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80歲老人:“兒子等我死了分財產,兒媳說我有女兒不願照顧”


80歲老人:“兒子等我死了分財產,兒媳說我有女兒不願照顧”

01

愛,就像是一團火焰,能帶給人溫暖與光亮,但是過多的愛,也會吞噬一個人的人生。

就像穆尼爾在《愛情》中所說的那樣:“人生真正的幸福和歡樂浸透在親密無間的家庭關係中。”

在兄弟姊妹眾多的家庭中,父母都會有個偏心,是很正常的事情。有很多的家庭,仍然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所以會偏心家中的兒子,給他更多的財產,更多的資源。

往往以為這樣做,就會換取兒子更多的孝順,可是一味的溺愛孩子,把孩子寵得完全不懂得感恩,當父母對自己有用的時候,甜言蜜語,膝下承歡。

可是當父母年邁的時候,面對這樣的父母,反而會踢到一邊。就算是他過得很好,也總是想從自己父母身上獲取利益,穩穩當當的做“啃老族”,不肯帶給老人一絲溫暖。

偏心的孩子更容易在教育和成長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沒有辦法使其獨立成長。當所有的利益都唾手可得,他便不會努力去爭取。

父母都捨不得孩子吃苦,那麼他自然不會為難自己,心安理得的接受父母的救濟。不管長到多大的年紀,不管是否已經結婚,仍然不懂得負責任,沒有積極進取的心。

80歲老人:“兒子等我死了分財產,兒媳說我有女兒不願照顧”

02

認識一位婆婆,她已經80歲的高齡,沒事的時候,我會去看看她,聽她講一些發生在她身邊的故事和見聞。

前不久婆婆生病了,我去看她,她向我說起了她的故事。婆婆有兩個人孩子,一兒一女,按理說婆婆應該是一個幸福的人,可因為年輕時對孩子的偏心,讓她的晚年過得並不溫暖。

婆婆的孩子一個叫蘇琦,一個叫蘇橋,他們相差四歲,可是在家裡的待遇,卻相差了不是一星半點。每一次過生日,弟弟總是有生日蛋糕,有好吃的飯菜,有一家人精心準備的禮物。

而姐姐蘇琦,從來就沒有過過生日,小聲怯懦地向母親提起:“媽媽,今天是我的生日。”母親總是說:“你是女孩,讓你活下來就已經是最大的仁慈,還過什麼生日。”

重男輕女的家庭,總是給了兒子足夠的愛和溫暖,卻給女兒的只有埋怨和做不完的家務。

在家中,蘇橋總是可以悠哉悠哉的做完作業看電視,而蘇琦,包攬了所有家務,還要給弟弟洗衣服,給弟弟洗腳,哄他睡覺,然後才能回到小床上,疲憊地睡去。

弟弟永遠吃最好的,穿最好的衣服。而蘇琦穿的衣服全是撿別人不要了或是穿不了的衣服。在這樣的環境中,姐弟倆長大。

女兒結婚,母親向男方要了十萬塊錢的彩禮,但是閨女出嫁的時候一分錢嫁妝都沒有給她,說是錢都要留給弟弟結婚用。

母親的偏心,讓蘇琦在婆家,有好長時間都抬不起頭,受盡委屈。在婆家,為此婆婆不肯善待,像防賊一樣防她,生怕她從婆家拿錢救濟孃家。

讓她的婚姻生活也飽受挫折,丈夫雖然有心護著她,可是也不敢違背母親的意思。

蘇琦覺得自己所有的苦難,都是自己父母給予的,所以對於他們,充滿了怨恨,和惱怒。同是父母,女兒卻遭受了太多不公平的待遇。婆婆一心護著兒子,導致女兒心寒。

80歲老人:“兒子等我死了分財產,兒媳說我有女兒不願照顧”

