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乾貨:顯性知識、隱性知識、嵌入性知識的區別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裡說了數據、信息與知識的關係,這讓我們理清了知識的形成,知識會以不同形態存在,理解知識可能存在的不同形式,從而能夠區分不同類型的知識,是企業知識管理的重要步驟。很明顯,當知識從文檔中管理(即存儲、檢索、共享、更改)時,與技術人員依靠經驗收集整理的知識完全不同。

幾百年以來,人們多次嘗試對知識進行分類,不同的領域關注不同的維度。這就導致了許多哲學、宗教的分類和區別。在企業和知識管理中,通常定義兩種類型的知識,即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前者指的是編纂的知識,例如在文件中發現的知識,而後者指的是未編纂的和個人或經驗的知識。

知識管理和組織學習理論幾乎總是出現在這兩種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和關係。這一概念在最早由野中鬱次郎提出並發展,至今仍是這一學科的理論基礎。Botha等專家指出,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應是持續性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因此,在實踐中,所有的知識都是隱性和顯性因素的混合,而不是單獨存在的。

一些研究人員對嵌入式知識做了進一步的區分和討論。通過這種方式,人們可以區分體現在人身上的知識和嵌入在過程、組織文化、慣例等方面的知識。Gamble和Blackwell使用了一個由內嵌知識構成的表格,其中前兩個知識與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緊密匹配。

毫無疑問,知識管理中最重要的區別是顯性知識、隱性知識和嵌入式知識。下面將概述這三個類別,並簡要討論如何使用知識管理系統(KMS)來管理它們。

顯性知識

這種類型的知識是形式化和結構化的,有時被稱為事實知識。因此,很容易識別、存儲和檢索。這是KMS最容易處理的知識類型,它在促進文檔和文本的存儲、檢索和修改方面非常有效。

從管理的角度來看,顯性知識的最大挑戰與信息相似。它包括確保人們能夠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重要的知識被儲存起來;並且這些知識被回顧,更新,或者丟棄。

許多專家認為顯性知識不那麼重要。它被認為是簡單的存在,不能包含豐富的經驗為基礎的知識,產生持久的競爭優勢。但這類知識也是最好識別和利用的,所以很多知識管理的軟件都會基於這類知識進行管理。

隱性知識

它有時被稱為專業知識,指的是直覺性的、難以定義的、主要基於經驗的知識。因此,隱性知識往往具有情境依賴性和個體性。溝通困難,深深植根於行動、承諾和參與。

隱性知識也被認為是最有價值的知識來源,最有可能引發組織的突破。企業戰略通常會將缺乏對隱性知識的關注直接與創新能力下降和持續競爭力下降聯繫起來。

KMS很難處理這種類型的知識。IT系統依賴於編碼,這對於隱性知識的持有者來說是困難的。試想一下,你在寫一篇文章時,如何完整的描繪出人物面部的微表情幾乎是不可能的,但依據經驗,我們的腦海裡會想象出人物的表情和狀態。所以想把這種知識放到系統中解決非常困難,這也就是為什麼具有特定領域經驗的人才找工作那麼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知識庫系統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幫助隱性知識的轉移和增強。就目前而言,只要說成功的知識管理計劃必須特別強調隱性知識萃取,關注所涉及的人員和流程,並將其用作支持角色就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

隱性知識存在於:人類利益相關者的頭腦中。它包括文化信仰、價值觀、態度、思維模式等,以及技能、能力和專業知識。


乾貨:顯性知識、隱性知識、嵌入性知識的區別

博識知識庫—企業知識管理服務專家

嵌入式的知識

嵌入的知識是指被鎖定在過程、產品、文化、慣例、工件或結構中的知識。知識被正式地嵌入,例如通過管理活動來形式化某個利於企業發展的流程,或者在組織使用和應用其他兩種知識類型時被悄悄地嵌入。

嵌入式知識管理的挑戰千差萬別,往往與隱性知識不同,文化和慣例很難理解,也很難改變。另一方面,形式化的流程可能更容易實現,企業管理可以積極地嘗試將經驗教訓的成果直接嵌入到過程、流程和產品中。由於有效管理嵌入式知識的困難,成功的企業可能享有顯著的競爭優勢。

嵌入的知識包括:規則、過程、手冊、組織文化、行為準則、道德規範、產品等。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嵌入的知識可以以顯式的方式存在(例如,可以在手冊中編寫規則),但是知識本身並不是顯性,這就是為什麼這樣做對組織益處並不能立即顯現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