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古代戰場上,有使用“獨腳銅人”作兵器的嗎?

騎蝸牛走高速


相信很多人在影視劇以及連環畫中看過一件奇門冷兵器,那就是“獨腳銅人”,比如在香港電影《俠骨丹心》裡面就有反派手持獨腳銅人出場的形象,獨腳銅人的出場,一般在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中最為顯著。

一般在藝術作品中的設定裡,使用這種武器的都是力大無比的勇士壯漢,這種武器的基本設定是長度多為一米左右,重量多達幾十斤左右。

“獨腳銅人”,外觀奇特,是一件重型打擊鈍器,外觀一般是熟銅鑄成的光頭裸男形象,其一手往上前伸指,能夠夾住寶劍以及砍刀的刀刃劈砍並能捅刺點穴。

一般使用者只要緊緊握住“獨腳銅人”的腿部以下一端,用力打砸或者隔檔,也可以當成長劍來點刺敵人的要害處。同樣在電影《俠骨丹心》裡面反派手持獨腳銅人完全可以不費吹灰之力來格擋寶劍的砍削。

雖然武俠小說多處渲染這個奇門冷兵器,但是歷史上並沒有人使用獨腳銅人做武器,因為這種武器其實是非常不適合實戰的,因為從實戰來講,獨腳銅人體形接近圓柱形,重心在中端,不太利於向對方敵人發力,恐怕使用起來還不如拿個木短棍實用。

試想下,如果在戰爭上,如果要格擋敵人的攻擊,遠遠不如穿上盔甲然後拿個實體盾牌更實在,如果要是指望去捅刺敵人,還不如直接拿長劍或者匕首,這種武器看似很冷門,但是實際在戰場上沒有作戰能力。

獨腳銅人更多的是來源於藝術家的創作和想象,原型應該是來自於佛家的打擊鈍器金剛杵,外形非常接近矛頭,金剛杵上一般雕刻有猙獰的人頭,含有憤怒和降伏的意思,用猛獸來增強法力和戰鬥力。

因此在眾多武俠小說中,小說家們借鑑了金剛杵的原型,保留了兇猛的武器屬性,保留了金剛杵帶有人頭的最大特徵,以及把金剛杵的杵尖當成了獨腳銅人的手持部分,這也許是獨腳銅人對金剛杵一個影子的衍射。

因此綜上所述,雖然獨腳銅人一直被武俠小說渲染為一種奇門冷兵器,但是在現有的歷史資料上,並沒有歷史人物在戰場上使用來做兵器。


小聰歷史客棧


在《羅通掃北》中,羅成的兒子羅通的銀纓攢竹梅花槍,可謂所向無敵,唯一在鐵雷八寶的“獨腳銅人娃娃槊”面前丟了陣。鐵雷八寶用“獨腳銅人娃娃槊”直接就砸斷了羅通的“銀纓攢竹梅花槍”。


不過“獨腳銅人”絕非是武俠小說家的臆造之物。是古代十八般兵器中的重型兵器之一的槊。因為《明英烈》裡,常玉春的兒子常茂用的是“獨腳娃娃槊”。

槊這種兵器在漢唐時期比較流行,並不像小說裡那樣用來點穴,而是通常用於馬戰。

項羽就是用的槊;張飛的丈八蛇矛其實就是槊;正史中李世民的凌煙閣功臣大都用的都是馬槊;就連乾隆爺的“九龍寶劍”實際上根據劍身和劍柄的比例來看,也是槊的一種。不過唐朝以後槊就逐步消失了。


從戰國晚期到唐朝的各種各樣的“槊”,發掘過不少,而“獨腳銅人槊”的確沒有發掘過實物,不過有類似的“狼牙槊”。


除小說之外,“獨腳銅人”見載於《少林兵器總譜秘本》,為玄魁法師的兵器,不過不是長兵器,而是短兵器,有點典韋“雙戟”的意思。雖然那記錄也未必靠譜。


總的來講,“獨腳銅人”這玩意,有可能存在。而小說裡幾乎都是反面人物在用。所以肯定不是一般人用的,不是一般人用的就基本上不太可能大規模地出現在古代戰場上。


炒米視角


“獨腳銅人”的全稱叫“獨腳銅人槊”。

在武俠小說和傳統評書中,經常用“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來形容一個人武藝高超,而這十八般武藝,指的是使用“十八般兵器”的功夫和技能,而“槊”就是十八般兵器之一。

