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西夏作為西北強國,如何被蒙古打殘?

月光侃歷史


党項人尊儒重佛,也是念四書五經長大的(雖然是翻譯成西夏文版本)。同樣面對蒙古入侵,被忠孝節義洗腦的党項人拼死抵抗,最終被滅族。他們的兄弟民族吐蕃因為印度化了,老老實實投降,不僅保存了自己,還參股成了元朝的統治民族呢。

1、党項人的崛起,是因為安史之亂,恆羅斯戰敗,大唐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隨後藩鎮割據,少數民族軍閥趁勢而起。這在兩晉之後的歷史上,太多了。党項人抓住了機會而已。2、西夏立國,是因為澶淵之戰後,宋遼對峙,誰也奈何不了誰,有點像美蘇冷戰。西夏這一點,就成了可以博弈的爆發點。宋太宗趙光義甚至立下“以党項牽制遼國”(用角廝囉牽制党項)的國策,因此在屢戰未果之後百般籠絡。遼國亦是如此。從李繼遷到李元昊,很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因此大做文章。

淳化二年(991)七月,歸附於宋,授銀州觀察使,賜姓名趙保吉。旋又附遼,聯結遼軍多次襲宋。北宋至道二年(996)三月,伏擊宋軍輜重,獲糧40萬石。至道三年(997)十二月,覆上表歸宋,授夏州刺史、定難軍節度使。未幾,再次攻宋邊地。北宋鹹平五年(1002),破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改名西平府,定為都城。鹹平六年(1003)初,宋遣使議和,割銀、夏(今陝西橫山西北)等五州與之。十二月,攻吐蕃西涼府(今甘肅武威),吐蕃軍偽降突襲,李繼遷中箭逃歸,不久亡。看看吧,宋遼如此好說話,是軟?算是,但也是無奈。好水川一戰,未來的韓相公一敗塗地,丟掉了北宋最後一支精銳騎兵;而回頭,韓相公就當著北宋唯一的軍神狄武襄公的面,毫無理由殺了一員猛將。

3、遼人醉心於漢人的文化,醉心於詩詞歌賦和孔孟之道。但是西夏,雖有反覆,但是堅持自己的傳統,抵制漢文化,決心之強,冠絕歷史。所以党項人能夠以頑強的精神+武力,力抗宋遼的威脅。可以說,党項人,就是古代版以色列。直到遇到更加自立、更加強大到不講道理的成吉思汗。

所以成吉思汗的所謂霸氣,就是你讓我艱難,我讓你滅族,怎樣一個粗暴野蠻啊,可是這樣就有很多人崇拜。是的,歷史人物應該放到歷史中來看待,他能夠領導遊牧民族建立那麼大帝國也是個梟雄。但是,要這樣崇拜他的“輝煌、偉大”我不如去拜山頂洞人,不如去拜我們基因意義上的“人類始祖”。其實他的成功某種意義上不如說是野蠻摧毀文明。

初考察的時候被推斷為李繼遷和李德明的遷葬陵。當然這只是推斷。西夏皇帝后三位沒有陵墓記載,最後一位被蒙古人把血放乾淨了,另外兩位由於去世的時候正直蒙古軍隊圍城,有說法稱他們的陵墓隱藏在陪葬墓裡,而陪葬墓裡面也確實有幾座規格大得離譜。

應該是1902年時候吧,世道那麼亂,比這更重要東西的都沒法管,誰還顧得了這些東西。俄羅斯探險家深知在中國幹事就要打點,然後就給當地的類似於土司還是什麼人送禮,投其所好,然後那人就同意了,派了一個嚮導帶俄國人去了黑水城,好像第一次沒什麼重大發現,第二次偶然間找到了這麼個類似於圖書館的佛塔,裡面全是藏書,還有一具骷髏,推測是最後的皇后。俄國人快馬加鞭把這些發現全部都打包帶走,然後就轟動世界。党項人在元代稱為唐兀人,一部分隨元軍遷往內地(如元末名臣餘闕),一部分返回甘孜草原故地,大部分留居河西。留居河西的唐兀人,在明代逐漸融入漢族、回族、藏族之中。


歷史深度揭秘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主要還是實力問題。

西夏不具備和蒙古抗衡的實力!

