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楊秀清執掌天平天國朝政時的得失

東王楊秀清,是太平天國革命的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為太平天國前期的勝利發展建立了卓著的功勳。他也是在政治軍事上犯有嚴重錯誤的人,應該對他的功過作出科學的評價。

楊秀清(約公元1820年一一公元1856年),原名嗣龍,廣西桂平縣紫荊山區平隘山新村(今名東王衝)人。出生在一個極為於苦的農民家庭裡.五歲失父,九歲喪母,由伯父楊慶善撫養長大,以種山燒炭為生。楊秀清生長的時代,正是清王朝板其腐敗,英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侵略者乘機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南京條約》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使中國開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時代。


楊秀清執掌天平天國朝政時的得失


中國人民特別是廣大的貧苦農民,在本國封建統治者的壓迫剝削和外國侵略者的掠奪下,更加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求生存,農民的反抗鬥爭日益發展,廣西的階級矛盾顯得特別突出。正是在這樣的時刻,道光二十四年冬(公元1844年底),馮雲山來到這裡進行革命活動,不久便與楊秀清接觸,在馮雲山的啟發和幫助下,楊秀清加入了拜上帝會併成長為太平天國的統帥。

太平天國建都天京後,楊秀清總攬軍政大權。當時的形勢,方面是全國大部分地區的人民,在太平天國革命風暴的影響下,紛紛起義,太平軍的力量也有了很大的發展,革命形勢一派大好。革命高潮已經形成;另一方面,太平軍在勝利進軍的過程中得地不守,清王朝在這些地區又迅速恢復了反動統治秩序,尾隨的清軍向榮部在太平軍攻佔南京後的第八天,便在孝陵衛、紫金山帶紮營建立江南大營,圍困南京。不久,以琦善為欽差大臣的另部清軍,也趕到揚州城外紮營,號稱江北大營。面對當時的情形,楊秀清為了鞏固革命政權和發展革命事業,在軍事、政治等方面與敵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楊秀清執掌天平天國朝政時的得失


首先,在軍事上進行了北伐和西征,打垮了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

從當時的情勢看,太平天國在對敵軍事鬥爭上,有三條可供選擇的進軍路線。

第一,以主力乘勢進行北伐,直指清朝統治的巢穴北京,以期一舉推翻清朝反動統治,此為上策。

第二,傾全力經營南中國,先殲滅圍城的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然後分兵兩路,一路東取蘇、杭、上海,佔領江南;一路沿江西上,奪取長江中上游各省,俟南中國底定,再行出師北伐,推翻清王朝,此為中策。

第三,置圍城敵軍於不顧,困守京城,分兵北伐和西,此為下策。

這時,楊秀清既不取上策,也不用中策,而是採下策,這不能不是戰略上的一大失策。這一失著,決定了偏師北伐的必然失敗,損失精銳,同時也牽制了西征,使西征不能得到預期的勝利。《李秀成自述》載李秀成把

"東王令李開芳、林鳳祥掃北敗亡",視作"誤國之首"的"大誤",

道理就在這裡。

但是,太平大國在軍事上還是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咸豐三年四月(公元1853年5月)開始的西征,經過太平軍艱苦曲折的鬥爭,取得了很大的戰果。它給新起的最兇悍的敵軍—湘軍,以沉重打擊,解放了安徽、江西、湖北的大片領土,佔有武漢、吉安、九江、安慶等重要戰略據點,屏障了天京。

在東線,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夏,楊秀清又調西征軍回援,攻破了江南大營和江北大菅,解除了敵軍對天京和鎮江的圍困,使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進入了全盛時期。


楊秀清執掌天平天國朝政時的得失


其次,在政治方面,參與制度《天朝田畝制度》和進行改革。

楊秀清不僅參與制定了偉大的農民革命綱領《天朝田畝制度》,還在天京進行了除舊佈新的改革,和堅決鎮壓暗藏反革命的鬥爭。

在除舊佈新的改革方面、諸如將男女居民分別編入軍營式的營、館等組織;宣佈菜地、店鋪一律歸公,金銀財物慨歸聖庫;禁止和制商業,組織手工業生產,使"百工技藝,各有所歸,各效其職能";《金陵述略》載實行:

"無分富貴貧賤,父子兄弟各有差事,量才奪用",

《楊秀清告諭南京人民》記載:

"給子衣食,視同一體",

米糧"按人口給發登冊"、以及革除纏足、娼妓、買賣奴婢等催殘婦女的陋規惡習,組織婦女參加生產和城防勞動,等等這些措施中的一部分內容,雖然暴露了狹隘的實用主義,有的甚至引起了人民的不滿,但它同也體現了農民渴望改造舊社會和建立新社會的偉大理想,而且很多是在嚴重的軍事鬥爭時期所必須採取的措施。


楊秀清執掌天平天國朝政時的得失


在鎮壓反起義軍方面,最突出的是,楊秀清及時鎮壓了張繼庚網羅潛伏在天京反對天平天國的分子與江南大營"裡外應合",妄圖一舉顛覆太平天國的中央政權;相繼破獲了副典金官陳先進"通姦作怪";織營總制吳長崧"勾結妖魔"等反起義軍案件。這對鞏固和保衛天京政權是有重大作用的。

第三,執行了維護民族尊嚴的對外政策。

太平天國與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的干涉和威脅,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太平天國革命是在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與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的矛盾已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的歷史條件下發生的,這是以往任何一次農民戰爭所沒有遇到的情況。如何對待外國侵略者的侵略和干涉政策,這是太平天國的農民英雄們所碰到的新問題。


楊秀清執掌天平天國朝政時的得失


洪秀全、楊秀清等太平天國的領導人,雖然缺乏對付外國侵略者的經驗,對資本主義侵略者的本質也認識不清,但在涉及到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的原則問題上,態度卻是毫不含糊的。咸豐三年三月到咸豐四年五月(公元1853年4月至1854年6月),英美、法三囯公使先後共四次到天京進行"訪問",目的是刺探太平天囯的情報和進行訛詐。英國公使文翰甚至在其給楊秀清的信中威脅說:

"敝國與中國政府曾簽訂條約,有在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岸經商之權利。如貴軍或其他人等在任何形下對於英僑生命財產有所侵害,英國亦必採取與十年前抵拒各種侵害之同樣手段,逝以抵拒;彼時曾將鎮江、南京及其附近各城佔據,並簽訂和約"!

法國與美國公使也間樣地向太平天國提出了這個問題。楊秀清對此進行了嚴厲的回擊,他在《答覆英國人三十一條並責問五十條誥諭》中,嚴正地指出:

"平定時,不惟英國通商,萬囯皆通商,天下之內兄弟也。立埠之事,俟後方定,害人之物(鴉片)為禁"。

並強調指出:

"通商要凜遵天命,凡欲來天國通商者,準到鎮江焦山聽候鎮江大員辦理","此後欲販運煤炭者,請免來也"。

表現了不畏強暴,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的革命精神。《美國侵華史》記載侵略者也不得不承認:

"天王兄弟及其臣下、當他們成為這個中華帝國的主人之後,是不是會承認清朝政府與英、美、法三國已簽訂的條約義務泥?這是極不可能的"。


楊秀清執掌天平天國朝政時的得失


上述一系列歷史事實說明:楊秀清在這一時期,雖然在軍事鬥爭上犯了戰略性的錯誤和一些其它的錯誤,但從總體上看,他還是優秀的農民革命領袖,太平天國這時在鬥爭中所取得的巨大的勝利,與他的正確的領導和指揮是分不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