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現在古瓷器鑑別需要看微觀嗎?

蓮花開


鑑別瓷器真偽,科學的方法一般是微觀定新老,宏觀斷年代這兩種方法已成為藏家的共識。微觀一般是以10-600倍顯微鏡才能分辨出用肉眼分不清的真偽特徵,抓住了瓷器造假無法做到的特徵,就是抓住了瓷器真偽的絕對話語權。

微觀是我們用肉眼或放大鏡所看不出來的一隻狀況,如;在瓷釉中原來的礦物晶體結構、放射狀況、絮狀物、團粒狀態、結晶密集度、氧化程度等這些條件是做假做不出來的,維有時間才能給一件瓷器礦化程度、氧化程度上色。一般情況下在微觀下就能辨別出一件瓷器的新老,微觀是一種通用的方法,簡單、方便。現在古瓷器鑑別真偽微觀是少不了的步驟。

至於說很多所謂的專家看了瓷器都會說是民國的東西,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可能有幾個原因,一、民國時期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為了生活,為了瓷器市場,仿製各個時期的瓷器很多,所謂的專家看了確實是民國的東西。二、也不排除有些所謂的專家(就是收藏愛好者)看到到代的真瓷器因自己看中故意說是民國的東西好壓低價格。三、所謂的專家也有走眼時。鑑別瓷器還有一種更科學方法就是碳年位測定,但小東西不划算。

收藏這一行水很深,提醒各位收藏愛好的朋友一定要擦亮眼睛,下手需謹慎!


今古春秋


這是一種新興的科學!老一代是標型學!需要有標準的器型做參考!或傳承的,有記載的,出土的!準確性!或靠機器檢測成分,熱輻射等!微觀鑑定是輔助方法,因為還沒有一種確實可行的方法!卻被很多不良商家利用,傳播一些做偽的假圖,讓學習人的去按圖買結果都是仿品!實際每種窯口每個年代的氣泡釉色並不相同,但需要仔細區分!仔細觀察,有一些不同之處!老瓷器不同年代老化成都的確不同,還跟環境有關!例如老的宋代哥窯瓷器的確存在非常黑的死亡氣泡,是零星分佈,不聚集!龍泉窯是三五個在一起發黑或棕色分佈!一般老的瓷器老開片處死亡氣泡較多,但正常氣泡處也有分佈!做偽者集中在開片處!並且開片處顏色和氣泡顏色相近!沒有見過真品時就看不準了!想微觀鑑定不能只看氣泡,一定要結合胎釉,器型做工老化程都!這樣相對比較準確!老開片縫隙較大,老化自然,新開片縫隙相對較小老化不明顯!老開片多數是安拉胚時的向心力方向開片,仿品沒有規律可尋!


雷人vs流星


因為他們一開始調調太高,現在不好接,然後又死不承認科學,怕露餡。所以這個不屬於正能量,將來會走進滅亡,也會給國家帶來國寶流失,所以我一直看中國這些所謂古玩專鬧笑話,一直用紙包火,天天還大獅。


馬有都


肯定是需要的,方法有兩種:

一、傳統方法主要以目測為主,考古發掘出陶瓷,要對地形,墓葬形式,葬式和同出土的其他文物進行綜合分析,並與已有的科學論定的遺址、窖址墓葬出圖的陶瓷進行器物排隊和分析比較,同時參考考古發掘報告和專門的著作來進行判斷。


二、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我國的科研工作人員都逐漸使用現代科技方法來測定陶瓷器,如用碳14測定法和熱釋光檢測法檢測陶瓷器的的時代,用用電子顯微鏡和手持式顯微鏡來檢測陶瓷的地質跟結構,用陶瓷的模擬實驗來斷定燒製的溫度等等。

在文物的鑑定上,誰要說百分百的準確,永遠不會錯,那是吹牛的。在古陶瓷的鑑定上更是如此,尤其是現在不使用傳統的鑑定方法跟科技的鑑定方法相結合,是鑑定不出仿製品跟真品的。


人生常態變幻無常


鑑定瓷器首先是整體,包括造型和釉色以及紋飾,這是第一感覺,這對於長時間接觸的好古者基本上已經八九不離十,習慣動作就然後看底,這就給器物確定更加心裡看的清楚,這個底一般高古瓷明顯,明清器底足就更加見功底,有的開門有的勉強,這勉強不一定不對,但老的有特點,除了磨損自然還有老舊感,這個可不是塗抹髒,而是油潤,至於民國瓷,跟我們最近,民國瓷非常有特點,這個特點就是造型,釉色,紋飾,和清代的質感還是蠻大的,紋飾簡單,題材清晰,釉色潤渡下降,造型上也生硬單一,彩繪畫的除了清代遺留的工匠的精品外,大部分制瓷工藝下降,這對於長期愛好者不難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