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缺乏教養的人通常特有的本性,就是對他人的不幸感到幸災樂禍。


缺乏教養的人通常特有的本性,就是對他人的不幸感到幸災樂禍。

俗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在生命的長河中,我們播下什麼因,就會收穫什麼果。

作惡多端的人,必有惡報,只有善言善行,才會有善報。

這就是因果,任誰都躲不掉。善良做人,修顆善心古語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說的就是因果循環。正所謂好人自遇好人救,惡人自有惡人欺。心若善良,必有福報;人若惡毒,必惹眾怒。

人活在世上,因為善良而帶來的回報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這樣一則真實的故事:英國一位貧苦的老人正在自家田裡耕作時,忽然聽見河邊傳來喊救命的呼叫聲。

順著聲音跑過去,發現一個少年正在河水裡掙扎,於是奮不顧身地跳進河裡救起那位險些沒了命的少年。

過了幾天,那位少年的父母親自登門道謝,原來少年一家是當地有名的貴族。

少年的父母提出:“你這樣好心,應該有好報。你儘管提要求,我全都滿足你。”

可老人卻說天地間哪有見死不救之理,拒絕了貴族的好意。

貴族很敬佩老人的節操與品格,最後堅持送老人的兒子去了倫敦接受高等教育。

後來,老人的兒子從倫敦聖瑪麗醫學院畢業——他就是後來被英國皇家授勳封爵、榮獲諾貝爾1945年醫學獎的亞歷山大·弗萊明,拯救了世界千百萬人性命的抗菌藥青黴素就是他發現的。

善良是一種無色無形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可以使一個人走向光明的大道,好人終有好報就是這個道理。

曾子說過:“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

可以這麼說,改變人們命運的,不是一個人、一件事,而是一種精神、一種品質,那就是善良。

做人不可算計,算計越多,失去越多。佛經曰:算計莫過頭,過頭天必收。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看似有一副精明的頭腦,對別人斤斤計較,吹毛求疵,盯著別人的利益不放,一分錢也會爭出汗來,一副誰也別想佔我便宜的模樣。

殊不知你聰明,別人也不傻,日久見人心,別人的好處利益,你又能佔到多少呢?

《道德經》裡,寫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很多時候,我們都渴望別人能為自己付出,算計著從別人身上多得到一些。

殊不知,付出,才是“贏得”成功的決定因素;只有我們先懂得付出,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

如果時時刻刻斤斤計較,把身邊的人都算計光了,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孤苦無依。

正所謂人有千算,天則一算,算計別人,其實就是算計自己。

人的聰明才智,是用來互相成就互相關愛的,不是用來算計誰的。這個世界上只有真心才會換來真心,只有真情才會換來真情。

要知道老天不會讓陰謀得逞,也不會讓好人失望。

為人處世,一定不要虧欠別人,遲早是要還的。

太能算計的人,最終很難輕鬆地生活,往往還因為過分算計引來禍患。

所以千萬別因為算計,丟了真心,添了麻煩。

人活一世,人品最重,古語有云:“吉人自有天相。”

孔子則說:“子欲為事,先為人聖。”我們從小到大,有關做人的道理耳熟能詳。

然而,每個人品性優劣卻人各有異,做事的結果也大相徑庭。

任何失敗者都不是偶然的,同樣,任何成功者的成功都有其必然性,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在於怎樣做人。

一個人不管多聰明,多能幹,如果人品很差,不懂得如何做人,那麼他的人生將會大受影響,路只會越走越窄。

正如管理大師史蒂芬柯維曾說:“如果一個人家庭不幸福,工作不順利,前途不光明,那一定是人品不夠好,就好像銀行賬戶裡沒有足夠的存款為幸福生活買單一樣”。

做事先做人,做人見人品,這是古人留傳下來亙古不變的大道理。

世間變幻莫測,唯有人品可立一生。清代的金安清才藝高超,理財能力極強,但唯獨“心術不正”,他一直想進入曾國藩的幕僚,藉助曾國藩的力量達到自己斂財升官的目的。

可金安清曾七次求見曾國藩,曾國藩七次拒而不見。

據史料記載,有一次兩人會面,曾國藩比對自己小的金安清極為尊重。有人覺得奇怪,便問原因,曾說,“此等人如鬼神,敬而遠之可也。”

