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外聯合發行郵票,鎏金銀香囊,青花瓷,粉彩壺

各類文物從側面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人類的社會活動、社會關係、意識形態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當時生態環境的狀況,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當世界各地的文物放在一起時,你會發現世界文化如此神奇且多元化。讓我們更能感受到那些人類偉大的時刻,那些讓人值得尊敬的智慧藝術結晶。

(一)中國郵政於2019年10月6日發行《中斯建交七十週年》紀念郵票1套2枚(與斯洛伐克聯合發行),郵票圖案名稱分別為:鎏金銀香囊、鎏金銅圓牌。全套郵票面值為2.40元。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斯洛伐克共和國建交70週年,為增進中斯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瞭解和友誼,兩國郵政聯合發行建交紀念郵票,這是繼2002年中斯聯合發行《亭臺與城堡》郵票之後,兩國第二次聯合發行郵票。

聯合發行郵票分別選取兩國的代表性文物,中國方面為出土於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的唐代鎏金銀香囊。鎏金銀香囊精巧細緻,鏤空部分供香氣溢出,香囊內部鉚接兩個同心圓金屬環和一個盛香料的缽狀香盂,這兩個圓環即為持平環。無論香囊怎樣轉動,香盂始終保持水平狀態。這說明近代用於航海、航空的陀螺儀原理,早在唐代已被中國工匠所掌握。鎏金銅圓牌為斯洛伐克大摩拉維亞時期馬伕所使用馬具的一部分,圓牌為透雕的裝飾風格,由纏枝植物紋組成,周圍裝飾圍繞著五個獸頭,這枚圓牌被鑲嵌在銅帶上,象徵其主人的社會地位。

該套郵票由王虎鳴設計,為突出兩件文物的質感,郵票採用深底色,背景則使用了瓦當圖案作為輔助圖形。郵票由河南省郵電印刷廠膠版工藝印製,鎏金銀香囊採用冷燙透明全息鐳射工藝,燈光下,銀香囊流光溢彩,玲瓏精緻;鎏金銅圓牌採用珠光金粉油墨,體現了文物的質感和歷史滄桑感。同時輔以浮雕擊凸工藝,使文物的立體感增強,層次輪廓更加分明。

郵票收藏 | 中外聯合發行郵票,鎏金銀香囊,青花瓷,粉彩壺


郵票收藏 | 中外聯合發行郵票,鎏金銀香囊,青花瓷,粉彩壺


郵票收藏 | 中外聯合發行郵票,鎏金銀香囊,青花瓷,粉彩壺


郵票收藏 | 中外聯合發行郵票,鎏金銀香囊,青花瓷,粉彩壺


(二)2000年6月28日,中國郵政與哈薩克斯坦郵政聯合發行2000-13《盉壺和馬奶壺》一套兩枚。

郵票中的兩種壺分別是兩個國家的特色,其中第一幅叫做盉壺簡稱盉,是我國古代一種常用的酒器,也用於裸祭的灌器,所以又稱“灌尊”。其形狀為圓口深腹,敞口有蓋,有喙從口下出,三足或四足,有鋬,頗象今天所使用的茶壺。這種壺型的盉最早出土于山東龍山文化(公元前3000-前2100年),商代時已有了壺形銅盉,西周更為盛行,至東周時又演變成有提樑的銅盉。我國古代還有一種封口盉,喙從口以上出,也可做為溫酒器使用。

畫面以清乾隆時期景德鎮窯燒製的青花瓷盉壺為主圖,背景是宋代名畫《碾茶圖》。青花瓷盉壺,直口、圓腹、直流、曲柄、腹下承四柱狀足。以佛家常用的象徵吉祥的八件寶物作為紋飾,八件寶物即:法輪、寶傘、寶幢、蓮花、寶瓶、金魚、盤長結,俗稱“八吉祥紋”。此紋飾與蓮花組成圖案,作折枝蓮或纏枝蓮托起“八吉祥”的構圖,是一件極為珍罕的實用藝術品。現藏於西藏拉薩市的羅布林卡博物館。

