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王廣建、孫建明、王紅軍……他們的名字都叫“快遞小哥”

“從早上8點到現在打了250個電話沒停,我喝口水。”25日下午兩點,記者來到玉海園三里東門,快遞員孫建明正在車裡找礦泉水。這一車快遞剛送完,他急著趕回去再來一趟。“最近一個月的工作比平時還要忙,庫裡好多等著送呢!”孫建明說。

一人一車,滿載著生活用品和各種防疫物資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孫建明不是“一個人”。在全國各地堅決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當下,無數個快遞員像他一樣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把急需的物品安全送達社區,打通了供應城市生活的“毛細血管”。

王广建、孙建明、王红军……他们的名字都叫“快递小哥”

△貨架方便了王廣建(左)和孫建明工作

2月23日,三里東門多了一排整齊的貨架,快遞員王廣建走過去,發現上面還貼著標籤。京東、順豐、郵政……按物流公司分類張貼,標示著分區使用。門口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告訴他,這是社區黨組織用黨群經費買來的。三里住戶較多,居民扎堆、停留取件的問題他們認為要早“下手”防範,一致同意裝上這些貨架,快遞員能夠按物流分類及時擺放,部分快件“無接觸”派發也能實現。

“這方便很多,我們不用蹲著數件了,面對面講話也少一些。”王廣建開心地說,“真幫了我們的忙!”

派件更有序了,王廣建出門的次數卻是“不降反增”。最近,每天晚上他還要到小區門口送一趟,待到7點半左右。在之前電話溝通的過程中,他了解到有些上班族已經復工,白天沒空拿快遞,家裡只剩下老人,“特殊時期”又不方便出門……他便決定自己晚上再多送一次。“儘量每天把派件清零,因為第二天裝貨又是滿滿一車。”王廣建解釋說。

王广建、孙建明、王红军……他们的名字都叫“快递小哥”

△晚上7點半,王廣建還在等小區的人來取快遞

快遞數量多,偏偏又趕上人手不足的“意外”,這幾天,快遞員王紅軍形容自己快“忙暈了”。“本來有21個同事在海淀,目前在崗的只有6個。”說著話,他還不停地翻找著快件,擺上貨架。“我現在是代派,幫兄弟們幹活兒。一部分同事沒返京,還有一部分嚴格按照14天的隔離期安排還在居家觀察。”他坦言,自己目前每天的工作量將近原來的三倍,最忙的時候庫裡一天就壓6000多件貨。

作為城市裡的“擺渡人”,沒了交通難題,他們最看重的是“時間”。早上派件的信息“叮咚”一響,他們風風火火的一天就開始了。

“我們現在每天6點半起床,一般都沒空吃早飯。從家帶點小餅乾,帶點水就出來了。”王紅軍笑著說,“有時候真忙暈了,水都忘了帶,路上再買。”這兩天聽到同事要陸續復工的消息,他心裡一下輕鬆不少,距離大家一起工作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王广建、孙建明、王红军……他们的名字都叫“快递小哥”

△王紅軍“別樣”送快遞

每天裝車之前,這些快遞員們都要檢查個人防護,同時確保快件和車都消毒完畢;有時候擔心居民錯過取件短信,他們會打電話再“催”一下;有時候碰上居民忘帶出入證沒法出門,一個電話,他們隔著柵欄也把快遞給遞過去……

“我們快遞員乾的是服務行業,有忙就幫,有困難就面對。”孫建明知道,特殊時期的快遞大多是居民的生活必需品,用得急,等得也急。

“大家共度難關,都不容易。”王紅軍接過話茬,“現在就希望每天的情況好一點,再好一點!”

“是,沒錯。”不知哪位快遞員隔著架子也回應了兩聲,就急匆匆地發動快遞車往前開,只留下一個漸漸遠去的背影……

記者:張佳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