嚴格來說,西夏同大宋、金國都有實力上的差距。

這是一個大話題,就不鋪開說了。

西夏的鼎盛時期,主要是依靠3點:

第一,党項族人驍勇善戰的武力。

第二,宋遼戰爭、宋金戰爭的有利時機。

第三,初期君主李繼遷、李德明、李元昊的卓越政治、軍事能力。

客觀來說,西夏盤踞的西北地區是非常貧窮的,人口也不多,經濟實力非常差。

無論是大宋還是遼國、金國,就綜合國力上都比西夏要強的多。

西夏能夠建國和生存下來,其實並不算容易。

然而,這三點很快都不具備了。

首先,党項族人由於長達近百年的建國時間,逐步開始腐敗、弱化。

尤其党項貴族腐敗程度很驚人,貪圖安逸享樂,到了最後幾十年年戰鬥力已經很弱了。

西夏軍隊的戰鬥力下降很快。

他們成軍初期非常厲害,基本是西夏軍隊進攻,北宋軍隊防禦都防不住。

但到了北宋滅亡前,就變為北宋進攻,西夏防禦,北宋還佔領了戰略要地橫山地區,處於戰略優勢。

可見,那個時候西夏軍隊戰鬥力就已經不行了。

如果不是宋朝重文輕武,早就可以把西夏消滅了,根本輪不到蒙古人來打。

到了西夏末年,面對蒙古大軍的進攻,連更強大的金軍都撐不住,西夏如何能夠擋得住。

其次,戰略形式的變化。

西夏其實是在南北朝的遼金和宋之間,獲取了一個戰略平衡的地位。

西夏成為南北都要籠絡的棋子,這樣才在夾縫中生存下來。

如果當時中國南北是統一的,西夏根本就不可能生存下來,早就被消滅了。

然而,蒙古崛起以後,由於軍事實力太強,金國首先被打的奄奄一息,南北戰略 平衡被打破。

西夏被迫受到蒙古操縱,卻同金國為敵,兩敗俱傷,蒙古則漁翁得利。

最後,西夏末代君主才能不足,內鬥嚴重。

以王朝最關鍵時候的夏襄宗為例,在國家生死關頭,夏襄宗還沉湎於酒色之中,整日不理朝政,持續了十多年時間,無異於自我毀滅。


話雖如此,蒙古也花費了四次武力進攻,才消滅了西夏,後者堅持了22年之久。

成吉思汗也是攻打西夏時候戰死,蒙古歷史說是年老墜馬受傷而死,野史說他是被西夏公主咬斷陽根導致失血過多而死。

不管是怎麼死的,成吉思汗都是死於和西夏作戰中。


薩沙


來簡單談談西夏,西夏自李元昊建國後發展至仁宗李仁孝時期至頂峰。雖然在這期間有莫藏兄妹的專權,有兩梁太后的執政,但是西夏大體上比較穩定,直到夏仁宗李仁孝時期發展到了一種空前繁榮的時期。

此時的西夏崇佛尚禮,文教事業也得到大力發展,向漢族學習成為這個民族最為顯著的特徵,孔子更是被尊崇為文宣帝,這在歷朝歷代都是沒有的。然而,空前繁盛的背後暗藏著巨大的危機,曾經尚武的民族逐漸失掉了血性,曾經能征善戰的隊伍戰力越來越差。

當整個民族的精英階層也就是統治者們沉迷奢侈糜爛的生活之時,普通百姓卻連僅有的土地也被貴族兼併。據科茲洛夫科考隊在哈拉浩特也就是黑水城遺址發掘出土的土地契顯示,佛教寺院佔土地交易量的三分之一,農民大量的土地被寺院與貴族兼併,而流民也因此大為增加。

仁宗在位時期更曾高瞻遠矚的修改西夏法律《天盛律令》,頒佈《禁奢令》然而這位英主並不能停止這個開往懸崖的馬車。仁宗去世後,純佑帝即位。西夏貴族李安全向純佑帝請求繼承父親仁友越王爵位,此處需要補充一下,越王仁友幫助西夏仁宗李仁孝平定了漢人大將軍任德敬的叛亂,當時任德敬自立割據為楚王,在仁友的幫助下,得以平定叛亂。