03

婆婆說著說著,就哭了起來,她說她偏心都是因為想著養兒防老,想著老了能有個舒適的晚年。但後來的日子,她才漸漸明白了過來。

蘇橋結婚了,有了兒媳之後,本來父母覺得人生已經圓滿。沒想到有了媳婦之後,兒子對父母越來越冷淡,不僅想把父母趕出這個家,而且一直在算計他們的錢。

蘇橋總是打聽父母還有多少積蓄,然後明確的給父母說,自己是這個家唯一的兒子,不管家裡有多少財產,都應該留給自己,和姐姐沒有任何關係。

而且還把屬於父母的那套房子,直接過戶到自己名下,然後和妻子一起,逼老兩口出去租房子住。

由於兒子對父母不孝順,所以兒媳也肆無忌憚,對公公婆婆,非打即罵,不僅讓他們每天做家務,而且稍有不滿意,就往外攆他們。

不讓他們上桌吃飯,兒子一家三口吃大魚大肉,老兩口縮在廚房,吃口剩飯,每頓飯吃的都淚流滿面。

被寵壞的兒子,從不在乎母親的感受,兒媳也並不尊重她。

後來,婆婆的老伴去世了,兒媳覺得婆婆老了,沒有什麼價值了,更不願留她在家住著,便讓蘇橋把婆婆送去了養老院,那時婆婆已經80歲了。

80歲老人:“兒子等我死了分財產,兒媳說我有女兒不願照顧”

沒有多長時間,婆婆的身體越來越不好,住進了醫院。看著母親身體越來越不好,蘇橋並沒有給予悉心的照顧,而是總惦記著母親的財產。

蘇橋總是對母親說,財產是他的,沒有蘇琦的份,可是母親的醫藥費和照顧母親的責任,卻要都推到蘇琦的頭上。

兒媳也說:“照顧父母就是當女兒的本分,家裡有女兒,用不著兒媳。閨女都是媽的小棉襖,讓閨女來照顧正合適。”

婆婆越說哭得越大聲,她說:“兒子等我死了分財產,兒媳說我有女兒不願照顧。才知自己養兒防老,錯得有多離譜。”

婆婆在絕望中度過每一個日夜,她渴望著兒子給予她足夠的溫暖和回報,更是渴望著女兒對她的原諒。

蘇琦雖然恨透父母的偏心,卻還是在母親病重時,來照顧過幾日,但卻充滿了冷漠。

而蘇橋一直盤算著婆婆什麼時候離開人世,還能剩多少錢,自己還能得到些什麼。所以強行把母親接出了醫院,為了省錢,不再給母親治療。

兒子和兒媳只在乎錢,對婆婆關上了親情的大門。在無盡的痛苦中,婆婆才看透了這一切,覺得都是自己的偏心釀成了如今的苦果。

80歲老人:“兒子等我死了分財產,兒媳說我有女兒不願照顧”

04

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男性始終有天然的社會優勢,有比較好的體能,所以在資源匱乏的年代,經常會保留有勞動力的男子,而放棄供給女子。

也正因為如此,這種思想還會有所保留,所以才會出現父母對子女有極為大的偏愛。

《天生反叛》這本書中曾經寫道:“父母偏心那些最大最健康的後代,是因為這些孩子最可能獲得成功,最可能將家族的基因一代代傳下去,這是一種原始動物的本能。”

可是如果家庭生活中對於孩子有雙重標準,會讓割不斷的血肉親情,變得越來越淡薄。

婆婆總想著對兒子好,總是給蘇橋最好的、更多的愛,想著養兒防老。但蘇橋到頭來,卻並沒有給予他母親一個理想的晚年。

在大家庭中,養兒防老有時並不一定能防老。

父母與孩子之間並不是你給他的越多,他就會越愛你,越懂得感激,回報你。反而會像吸血蟲那樣依附在父母身上,好吃懶做,自私自利。

如果在父母身上獲取不到利益,往往會不能顧及親情,覺得父母是累贅。如果想要這樣的孩子承擔責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80歲老人:“兒子等我死了分財產,兒媳說我有女兒不願照顧”

05

父母的愛,不要過度給予。要選擇正確的愛的方式,要讓自己的付出有條件,不要讓孩子恃寵而驕,也不要讓孩子備受冷落,產生妒忌和怨恨的情緒。

都德在《一個女人的沉淪》中討論過家庭成員的關係相處法則:“有些家庭習慣於一切都圍繞一個人轉,這就必然造成這個人對家人的苦樂十分蔑視而且漠不關心。”

要讓一家人團結和平相處,做父母的就要學會公平公正,如果手足關係冷漠,親情淡薄,那麼走到最後,自己也會收穫一份惡果,感受不到一點家庭的溫暖。

有些東西並不是給得越多,就回報得越多。就像種菜,你把所有的肥料和精力都花在了一顆種子上,那麼你的收穫就會大大的減少。因為你忽視了其他的種子,在你的照料下同樣可以讓你得到一份收穫。

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是均等的,應該是不管兒子還是女兒都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不多不少,不偏不倚,剛剛好。

父母給予孩子的愛過多,便無法讓他真正的成長。

-END-

今日話題:

原生家庭對婚姻的影響大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