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沒有寫過長篇小說的作家到底能不能算文學家?

韓石頭的世界


沒有寫過長篇小說的作家,到底能不能算得上文學家?

文學家的稱號是不能以小說長短來定位的,因為小說只是以瑣碎的生活現實為原型參照,以虛構的故事情節為主體,嫁接於不同民族文化語言陳述形式和氛圍,進行洗牌合一對接於讀者的一項文筆事業,通俗的說,是攝起於瑣碎故事,整合於一個有限社會範圍的主次人物故事情節。

一般有文筆基本功的人,都可以施展豐富的形象思維去創造故事寫出長篇小說,但不能成為文學家甚至作家。由此說明,文學家是要主體把握本民族語言工具和大眾語言,全盤對接身民族文化(及習俗)氛圍的,這樣才能做到遊刃有餘,讓文筆一端連著個人的立意塑造,另一端連著讀者的通解釋然,讓個人筆下的故事情節伴隨個人情緒釋放,帶動著讀者感同身受,得以一同共鳴釋放,讓個人的故事設置於有限的現實空間氛圍,宣洩於文筆,渲染於無限空間之社會…

“沒寫過長篇小說就不算作家”。這句話是王朔講的,王朔的定論限於個人主觀,才有個人片面之言論。

文學是什麼?是人們用語言文字來表達思想和感情的一種文筆形式。詩歌、散文、小說都是文學體裁,沒有貴賤之分,但有拓展層次之分。首先是個人記事論事文筆方式和特點,再深一步是有了個人化概念,再到個人語言段落和個人理念,以個性化語言成就自己的文筆特點和風格,立足於文壇,並影響著社會,這樣的作家才算文學家!僅僅以事論事,只有個人陳述特點和風格沒有個人概念語言的作家,只能是個作家而算不上是文學家!

魯迅沒寫長篇小說依然能算得上一代文學家!雜文是魯迅(當時新文化運動要面對文言文過渡到白話文)獨創的一種文學形式,短小精悍,充滿對封建社會的否定和對當時時局的質疑,才有了個人化語言的憤筆疾書,如利箭刺向了中國的黑暗社會,喚醒民眾覺悟反省,其文體夾雜著個人情緒釋放意在渲染國人之思想。魯迅一生沒有寫過長篇小說,他依然屬於當時國人心中大的家。

今天信息多元化的開放,讓原有的文學原地失去了有效對接的市場,無以維生也就無以立足,才讓文學原地有了冷遇和尷尬…

有多少人在網上,只關注於有動感的視頻,連文章都不看,即使看文,只專門看評論。為什麼?因為那裡有真話,有真情,充滿了群眾的不同親身經歷感受的發聲。什麼是文學?詩言志,歌詠言,在不同形式的寫作上切入了相關課題研究,並有了獨立的個人概念語言,方可被認為“在寫作研究上有個人營造領域”即可定位於“文學”。文學是面對寫作的課題研究,寫作才是借用生活選段表達你的真情實感,同時帶來情緒釋放,以便宣洩於社會。有了社會影響能激發社會正能量才重要!

思想人寫於19年12/26


思想人99638797


“沒寫過長篇小說就不算文學家”,這個論斷是狂人李敖為魯迅下的。

他在一檔綜藝節目當中公開宣稱,魯迅不是文學家,因為他沒寫過長篇小說和劇本。

這種論調出自李敖之口不奇怪,他經常發佈一些這種“驚世駭俗”的言論。李敖在以一個著書者的角度來對作品和作家進行評判,這本身就是荒唐的。

小說這一文體在整個文學史中佔據著什麼樣的地位

小說作為一種敘事文學,起源很早。討論其地位,要分古今兩個部分。

一般認為,古代小說家的地位都比較低,因為小說這種文體本身格調就不是很高。但是有一種小說比較特別,那就是由傳統士大夫著作的文言短篇志人志怪小說。

典型的代表就是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和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前者志人,後者志怪,但都屬於格調較高的雅文學範疇。所以如此創作小說的文人並不會被人們認為是玩物喪志,它們的作者在文壇上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李敖也許並不清楚古典小說中這一類作品的地位,只將小說限定在了《三國演義》、《紅樓夢》等長篇通俗作品之中,所以得出了沒有長篇小說就不是文學家的結論。

這是荒謬的。

而現代意義上的小說,同樣也不是李敖所認為的那樣。

小說文體逐漸成為文壇的主流是從五四開始的,而倡導並實踐這一行為的正是魯迅等人。

就當時的小說而言,被正統文壇所公認有價值的作品,都是由魯迅等人所創作的。而長篇小說幾乎皆為通俗小說,比如張恨水、張愛玲、周瘦鵑等等作家,而這些人在當時的知識分子群體中不說人人喊打吧,那也是被全面抵制。

要靠寫“長篇小說”成為文學家,在那個時代是不可能的。真正被文壇所推崇的是小說所內藏的主題價值。

一般來說,“主題先行”的寫法在小說中是很出現精品,但魯迅的作品卻都有著很成功的表達,這大概就是“文學家”才能達到的水平吧。

魯迅的作品幾乎皆為短篇,內容卻往往發人深思,創作技術也十分成熟。

至於其語言表達,受到白話文剛剛興起的時代限制,這種語言還不成熟,以現在的觀感來說,語法錯誤較多,但在當時並沒有任何的問題。

所以,人們在小說領域給了魯迅這樣一個評價:

中國現代白話文小說在魯迅手中產生,並在魯迅手中成熟。

這樣的人物雖然沒有任何一部長篇小說問世,但還擔不起文學家的稱呼嗎?

