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忘記白天與黑夜,感受河南這支“硬核”團隊的戰“疫”一日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史曉琪 通訊員 趙浩男

“今天8期的權限已經用完了,這兩條可作為明早的第一條微信編髮,另外明天省政府新聞辦要開新聞發佈會,大家明天要早些到辦公室,做一些準備工作,趕快休息吧!”

零點整,忙碌了一天的工作群漸漸趨於安靜,再過幾個小時,“火熱”的一天便又要開始了。這,便是這支團隊一天的結束和又一個嶄新的開始。這支團隊,有人稱他們是交通站、有人叫他們廣播員、有人喊他們後勤部……

疫情期間,社會公眾對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可以說是格外關注。1月26日我省啟動一級應急響應工作以來,河南省教育廳辦公室支部全體黨員第一時間返崗,迅速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始終保持24小時戰備狀態,大多數同志連續戰鬥,一天也沒有休息!

3月5日,記者來到河南省教育廳,近距離感受省教育廳辦公室這支“硬核”團隊的戰“疫”一日。

從拂曉開始,跳動的字節上演著“速度與激情”

早上6時許,省教育廳新媒體編輯黃髮強在家裡打開電腦,最後再調整一次即將推送的政務微信公眾號文章,然後送審、發送,開啟了一天的工作。許多河南教育人的早餐時間,“河南省教育廳”的微信是標配。

“疫情防控期間,省教育廳政務微信公眾號每天推送6—8期、12-16篇文章,平均90分鐘一期,這對我們的信息整理、編髮能力都是一種極限挑戰,再加上陳凱主任又極其要求完美,要求最少有一半原創內容,又力求推出的每篇文章都是精品爆款,壓力可想而知。”黃髮強告訴記者,疫情防控期間的工作節奏,讓他切身體會到了“戰時”速度。

早上7:00左右,到了“@河南教育”政務微博和網友們說早安的時間,省教育廳微博編輯程世超盯著手機屏幕,精挑細選這一天要和網民分享的內容。“微博的編髮節奏快,還要盡力回應網民關切,尤其是疫情發生之後,網民很關心網上教學及開學時間等相關問題……有時候手機拿在手裡一端就是半天。”程世超說。

上午8點30分,辦公室疫情期間負責編輯並向省疫情防控指揮部報送專報,以及編髮教育要情的寇森就坐在了電腦前。“我主要負責疫情防控工作專報的編輯整理和上報印發,並整理教育要情分別報送至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同時還要進行發文審核、公文運轉、政務公開以及綜合文字稿件的起草等工作。剛開始的幾天,其他同事身在外地沒法返崗且根據疫情防控需要人員不能聚集,我一人身兼數職,那真是一段難忘的回憶。”非常時期的工作,讓這位軍轉幹部又體驗了一把“作戰”的感覺。

到日落不止,累加的數字訴說著“戰疫新紀錄”

1天,7—8次微信公眾號推送、14—16篇公眾號文章,平均每篇3500餘字。一天下來,近6萬字從眼前飄過,50多張圖片、10來條視頻在腦海中閃回,有時候一篇文章需要做10幾個標題。“兩次編髮中間的間隙,最多隻有10來分鐘的休息時間。”黃髮強說。

疫情防控期間,省教育廳政務微信閱讀總量9162萬,“爆款”10萬+文章217篇。就是這樣循環往復、外行看著枯燥、內行直言瘋狂的編髮工作,讓省教育廳微信公眾號編髮推送的341條與疫情相關的文章,創下了閱讀總量9162萬、爆款“10萬+”文章217篇的新紀錄,在全國教育系統和全省政務新媒體中遙遙領先。尤其是《新聞發佈會快結束的時候,河南省教育廳廳長說了這麼一段話》單篇閱讀量高達570萬,點贊量9.1萬,二次傳播近億次。