曾國藩正是看到了他才華背後的人品,才會“敬而遠之”。

要知道這世間沒有誰的人生可以一帆風順,但上天卻唯獨偏愛那些品行出眾的人。

這是因為:人品好的人,大多與人為善,人緣就好,遇事有人幫,摔倒有人扶;

而人品差的人,則沒人敢靠近,有難眾人躲,求助無人應。

你現在種下的善因,終有一天會結出善果。要相信,好心,永遠有好報。

智者沒有深厚友誼,只有距離!友誼不可靠,儘早認識,於我而言,真正想象中的友誼,是建立在對他人幸福與痛苦表示出強烈的同情心,不算計利益的基礎上。

但是對別人的不幸,如果幸災樂禍通常是反人性的,和缺乏教養的體現,缺乏教養的人大都習慣於自我為中心,自私和利己的。純粹且深厚的友誼只能在想象裡存在。

而現實的情況是:大家都是藉著友誼之名而獲取各自利益。

成熟的人眼裡,朋友會劃分成很多類別,玩伴、學習夥伴、利益夥伴…等,並且各自都有適當的距離,而且隨著時光變遷,有老朋友越來越遠,新朋友越來越近——鐵打的營盤,流水的朋友。

人越脆弱,越想要深度的友誼,個人越不獨立,越懶惰,那麼對友誼的依賴性越強;脆弱的人都喜歡信任他人——這是出於本身的懶惰、自私和虛榮心。

懶惰,遇事不願意花費精力打聽原委,不積極謹慎,寧願相信他人;

自私,受到壓力,不如意,就想找人傾訴心中煩惱;

虛榮,要求他人保密的,正是自己感到驕傲或羞愧的事;

脆弱之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希望對方和他一樣脆弱,互相同情,互相傾訴憐憫,而且因為虛榮心要保守秘密,通過“二人世界”來獲取存在感。在他心理,你要讓他依賴,並且和他一樣痛苦煩惱,否則在潛意識裡等同於背叛。

走得越近,越容易反目成仇!交朋友需要一致性,一樣脆弱一樣困窘才能使友誼平衡,如果哪天對方變得更好了,友誼的小船就要翻了。而且,脆弱之人,輕則嫉妒,重則仇恨。

一定要與這樣的朋友保持一定距離,或者儘量遠離,人所要提防的恰恰是這種最近的人!

而強大的人勤奮、獨立,依賴心理很弱,最怕距離太近而窺其隱私,會和人保持距離,在強大的人眼中,這是一種威脅。

即使美好的友誼也會漸行漸遠,曾經最親密的朋友、患難之交、生死摯友,更要保持距離,不是因為提防,而是距離太近只能破壞這種美好,——真誠美好的友誼只活在想象和回憶裡。

但是這種友誼我們雖然時常縈懷於心,但隨著時過境遷,時光流逝,這種牽掛會慢慢變淡,最終變成一種抽象的概念。人們對這些朋友的情感也越來越理智,最後僅僅作為一種習慣回憶的符號而堅持下去。與此相反,我們對那些不斷出現在眼前的人卻有著濃厚的興趣!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朋友,美好只活在想象裡。

說句心裡話;世界上最不划算的買賣就是指出別人的錯誤,而沒有看到自己的需要。

在這裡寫的東西,都是把讀者當同伴去對待,我自己沒有什麼才華,就是肯下笨功夫願意堅持。

所有的分享都是自己思考感悟的總結,我沒有能力去做別人的老師,頂多做諸位成長路上的一盞燈。我學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遇到好的東西拿出來分享給你。

