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 空間設計師青山周平:現代人有房子 卻沒有家

對於每個人來說,家都是最重要的地方。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很多人不得不背井離鄉尋求更多的機會,家的概念也越來越陌生。如何重新找回家的溫暖,把在大城市裡漸漸迷失的生活通過共享的方式,重新構建?

空間設計師青山周平有話說。

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现代人有房子 却没有家

現在中國的大城市裡家的概念越來越重要,因為我們越來越失去了家的概念。這幾十年時間裡,在中國的城市化的進程非常快,很多人失去了原來的家,比如現在很多家庭這幾年都搬到了新房子裡,在北京的年輕人春節時回家鄉,父母在、房子也在,但沒有“家”,其實這種情況在中國的大城市裡有很多。我父母現在日本住的還是我小時候長大的房子,跟中國的狀態很不一樣。

我現在住在北京的衚衕裡,經常看到這種沒穿上衣的人。

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现代人有房子 却没有家

我剛來北京的時候也不理解為什麼他們不穿衣服,因為我覺得這都是城市的公共空間。但過去十年左右,我慢慢發現對他們來講這個地方不是城市的公共空間,而是他的家庭空間。人在這裡,他的家可能就在後面,每天早上上廁所的地方在那邊,中午和朋友聊天的地方在這邊,晚上吃飯的地方在那邊,去買菜的地方在這邊……這個空間雖然是城市的公共空間,但他心裡覺得這個地方是自己家裡的空間,他覺得自己在家裡,所以為什麼要穿衣服呢?我相信如果他稍微去遠一點的地方,超過他心理上家的範圍時,他一定會穿衣服。

通過這種場景可以看到家和房子的範圍,在衚衕裡家的範圍和他自己心中房子範圍是不一樣的,他的“家”的範圍遠遠超過他房產證上的面積。

我們現在的城市越來越變成一個人的城市。現在東京最核心的地區超過一半的人是一個人的家庭,但我相信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些中國大城市也一樣, “爸爸媽媽兩個孩子”這樣的標準家庭在東京這樣的大城市只佔很少一部分,家庭的概念越來越淡化,現在已經沒有這種祖孫幾代的家庭了。

家庭變化,房子也在變化。我剛來北京時是2005年,我們做了很多住宅項目,都是150平、200平的大房子,後來政府提出要建90平米以下的房子,所以90平米以下的房子越來越多,接著60平米的房子越來越多,房價也越來越高。現在我們和開發商合作的很多新項目都是使用面積只有十幾平米的,前段時間深圳出了6平米的房子,大家可能也聽說過。在中國大城市裡,這十幾年的變化就是從150平米、200平米慢慢變成6平米的過程。這也是我們城市的變化。

這是我家,我養了一隻貓,貓的生活是很自由的,天氣好的時候它去曬太陽,天氣不好的時候它就在那邊,夏天時在這邊睡,冬天的時候它喜歡去另一個角落,因為它能特別敏感地感受到這個房子裡現在最舒服的角落在哪裡,它就會去哪裡生活。

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现代人有房子 却没有家

青山周平的家

但人不一樣,早上天氣好時我們在餐廳吃飯,晚上天氣不好時也在餐廳裡吃飯,夏天在主臥睡覺,冬天也在主臥裡睡覺。貓是動物,人其實也是動物的一種,但我們不像貓一樣開放、連續,人被兩居室、三居室的戶型限制了,我們越來越失去了生活的自由,我們應該思考這個問題。

現在的城市房子越來越小,所以家的概念越來越超出了房子,延伸到城市的各個空間,現在我們城市的各個空間越來越接近家了,這是我自己的想法。

這是一張辦公室圖片,我們發現很多辦公室有了廚房、有很舒適的區域。城市中有越來越多大型書店出現,因為我們的房子裡沒有書房,房子裡也沒有家,所以它的功能延伸到了城市體驗裡。健身房也一樣,工作之餘花50塊錢可以用一個小時,用這50塊錢我把健身房變成自己的房間,通過這種方式,家的概念也延續到了城市的小空間裡。

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现代人有房子 却没有家

除了剛才說的城市空間,空間也越來越延伸到了虛擬空間裡,虛擬主播間也是家的延伸空間。現在很多看直播的在大城市的打工者,他們住在自己的房間裡,回家後只有一個人,但他打開手機,每天同一時間直播,這取代了她小時候在老家的家庭空間和功能。

隨著這幾年經濟的發展,Homeless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人是My homeless——我有房子,但沒有家。這是中國很多大城市年輕人的生活狀態,我希望通過建築師和空間的角度來思考、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想做一個年輕人的共享社區,這是件一呼百應的事。