同樣硬核的還有微博,疫情發生後,僅是關於疫情防控方面的微博,省教育廳平均每天就要發15條,工作時間平均每半個小時就要有一條訊息和網友見面。

“疫情發生以來,教育信息的整理、向省疫情防控指揮部報送的專報、向省委省政府、教育部報送的要情,平均每篇信息2000字上下,除去相同的部分,辦公室編輯的信息、專報、要情已有20多萬字。”寇森告訴記者,這樣的“戰鬥”也讓他收穫滿滿。

疫情期間,想盡可能做到避免人員接觸,就需要加快推進網上辦公、網上辦事的全流程。省教育廳作為“豫事辦”手機App開發試點單位,工作專班在辦公室四級調研員彭忠憲的帶領下多次利用視頻會的方式積極和省大數據管理局項目組溝通協調開發事宜,在前期17項查詢功能的基礎上爭取早日實現34項教育事項“掌上辦”“移動辦”。

“同樣一個信息,我們按照一次採集、多次生成,針對不同的受眾,選擇不同的分發方式。信息第一次採集後,我們進行二次加工分發,推送新聞媒體及微信、微博、視頻編輯,同時發送廳網站、省政府網站等,從信息採集、輿情監測、新聞宣傳、文件運轉,這是一個完整的閉環結構,也是一個聯動左右上下各方的中樞,我們每天都要進行一次早策劃、一次晚總結,每個人都在加班加點的工作。”省教育廳辦公室副主任陳凱說。

春暖會如期,“硬核”團隊為戰“疫”激情擔當

泡麵、火腿腸時常被拿來充飢,實在困了沙發上、椅子上一躺……這支團隊用實際行動,向戰“疫”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一些同志把鋪蓋搬進辦公室,一住就是一個星期。省教育廳辦公室的楊奎說:“春節前因為一次意外導致我右鎖骨骨折,按照醫囑,本應在保證休息的前提下適當活動。疫情突如其來,再加上機要工作的特殊性,我堅持上班,為了保護家人、方便工作,就把鋪蓋搬進了辦公室。”

同樣把鋪蓋搬進辦公室的還有程世超。按照鄭州市的防疫政策,每有一位合租室友返鄭,他的居家隔離觀察期就要向後延長14天,為了不影響工作,他搶在室友返鄭前住進辦公室:“同事們有給拿被子的,有給帶吃的的,有了大家的關心,住在哪裡都是暖洋洋的。”

“今年是初為人父的第一個春節,春節前也做了很多美好的計劃安排。但隨著疫情爆發,我就對愛人發出‘預警’,做好全國人民一起陪她坐月子的準備。”雖然牽掛著剛剛出世的寶寶和尚在坐月子的妻子,寇森工作起來可是百分百地投入。

常言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廳機關是整個教育系統的疫情指揮部,確保機關辦公區域及每位同志的自身疫情安全防護,至關重要。負責疫情處置的資金保障、車輛調度、採購口罩、消毒水等防控物資保障的辦公室副主任胡全勝,自大年初三從外地返鄭進入戰時狀態便一直堅守在崗位,沒有休息過一天。“如何安全保障機關這100多人的吃、住、行,是壓在我心裡的一塊大石頭。”胡全勝告訴記者,他感覺肩上擔子很重,工作不能有半點馬虎,教育系統防疫指揮部要保證絕對安全。

新聞中心的楊曉謎,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孩子都還年幼,每天都在等媽媽早一點帶著愛吃的零食回家;張璟由於家住的離單位較遠,只能愛人每天早晚接送上下班,有需要提前到崗,丈夫也提前送達,有需要熬夜加班,丈夫也耐心等待;辦公室的王鵬肩負值班工作,接連不斷的電話,他一一耐心解答;為了節約出工作時間,陳凱常常中午自備乾糧,邊啃著涼饃邊處理公文,一個月的時間,由於上火,他的左耳朵基本處於失聽狀態,每天10幾個小時對著電腦,眼睛不停流淚……

“辦公室的同志們能吃苦、能戰鬥,未來將繼續發揚‘鐵軍’精神,開足馬力戰鬥到疫情結束的最後一刻!”省教育廳辦公室主任董學勝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