雖然粉絲不多,但每次收到留言,說我的文章啟發了他,幫助了她,我都覺得自己特別自豪。

才華沒有就願意下地幹活,把自己做事的一點經驗分享出來。

很多朋友不缺知識,只是在經歷和閱歷上少點,剛好我自己喜歡思考,又比較理性,對控制情緒和如何堅持有點經驗。

在此分享我的思考,為你插一盞燈,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分享這些不是為了戳破面子,而是為了避免這些無意義的坑,獲得真正的成長。面對真實,是改變的開始。

人性有一個基本需求,就是需要周圍的人對自己有一種認同感,認同自己的狀態,認同自己的成就,所以一般的人需要通過社交來展示自己,這其實也是內心不夠強大的表現。

而對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來說,他們已經不需要從周圍的人那裡獲得認同感,他們更需要的是自己對自己的認同,所以他們不再外求,寧可去內求。

獨處,就是一個人開始內求的表現。獨來獨往並不代表著孤單,反而這更容易讓一個人放飛內心。

同樣的道理,在人群中熱熱鬧鬧也不代表你被認同,那只是一種喧譁。

因此有句話說的好: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

還有一種人,則屬於“外向的孤獨者”。人多的時候,她們對外總是表現出一種活潑開朗,善於交際的狀態,並且總給大家帶來各種快樂,熱情,時刻呈現出一種自信、正能量的積極印象。

但是每次曲終人散之後,他們就會進入到一種多愁善感的感性狀態。

他們在獨處的時候,很喜歡那種安靜,但是在群體裡不喜歡錶現自己這一面,也不會刻意找人訴說。

實際上她們是在用嘻嘻哈哈的外在掩飾自己的孤獨,故作灑脫其實是平衡內心的寂寞。

然而這些都無法救贖一個人,唯有內心強大,才是與自己、與社會相處的最好姿態。

我們還必須發現一個重要的社會現象:人的社交圈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傳統社會,由於受區域和現實條件的制約,每個人所處的圈子往往就是離自己最近的一幫人,比如同事,同行,同學,親戚等等。

而隨著互聯網的發達,我們的圈子不再受現實條件區域的制約,那些有共同語言、志同道合的人,越來越容易聚集到一起了。

儘管你們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行業,甚至你們天各一方,但是同樣的認知和三觀,使你們互相吸引。

所以我們在開會或者吃飯的時候,經常發現有的人一直抱著手機聊個不停,卻對面對的人視而不見。

也許這並不是什麼“手機病”,而是他對這個“眼前人”毫無興趣而已。

因此,當你在現實裡看到一個人總是獨來獨往,並不意味著他沒有自己的交際圈。

只是,你沒有進入他的交際圈。儘管你們離的很近,但是你們是兩個世界的人。

一個社會的生產力越發達,人的獨立性就越強,人與人互相干涉的情況就越少。

老子在2000年前說過一句話:“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年輕的時候,讀不懂這句話的內涵,以為他在描述鄰里之間吵架了,所以不來往了。

如今我終於明白,老子的這句話描述的是人類文明的最高境界:哪怕近在咫尺,大家也不再互相強加意志,而是可以禮貌性的交往,也完全尊重對方的不同。

這就是和而不同。願每個人都能活在自己強大的內心,活在自己喜歡的朋友圏。圈子不在大小,只要你喜歡,感覺輕鬆就好。

我們可能大多數人都有個夢想,“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其實我們拆分了看,這是兩個夢想,一個是世界很大,風景很多,名勝古蹟,大河山川,故宮長城,還有很多國外的建築和文化,雖然地球在銀河系裡只是滄海一粟,但是對於我們個人而言還是太大了,要想走遍世界的每個角落,看過每一個出名的風景,人生和精力又很有限,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大量的金錢,這裡說風景,可能說錢顯得俗氣,但是錢就是人的另一個夢想,如果我們把錢看的小一點,那麼它就是你看世界風景的工具,你需要這樣的工具。有些人為了這個工具就是想去旅遊去看看這個世界,然而大多數人其實都不能完成財務自由看世界的夢想。