說起來,獨腳銅人槊雖然只是梁羽生筆下人物使用的兵器,但在歷史上,確實有人用槊作為兵器。槊是一種重型的騎兵武器,它的形狀類似於紅纓槍、斧頭等攻擊武器,其歷史非常久遠,最早可追溯到漢朝時期。

例如,考古學家曾在雲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中發現了東漢早期的槊。而槊在魏晉時期和隋唐時期的戰場上尤為盛行,但在宋之後卻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因此,在古代戰場上確實有人用槊當兵器,但嚴格意義上講,這種槊不是題主所說的“獨腳銅人槊”。

古人使用的槊,主要是馬槊,馬槊主要是重裝騎兵使用的兵器,長度在四米左右,所以如果不經過訓練,在奔馳顛簸的馬背上,使用馬槊很容易出現破綻,進而丟失性命。

除了馬槊,還有步槊和雜槊。步槊主要是南北朝時期一種對付步兵的長柄武器,而雜槊只是一種統稱,在古代,人們習慣性將一些形狀和使用方法稀奇古怪的兵器稱為雜槊。

歷史上使用“槊”的名人也不少,例如: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第一猛將尉遲恭,就擅長使用馬槊,還因此受到李世民的讚譽:

世民謂尉遲敬德曰:“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資治通鑑》

還有秦瓊、程知節(程咬金)、李存孝等歷史上非常出名的猛將都擅長使用馬槊。

總的來說,獨腳銅人槊只是槊的一種,而獨腳銅人槊只出現於一些武俠小說中,不過槊在歷史上卻是真實存在的,作為一種兵器經常出現於漢朝之後、宋朝之前的戰場上。


金兔歷史


喜歡讀梁羽生作品的朋友,應該會對獨腳銅人這種武器比較熟悉。《白髮魔女傳》中,卓一航大戰哈薩克武士哈川,哈川所用兵器便是獨腳銅人;《雲海玉弓緣》中厲盼歸拿著這玩意就往主角金世遺頭上砸去,讓金世遺嚇出一身汗,一點心也不敢分,因為他知道,能使用這種武器的人,必定是功夫了得。

獨腳銅人是屬於十八般武器中的槊,但是它卻是最難使用的武器,沒有之一。獨腳銅人的製作本身就是挺複雜的,其形狀像人,但只有一條腿,一般來說,重量達到七十斤左右,所以說,這東西一般只適用於臂力比較大的人來使用。

這種武器在古代戰場上,真的有人使用當兵器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在史料中並沒有相關記載。其實也很好想通,這玩意本身就很重,拿也不好拿,而且一旦使用不好,還容易傷著自己,基本上不會有人喜歡使用。歷代戰場上面,刀槍劍戟才是真正的主流,因為便於攜帶,使用起來比較輕巧。

雖然在現實中沒有人使用過,但是眾多小說家卻對這一武器頗為喜愛。在他們所構造的武俠世界裡面,有著各種各樣的風雲人物, 他們所用的武器一般都是比較奇怪的,也很好理解,這樣才能使小說更有可讀性,趣味性。

再來說說槊,獨腳銅人屬於槊的一種,其他種類的槊還是有不少大將使用的。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但是在三國時期受到巨大的歡迎,比較流行,因為張飛,馬超等名將用的都是槊。

還有關羽,千萬別被小說影響了,認為關羽用的就是青龍偃月刀,根據《三國志》相關記載,他用的也是槊的一種。


徐聊


悟空問答,有問有答,且聽大獅來答題。

題主問:古代戰場上,有使用“獨腳銅人”作兵器的嗎?

針對這個問題實則沒有確切答案,因為自古沒有記載某位古人使用過這種兵器。若非要執拗答案的話,只能說:或許有!

