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 走進義烏馮雪峰故居,感悟堅守的力量

【悟初心·開篇語】

憶往昔烽火歲月,看今朝滄海鉅變。走進紅色教育基地,在觸摸歷史中感悟初心使命,在眼觀發展鉅變中汲取前行力量。義烏組工開設《悟初心:追尋紅色足跡》專欄,跟隨鏡頭乘上時光列車,在探尋義烏紅色脈絡旅途中,聆聽黨員們的“初心承諾”。

【悟初心】走進馮雪峰故居

走進義烏馮雪峰故居,感悟堅守的力量

馮雪峰(1903—1976),原名馮福春,義烏赤岸鎮神壇村人,現代著名詩人、文藝理論家,創作了反映長征的長篇小說《盧代之死》。馮雪峰故居建於1909年(清宣統元年),是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黨史教育基地,義烏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探,馮雪峰先生紅色印記

走進義烏馮雪峰故居,感悟堅守的力量

地處赤岸半山區的神壇村三面環山,山清水秀,風景旖旎。1903年6月2日,現代著名作家、文藝理論家、社會活動家馮雪峰在這裡出生。

走進義烏馮雪峰故居,感悟堅守的力量

雪峰故居始建於1909年(清宣統元年),坐東朝西南,為前後二進五開間二樓四合院磚木結構建築。天井中央立著馮雪峰半身銅像,透進院子的陽光映照著他冷峻、睿智的面容。

走進義烏馮雪峰故居,感悟堅守的力量

在雪峰故居的二樓,有一間四四方方的屋子,並不大,一張床、一張書桌,似乎也沒有位置再放其他東西。這裡便是青年馮雪峰撰寫文藝理論文章以及反映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小說《盧代之死》的地方,也就是馮雪峰的臥室。書桌上積著厚厚的灰塵,斑駁地留著一些劃痕。書桌前有一扇木質小窗,透過它可見村子四周的青山,風景宜人。

走進義烏馮雪峰故居,感悟堅守的力量

順著桂花樹邊的石子路上山,便是馮雪峰的墓地。墓地很特別,墓前的青草叢中有三塊大鵝卵石,呈“品”字形排列,其中一塊大鵝卵石上有朱鎔基親筆題詞:“馮雪峰之墓。”村裡馮雪峰後人說,鵝卵石象徵著馮雪峰歷經滄桑磨難,終成大器。

走進義烏馮雪峰故居,感悟堅守的力量

他,是馮雪峰的侄子,馮潮忠。作為故居義務管理員和講解員,一眨眼就是37年。“一個人的一生,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我就是想把馮雪峰故居建設得更好,讓更多人瞭解和熟悉‘雪峰故事’,讓‘雪峰精神’遠播。”

看,黨員們的初心之旅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義烏市委黨校、市文旅局、市高新區等單位組織黨員幹部來到馮雪峰故居,感悟初心力量。

走進義烏馮雪峰故居,感悟堅守的力量

走進義烏馮雪峰故居,感悟堅守的力量

義烏市委黨校組織離退休支部到馮雪峰故居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黨日活動。老黨員們紛紛表示,人老黨性原則不能老,要以馮雪峰同志為榜樣,始終堅守入黨之初心。

走進義烏馮雪峰故居,感悟堅守的力量

市文旅局組織全體黨員赴馮雪峰故居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面對黨旗,重溫了入黨誓詞,激勵廣大黨員幹部的堅定理想信念。

走進義烏馮雪峰故居,感悟堅守的力量

走進義烏馮雪峰故居,感悟堅守的力量


走進義烏馮雪峰故居,感悟堅守的力量

市高新區黨員幹部來到馮雪峰故居,實地感受到馮雪峰同志“對黨忠誠,一心為民”的情懷。在參觀完馮雪峰故居之後,支部開展了“結對幫扶”活動,走訪、探望了神壇村5戶困難家庭。

走進義烏馮雪峰故居,感悟堅守的力量

走進義烏馮雪峰故居,感悟堅守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