難,只要是打心底喜歡的就稱不上是堅持,那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是如果要有自己的拍攝風格,最終成為一個系列的話,中途就不能三心二意,這很關鍵!我也曾因那些風光大片而痴迷,乾淨清新的靜物而動心,各種風格的都想嘗試,最終風格太亂,自己本來擅長的也沒有做精,反倒耽誤了太多時間。因此,後來我一直在堅持拍攝街頭人文,努力在垂直領域做好做精。

對於拍攝街頭人文,平日裡只要外出就揹著相機,上下班的途中,去買菜的間隙,各種瑣碎的時間都可以用來創作

。車水馬龍的城市街頭,煙火味十足的居民小巷,地方也是不受限制。天氣好的時候有漂亮的光影,不好的時候,可以尋找故事情節。

就是憑著這樣的熱愛,走過了成都的大街小巷,常年堅持拍攝一個主題,然後將其形成了最一個系列,一個自己真正熱愛的系列。





馬大發啊


我是一個攝影愛好者,是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愛好攝影的。在我的業餘拍攝過程中,始終常年為一位老人拍攝。

這位老人是我同學的父親,今年已經88歲了。老人家出生在革命老區江西興國縣,那是聞名全國的將軍縣。老人家16歲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部隊考上了西南軍政大學。1950年隨部隊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從朝鮮回國後,一直在部服役。上世紀80年代初,在正團職上轉業到地方工作,直至離職休養。

我從小在部隊大院與這位同學一起玩耍,對老人家的情況還是比較瞭解。在他家裡,我看到了許多老人家在戰爭年代以及在部隊、地方工作、生活的照片,有些照片讓我很受感動。

我剛開始喜歡攝影的時候,我就想:老人家離休在家了,就沒有工作時這麼多機會照相了。何不利用我這點業餘愛好,給老人家多留一些照片呢?這樣在老人家的後半生,我就可以用相機和DV給他做一個完整的記錄了。

起初,老人家剛退下來時閒不住。他上了老年大學、到部隊給戰士們作革命傳統教育報告、家庭、老戰友聚會和本地景點旅遊都讓我去拍照片。後來我和他兒子一起,帶著老人家去山東,安徽許多地點去旅遊。最令我難忘的是2012年10月份,老人家榮歸故里,回到了令他魂牽夢繞多年的老家江西興國縣。受到了家鄉老表們地熱情接待。我把這次10多天的行程完整的記錄下來,製作成視頻短片,配上音樂和文字,取名為《回鄉之旅》,老人家看了很高興。後來,只要有親朋好友到家裡去看望他,他一定要把這個視頻放給人家看,每次還都興致勃勃地給人家講述片子裡的一些場景和故事。

2015年老人家寫了一本自傳體的書,取名《回眸與記述》。對老人家革命生涯進行了完整的記錄。書中的一些照片,都是來自我平時的積累。這本書出版後,老人家看到這些精美的插圖,非常高興。給外地的一些老戰友和親戚朋友寄出了不少本。後來又進行第2次出版。

2019年,老人家和老伴兒鑽石婚紀念日的時候,我們幾個做晚輩的給老人家搞了一個非常隆重的紀念儀式,邀請了二位老人的很多親朋好友前來參加。我利用他家裡以前的一些老照片和和我這十幾年給他留下的照片及視頻,製作了一個系列短片1、《父親》;2、《父親的戎馬生涯》;3、《牽手》,在紀念儀式上播放,當看到動情之處,兩位老人和他的子女們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10多年了,我跟隨老人家去了不少場合,他的許多親戚朋友都認識我,他們給我起了一個名字,老人家的”御用攝影師”。

我雖然攝影技術不算好,但是10多年來,我堅持在老人家離休後,為他的後半生,做一個完整的影像記錄,也是令我和他的家人感到很欣慰一件事。

圖1出的書封面;圖2為武警戰士題詞;圖3江西興國將軍廣場;圖4淮海戰役紀念塔






倦鳥之巢的家


我喜歡拍攝野貓 並且堅持了兩年多 從小貓到成貓 從春天拍到冬天 看到他們出生 長大 戀愛 生子 只要時間 我會揹著相機 拿著貓糧在各小區轉悠 時間常了 他們都認識我 出門回家 院子裡的野貓會像孩子一樣簇擁過來。拍貓的照片後圈了許多粉 私下倡導大家善意對待野外動物 並主張領養








無雙1964


你好,我是小賤,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你的問題是如何常年堅持拍攝一個主題,然後做成一個主題。我感覺這個問題特別好,特別有紀念意義,之前看過一篇文章,發生在我們江蘇鎮江的,一對父女每年選一個時間在金山湖拍攝一張父女照片,堅持了二十年,回過頭來看,真的很有紀念意義。個人覺得,能夠拍攝這樣的一個主題,最大的問題不在攝影本身,而是在於能否堅持,堅持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我個人也有一個主題,就是我的道具小車子,已經帶著它走過很多地方,也拍過很多照片,以後堅持帶著繼續拍攝,做成一個主題。拍攝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外出旅遊或者拍攝時,都隨身攜帶,我每次有個包,專門放這些道具,攜帶方便,而且拍攝時,都會想著如何利用道具進行構圖。

