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同樣是長期垂簾聽政,劉娥為何沒有學武則天登基稱帝?

唐朝的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登基稱帝的女性。她之所以能夠登上帝位,是各種因素促成的結果。到了趙宋王朝,也出現了一位“武則天”式的女性。這位女性就是宋真宗的皇后劉娥。雖說她是大宋版“武則天”,不過她也只能稱得上是“改良版”。因為她的一生當中,到達權力頂峰的時候也僅僅是垂簾聽政,並未登基稱帝。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劉娥無法登基稱帝,只能垂簾聽政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 一、劉娥出身

人無法決定其出身,因為父母和家庭是無法選擇的。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出身對其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劉娥,成都華陽人。據《宋史·后妃傳》記載,她的祖父叫劉延慶,在後漢和後晉時期擔任右驍衛大將軍。父親名叫劉通,擔任過虎捷都指揮史、嘉州刺史,在征討太原的途中去世。劉通去世的時候,劉娥尚在襁褓之中。成為孤女的劉娥便被寄養在母親的孃家。如果劉娥的家庭沒有發生變故的話,那麼她的人生或許會有另一番境遇。

同樣是長期垂簾聽政,劉娥為何沒有學武則天登基稱帝?

寄人籬下的劉娥能歌善舞,尤其擅長播鼗(類似撥浪鼓的樂器)。劉娥能與宋真宗相遇,應該要感謝銀匠龔美。這個龔美的身份眾說紛紜,記載不一。有說劉娥是銀匠龔美買來的妻子,因為家貧,便想著將劉娥轉賣出去。當時還是皇太子的宋真宗趙恆在開封府當府尹,龔美因為鍛銀的機會得以遇到趙恆。趙恆對他說:“蜀地的婦人大都聰慧美麗,你幫我找個蜀地的歌姬吧。”這個時候,龔美就順理成章地將劉娥介紹給趙恆。此後,劉娥得到了趙恆的專寵。太子的乳孃對劉娥十分憎惡。宋太宗和乳母詢問趙恆精神狀態不佳的原因。乳母便將趙恆專寵劉娥的事上報,宋太宗便下令送走劉娥。趙恆不好違背宋太宗的命令,又捨不得劉娥,便將劉娥安置在殿侍張耆家中。二人便瞞著宋太宗偷偷往來,可想而知,趙恆對劉娥的喜愛程度。沒過多久,宋太宗去世,趙恆登基之後便將劉娥接入宮中。再也沒有什麼原因能夠阻擋劉娥與趙恆在一起了。

  • 二、“狸貓換太子”的真相

劉娥入宮之後被封為美人。《宋史·后妃傳》:“以其無宗族,乃更以美為兄弟,改姓劉”

這個龔美從前夫的身份通過改姓搖身一變成了劉娥的兄弟。即使是這樣,劉娥沒有孃家依靠早已成為事實,一個劉美也無法為她助力多少。劉娥就這樣仗著宋真宗的寵愛一路從修儀升到德妃。應該來說,在三千佳麗中劉娥能夠得到趙恆的專寵,令無數的後宮女人既羨慕又嫉妒。

同樣是長期垂簾聽政,劉娥為何沒有學武則天登基稱帝?

宋真宗在第二個皇后去世之後,趙恆想要立劉娥為後。不過大臣卻認為,劉娥出身不好,沒有資格立為皇后。最後還是宋真宗力排眾議,頂住壓力立劉娥為皇后。照理說,一個身處後宮的女人如果得到了皇帝的寵愛,那麼地位自然是有保障的。但是深宮後院,“以色事君主”並非長久之計,聰明的劉娥自然也明白這一點。那麼,除了美色和君主的寵愛之外,什麼才能穩固她的地位呢?答案是:皇子。這個皇子最好還是能繼承皇位的太子。

但是劉娥受寵多年始終未能懷上孩子,而此時李宸妃的卻懷孕了。在這個節骨眼上,李宸妃懷孕像是一根針扎入劉娥的心中,又疼又恨。於是,劉娥心生一計,決定來個狸貓換太子。劉娥也宣佈自己懷孕,宋真宗自然十分高興。幾個月之後,劉娥和李宸妃同時生產,等李宸妃生下宋仁宗之後就將孩子抱到自己宮中。李宸妃醒來的時候發現孩子被換成狸貓,怎麼也不敢相信,後來便瘋了。劉娥將孩子據為己有,順利地鞏固了地位。十幾年過去了,包拯親自斷案,才使得長大之後的宋仁宗和李宸妃相認。揭露真相之後,劉娥也得到了報應。這便是戲曲中有名的“狸貓換太子”。戲曲主要傳達一種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也不能夠不擇手段去強求的價值觀。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同樣是長期垂簾聽政,劉娥為何沒有學武則天登基稱帝?