所謂古代十八般兵器,不同的人,根據自己的所學以及身材、力氣等要求,會選擇趁手的長短傢伙事兒。

古代有種槊,頂端打造成娃娃形狀,或許這就是所謂的“獨腿銅人”吧。

聽過單田芳先生《三俠劍》的朋友或許還記得,其中有個鬧海金蛟傻小子孟金龍,天生力大無窮,好賽勇金剛下凡塵,他所使用的兵刃,就是這麼個東西,名曰“獨腿娃娃槊”。

我有一次逛“鬼市”,有位老者擺攤賣古代兵刃。當然,他賣的那些都是現在人仿造的,並非古代遺留產物。他賣的兵刃除了鬼頭大刀(沒開刃)之外,還有方便連環鏟,鋼鞭、銅鐧,其中就有個黑不溜秋的獨腿娃娃。

沒有咱們想象中的大,很“瘦”,腿就是握把,娃娃一手高舉頭頂,手裡攥著個帶尖的鐵橛子。這玩意兒估摸著就是傳說中的獨腿娃娃槊了。

跟老者白話半天,他說古代的兵器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大,影視劇演繹的都是誇大,真正的銅錘他見過(事實上我也見過),那個錘只有梨瓜大小,跟成年人的拳頭差不多大,而不是《說岳全傳》或《隋唐演義》中嶽雲、李元霸使用的那種比西瓜還大的錘。真要有那樣錘,人根本拎不動,更別提殺敵了。

儘管真正的錘並非我們想象中的大,但威力卻不容小覷,打在身上管保骨斷筋折,比刀劍之類的利器更具備殺傷力。能使用鈍器的,都是臂力過人的主兒,並非人人都能耍的起來。


大獅


感謝悟空問答,在中國古代的冷兵器時代,兵器對於一個武將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說是一個武將的第二生命。大家都知道曹操宛城之戰時,猛將典韋因丟失兵器而最終寡不敵眾被殺身亡。在古代有力量型的武將使用重型兵器,有技術型的武將使用輕兵器。而獨腳銅人槊就是重型兵器的代表,非萬人敵之武將不能使用。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位獨特的武將和他獨特的兵器。


獨腳銅人全名叫做“獨腳銅人槊” 是十八般兵器中槊的一種,因仿人型而留一腳作為槊柄稱為“獨腳銅人槊”。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很少有人能使用這種特殊的兵器,只因“獨腳銅人槊”重大而笨拙,一般力量型的武將根本無法舞動,即使能舞動在兇險異常的戰場上也無法入使臂膀的靈活使用。據史料考證在戰國末年就曾有一位特殊武將,使用的兵器就是“獨腳銅人槊”。他就是秦國秦始皇的戰將阮翁仲。

翁仲姓阮,越南族人,為秦始皇大將,相傳他身長1丈3尺,端勇異於常人,秦始皇令翁仲將兵守臨洮,威震匈奴。在統一六國中立下汗馬功勞,死後秦始皇為記其功績,將其鑄為銅像立於咸陽城司馬門外,因其生前身高一丈三尺,勇猛非常,後人尊為神,故作翁仲肖像佩於身,以驅魔鎮邪。

總結,後世歷代皇帝都會在自己的陵前樹立翁仲石像用以震懾,守衛自己的陵墓,更有帝王在皇宮大內的宮門處設立翁仲銅像以震懾人心,彰顯皇家威儀。因秦朝存在時間太短阮翁仲和他的“獨腳銅人槊”不被世人廣知,然而後之世人卻用另一種形式來銘記了這位戰場上勇猛無敵武將。


公子靈均


“獨腳銅人”但看這個名字就讓人頓生好奇,實際上它是古代小說裡的一種兵器。它的另外一個名字叫“獨腳銅人槊”。梁羽生《聯劍風雲錄》裡就有它的影子。按照小說裡對它的描述,它屬於十八般兵器裡面的槊的一種。這種武器屬於重量級武器,多是騎兵使用,步兵光拿著它走路就要累的半死,更不要說再去使用了。




咱們看下“獨腳銅人”這種武器,顧名思義,這種兵器的上部有一個很重的銅人。據小說裡描述輕的有40斤,重的則有一百多斤,銅人下面用一根銅棍支撐,就像它的一條腿,所以叫獨腳銅人,它是在所有武器裡最難使用的一種兵器。