但是風景始終是美好的,我們讚歎那些藝術家,那些工匠,那些軍事家,那些精神領袖,為人民建造了這麼好的風景,為人類帶來了這麼好的經濟,為世界帶來了那麼多歡笑。

我們說人和人其實都差不多,智力水平也好,各方面能力也好,學習能力也好都應該是差不多的,但是有一些人就是能創造美好的詩句,創作美好的風景,發明偉大的作品,說出讓人驚歎的理論。他們是一代偉人,讓千萬人敬仰,或者他們是偉大的獨裁者,為了某種動機而發動全世界戰爭。但是為什麼是這些人做成的,而別人做不成,做不了。想不出來,也發明不出來,他們是什麼性格的?

我們看人性格的種類其實有幾種,一種就是自卑型的,一種表演者,有勇猛型的,有中規中矩型的,我們大多數人都是中規中矩型的,有一定的慾望,但沒有那麼大的力量,每天我們上班時候看到多數人都是這樣。聊起天來也是家長裡短居多,每天上班下班,接送孩子,做飯,洗衣,勤勞一點的,每天備備課,學習學習,考考證,大概就是這樣的。這就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狀態努努力,雖然也想著有朝一日能發財,能實現“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的夢想,但是還是日復一日的過著自己的生活,就這樣半輩子過去了,然後後悔自己當初沒有抓住某些機會,錯失了哪些美好。我們普通民眾大概就是這樣子。我們離創造還差的很遠。

那麼改變世界的人究竟是哪種人呢,其實粗分就兩種人,第一種就是表演藝術家,我們看很多政治家都會表演,他們都具有表演特質,我們知道誰取得了大部分人心,誰就能說了算,民眾也愛聽別的,即便這話並不是太真實。但是必須要有這種特質才可以。有些國家選舉,必須要講演,要路演,要告訴人民群眾你們選擇他,他能帶給人民什麼,或者跟著我們幹大家今後能怎麼樣,所以往往表演型的能幹成超級大事。

再有一種人就是自卑者,因為自卑,也許因為不是太大的事情,可能就會在心理埋下種子,看似有時候溫柔可親,但是一旦拿到實權可能兇狠無比,甚至很多戰爭都是由此發起。從某一時刻就流傳一句別惹老實人,這話是真的,因為如果你點燃起他心中的種子可能會引起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我們看很多慘劇也就是這麼鬧成的。

當然我們看,這些人其實很多時候都是比較極端的,極度的表演,極度的自卑都不一定是好的事情,因為他們內心並不一定是快樂的,他們也許只是想完成某種內心的任務,而把所有的心思都埋在了心理。

我們看有一些作曲家為了做出好的曲子而弄聾了自己的耳朵,有些人為了一個真理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有些人為了內心的抱負不成,而鬱郁不得志,從而能寫出美妙的詩句,但是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那我們都是普通的老百姓,我們可能在內心卻是也想做出一番偉大的事業,但是我們要清楚能做出多大的事情,就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內心就要遭受多大的痛苦,就像喜劇演員一樣,他們的表演也許是歡樂的,但內心也許是痛苦的。我們很多時候只看到很多人的光鮮,但是卻看不到他們受到了多大屈辱和辛苦。

其實我們普通人享受到了他們所建造的世界在這樣安穩的環境下難道不好麼?有這麼大的平臺,我們只需要在這個平臺裡發現自己的性格特長,努力進步,努力學習,也許也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想要的未來,人都有自己的特質,有自己的小目標,慢慢實現自己的小目標,有一定的能力,就可以去旅遊,可以去世界看看,如果看到某位名人,我們不但要驚歎他乾的驚天偉業的大事以外,也許還要感受一下他們的痛苦。

我們需要了解宏觀世界,也需要了解我們自己,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更美好,這樣我們為自己定義的人生意義才更真實。

