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梅州有6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你都知道嗎?

文化與自然遺產

似乎是那一種陌生的

距離自己特別遙遠的東西

它們藏在街頭巷尾,鮮活又精彩

梅州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之一

多年來形成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梅州客家文化活的見證

目前

我市共有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44項

其中國家級6項、省級32項

市級72項、縣級234項

那麼,咱們梅州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呢?

//梅州客家山歌//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黃晨宇 攝

梅州客家山歌於宋、明期間伴隨著客家民系的形成而傳播繁衍,是中原文化與梅州土著文化融合的產物。客家山歌共有腔調近百種,它的歌詞詩味很濃,類似竹枝詞,有“國風”和“吳歌”的餘韻。

客家山歌有數萬首歌詞流傳於民間,內容包括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禮俗歌、情歌與其他生活歌等,涵蓋了客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以情歌的數量最多,內容最精彩,文學價值也最高。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新梅互聯 攝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無星無槓 攝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廣東漢樂//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新梅互聯 攝

廣東漢樂歷史悠久,在大埔流傳已有500年以上,是大埔的文化品牌。舊稱客家音樂、外江弦、儒家樂、漢調音樂等。

據查是古代漢民由中原南遷時帶入的,有“中州古樂”之稱,廣東漢樂保留了原有中原音樂的特點,並與大埔當地的民間音樂(如打八音、中軍班音樂)等相融合,同時又吸納了潮樂(如大鑼鼓)的一些成分,已成為廣東三大樂種之一。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新梅互聯 攝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新梅互聯 攝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廣東漢劇//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劉中正 攝

廣東漢劇(舊稱“亂彈”、“外江戲”、“興梅漢戲”),曾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南國牡丹”,分為生、旦、醜、公、婆、淨、末七個行當,以西皮、二黃為主要聲腔,以中州語言為舞臺語言,具有唱腔優美、扮相俊秀的特點,是廣東三大劇種之一。

廣東漢劇原稱“外江戲”,至今約有300多年曆史。廣東漢劇既保留了“中州古韻”,傳承了我國中原地區古腔古調的戲曲精華,又吸收兼容了客家地區民間音樂、舞蹈和雜要表演等藝術形式,對研究我國地方戲曲的流變和傳承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新梅互聯 攝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新梅互聯 攝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劉中正 攝

//木偶戲(五華提線木偶)//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新梅互聯 攝

廣東五華素有“木偶之鄉”之稱,其木偶戲是提線木偶。五華木偶戲於明朝初年由福建傳入,流行至今已有600多年。五華提線木偶戲具有獨特的藝術特點,木偶造型精美,提線技藝靈活,表演奇特傳神,出神入化;演唱曲調多樣,有漢調、客家山歌、民歌等。

尤其在表演藝術技巧方面,創新和發展了不少高難度絕技,如舞蛇、舞獅、打花鼓、拉二胡、吹哨吶、騎單車和被譽為創“天下一絕”的木偶書法等;真正達到了“能人之所能,能人之所不能”的藝術效果。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新梅互聯 攝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新梅互聯 攝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席獅舞

//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席獅舞”梅江區轄內客家人特有的一種傳統民間舞蹈,是民間在進行傳統人生禮儀“香花佛事”時,僧尼穿插於佛場間的一種遊藝活動。表演者即由一個和尚就地捲起草蓆作為“獅子”,另一個和尚拿“青”(長命草)持扇伴舞。表演程式有出獅、引獅、舞獅、種青、偷青、藏青、搶青、逗獅、入獅等多個環節,整個表演過程約需20分鐘,另用鑼、鼓伴奏。雖“席獅舞”的道具、伴奏都很簡樸,但在“似獅非獅”求其“神似”,具有詼諧風趣的表演風格和鮮明獨特的客家特色,顯現出客家人特有的質樸親和,頗有“鼓盆而歌”的意境,並有驅邪、和祝願保佑在世之人安康祥和之意,深受客家民眾喜愛。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龍舞(埔寨火龍)//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新梅互聯 攝

埔寨火龍是豐順縣埔寨鎮村民鬧元宵的傳統活動,據《豐順縣志》記載,早在乾隆六年(1741),埔寨鎮就有火龍表演的習俗。每逢新春佳節,埔寨鎮村民便會出錢出力製作火龍,並於元宵之夜在埔寨進行表演,以祈風調雨順,吉利祥和,年年豐收,歲歲平安。

埔寨火龍表演由燃放“禹門”、“煙架”、“火龍”三個部分組成。“禹門”高6米、寬10米,內裝各式煙花,用導火線進行連接。“煙架”高達十餘米,以木料搭成,上下若干層,每層有著不同的景觀,也用導火線進行連接。“火龍”最早以稻草紮結,縛上硫磺、白硝和木炭製成的火藥即成,手法十分簡單。製成的“火龍”可以張嘴、吐珠、躬身、搖尾、噴火,舞動時能自動點燃和發射各類煙花火藥,造成絢麗耀目的景觀。“火龍”表演夜晚時在廣場舉行,由火纜隊、喜炮隊、龍燈隊和鼓樂隊共一百多人配合表演。表演者赤膊上陣,高擎龍頭,舞動龍身,擺弄龍尾,邊舞邊發射出各類煙花、火箭,在穿梭的魚蝦映襯下,形成蔚為壯觀的宏大場面。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好啦,梅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就介紹到這裡了

梅州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你都知道吗?

長按下圖二維碼下載體驗“無線梅州”2.0版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