這個銅人和真人的形狀相似,它被工匠們打造的栩栩如生,臂力弱的人根本玩不轉它。而膂力過人的武士掄起來它來則會呼呼生風,打在人身上會粉身碎骨,打在地上則會塵土飛揚,地陷大坑。另外,那個銅人的手指更是神奇,如活人的手一般,會靈活運動,甚至能點對方的穴道,手法靈活,有機關控制,十指並用,能一次點中敵人十處穴位。內功和輕功造詣越深的人,用起來就越得心應手。

獨腳銅人一方面可以攻擊,另一方面可以防禦。它的那條銅質的腿可不是擺設,它也可以當武器使用,一方面可以當打狗棍使用,另一方面可以當擋箭牌使用。銅質的比較硬,可以護身可以給敵方致命的還擊。


小說裡有個一條腿的大盜韓維,拿的就是這種武器,只是重量稍輕,這應該和他只有一條腿有關,這個武器對於他來說還可當柺杖使用。

另外愛看小說的朋友應該知道,完顏鑑手下第一大力士、北宮橫、“關東鐵漢”鐵大鼎、鍾無霸、厲抗天、哈薩克武士哈川、六合幫的一個大頭目等都使用過這種武器。

那麼在歷史上的古戰場是否真的有人使用過獨腳銅人呢?

小姐姐講史說,至今沒有可考的證據證明有古人使用過獨腳銅人。

但也有古人使用過和它同一類別的武器。考古專家在雲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中驚喜發現了戰國晚期、東漢早期的槊。寶貝結構複雜,又笨又重。若不是力大無窮者,恐怕沒人會選擇這種武器。使用這種武器的人如項羽、李世民的猛將尉遲敬德。

《資治通鑑》:(李)世民謂尉遲敬德曰:“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

還有,南北朝高翼的兒子高敖曹、大唐猛將秦瓊也善用馬槊還有唐末五代第一猛將李存孝也常用。

《舊五代史·唐書列傳五·李存孝傳》:存孝每臨大敵,被重鎧橐弓坐槊……萬人辟易,蓋古張遼、甘寧之比也。

以上這些大力士們並無一人使用過獨腳銅人這種武器。我們從小說裡的描述中可以判斷獨腳銅人這種武器要比這些大力士們的武器更高級,造價更高,所以能使用它的人也並非一般的鄉村野老,而應為社會上層的大力士們,而這些人的社會輿論效應是很大的,如果真有人使用過,就不會在歷史上無跡可尋。

另外就算有人使用過獨腳銅人,但也是曇花一現。因為槊這種武器的造價普遍高昂,費時、費力、費材料而且合格率低。再說真正的大力士又有幾人呢?

綜上,獨腳銅人只是個傳說,它只存在於小說中,僅供大家娛樂不可當真。


小姐姐講史


我們常常看古裝片就可以知道,在古代戰爭中很多常用的兵器,最常用的莫過於刀槍劍斧之類的。此外還有比較少見的鞭錘之類的,當然還有一些非常少見的,但是也有人用的一些武器,其中就有一個叫做獨腳銅人。



獨腳銅人這種武器的全名叫做獨腳銅人娃娃槊,是一種破甲型的武器。聽這個名字就知道在這種兵器的前端有一個娃娃狀的物體由銅澆鑄而成,所以重量是相當大的,一般使這種武器必須要力氣很大的將領或者士兵才行。當然這種武器使用好了,威力也是相當大的。



這種武器雖然相當的偏門,但還是在歷史上出現過,例如評書羅通掃北里面,羅通就碰到過這種武器。裡面敵方的第一將領鐵雷八寶,他所使用的武器正是文中所提到的獨腳銅人娃娃槊。在羅通和鐵雷八寶第一次碰面中,鐵雷八寶就用獨腳銅人娃娃槊將男通的槍給打折了,幸好羅仁趕到,用鐵錘最終將鐵雷八寶擊敗,救了羅通一命。



在唐代的時候,當時有很多武將都非常喜歡用槊這種武器,當時的唐軍配上槊這種武器可謂是打遍四方。不過一些演義裡面往往誇大了將領的能力,因為很多武器的重量實在是太大了,一般的人拿著根本就揮舞不動。在說岳全傳裡面也提到金國的金兀朮,手下有一個大將也是用獨腳銅人這種武器,當時可沒少讓,岳家軍吃苦頭。