2、常年堅持這個主題,可以在海邊,著名景點等拍攝,以道具為主題,也可以虛化道具。

3、以後可以在家裡購置一個專門放照片的照片牆,每次拍完了,就放一張照片在上面,這樣每每看到,就會堅持自己的主題了。

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堅持,堅持,以上就是我的觀點,謝謝交流指導。


我叫小賤2019


2014年開始接觸攝影,從最初喜歡拍風光(現在看來大多是“糖水片”),到漸漸越來越喜歡人文;從拿著笨重的專業設備起早貪黑追雲逐日,到慢慢習慣拿一個微單甚至手機掃街;從漫無目的見啥拍啥,到越來越習慣在舉起相機時不輕易按下快門,而要思考到底想通過鏡頭傳遞什麼……

我想這是攝影愛好者們都要經歷的一個過程。開始只是簡單的愛好,率性而為,隨著拍攝閱歷的豐富,逐漸發現原來真正有情懷的照片是需要我們堅持和總結的,而專題恰恰最能體現攝影者的水平和深度。

如同寫文章,你可以帶著主題去拍攝,比如:你經常去古鎮,拍多了,你會發現不同的古鎮有不同的特點可以挖掘,如上,可以做成古鎮專題;

你也許拍攝了很多風光照片,在旅途中也遇到過不少有趣的人和事,於是,你也可以精挑細選,做成“最美風景”“旅途.身影”之類的專題……

第二種方法是有感觸的照片就先拍下來,這如同寫文章的收集素材。靜下心來整理時,用心梳理,歸類,你也許會豁然開朗,提煉出意想不到的主題,比如:

總之,可以帶著主題拍攝,也可以拍回來提煉。無論習慣哪種方式:減少盲目,不依賴設備,善於思考和總結,有語言的組織表述能力,提高綜合修養,是做好專題的根本!“功夫在詩外”,於攝影也是真理!

共勉!


飛哥視界


自己就這樣做過,那就是在水上公園拍攝兩岸建築物的倒影照片。

剛開始做並沒有目的性,主要是因為習慣於在水上公園遛彎,順便拍攝幾張。


拍攝了十幾天,在整理這些倒影照片時突然想到,何不堅持下去,以水上公園倒影照為主題,拍成系列,然後發在建昌攝影群裡,與朋友們共賞家鄉美景?

從此以後,只要身在建昌,就堅持每天早晨、上午、下午甚至晚上,都到水上公園。天氣有風時,專注的是鍛鍊身體;風平浪靜時,傾情的是倒影照片。這樣,在保存的倒影照片中,既有春天拍的,又有秋天拍的;既有晴天拍的,又有陰天拍的;既有白天的倒影照,又有晚上的夜景倒影照。

就這樣,七個多月裡,鍛鍊身體沒“扔”,拍攝照片沒誤,收穫了近二百張倒影照片。編輯製作後,不僅發到攝影群裡,還在《美篇》發表。
最大的收穫還不是這些,而是對拍攝倒影照的認知和感受。如果現在與朋友們再來探討倒影照,自己可以結合實際,有血有肉地說出一套注意事項來。


曉軍趙


這話題很有意思,我想談一下自己的看法與理解。

主題攝影拍攝或者系列組照對一般的攝影愛好者來說比較陌生,我個人覺得比隨手拍高級很多。個人認為這是攝影發展的高級階段。因為主題攝影已經涉及到攝影師的表達,是有目的性與針對性的創作。

(舅照:外甥的成長經歷,阿愷紀實原創圖片)

一、常年拍攝一個主題組成系列照,可以學習借鑑與模仿其他攝影師的方案


常年拍攝一個攝影主題,然後做成一個系列,我覺得這個方式可行,而且值得鼓勵。我曾在網上看到過類似的拍攝,主要是外國攝影師的作品。

常年拍攝同一個主題,然後成為一個系列的作品,在我的記憶中有幾類:

1.拍一個景物的不同季節所呈現的變化,比如春夏秋冬。

我見過有外國攝影師拍一棵樹的四季變化,還有拍公園一個角落如一張椅子或者一個乒乓球檯的四季變化。

我認為喜歡街拍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這種定點街拍的模式,每天或者每個月在一個固定的地點拍攝固定的機位與角度,然後變成一個系列作品。

(一年有四季,我拍的外甥週歲四套衣服,舅照。阿愷紀實原創圖片)