因此,李安全打算爭取自身利益其實也無可厚非。然而乾順不僅沒有讓他襲封越王,反倒將他降為郡王,因此招來了李安全的不滿。後來李安全聯合純佑皇帝的生母也就是仁宗的皇后漢人羅皇后廢除了純佑,雖然金朝對此並不承認,但事已至此也無可奈何。襄宗李安全在位不久後就被神宗李遵頊推翻,遵頊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狀元皇帝。此時的西夏已經不是曾經的王朝了,失掉了往日的霸氣,更如一個垂暮的老人。

公元1227年,西夏的中興府也就是現在的銀川發生了大地震。(原名西平府,後更名興慶府,再更名中興府,由李德明營造。李德明者,繼遷之子,元昊之父也。),蒙古人成吉思汗因為中箭而死於西夏,憤怒的蒙古人打算屠城復仇,夏末帝李睍後上表約降,一月後,西夏亡。

在蒙古將領察罕的努力下,中興府免遭屠城。後李睍被殺。下面簡單說說遼,不贅述。遼道宗耶律洪基時期遼國因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耶律洪元與其子的叛亂而大傷元氣,後權臣耶律乙辛又把持朝政,除掉了女後蕭觀因與太子耶律浚,以及太子妃,後為道宗覺察,被殺。道宗時期這兩件時期對遼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浚的兒子延禧更延續了祖父的作風。遼滅亡後,耶律大石率領餘部建立西遼帝國。耶律大石後西征中亞各地,中東乃至歐洲人民被阿提拉之劍花式吊打,然終亦被蒙元所滅。


90後的最後曙光


蒙古在進攻西夏的時候,其實西夏的軍事實力已經大不如前,或者說僅僅是在求得生存而已,並不具有強悍的軍事實力。

西夏軍事實力經過蒙古的三次南侵,已經納女稱臣,失去曾經西北強國的軍事地位。

這三次南侵分別是:

  • 1205年,第一次南侵戰役。

  • 1207年,第二次南侵戰役。

  • 1209年,第三次南侵戰役。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之後,以追殺乃蠻太子屈出律為藉口,開始了第一次南侵。

蒙古大軍先行沿著額爾齊斯河進軍,順利抵達力吉思城。成吉思汗雖然此時已經統一了蒙古草原,可對於這些蒙古大軍而言,他們並沒有攻打城池的機會,城池攻堅戰成為了他們首先要面臨的一個問題。

習慣了橫刀躍馬的他們果然遇到了阻礙。

力吉思城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久攻不下,成吉思汗只能下令分兵一邊劫掠補充軍資,一邊南下攻打乞鄰古撒城。

兩座城池共耗時兩個多月,才順利攻克,可兩座城池攻下之後,成吉思汗所統領的大軍依舊要面臨軍資補給的問題,他再度下令在瓜州、沙州、龍州一帶瘋狂劫掠,隨後北上返回了大草原。

這次南侵試探,也讓成吉思汗意識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攻城問題。

很明顯,攻城戰並非是他們的優勢,反而成為了他們最大的劣勢。


1207年,成吉思汗再度揮軍南侵西夏。

只不過,這一次的南侵具有明顯的政治意味。因為成吉思汗將南侵的目標選定為斡羅孩城,所有人都明白這意味著什麼。

斡羅孩城位於西夏和金國的交界地帶,成吉思汗此次不僅僅是想要進攻西夏國土,更為重要的是他想要趁此機會對金國進行軍事上的試探。值得幸運的是,面對蒙古國的第二次南侵,金國並沒有放在心中,也沒有主動馳援西夏。

斡羅孩城城中百姓眾多,是西夏邊境上的重要城鎮,成吉思汗在行軍路上擄獲了不少的西夏子女,提前讓他們進城放狠話:

敢有抵抗者,必定屠城。

成吉思汗不明白,他的這番話不僅僅沒有瓦解守城軍民的信心,反而激化了他們的鬥志。橫豎都是一死,與其死於蒙古大軍的屠刀下,不如拼死反抗,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這一次,蒙古大軍再度開始攻城,耗時40多天,終於攻破此城,城中軍民被全部屠殺,財物被劫掠一空,隨後成吉思汗撤兵北還。


