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獨家專訪:7000多筆捐款,一半匿名寫“愛心人士”

衝在湖北抗疫一線的廣東醫療隊隊員2461人,其中女性醫護人員近六成。

她們舍小家、顧大家,在抗擊疫情第一線展現廣東婦女的風采。

作為“孃家人”,廣東省婦聯從柴米油鹽、瑣碎家務入手,關心關愛一線醫務人員和他們的家人,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獨特的支持。

廣東省婦聯主席馮玲昨天(2日)接受了廣東廣播電視臺廣播新聞中心全媒體記者龍俊峰、陳琤瓅的專訪。

独家专访:7000多笔捐款,一半匿名写“爱心人士”

記者:上個週末,在湖北一線抗疫的廣東醫療隊女性醫護人員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特殊禮物,就是廣東省婦聯送的健康呵護包!那麼裡面有很多的東西,包括像幹一盒、壓肩頸按摩儀,護手霜等等這些物品的挑選搭配,您有參與嗎?

馮玲:我是有參與的。這一份健康呵護包的送出,可以說是寄託了我們廣東各級的婦聯組織和全省5400多萬的婦女對赴湖北抗疫一線的女醫護工作者的一個深深的祝福。我們總是在想她們在一線工作那麼的辛苦,我們能夠為她們做什麼?今年的三八節又是一個很特殊的三八節,首先是110週年的紀念年,另外就是她們要在一個特殊的地方和死神賽跑的地方,湖北的天氣比較寒冷,比較潮溼,那麼她們住在宿室裡,衣服怎麼來消毒?她們離開病房的時候已經很疲憊了,我們怎麼樣才能讓她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恢復?所以我們想到了給她們送紫外線的消毒乾衣盒。只要把內衣放在盒裡幾個小時之後,就能夠每天得到定時消毒和乾爽的衣服。她們在病房裡一站可能就是6到8個小時甚至10個小時,她們不能夠上廁所,不能夠喝水,可以說是透支(身體)這種付出,我們希望她回到宿舍的時候,可以通過我們的治療儀能夠得到一個舒緩,還有我們給它的護手霜,因為它每天都需要無數次的消毒、吸收等等,一共有9件物品。

記者:收到禮物她們非常高興,反覆在說,好貼心好溫暖,您看到這些反饋的時候什麼感覺?

馮玲:我非常的感動。首先是她們感動了我,都是90後00後的孩子,在家裡還可以撒嬌的。在春節闔家團圓的時候,她們奔赴一線,有的還瞞著父母。她們覺得我們送的東西她們能夠用的開心,就是我們最開心的,如果她們滿意了,我們婦聯組織幹這個事情就是最大意義所在。

我們在媒體上看到很多護士醫生脫下防護服的時候,滿臉都是壓痕,這是我們看得特別心疼的一個鏡頭。因為每個女孩都是愛美的,她長期t壓之後實際上是會引起皮膚的潰爛。所以這一次我們專門給她們每個人送了水凝膠的敷料,她們只要把敷料貼上,最大程度地減輕壓痕。我們對一線的女醫護工作者的致敬,就是從她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做起,從她的心暖起,她們高興了我們更高興。

記者:疫情之下很多企業還沒有完全復工復產,去準備這樣一份東西,1600多份,有難度嗎?

馮玲:非常不容易。我們找了好多的廠家,包括線上的大型的購物平臺,沒有任何一個平臺能夠支撐。在短短的一週內我要調齊1600份。

記者:哪一個禮物準備起來更麻煩一些?

馮玲:乾衣盒,因為它是一個小家電。因為疫情的影響大家都沒有開工,我們甚至通過整個購物的平臺幫我們在全國搜貨都收不齊。然後我們找到經營網絡平臺的運營團隊,她們也沒有辦法解決,她就告訴我們說廣東有廠家,然後提供了廠家的地址給我們。我們馬上就找到了廠家所在地市的婦聯主席,然後地毯式的在尋找,最後找到了廠家,廣東的廠家也沒有貨,他說你放心,我給你趕工趕出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疫情防控是全方位的工作,各項工作都要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支持。省委書記李希強調,要全力為醫務人員提供周到的服務保障,關心關愛包括馳援湖北武漢的所有衝在一線的醫務人員及其家屬,當好堅強後盾。