李敖的評論心理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

我們不對李敖如此言論的目的做惡意揣測,但從李敖的行為來看,他為何會有此種“反常”的結論。

李敖自己就是一個作家,寫了很書,號稱“著作等身”。但他的成名不是因為其著作,而是因為他的行為在很多人眼中是比較“怪誕”的。

說兩件事。

有一次,他在一檔綜藝節目中,將自己的禁書羅列起來,和他的身高差不多,他將這種行為稱為“著作等身”。

一位作家能寫出如此多的禁書,實在不知道該如何評論。

還有一次,他公開表示,自己將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公民。並且他透露,每年都給評委組寄去一本自己的著作。

看到他如此自信,為了求證,有記者專門去探訪了評委中懂漢語的那位,結果得到的回覆是,書收到了,但還沒有時間去看。

“沒有時間”,其實人家只是一個委婉的說法而已。

這件事隨著莫言斬獲諾獎之後就不再被提及了。

從這兩件事可以看出,李敖是真的很看重自己作家的這個身份,所以他點評別人作品的時候往往也是用這種身份來發聲。

但是,作家能不能點評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呢?答案顯然是不能的。

一部作品的好壞,必須由讀者來決定。站在作者的立場上來看,自己寫的書自然是好書,不好的話寫它做什麼呢?而別人寫的書,與自己一對比,遇到李敖這種情況,自然就出現了“誰都不如我”的現象,這也是他經常公開宣揚的。

如果作品的好壞由作者來評判,那就相當於球員和裁判是同一個人,很容易出現看自己哪都好,看別人各種不順眼的現象。

所以,李敖提出的這個以“長篇小說”為文學家標準的論調,當個笑話聽就好了。


未來在黑夜隱匿,於此靜待曉光。我是待曉兒,專注於文化的科普與解讀,歡迎關注與交流。

待曉兒


“沒寫過長篇小說就不算作家”。這句話是王朔講的,王朔經常滿嘴跑火車,順嘴那麼一說,不必當真。

文學是什麼?是人們用文字來表達思想和感情的一種形式。詩歌、散文、小說都是文學體裁,沒有高下之分。

雜文是魯迅獨創的一種文學形式,短小精悍,如匕首、如投槍,刺破舊中國的黑暗,喚醒國人的思想。魯迅一生沒有寫過長篇小說,但他是中國最偉大的作家,是民族的靈魂。否定這一點的,不過是一些跳樑小醜。他們如同大糞一樣骯髒,這些人唯一的用處,就是扔到田地裡去喂莊稼,最後成為人們口中的糧食。

作家王蒙講過一段話,很有意思,他說過去有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今天有什麼呢?有段子。我覺得王老不愧是大家,思想敏銳,一針見血。今天有多少人在網上,連文章都不看,專門看評論。為什麼?因為那裡有真話,有真情,充滿了群眾的智慧。什麼是文學?詩言志,歌詠言。表達你的真情實感,比什麼都重要。至於形式體裁,永遠都是隨著時代而不斷變化的。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三維看歷史



首先要搞清楚一個問題,無論是長篇小說還是短篇小說,他們的作者都不能叫作文學家,而是稱為作家。

如果一個作家不僅著有文學著作,還對文學有深入的研究,在文學研究領域有較深的造詣,那則可以稱之為文學家,是一個跨界的稱謂,通常享有作家、文學家的雙重頭銜,就被冠以文學家的名號。

這個世界上的很多著名作家,一生也沒寫過一部長篇小說,卻一直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文學界獨樹一幟,成為萬眾矚目的佼佼者。

這樣的人物不僅國外有,國內也有。比如我們大家都知道的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還有馬克吐溫,以及國內的魯迅,林斤瀾等人,都是這樣成就斐然的著名作家。

評價一個人是不是作家的標準,並不是他寫了多少長篇小說,長篇小說也不是衡量一個作家的唯一標準。

現在的很多所謂的作家,一年裡就寫出了好幾部長篇小說,卻一直籍籍無名,連個回聲也沒有,更別說掀起多少文學的浪潮了。新書上市,也就變相宣佈了此書的壽終正寢,這樣的人無論寫出多少長篇小說,都聊等於無,既沒有響遏行雲的文學反饋,更沒有如堵如潮的文學擁躉,縱然寫下了一火車的長篇小說,還是一文不名,還不如不寫的好。