1209年,成吉思汗再度帶領大軍攻打斡羅孩城,西夏太子李承禎親自帶領五大大軍駐守此地,可斡羅孩城經過蒙古軍上一次的進攻,早已經破敗不堪,幾乎被蒙古大軍攻之即破,西夏五萬大軍覆滅。

成吉思汗帶領大軍直撲克夷門。

克夷門此地是西夏北翼最後的屏藩,西夏共計二十多萬大軍屯集於此,可謂兵力雄厚。更何況,克夷門因為地處兩座山谷之間,右翼黃河水貫通而過,可謂是一座天險城池。

沒想到,克夷門守將不幸被俘,克夷門的二十萬大軍群龍無首,蒙古大軍狂飆奔襲,進抵西夏國都中興府(原名興慶府)。

面對西夏國都,成吉思汗下令在黃河上游築壩截流,同時修築河堤防止黃河水反噬蒙古軍營。可是,事情還是出乎意料,黃河決堤三個多月,西夏國都雖然慘遭水災,蒙古大營也同樣被黃河水衝擊了一遍。

成吉思汗派遣使者勸降西夏國主李平安,李平安眼看大勢已去,納女稱臣。

蒙古三次南侵,徹底打垮了西夏。

此次之後,兩國和平十餘年,並無兵戈。


歷史總探長


西夏的起源實際是朔方軍的餘脈,也就是西北邊鎮兵,從中亞地區來的僱傭軍,他們本來是想像大唐時期那樣向大宋稱臣,獲得中原朝廷給的錢,幫助中原朝廷打仗,可是因為宋太祖時期的規定,大宋朝廷不再接受朔方軍式的政策,後來雙方就結下了仇怨,以至於大宋和西夏屢次興兵,互為仇敵,本來可以倚仗為強大軍力居然最後變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這是大宋朝廷的外交失敗。大宋朝廷如果收攏的西夏,在戰時與西夏軍共同討伐大遼,恐怕大遼也難以抵擋,朔方軍歷來以剽悍著稱,與契丹武士最起碼不相上下!後面的蒙古西夏之戰也證明了這一點,蒙古軍三次攻打西夏,歷經22年才把西夏戰平,成吉思汗就死於徵西夏途中,當然有人傳說是鐵木真要強暴西夏王妃,被西夏王妃咬斷了下半身的東西才死亡,按照這個不太靠譜的故事,一個柔弱的女人尚如此剛烈,可以想象西夏軍民的戰鬥力之強,蒙古兵與西夏軍作戰之艱難,死傷之慘重!

西夏最後敗亡估計也是因為外無援助,內部空虛,多年戰爭導致兵員和資源已經枯竭,最後被擊敗!


帝國曆史


西夏是位於中國西北部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它起源於唐,建立於宋,歷經十帝,享國189年。在連續擊敗宋遼兩大勁敵之後,進入鼎盛時期。然而在鐵木真崛起後,在與蒙古的幾次較量中被打的落花流水,最終歸於滅亡。其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內鬥不斷,導致國力下降。大敗宋遼以後李元昊開始驕傲自滿,窮奢極欲,荒淫無度。他將兒子妻子納為自己妃子,激起兒子極度憤怒,結果被用刀削掉鼻子導致流血過多而死。為西夏未來蒙上了濃重陰影。此後,內鬥不斷,政變頻發,母黨專權,朝政混亂,社會動盪,國力內耗嚴重。

二、昏庸君主,頻出昏招。在上述情況下,西夏特別需要一位英明君主,但是卻卻屢立昏君,頻出昏招。西夏對遼宋金都是時戰時和,使三個國家都對其恨之入骨。他們出爾反爾導致蒙古來襲孤立無援,同時西夏反覆無常的做法又進一步惹怒了蒙古。

三、人口稀少,軍力式微。作為邊陲之國,西夏面積較小,人口稀少,在依附蒙古時期無數西夏人為蒙古作戰,人口更加不足,因而人口不到三百萬的西夏,雖然號稱全民皆兵,但是上有60歲老人下有未成年的小孩,加之糧草不濟,城裡發生瘟疫,自然不是蒙古人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