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课文内容知识详解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课文内容知识详解

梳理运用

作者与背景

李森祥(1956~),浙江衢州人,当代小说家。1986年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主要有《小学教师》《荷花》等。现专业从事影视创作,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的编剧之一,历史剧《卧薪尝胆》的编剧。

李森祥1975年入伍,时空的距离,使他产生了对故乡的一种极其亲切、真实的回忆。这种回忆成为李森祥小说创作的灵感与契机,他带着美学的思考,从容而艺术地审视故乡的人和事。他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形象,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李森祥以《台阶》为代表的前期小说,基本上侧重于“家族圈”的表现。

知识积累

1.凼(dàng):(方言)水坑。

2.晌午(shǎng·wu):中午。

3.尴尬(gāngà):神色、态度不自然。

4.烦躁(zào):烦闷焦躁。

5.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6.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共场合。

7.揩(kāi):擦、抹。

8.疲倦:疲乏,困倦。

9.黏(nián)  10.硌(gè)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课文内容知识详解


考题例析

1.(2015·江苏扬州中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笔下的蜀道雄奇险峻,峰回路转,悬崖峭壁随处可见,令人胆战心惊。

B.个别同学对他这次考试取得的进步表示怀疑,他却忍辱负重,依然刻苦学习。

C.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D.“扬州市汉字听写大赛”前夕,老师喋喋不休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胆大细心。

2.(2015·山东潍坊中考)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来源:学

A.近段时间,为国捐躯的烈士: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遭到无端调侃和曲解,这是个别人罔顾史实、臆想战争的结果,是对历史的歪曲。

B.对于2015年元旦发生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我们不仅要反思安全事件发生时当事者应该怎么做,还应反思安全危机发生前管理者做了什么?

C.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D.有的地方搞文化下乡,可群众没品过文化味,没见过文化人,有的地方盖起了文化宫、少年宫,却是“文化宫里少文化,少年宫里无少年”。

解析:1.本题考查成语的含义与运用。A句中的“峰回路转”,指山峰迂回,路途曲折;形容道路曲

折。B句中的“忍辱负重”,指忍受屈辱,承担重任。轻重不明。C句中的“行云流水”,比喻诗文自然流畅,无拘无束。用错对象。D句中的“喋喋不休”指说起话来没完没了(多含贬义)。褒贬失当,且语义重复。所以选A。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A项的冒号应为破折号;B项问号应为句号;D项第二个“有的地方”

前的逗号应为分号。本题选C。

课文讲解

理解主旨 

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高台阶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忍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表达出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同时小说也从侧面反映了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的现状。

理清结构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课文内容知识详解


写作特色

1.围绕命题,组织材料。

本文以“台阶”为题,也以“台阶”为线索。文章所写主要人物“父亲”的许多表现,都是紧紧围绕台阶展开的。他的休息是在台阶上;他的抽烟是在台阶上;他的心理情感和变化,都与台阶有关;他的所有劳动,都是为了台阶;他的闪腰、他的人老精神差,也是放在台阶上来描写的。也就是说,他的一生奋斗和全身心血都在这台阶上,因而所写的内容、所叙的大大小小的事件,以及“我”对父亲的观察等,都放在台阶上来表现。这样,不仅串起了全文的事件和内容,而且人物形象十分突出,主题也极为集中和凝练。

2.细节刻画,详略有致。

这篇文章层次清晰,叙述了台阶的变迁过程,反映了父亲一生的执著追求。为了建成九级台阶的新房,父亲操劳了一辈子。文章有典型的细节描写,如嵌满泥沙、洗不干净的大脚,塞满角票的瓦罐,及停留在人家高高的台阶上的父亲专注的目光,等等。本文围绕“台阶”选材极为精当,凡与台阶有直接关系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尽情挥洒;而与台阶关系不大的内容,则惜墨如金,有的仅点到为止。例如“造屋”的工程显然要比“筑台阶”大得多,可是只点了一两句,而对“筑台阶”的过程则写得十分详尽。可以知道,父亲在屋里和在外面活动的时间一定很多,可是写得很略,有的只字未提,而父亲在台阶上的活动,则写得详而又详,台阶浓缩了父亲的一生。这就突出了中心,丰富和突显了父亲的形象。

把握重点

1.怎样理解“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句话?

这是父亲建造新屋最根本的原因。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他对地位的要求,就是他对尊重的要求。“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希望通过改建房屋、砌高台阶来改变自己的地位,获得别人的尊重。因此他花费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不怕千辛万苦,起早摸黑,就是为了要赢得别人的尊重。这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

  2.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或者说他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3.“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不用心理描写呢?


  这样描写,突出父亲专注的神情,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因为作者全文是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描写的,因此,因人称限制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4.为什么父亲“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5.在父亲的努力下,新台阶终于砌好了,可父亲却产生了些什么感觉?为什么?


  不对劲。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6.本文为什么盖新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7.简析“父亲”形象的特点。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父亲是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课文内容知识详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