第二幅是馬奶壺,是哈薩克人在出行時使用的,用於存放馬奶的器具。哈薩克人民傳統的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習慣,使他們的飲食大部分以肉食和奶食為主。奶製品多種多樣,如酥油、奶皮子、奶酪等。特別是他們製作的馬奶子,更是一種著名的傳統飲料,它們不僅營養豐富,且久存不壞,是牧民外出放牧時必備的食物。馬奶壺就是盛裝馬奶子的器具,通常用皮革、金屬或陶瓷製成。

畫面以具有濃郁中亞風格的瓷制馬奶壺為主圖,背景為哈薩克斯坦一幅古老的巖畫。馬奶壺扁腹長頸,船錨形,口開在頂部,是一件頗為別緻的具有濃郁中亞風格的瓷製品,上面燒製有精美的圖案和吉祥紋。現藏於哈薩克斯坦國家博物館。

郵票收藏 | 中外聯合發行郵票,鎏金銀香囊,青花瓷,粉彩壺


郵票收藏 | 中外聯合發行郵票,鎏金銀香囊,青花瓷,粉彩壺


(三)2001年6月12日,中國郵政與比利時郵政聯合發行2001-9《陶瓷》一套兩枚。

比利時位於歐洲西部,在荷蘭之南,法國之北,西瀕北海,東與東南和德國。1830年獨立。1971年10月25日,比利時和我國建立外交關係,兩國政府和人民從此步入了歷史發展的新階段。2001年是兩國建交30週年。為進一步發展友誼,密切關係,兩國決定聯合發行郵票,並以“陶瓷”作票圖。正如陶瓷經過焙燒後才變得更加美麗堅固,中比人民的友誼也會因此更加緊密,更能體現兩國人民的友誼。

在中國的陶瓷發展史上,先有陶後有瓷,瓷器由陶器脫胎而來。在新石器時代已有陶器,彩陶是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紅胎彩繪陶器的簡稱。殷商時期就有了瓷器。粉彩是一種兩次燒成的彩瓷,始於清康熙晚期,成熟於雍正,乾隆以後成為我國彩瓷中的主流。粉彩的畫面陰陽分明,濃淡適度,立體感強,色彩既柔和淡雅又明快鮮亮。而“定燒瓷”,是指18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作為供應商所經營的中國瓷器,這些瓷器是專門為歐洲定向燒製的日用品。中國輝煌燦爛的陶瓷藝術是對人類文明的重要貢獻之一。

2001年6月12日,為慶祝兩國建交30週年和進一步發展人民的友誼,國家郵政局和比利時郵政部門聯合發行了《陶瓷》特種郵票,全套2枚。

(2-1)為“彩陶瓶”。圖案選取了1957年甘肅省甘谷縣出土的“人面鯢魚彩陶瓶”,屬新石器時代廟底溝類型,距今5000多年。高38.6釐米,直徑7釐米,頸部有附加堆紋,磚紅色瓶體施墨彩,對比強烈,色澤明快。其圖案繪有人面魚身紋樣,是傳說中龍的形象,是原始龍的雛形,是世界公認的原始氏族部落的圖騰。顯示出中國製陶歷史的悠久。為國家級文物,現收藏在甘肅博物館。

(2-2)為“粉彩壺”。圖案選取了中國清代景德鎮定燒瓷器--粉彩壺,它既有典型的歐洲造型,又有中國傳統的裝飾紋樣,中西交融,珠聯璧合,顯示了中比文化經貿交流的源遠流長。現藏於布魯塞爾皇家藝術歷史博物館,為館藏定燒瓷中的珍品。

郵票收藏 | 中外聯合發行郵票,鎏金銀香囊,青花瓷,粉彩壺


郵票收藏 | 中外聯合發行郵票,鎏金銀香囊,青花瓷,粉彩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