很多人現在討論共享經濟,共享汽車、共享自行車、共享充電寶,但很多人討論共享的角度是從合理、方便、便宜的角度思考,對我來講共享最核心的地方在於它是人類基因裡的一個東西。一萬年前我們在穴居時,天天都需要捕獵,那時我們特別擅長共享,因為如果你不擅長共享就會死掉,人類是一代代繁衍下來的,我相信我們的祖輩是最擅長共享的,所以他們生存了下來,我相信我們有遺傳的共享基因。

共享是人類和動物相區別的核心。比如猴子,我給它吃的東西,它一般不會跟別人分享,只會自己吃。但比猴子聰明一點的黑猩猩,得到了食物後它會分享給別的黑猩猩,但分享之後它不會一起吃這個東西。人類不一樣,我們既可以分享,還可以很快樂地分享,一起吃這個東西,所以共享是人類基因裡最基本的慾望。

當今時代技術的發達讓分享越來越容易,我們的房子能不能變得更“放鬆”呢?這是我思考方案的出發點。

我設計的靈感來自我自己在衚衕裡生活的小場景,我發現衚衕裡有很多這樣的小傢俱,自己使用的椅子、桌子、還有晾衣服的東西,別人用也可以,只要不拿走就好了。還有這樣的小凳子,放在這裡好幾年了。這是很有趣的。

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现代人有房子 却没有家

衚衕裡的小傢俱

衚衕裡特別熱鬧的就是共享生活,這是很關鍵的地方。衚衕裡真的有各種各樣半公共、半私密的傢俱,生活就圍繞在傢俱的周圍。我覺得衚衕就是各種傢俱的城市,不僅僅北京的衚衕,我們去上海老城區的弄堂也會發現類似傢俱,但在國貿我們就不會看到這樣的傢俱,比如我們去上海浦東、東京銀座,這樣的傢俱都不會出現。

如果我要評價一個城市好不好,能不能發現這樣的傢俱對我來講就是一個關鍵因素。

房子能否變成傢俱一樣的東西呢?把私人空間壓縮到最小,一個白色盒子,裡面是很小的床和桌子,然後把其他所有傢俱都擺在外面。我們把它的關係反過來了,傢俱擺在外面,裡面是房間。這些盒子在工廠里加工好放進空間裡,因為盒子上有輪子,所以可以隨意移動。回頭來看中國古代的場景,比如《韓熙載夜宴圖》裡的空間就很大,有點像傢俱和建築空間的感覺,做成了一個生活場所。

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现代人有房子 却没有家

《韓熙載夜宴圖》

我們做了一個總體社區,這個空間是生活空間的共享,同時物品都在外面,所以也是生活物品的共享。這本來是一個實驗項目,原來是一個賣菜的批發市場,現在我們是用盒子的想法把一層到三層改成年輕人的共享社區,一層是對外咖啡廳、書店,二層三層都是盒子生活空間。

我們這次用這種方式改造,裡面23個盒子房間,房子的空間可以一直用,如果我自己用這樣一個盒子,一個人佔的空間就是6平米左右,很少,但我可以在那邊吃飯、看書、看電影、和朋友聊天。之前是自己的空間面積大,但生活是很小的,盒子的概念是“自己的面積很小,但生活卻很大”。

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现代人有房子 却没有家

23個盒子房間

最後要實現這個方案時出現了很多有意思的問題,比如說要不要我們準備兩人房間,因為肯定會有這樣的需求,我們經過討論後最後選擇還是不要給他們準備兩個人的房間,男女可以談戀愛,但一定要分開住。

我很喜歡德國的一個作家,他說過“孤獨和寂寞是不一樣的”,他覺得孤獨是好的,寂寞是不好的,孤獨的狀態是我可以跟自己相處,是很好的狀態,寂寞的狀態是我不能和自己相處,一直需要別人的幫助,所以孤獨和寂寞不一樣。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想做兩人的房間,我希望大家都先變成孤獨的狀態,從這個孤獨狀態開始重新建構共享生活。

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现代人有房子 却没有家

本文節選自2018年4月18日“群居的身體 獨處的靈魂”專場演講發佈會上,空間設計師青山周平的發言“家和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现代人有房子 却没有家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现代人有房子 却没有家
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现代人有房子 却没有家

獨立日:我能去你家看看嗎?

倪倪 著 / 霍城 攝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年: 2018-1

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现代人有房子 却没有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