其實,李宸妃確實是宋仁宗的親生母親,不過具體情況卻和戲曲所說有出入。宋代的筆記史料《揮麈後錄》是這樣說的:“李宸妃是劉娥的侍女,她和宋真宗在閣中偶遇。宋真宗想要洗手,她便捧著洗手的水上前。宋真宗覺得她的膚色玉耀。”李宸妃向宋真宗稟告說:‘昨天做夢夢見一個羽衣之士赤腳下來,並且說我是來當你的兒子的。’當時的宋真宗還沒有子嗣,聽到李宸妃這麼說便十分高興。當天晚上就召李宸妃寵幸了。李宸妃有孕,隔了一年就生下宋仁宗。”劉娥將宋仁宗當做自己的兒子一樣撫育。在劉娥去世之前,宋仁宗並不知道自己的親生母親是李宸妃。戲曲為了突出人物性格特色多將劉娥黑化,以體現李宸妃的柔弱,為了給看客宣傳善惡分明的價值觀。不過歷史上的劉娥在其他方面有她的過人之處。

就其個人能力而言,劉娥“性警悟,曉書史,聞朝廷事,能記其本末”。說明她博通古今,聰明伶俐。宋真宗退朝的時候,批閱奏摺到後半夜,劉娥會就奏摺中的問題建言獻策。即便是後宮的大小事務,劉娥也能夠處理得井井有條。

老公的寵愛,兒子的孝順,劉娥的生活過得十分愜意。天禧四年(1020年),宋真宗生病已久,這段時間的大小事務多由劉娥代為決定。宋真宗去世後,遺詔尊皇后劉娥為皇太后,軍國重事都由她全權處理。此時貴為皇太后的劉娥可謂是大權在握。

  • 三、拒絕稱帝

宋仁宗與劉娥每隔五天到達承明殿。宋仁宗坐在左邊,劉娥坐在右邊。劉娥隔著簾子處理朝中的事務,史稱“垂簾聽政”。你說都到了這份上了,為何劉娥不乾脆效仿武則天登基稱帝呢?

這其中發生的兩件事頗值得注意。第一件事是臣子方仲弓上書要求依照武后故事,設立劉氏廟。第二件事則是程琳獻上《武后臨朝圖》。方仲弓和程琳做出這樣的舉動存在兩種可能:第一,為了討好和迎合劉娥,畢竟劉娥此時為最高統治者。第二,二人的舉動是在試探劉娥武后的野心。劉娥一把將奏書扔到了地上,並說道:“我不會做出這樣辜負祖宗的事情”。也就是,劉娥拒絕效仿武則天登基稱帝。


同樣是長期垂簾聽政,劉娥為何沒有學武則天登基稱帝?

我認為,劉娥拒絕登基稱帝的原因主要從有兩個方面:

第一,劉娥的出身決定了她沒有強大的孃家可以依靠。一個自幼寄養在母親孃家的孤女,從歌姬到皇后已經是個傳奇。要說武則天人家好歹還有兄弟姐妹,而劉娥除了所謂的兄長劉美外,再無親人。雖說劉娥個人能力突出,但是沒有孃家作為靠山,稱帝之後便會寸步難行。

第二,宋朝是個“重文輕武”的時代,這個時期是文人的盛世。文人出身的士大夫對於綱常倫理,祖宗制度十分看重。劉娥垂簾聽政已經是突破祖宗制度的破格之舉,但是因為宋仁宗當時尚且年幼,為了穩固朝政和人心不得不同意。但是登基稱帝則屬於劉娥的個人野心,這種行徑在文人士大夫看來上對不起列祖列宗,下對不起黎明百姓。所以,劉娥想要登基稱帝必然會遭到士大夫的百般阻撓。

到了劉娥晚年,大臣們認為宋仁宗親政的時機已經成熟,希望劉娥能夠交出大權。即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劉娥仍舊是選擇垂簾聽政。因為她明白只要她沒有做出登基稱帝的舉動,垂簾聽政是可以在保障她自己權力的情況下,與士大夫和平相處的最佳方式。

不僅如此,劉娥還聽從呂夷簡的建議在宋仁宗的生母去世的時候給予厚葬。這也是為什麼宋仁宗在劉娥去世之後,得知自己親生母親是李宸妃的時候,反而對劉娥心存感激。宋仁宗還下令不準上下議論劉娥垂簾聽政時期的時事。可以說,對於養育自己長大和厚葬李宸妃的劉娥,宋仁宗可謂是仁至義盡。

劉娥垂簾聽政十一年,為宋真宗時代向宋仁宗時代的過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畢竟宋仁宗繼位的時候年紀尚小,確實是需要有政事處理經驗的劉娥從中協助。這也是史書中稱讚她“有呂武之德,無呂武之惡”的原因。因此,我們在瞭解劉娥這個歷史人物的時候,不應該被戲曲中的“一代奸妃”的形象所束縛。就憑臨朝稱制卻不登基稱帝這點而言,劉娥還是對自身與現實情況都有比較清醒的認知,並沒有因為大權在握就衝昏頭腦。這也是為什麼她的評價會比呂后和武則天好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