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地價又熱鬧起來了,房價還會繼續熱嗎?

豆沙的冷


麵粉價格漲了,麵包的價格還會低嗎

同理,政府拍地的價格持續增高,勢必會導致新房價格的上漲,沒有那個企業會是慈善機構,不賺錢還賠錢賣房的。只是說目前的價格不會像之前那樣由開發商自由定價,主管部門在批示銷許時會綜合計算開發成本,來具體決定銷許價格批多少。

政府目前拍地已經做了很多改進,不再像之前那樣一直可以往上拍,現在大多數拍地都做了土地限價,一旦超過這個最高價格,就不能再高了,需要報配建人才房或者其他配套設施標準(羊毛出在羊身上,依然算是開發成本),但是總體的地價至少表面上沒怎麼增高(座標南京)。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非喜勿噴!


括弧周


我們都知道成本越高,那麼售價肯定也會越高。相同道理在房地產市場裡,成本因素主要有土地成本、材料成本、建設成本等,其中佔比最高的就是土地成本。那麼土地成本越高,顯而易見房價肯定也會繼續上漲。開發商肯定不會做賠本的買賣。

最近,房地產市場似乎又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復甦現象,很多城市的土地市場再次火熱起來了。那麼在當前樓市調控的關鍵時期裡,土地在上漲,房價還能夠穩定嗎?可以從網上查看各大城市賣地情況依然很火熱,絲毫看不出樓市調控對開發商造成了什麼影響。畢竟地價是房子的最高成本,俗話說: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這些成本都還是會轉嫁都購房者的身上,房價怎麼能不上漲。

我認為國家如果要對房價進行調控,一定要先抑制低價的價格,先從根本上解決在對房價進行調控,制止炒房客。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謝謝。


用心看樓市


答案:地價推高房價,房價自然會繼續熱,但政府一定會伸出調控之手,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一定會繼續實施限價或限價政策。

影響房價最根本的因素是供求關係,這也是最基礎的經濟學原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仍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目前中國城市化率僅48%,日本等發達國家(日本目前已達90%左右)。假設中國城市化率達到80%左右,仍然有30%左右的人要進城安家落戶,14億人的30%,相當於4.2億人,人均住房面積按35㎡計算,需要147億平方米,套均面積按120㎡計算,大約相當於1.225億套住房。

這麼說可能沒有直觀的感受,用數據來對比一下:

2018年是樓市量價快速增長的年份,無論是銷售面積還是銷售金額,都是歷史頂峰。2018年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面積14.6億㎡,也就是說,按照2018年的銷售速度,住宅市場至少需要10年的時間才可以滿足城市化率達到80%的要求。

可見住宅需求有多大,下一個10年,仍然是中國房地產的黃金十年。萬科所謂的白銀時代,目前根本不存在。

在這樣的基本大環境下,開發商拿地熱情高,地價推高,勢必推高房價。

在參照全球城市發展規律,中國的城市一定會繼續分化,人口、資源等各種城市要素一定會繼續向一二線城市或城市群聚集,經濟較弱的三四線城市,聚集資源的能力會明顯偏弱。結果就是,一二線城市住房需求進一步擴大,土地和房子越來越貴,三四線城市需求減少,房價上漲幅度減緩或停滯。

那麼,房價上揚過快的城市,如果不加以調控,勢必影響社會穩定和民生,房住不炒的執政政策一定會被中央及各地政府貫徹執行,因城施策對不同城市實施不同的調控政策,是一條必由之路。


用戶101244386928


房價不斷上漲,一般和地價上漲、開發商融資成本、大量的房地產領域稅收有直接關係。如果地價走高,房價自然也會走高,沒有面粉貴了麵包便宜的道理,開發商也不想做賠本生意。

這幾年,之所以能高價賣地,是人們對住房的高需求導致了高房價,而高房價是高地價成為可能。只要供需關係不變,哪怕免費送給開發商,房價也不會變,房子永遠會屬於出價最高的人。

