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同样是长期垂帘听政,刘娥为何没有学武则天登基称帝?

唐朝的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登基称帝的女性。她之所以能够登上帝位,是各种因素促成的结果。到了赵宋王朝,也出现了一位“武则天”式的女性。这位女性就是宋真宗的皇后刘娥。虽说她是大宋版“武则天”,不过她也只能称得上是“改良版”。因为她的一生当中,到达权力顶峰的时候也仅仅是垂帘听政,并未登基称帝。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刘娥无法登基称帝,只能垂帘听政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 一、刘娥出身

人无法决定其出身,因为父母和家庭是无法选择的。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出身对其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刘娥,成都华阳人。据《宋史·后妃传》记载,她的祖父叫刘延庆,在后汉和后晋时期担任右骁卫大将军。父亲名叫刘通,担任过虎捷都指挥史、嘉州刺史,在征讨太原的途中去世。刘通去世的时候,刘娥尚在襁褓之中。成为孤女的刘娥便被寄养在母亲的娘家。如果刘娥的家庭没有发生变故的话,那么她的人生或许会有另一番境遇。

同样是长期垂帘听政,刘娥为何没有学武则天登基称帝?

寄人篱下的刘娥能歌善舞,尤其擅长播鼗(类似拨浪鼓的乐器)。刘娥能与宋真宗相遇,应该要感谢银匠龚美。这个龚美的身份众说纷纭,记载不一。有说刘娥是银匠龚美买来的妻子,因为家贫,便想着将刘娥转卖出去。当时还是皇太子的宋真宗赵恒在开封府当府尹,龚美因为锻银的机会得以遇到赵恒。赵恒对他说:“蜀地的妇人大都聪慧美丽,你帮我找个蜀地的歌姬吧。”这个时候,龚美就顺理成章地将刘娥介绍给赵恒。此后,刘娥得到了赵恒的专宠。太子的乳娘对刘娥十分憎恶。宋太宗和乳母询问赵恒精神状态不佳的原因。乳母便将赵恒专宠刘娥的事上报,宋太宗便下令送走刘娥。赵恒不好违背宋太宗的命令,又舍不得刘娥,便将刘娥安置在殿侍张耆家中。二人便瞒着宋太宗偷偷往来,可想而知,赵恒对刘娥的喜爱程度。没过多久,宋太宗去世,赵恒登基之后便将刘娥接入宫中。再也没有什么原因能够阻挡刘娥与赵恒在一起了。

  • 二、“狸猫换太子”的真相

刘娥入宫之后被封为美人。《宋史·后妃传》:“以其无宗族,乃更以美为兄弟,改姓刘”

这个龚美从前夫的身份通过改姓摇身一变成了刘娥的兄弟。即使是这样,刘娥没有娘家依靠早已成为事实,一个刘美也无法为她助力多少。刘娥就这样仗着宋真宗的宠爱一路从修仪升到德妃。应该来说,在三千佳丽中刘娥能够得到赵恒的专宠,令无数的后宫女人既羡慕又嫉妒。

同样是长期垂帘听政,刘娥为何没有学武则天登基称帝?

宋真宗在第二个皇后去世之后,赵恒想要立刘娥为后。不过大臣却认为,刘娥出身不好,没有资格立为皇后。最后还是宋真宗力排众议,顶住压力立刘娥为皇后。照理说,一个身处后宫的女人如果得到了皇帝的宠爱,那么地位自然是有保障的。但是深宫后院,“以色事君主”并非长久之计,聪明的刘娥自然也明白这一点。那么,除了美色和君主的宠爱之外,什么才能稳固她的地位呢?答案是:皇子。这个皇子最好还是能继承皇位的太子。

但是刘娥受宠多年始终未能怀上孩子,而此时李宸妃的却怀孕了。在这个节骨眼上,李宸妃怀孕像是一根针扎入刘娥的心中,又疼又恨。于是,刘娥心生一计,决定来个狸猫换太子。刘娥也宣布自己怀孕,宋真宗自然十分高兴。几个月之后,刘娥和李宸妃同时生产,等李宸妃生下宋仁宗之后就将孩子抱到自己宫中。李宸妃醒来的时候发现孩子被换成狸猫,怎么也不敢相信,后来便疯了。刘娥将孩子据为己有,顺利地巩固了地位。十几年过去了,包拯亲自断案,才使得长大之后的宋仁宗和李宸妃相认。揭露真相之后,刘娥也得到了报应。这便是戏曲中有名的“狸猫换太子”。戏曲主要传达一种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也不能够不择手段去强求的价值观。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同样是长期垂帘听政,刘娥为何没有学武则天登基称帝?

