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 領略汾陽民居|掘土而居 感應“地氣”

汾陽,幾千年來一直是交通樞紐。汾陽王郭子儀為捍衛大唐立下赫赫戰功、千年名酒杏花村就產自汾陽。明代兩藩王開府駐汾州,也帶來了皇家之氣。可以看出古代汾陽也乃繁華富庶之地。

領略汾陽民居|掘土而居 感應“地氣”

汾陽民居

  我國民居風格南北迥異,黃河中上游地區窯洞式住宅較多,當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內開鑿橫洞,並常將數洞相連,在洞內加砌磚石,建造窯洞,將自然圖景和生活圖景有機結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築形式,滲透著人們對黃土地的熱愛和眷戀。除了窯洞之外,四合院是北方民居的又一大特色,而將兩種住宅形式文化集中反映出來的就要數汾陽民居了。

  風水學的指導原則是:天地人合一,這種指導原則不求急功近利,不隨政治變遷、經濟發展變化而變化,在我國五千多年曆史演變中貫穿始終。汾陽民居佈局和結構緊湊、自由、屋宇相連,一般民居為三開間,較大住宅亦有五開間。隨時間推移和人口的增長,符合四世同堂的習俗,符合天時、地利、人和皆備的條件,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領略汾陽民居|掘土而居 感應“地氣”

民居門樓

  “人之居處宜以大地山河為主,其來脈氣勢最大,關係人禍福最為切要。”汾陽生活在黃土地上的先民為了與大自然適宜,選擇了掘土而居的穴居形式,有人認為我國風水關於“穴”的概念可能與此有關。這種早期的建築形式具有節約用地、冬暖夏涼、防風、防火、減噪、聚氣和直接感應“地氣”的特點,所以直到今天仍為人們所喜愛。許多人在對汾陽的窯洞建築和其他地區的穴居建築做了大量研究之後,發現了它與大自然相和諧的特性。

  建築的精神理念是建築的靈魂。汾陽民居的門大都在東南角,稱為青龍門。風水學稱這種佈局為坎宅巽門,最吉利。風水術最忌後牆,不宜開中門,因為恐怕洩氣。故此,汾陽民居的後門無一開在後牆中部。風水是一種精神支配力量,也是一種心理安慰力量。特別是汾陽的四合院,從古代居住理論來講,它最符合“陰陽之樞紐,人倫之軌模”的模式。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是我國古代建築精神的最高境界。

領略汾陽民居|掘土而居 感應“地氣”

民居古巷

  汾陽人一般把廚房安排在東房的南面一個房間,或北面的房間,或者乾脆設在院子的東北角,總之,只要廚房位居東側就行。這就是風水上說的“東廚司命”。古書中,還專門規定了許多方位不能有灶。否則,人或牲畜會因此而生病。這實際是坐煞向生的一種說法。

  汾陽民居里無論是土窯洞,還是四合院,每個院落可能千差萬別,但有一樣是不變的,那就是都有“土地爺堂堂”“灶馬爺堂堂”。供奉土地爺、灶王爺,源於迷信土地爺掌管一家禍福,也是一種保一方土地平安的祈求。平平安安過日子,就是一種平靜安寧的生活。

領略汾陽民居|掘土而居 感應“地氣”

民居圍牆

  今天,我們提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卻只保護了軀殼,而忽視了它的靈魂。我們相信,只有遵循古訓,才能“裁成天地之道,相輔天地之宜”,趨吉避凶,安居樂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