記者:現在在湖北一線抗疫的這些醫護工作者,六成是女性,她們的表現非常的亮眼。在您看來,廣東的婦聯組織在這場戰役當中,充當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馮玲:它就是一個橋樑跟紐帶,疫情來臨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不能夠置身度外,只有我們把自己的家園守護好了,我們國家好了,小家才能好。所以我們圍繞婦聯組織的這種組織的優勢,發揮廣大婦女的特點,什麼特點?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兩個獨特的作用,我們發出了號召——“抗疫情 我同行”。在2月的下旬之前,我們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守護家園,疫情的防控,越到基層,聯防聯控就顯得特別的重要。在各個基層的防控點,你都能夠看到很多婦女,她做監督員、當服務員、當守門員的這種角色。比如說東莞的“樓嫂”,她就是個小區裡面普通一個人員,但是她用女性的特有的堅韌、堅持、細緻,當整個樓棟都服務好,所以大家親切的叫她“樓嫂”。還有在農村拿了個大喇叭、大音箱,進村入戶做宣傳的。在每一個抗疫的一線裡,都能看到女性發揮作用的一個場景。我覺得在這一次廣東抗疫的工作當中,包括赴湖北的醫療隊員當中,廣東女性的這種風采可以說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記者:所以在您看來,婦聯組織在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這些方面,女性是有獨特優勢的?

馮玲:是的。比如說在復工復產當中,婦聯它有個特殊的地方,就是它的組織就是縱到底橫到邊,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婦聯組織。所以這些深入到基層的婦聯組織,對它領域內的企業或者家庭的情況是最熟悉的,它非常清楚她們缺什麼,她們難什麼,所以在抗疫情的時候,可以協助社區的聯防聯控,到了復產的時候,再統籌起來,一邊做好疫情的防控,一邊統籌做好復工復產工作。所以我覺得“抗疫情 我同行”這一句話,在廣東這一段時間來,在各級婦聯組織的共同努力下,是得到了很好的踐行。

後方不穩定,前方工作是不安心的

記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後,廣東婦聯開展了很多的活動,包括這種關愛活動,這些活動都有一句很貼心的話,比如說“您的健康我呵護”“ 您家的菜我來送”“ 您家的活我來幹”等等。看起來就是柴米油鹽和一些瑣碎的家務事,她們真的需要這些嗎?

馮玲:首先我們是女同志,我們在家裡可能更多是關注家庭的開門的7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沒有一個家庭可以離開這7件事情。而我們倉促赴湖北的這些醫療隊員,他們在家裡的角色也是多樣的,他可能是兒子,可能是女兒,可能是爸爸,可能是媽媽,所以他們在接到緊急任務的時候,他們離開的時候,這一段時間又非常特殊,剛好是春節期間,那麼孩子們都在家裡,他們每天吃飯怎麼解決,而且當時疫情到處嚴控的情況下,所有餐廳都沒有開。

所以我們就是以婦聯人特有的這種感情,我們覺得說我們就從解決她的三餐開始來做這件事情,體現一個小切口大關愛。我們把她的菜籃子給解決。當我們精心準備的菜和雜糧送到她們家裡的時候,我們都被她們感動了。首先她們覺得是黨和政府的溫暖,她覺得那菜吃起來特別的甜,她們拍了很多她們的孩子吃菜的鏡頭、家人吃飯的鏡頭,給我們寫了很多暖心的話。

再比如我們的家政服務。有這麼一個個案,前方隊員家裡老人帶著一個孩子帶不了我們第一時間介入去幫助她解決這個問題。看似都是生活中很小的事情,但是哪一件解決不好都會影響到前方隊員的心。我們也是做媽媽,我們也是做女兒,我也是做媳婦的。我們深知家裡的事情,如果後方不穩定,前方工作是不安心。

独家专访:7000多笔捐款,一半匿名写“爱心人士”

配菜品“開班子會”商量

馮玲:還有一件讓我們特別感動的事情。有25個隊員,要我們把這些菜、雜糧送到新疆、黑龍江、貴州、河北、湖南等等。後來我們讀懂了她們的心情,她們要我們送的不是簡單的蔬菜和雜糧,而是告訴她的爸爸媽媽,我在前方工作,我們的黨委政府那麼的關心我,她要讓她的父母感受到一份放心、安心。