其实,李宸妃确实是宋仁宗的亲生母亲,不过具体情况却和戏曲所说有出入。宋代的笔记史料《挥麈后录》是这样说的:“李宸妃是刘娥的侍女,她和宋真宗在阁中偶遇。宋真宗想要洗手,她便捧着洗手的水上前。宋真宗觉得她的肤色玉耀。”李宸妃向宋真宗禀告说:‘昨天做梦梦见一个羽衣之士赤脚下来,并且说我是来当你的儿子的。’当时的宋真宗还没有子嗣,听到李宸妃这么说便十分高兴。当天晚上就召李宸妃宠幸了。李宸妃有孕,隔了一年就生下宋仁宗。”刘娥将宋仁宗当做自己的儿子一样抚育。在刘娥去世之前,宋仁宗并不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是李宸妃。戏曲为了突出人物性格特色多将刘娥黑化,以体现李宸妃的柔弱,为了给看客宣传善恶分明的价值观。不过历史上的刘娥在其他方面有她的过人之处。

就其个人能力而言,刘娥“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说明她博通古今,聪明伶俐。宋真宗退朝的时候,批阅奏折到后半夜,刘娥会就奏折中的问题建言献策。即便是后宫的大小事务,刘娥也能够处理得井井有条。

老公的宠爱,儿子的孝顺,刘娥的生活过得十分惬意。天禧四年(1020年),宋真宗生病已久,这段时间的大小事务多由刘娥代为决定。宋真宗去世后,遗诏尊皇后刘娥为皇太后,军国重事都由她全权处理。此时贵为皇太后的刘娥可谓是大权在握。

  • 三、拒绝称帝

宋仁宗与刘娥每隔五天到达承明殿。宋仁宗坐在左边,刘娥坐在右边。刘娥隔着帘子处理朝中的事务,史称“垂帘听政”。你说都到了这份上了,为何刘娥不干脆效仿武则天登基称帝呢?

这其中发生的两件事颇值得注意。第一件事是臣子方仲弓上书要求依照武后故事,设立刘氏庙。第二件事则是程琳献上《武后临朝图》。方仲弓和程琳做出这样的举动存在两种可能:第一,为了讨好和迎合刘娥,毕竟刘娥此时为最高统治者。第二,二人的举动是在试探刘娥武后的野心。刘娥一把将奏书扔到了地上,并说道:“我不会做出这样辜负祖宗的事情”。也就是,刘娥拒绝效仿武则天登基称帝。


同样是长期垂帘听政,刘娥为何没有学武则天登基称帝?

我认为,刘娥拒绝登基称帝的原因主要从有两个方面:

第一,刘娥的出身决定了她没有强大的娘家可以依靠。一个自幼寄养在母亲娘家的孤女,从歌姬到皇后已经是个传奇。要说武则天人家好歹还有兄弟姐妹,而刘娥除了所谓的兄长刘美外,再无亲人。虽说刘娥个人能力突出,但是没有娘家作为靠山,称帝之后便会寸步难行。

第二,宋朝是个“重文轻武”的时代,这个时期是文人的盛世。文人出身的士大夫对于纲常伦理,祖宗制度十分看重。刘娥垂帘听政已经是突破祖宗制度的破格之举,但是因为宋仁宗当时尚且年幼,为了稳固朝政和人心不得不同意。但是登基称帝则属于刘娥的个人野心,这种行径在文人士大夫看来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对不起黎明百姓。所以,刘娥想要登基称帝必然会遭到士大夫的百般阻挠。

到了刘娥晚年,大臣们认为宋仁宗亲政的时机已经成熟,希望刘娥能够交出大权。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刘娥仍旧是选择垂帘听政。因为她明白只要她没有做出登基称帝的举动,垂帘听政是可以在保障她自己权力的情况下,与士大夫和平相处的最佳方式。

不仅如此,刘娥还听从吕夷简的建议在宋仁宗的生母去世的时候给予厚葬。这也是为什么宋仁宗在刘娥去世之后,得知自己亲生母亲是李宸妃的时候,反而对刘娥心存感激。宋仁宗还下令不准上下议论刘娥垂帘听政时期的时事。可以说,对于养育自己长大和厚葬李宸妃的刘娥,宋仁宗可谓是仁至义尽。

刘娥垂帘听政十一年,为宋真宗时代向宋仁宗时代的过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毕竟宋仁宗继位的时候年纪尚小,确实是需要有政事处理经验的刘娥从中协助。这也是史书中称赞她“有吕武之德,无吕武之恶”的原因。因此,我们在了解刘娥这个历史人物的时候,不应该被戏曲中的“一代奸妃”的形象所束缚。就凭临朝称制却不登基称帝这点而言,刘娥还是对自身与现实情况都有比较清醒的认知,并没有因为大权在握就冲昏头脑。这也是为什么她的评价会比吕后和武则天好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