其實,人這種生物看似複雜,實際也很簡單,你看著複雜,那是因為你沒有洞察人性的規律。

對於這點,古人早就總結出來很多,比如“言輕莫勸人,身卑不說理,窮困不交人”這句話,就蘊含深刻的為人處世的道理,可以讓人受用無窮。

從古至今,人情世故的曲曲彎彎都是大差不差的,人生在世,講究一個德行配位,一個名副其實,不然的話,你就會步履維艱,活得很痛苦。

社會是很現實的,窮人好談感情講義氣,富人則注重利益取捨,當窮人和富人在一起的時候,往往就會出現驢頭不對馬嘴的情況,一邊覺得你太沒有人味,不講感情,一邊卻覺得你狗屁不通,毫無道理。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身邊那些好說世態炎涼的人往往都混得不好,為什麼?就是因為他混得不好才這麼說,等他要是混好了,他往往比讓他覺得世態炎涼的人還炎涼。

世界是功利的,大家都很忙,很少有人會耐心傾聽你的內心的聲音,感嘆你的酸甜苦辣,柴米油鹽。大家都像是一群魚兒爭先恐後地往上游,或許,這就是命吧。

“言輕莫勸人,身卑不說理,窮困不交人”,簡單一句話,滲透著古人的血淚經驗。

我有一個親戚,性格脾氣極好,但他有個壞習慣,就是好管閒事,比如鄰居吵架他去當和事佬,夫妻鬥嘴他也跟著瞎攙和,結果就是人人都嫌他礙事。

一次喝喜酒的時候,他跟幾個在外做生意的親戚坐一桌,聊著聊著,他就紅著臉跑了,後來聽說他老毛病又犯了,人家說生意上的事正熱鬧,他跟著評理,不知哪句得罪了對方,讓人譏笑他算什麼鳥,自己窮得叮噹響,懂個屁。

所謂自取其辱,首先是因為自己想錯了、做錯了,然後才會被人當眾打臉。

俗話說,“有錢不進三地,進三地錢財散盡;沒錢莫近兩人,近兩人餘生淒涼”,說的就是賭坊之地、青樓之地、故土之地都是消耗人錢財的地方,而落井下石之人、趨炎附勢之人也是不要接近的,就是因為會自取其辱。

人和人之間是要保持距離的,特別是親戚之間,肯定是遠不了,但也不能走太近。我曾見過就是親兄弟之間也要爭個有錢沒錢,誰要是過得好就眼紅,過不好就譏笑的。

人窮不如鬼,茶淡不如水。“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居鬧市無人問”,古人早就看透了人性的規律。

人性就是這樣勢利,人弱的時候壞人最多,委屈也最多,演員黃渤就曾說自己沒有出名前備受冷眼,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小心機,而紅了以後,身邊都是笑臉和好人,原來坐個餐車回去,現在一收工,車就已經等著他了。

所以,人情冷暖是客觀現實,想多了沒有用,你要做的是自己爭氣。

“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

我們看現在網上不管是馬雲、任正非,還是曹德旺、王石,隨便說一句話,上到達官貴人,下到黎民百姓,都有無數人在關注議論。

為什麼?因為人家有錢有勢名氣大呀,他們有那個身份地位在,所以說話有分量,不然他們在事業無成的時候,誰管他們是誰?曹德旺說年輕時候曾連一包煙都買不起,想喝酒吃肉也沒什麼機會,後來很多人想請他吃飯,但他又沒功夫奉陪了。他說,有錢後的好處就是可以受人尊重。

“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古人早就說過,”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無錢莫入眾,遭難莫尋親。”

意思是什麼呢,說的就是要你安分一些,少去自討沒趣,自取其辱,再深一點就是要有自知之明,不要隨隨便便就對人掏心窩子。另外,求人如吞三尺劍,萬事還是要靠自己。對於別人,但求不落井下石就好,等你發達了也別心裡彆扭,錦上添花也是好事。

最後,“無錢不入眾,窮困不交人”也是相對的,做人不要狹隘,要有自知之明,但也不能人窮志短,故作清高,還是要和光同塵,心態要開放,姿態要積極,生態才會有發展。

要知道,這就是人生的修行啊。楊絳先生有句話說得好:惟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希望大家都不要辜負活在人世間的這場修行。

作者;青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