所以面對這樣的一個前方隊員,我們就把所有的蔬菜都改成了雜糧,每週兩次一次都不落,再遠我們都送到。我想到外省的食品,它已經超越了食品本身的意義了。她是在傳遞一種溫暖,傳遞一種關懷,傳遞對當地黨委政府的這種感謝之情。

前方隊員每一次給我們的留言,讓我們覺得說我們必須克服所有的困難,我們一定要把它做好。所以我們每一次菜的選配都認認真真,我們班子一起商量的。這一個禮拜吃什麼,下個禮拜吃什麼,就好像在家裡自己的餐桌一樣的東西一樣來準備。另外為了確保每一次它的菜的質量都是符合我們要求,菜品是好的,我們班子7個同志每個人每週輪流買一次,隨機地買,就等於說我們班子的同志跟那些前方隊員的家人是在同一天吃到那個菜,我們由此來抽檢它的菜的品質好不好?

記者:你們選菜還“開班子會”來商量?

馮玲:對,她每次選的菜都是我最後再定的。我真的是覺得說我是帶著這種感情在做。因為當時有個事很震撼我。在年二十九的晚上,我看到了南方醫院的請戰書,因為我是個淚點很高的人,平時不大會感動到什麼,但那一刻我就覺得油然而生的對她們的敬佩,我覺得這是民族的團結的精神,中華民族不屈這種脊樑的精神,特別感動我。

所以我從年二十九開始,我就老是在想,我能為她們做什麼?我們婦聯能夠為她們做什麼?我們這樣就把她們當成家人一樣。所以現在很多隊員都把我們當成了家人。你比如說梅州有一個家屬,家裡沒口罩了,她就跟婦聯反饋,我們就捐,馬上就送給了她。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所以我們覺得說從原來的陌生人變成了家人,我們的感情走近了,我想我們也是用這種最淳樸的這種感情來致敬她們前方的英雄。

7000多筆捐款,一半隻寫“愛心人士”

記者:有沒有哪一個瞬間是讓你覺得我做了這件事值得?

馮玲:當我的第1批的菜去到了每個家庭,她們給我的留言,她本人讓我們覺得是英雄,她的家人也值得我們尊重。一開始好多她們都不填需求,因為我們是以自願的,你得提供家庭地址我才能寄過去。她們跟我講說,眼下大家都在抗疫,我們能克服的自己克服。她們已經是這樣在做貢獻了,她還在想著不要給別人添麻煩。所以那一刻我就跟我們的團隊講,我們一定要把它做好。她們這些人的這種“大我”這種奉獻的精神,讓我覺得說我應該我們應該。

自2月8號以來,省婦聯為赴湖北醫療隊的2270名隊員家庭配送蔬菜雜糧共2萬1千2百箱,其中:臻品原種清遠雞2112只,新鮮蔬菜6.75萬斤,象牙香米、黑米、紅米、小米、紅豆、土豆、番薯等五穀雜糧4.2萬斤,黑木耳、腐竹、白菜乾、霸王花幹、黃花菜乾、猴頭菇、蓮子乾等共1.26萬包,雞蛋5.92萬個。

馮玲:我們在啟動這項目的時候,我們是沒有錢的。實際上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女企業家捐了6000多萬,全部都送到前方去了。在啟動這個項目的時候,我們沒有項目經費,我們就發了一個社會(捐款)倡議書,短短的10天就有1100萬的捐款給到我們。我們發動捐款的時候,(社會上)已經是經過幾輪的捐贈行為了。我就感覺到了社會上太多人關心她們,她們很願意再來支持這個活動,讓前方的醫療隊員感受到她們要傳遞的對她們崇敬的感情。

記者:參與這個活動的捐款的他們是哪些人?

馮玲:有的是愛心企業。比如說碧桂園國強基金會捐贈了400萬元,香江集團捐了200萬元,又比如我們的兼職副主席趙心竹,她是深圳中意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捐了100萬元。那麼更多是什麼?社會上的,都是匿名的,就寫的愛心人士,就這麼簡單,直接用微信,用支付寶這麼轉過來。在目前7000多筆的捐款當中,至少一半就是寫的愛心人士。每天看到捐款不斷在增加,我們被社會感動了,我覺得我們做對了。

記者:龍俊峰、陳琤瓅

攝影:陳琤瓅

視頻:陳琤瓅

編排:龍俊峰

編審:林偉青、李紅忠

独家专访:7000多笔捐款,一半匿名写“爱心人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