類似這樣的情況有很多,卻一直在重複著這樣的命運和結局。

魯迅先生雖然一生也沒寫過一篇長篇小說,卻榮膺了很多的文學頭銜,不僅僅是一個筆鋒如刀的作家,更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大家,還是文壇上錚錚鐵骨的文化脊樑,那個時代裡中國社會的中流砥柱,這樣的人物,就是沒寫過長篇小說,依然是令人高山仰止的人物,比那些炮製出多少廢話連篇的所謂長篇小說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
圖片來自網絡


龍吟148119260


短篇小說作家和長篇小說作家之間,只隔著一個技術而不是藝術的距離,所以沒有寫過長篇的短篇小說作家,也是文學家。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都是最優秀的文學家,所以,愚以為是否文學家不能用是否寫過長篇來衡量。

除了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我國的蒲松齡和魯迅也是很有說服力的例子。

如果要增添一部名著,排五大名著,《聊齋志異》應該是首選。

如果說白話小說,魯迅的《狂人日記》是首屈一指的第一部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小說。

雖然偏激,但是深刻。

魯迅沒有寫過長篇,但他的文學創造,他的文學語言,是除沈從文以外,其他同時代作家不可比肩的,如果說魯迅看見中國人全部的惡,則沈從文看見中國人全部的善,如果說魯迅代表文人,則沈從文是民間。

他們的高下不能用是否寫過長篇來判斷。


大悔憶智冰


你這是對文學家的一種誤解,不可否認,大多數知名作家都有自己的成名作品,其中也不乏很多長篇小說,有的被改編成了影視劇本,拍成了影視劇。但是很多不以長篇小說為主的知名作者,照樣可以成為文學家。例如近代著名散文家,詩人朱自清,他的作品主要以散文為主,照樣可以成為文學家。

再如著名的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先生,他的一生也沒寫過長篇小說,他的作品以中短篇小說,散文,雜文為主,雖然都不是長篇鉅著,但是卻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衡量一個文學家的標準不是在於長篇不長篇,而是在於作品能不能貼近大眾,貼近生活。只有經得起讀者細細品味的作品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鳴,併成為經典之作,得以長期的流傳。

董青島供稿。


京漂追夢人


這還用問嗎?魯迅寫過長篇小說嗎?又有誰不承認魯迅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作家呢?

文學作品的體栽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例如,散文,特寫,報告文學,童話,寓言……等。單就小說來說就有微小說,短篇小說,中篇小說,長篇小說等。怎麼能說沒寫過長篇小說的就不算是文學家,作家呢?

每個作家寫作品,都是根據自已夲身的經歷,愛好,特長,文學表達能力,而來決定寫什

麼樣的作品的。有的擅長於寫散文,有的擅長於寫報告文學,而有的就擅長於寫短篇小說。例如陝西的王汶石,李若冰等,一生只寫過短篇小說,散文,並沒有見過他們二位的長篇小說,又有誰不承認他們是作家呢?還有陝西岐山籍的作家馮積岐,雖也寫了幾部長篇,但就馮積岐至今發表的二,三百篇短篇小說來看,馮積岐是很擅長寫短篇的,是無愧於”短篇小說之王"這頂桂冠的。所以,農夫認為,一個人只要是發表過大量的文學作品,不論其是長篇也好,中,短篇也好,都是可以稱之為文學家和作家的。


秦一農夫


如果說沒寫過長篇小說就不算文學家,那麼中國沒幾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李白、杜甫、白居易,都不是。感情他們還不如今天一寫三流網絡言情的寫手。知道有多荒謬了吧!



性命幽觀


百科裡對文學家的定義是:在電視編劇,小說,散文,詩歌,戲劇,隨筆等方面發表,出版了有一定質量的作品,且有一定影響力的人。也就是說文學家就是從事文字研究活動的人。

但如果你定義說,詩人,指的是詩歌創作者,小說家,指的是小說創作者,散文家,指的是散文創作者。那文學家就只能定義為:在各文學體裁都有成就的創作者,那這樣看來,古今中外又有多少文學家呢?

所以題主問的,沒有寫過長篇小說的人到底是不是文學家呢,我的答案:當然是。但前提是他有高質量的作品,同時他有對一群人產生長遠的影響。

昨天我在我的主頁發表了一篇寫汪國真的文章,汪國真在我看來也是個文學家,雖然他的詩歌很簡單易懂,沒有海子北島的深奧看起來很耐人尋味。但是汪國真的詩卻的的確確是屬於大眾的書,不然不會時至今日還會有人想起他曾經寫過的那句:沒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獨目觀


有長篇小說只是證明作者是小說家,而有短篇小說的亦是小說家。如蒲松齡紀曉嵐魯迅。至於文學家,那個面大了,雜文散文翻譯文學劇本文學的都可稱之,雜文面之廣泛有幾十種,如議論文,文藝批評文,傳記文,紀實文學,檄文,祭文,序文,公文,契文,:記錄文,牆面文等等,(雖然它們亦可稱之為散文一類,但還是把藝術抒情描寫的歸列為散人為宜。)可以說凡是用文字表述而達到稱家的都可稱為文學家,不要以為只會寫長篇小說的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