2.常年拍同一個人,隨著年齡的變化,最後組成一個人的系列紀念照。

我記得有一位外國父親從自己孩子出生開始每天給他的孩子拍一張照片,後來慢慢變成每年拍一張照片。等孩子三十歲左右時,他所拍的照片已經將孩子的一面牆給貼滿了。

我覺得這個對於家中有小孩的攝影愛好者很有借鑑意義,有此想法的朋友可以試試給自己的孩子拍紀念照。如果不能每天堅持都拍,那麼可以堅持每個月或者每一年至少拍一張,再過幾年或十幾年,你會發現你的系列組照會很有意義和價值。當孩子長大,他回顧自己的童年與成長經歷,看到自己的變化會覺得很感動和感激。

3.常年拍攝多個人的同一個動作,比如家庭合影。

這個類型的主題系列攝影作品我似乎看過國內攝影師有人拍過。我記得好像是女兒與媽媽的合影,從女兒小的時候與媽媽拍合影,隨著雙方年齡的增長,合影的姿勢不變,但是兩人的裝扮與個頭慢慢變化了。

這類人物合影也很有意義,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也是可以嘗試和借鑑的。這樣的系列組照會給人時光流逝的感覺,會讓人更加珍惜與親人相處的時光與親情。

(時間在變,親情不變!舅照,阿愷紀實原創圖片)

二、常年拍攝同一個主題組成系列組照的注意事項與實施計劃

這種攝影系列組照拍攝的操作不難,難點是在於如何堅持與保持相對固定的樣式。

拍攝類似的主題與創作類似系列組照時,需要注意的實現有幾點:

1.變與不變

拍攝同一個主題或者主體的不同時間變化的攝影項目,我們首先需要弄清你拍攝項目中所包含的變與不變的內容及形式。

弄清拍攝項目中哪些是變量,哪些是定量,這一點對於這類攝影項目很重要。

2.拍攝的頻率與週期

常年拍攝組成系列組照,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是拍攝的技術問題而是如何保持拍攝的固有頻率與完成拍攝的週期。這種常年拍攝的主題創作少則幾個月或者一年,比如拍攝某物或某地的一年四季,至少要保證有春夏秋冬四季。而有些拍攝主題的整個拍攝週期很長,有的是幾年,有的甚至可以長達幾十年。

這種系類組照的偉大在於變化,艱鉅在於漫長。

3.計劃與堅持

我們常說計劃趕不上變化,這種常年拍攝同一個主題或者主體的攝影項目最大的困難就是堅持,與上一點說的拍攝頻率與週期有很大關係。拍攝頻率過大則容易錯失和遺漏,拍攝週期太長則不容易堅持而半途而廢的風險很高。

(外甥當模特——舅照,阿愷紀實原創圖片)

比如,上面舉例的父母每天為孩子拍一張照片的項目,我認為我們絕大多數人都不可能堅持下來。甚至將拍攝頻率減少為每年拍攝一張照片,我們都有可能堅持不了。

但是,如果我們稍微修改一下拍攝的頻率與週期,比如將拍攝頻率改為一個月給孩子拍一張,堅持拍一年,那麼我相信有不少朋友可以實現。

除了攝影的拍攝者要有一定的自覺性與自律,還需要制定合理的計劃與積極地落實拍攝計劃兩者都很重要。如果計劃不合理,方案的可行性沒有研究好,那麼失敗的幾率會很高。我認為這種拍攝項目需要一整套的方案,同時安排好監督與提醒的人員或者設備,比如納入工作日程計劃與定時提醒的系統。

以上這些就是我個人對於常年拍攝同一主題或主體的攝影項目的看法與理解,希望對你有啟發和幫助。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說試試哦,說不定你就是下一個成功的攝影項目執行者。看好你哦!

阿愷紀實分享實在攝影知識與感悟,歡迎關注與交流!


阿愷紀實


首先要確定一個你感興趣的拍攝主題。

大到社會變遷、人文景觀、自然風光、行業發展,小到家庭成員、交通工具、小貓小狗、花鳥昆蟲,都可以成為拍攝對象。

比如: 礦工的生存狀態,快遞小哥的一天,老張家的全家福,溼地公園的春夏秋冬,精準扶貧的日子,醫護人員抗疫實錄……都是不錯的主題。

其次就是長期的堅持拍攝,緊盯主題,風雨無阻。

根據選定的主題進行拍攝,每次拍攝得到的照片,都是將來系列作品的素材。

隨著時間的推移,主題對象會呈現不同的狀況,如實地把它們記錄下來,長此以往就是歷史縮影。

這一階段唯一要做的就是腦勤、眼勤、腿勤、手勤,也是最考驗意志力的時候,貴在堅持。

最後就是精選照片,形成一個同一主題的系列作品。

對不同時期拍攝的同一主題的照片進行整理挑選,然後確定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再據此精選照片,組成系列作品。


夏野












王振30587


我喜歡拍植物,花草樹木是我的最愛,儲存的相冊裡,這類題材幾乎佔了大多數。這類題材其實也挺難拍的,從構圖,創意,到用光,後期製作都需要深入學習。積累到一定程度,我會把它們製成專門的相冊,分亨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