我是平安讀歷史,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平安讀歷史


所謂的獨腳銅人,其實是一種槊,全稱是獨腳銅人槊,目前確有出土的獨腳銅人槊,不過更多地還是出現在武俠小說中。

槊是十八般兵器(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鏜棍槊棒柺子流星)中的重型兵器之一,多用於馬上作戰。

槊是由矛和棒演變而來的:“矛長丈八謂之槊”,所以古代也把丈八蛇矛稱為“鐵槊”。

槊的柄通常由堅硬的木頭製成,長約兩米,頂端多為長劍,有些槊柄的頂端裝有長圓形錘,上面密佈鐵釘或鐵齒,又稱為“狼牙槊”,後人經過改造,將前端部分製作成人的形狀,因為只有一條腿,所以叫“獨腳銅人槊”。

獨腳銅人槊和方天畫戟一樣,由於分量過於沉重,都是很難使用的兵器,只適合膂力較強的人使用。正史或野史中,通常使用戟或槊的武將,都是萬人敵,比如呂布和李存孝等。

正史上獨腳銅人槊的使用者已經無法考據,它的使用者更多地還是出現在武俠小說中,如《龍鳳寶釵緣》中的韓維、《慧劍心魔》中的北宮橫、《武林天驕》中完顏鑑手下第一大力士、《狂俠天驕魔女》中的“關東鐵漢”鐵大鼎、《鳴鏑風雲錄》中的鐘無霸等等。


十八街亂麻花


獨腳銅人,作為一種兵器,但就其名字來說,聽起來十分奇特,而這種兵器的外形也是比較吸引人的眼球,有時出現在文藝作品或影視作品中,古代戰場上可能極少人使用。

獨腳銅人屬於一種重型打擊鈍器。它的一端形狀為熟銅鑄成的光頭裸男,並且有一隻手向上伸出手指,能夠夾住寶劍、砍刀的刀刃,手指還能點擊對方的穴位;另一隻手的手掌橫在銅人的胸前,使用者握住獨角銅人的腿部以下這端,然後以另一端作為著力點,用力打砸或格擋,可以當成長劍去攻擊敵人的要害處。

按照一些小說的描述,獨腳銅人的總長度大約是一米左右,重量為幾十斤,有時為了增強這種武器的牢固度和柔性,所以也有用精鍛鋼鐵為芯材,而外表則鑄以熟銅,通過模具澆鑄成型。它適合於身材魁梧而且力大無比的猛男壯漢使用。

獨腳銅人兵器的特點

一般的頁錘、瓜錘或者骨朵這些武器的重心在最前端,以便利於拋物線發力、揮砸、打擊破甲,但是獨腳銅人形狀幾近圓柱形,其中端比較重,不太利於發力、揮砸、打擊,使用起來可能不如熟銅短棍。如果用來格擋敵人的攻擊,還不如實體盾牌或者穿上盔甲實用;如果用來捅刺敵人,還不如槍矛、匕首等利器,而且還顯得笨重。

所以這種武器實際上沒有什麼實戰能力。

獨腳銅人在梁羽生武俠小說裡出現的比較多,另外民國時期的《少林兵器總譜秘本》裡面記載了明朝一個叫玄魁法師的少林武僧就是使用這種獨腳銅人者。但是,歷史上並沒有真實的獨腳銅人兵器原型出土。

根據形狀來推測,獨腳銅人這種武器很有可能是由佛家的打擊鈍器—金剛杵變形而來。因為金剛杵上端也是雕有骷髏頭或者獰猙人頭,雕刻上這種形狀,是用來恐嚇心魔或者魔障,含有憤怒、降伏之意,使這種武器堅固如金剛,諸障無法侵入。

所以,寫小說的人就根據金剛杵的形狀衍生出了獨腳銅人人這種武器。而獨腳銅人上的人像也大體是用來增加武器自身的強大威力,增強法力和戰鬥力,這是古人心目中寄託的期望。

喜歡作者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