現在開發商開盤的樓盤可是幾年前的拿地價,未來房價怎樣主要還是得看如今的土地成交價,甭管什麼政策,就看地價,地價多少和房價的定位是有很大關係的。


我房網


遍地高樓遍地金,

貸款買房一世貧。

辛苦煎熬為銀行,

精疲力盡落病身。


文盲181


地價是房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麵粉和麵包的關係,2018年全國土地出讓金額創下歷史記錄:6.5萬億,全國一般預算收入總收入18.3萬億,再加上土地出讓金等收入,全國總財政收入達到26萬億,那麼土地出讓金佔全國財政總收入的25%,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本級收入為9.8萬億,土地出讓金是地方所有的,所以土地出讓金佔地方財政總收入的比例達到40%,這就是土地財政的由來。

一方面是土地出讓金的依賴,另一方面是高房價的懸掛,兩者如何平衡是很考慮管理藝術的。

土地出讓金和房地產相關的稅費佔房價的多少呢?

2015年這個佔比是60%,歷史數據基本也是在60%左右。

現在財政大幅減稅,短時間內勢必影響稅收收入,財政赤字擴大,在這種情況下,土地出讓金對財政收入顯得更為重要,所以要“穩地價”,房價上漲到一定高度,再漲有風險,所以“穩房價”也是樓市的目標。

年初的時候,住建部對樓市的調控目標是“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核心就是穩,今年1-2月份,樓市遇冷,商品房成交面積出現負增長,這是2015年6月以來的首次,也意味著43個月時長的房地產牛市終結。

於是3月份開始樓市有不同程度的放鬆,房貸利率是最直接的,已經連續多月下跌,正是因為如此,樓市有些回暖,個別城市成交面積放大很多,比如蘇州!這個時候“房住不炒”又再次重申,從全國範圍來講,穩是基調,但是具體到城市已經開始分化,“一城一策”是必然,你會看到同一時間內有調控加碼的城市,比如蘇州,也有調控放鬆的城市。

土地市場回暖也是如此,穩地價,穩房價。


壹號股權


4月份,多地土地市場迎來了“小陽春”,成交建築面積、成交金額、溢價率、樓面價都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其中溢價率更是創下了2018年以來新高!

據CRIC統計數據顯示,全國336城市經營性土地總成交建築面積達到17987萬平方米,環比上漲31%,和去年四月相比也有27%的漲幅;4月成交樓板價也保持了上漲趨勢,環比小幅上漲9%至2736元/平方米,創下2018年以來的新高;土拍溢價率連續5月保持上漲,本月環比又上漲3個百分點,成交溢價率已達到了22.1%。

麵粉貴了,麵包能便宜嗎?

有粉絲質疑,麵粉不僅能做麵包,還能蒸饅頭,為什麼房價要上漲呢?

問題來了,麵包的利潤空間要高於饅頭,蛋糕的利潤更大,而生意人講究的是“賺錢”,其他的保障應該留給相關部門。瘋狂太原人不止一次說過:對於居住需求,未來的趨勢將是“低端的歸保障,中端的歸支持,高端的歸市場”,從而保障房地產市場的正常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而有些人寄希望於讓開發商(有的人特指馬雲)低價甚至賠錢賣房滿足大眾的居住需求,你是不是太天真了?

房價不僅和土地正相關,還和人口、金融有非常緊密的關係!同時,不能忽略我國樓市的“政策市”,調控對於房價的影響至關重要,比如“限價”,就能緊緊遏制房價的上漲!

一季度最高層會議重申“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基本定位,而目前看,“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仍然是目標!


瘋狂太原人


有人說:地價高,人工貴,材料貴,所以房價也會漲,這本身是一個偽命題。老鐵們:你們弄反了,是房價貴,所以地價才貴,地價貴所以人工和材料才會貴。如果房地產的泡沫破了,誰會去買地?誰會用人工?誰去買材料?他們的漲價也屬於泡沫。老鐵們,所有這些都是虛的


功夫熊貓6666


漲是必須的,前些天買了店面


曾姐姐


無論你賣家怎麼漲,無人買也白搭,只是你一廂情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