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奉節發展集體經濟殷實了“空殼村”

社區有了集體經濟後,朱炳宣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朱炳宣是奉節縣蓮花社區黨支部書記,也是社區集體經濟的負責人。去年,縣財政補助20萬元資金後,朱炳宣聯合黨員幹部、部分村民籌資100萬元,成立了集體經濟組織,當年就創收30萬元。

奉節發展集體經濟殷實了“空殼村”

蓮花社區的草莓長勢喜人

談起致富經,朱炳宣信心滿懷地說,集體經濟通過流轉土地及村民土地入股,種植了200畝草莓、晚桃、翠李等特色水果以及1500畝油橄欖,在其他產業還未投產的情況下,靠草莓創收了30萬元。今後幾年隨著油橄欖以及水果進入豐產期,收入將更加可觀。

“去年集體經濟提取了3萬元作為公積金和公益金,用於水池、道路等設施的維護和貧困慰問金,錢雖然不多,但基層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影響力增強了。”朱炳宣說,蓮花社區的集體經濟涉及農戶217戶,其中貧困戶56戶,除了分紅和土地租金,發展集體經濟帶來的勞務收入也很可觀,去年達80萬元。

奉節發展集體經濟殷實了“空殼村”

遊客在基地體驗採摘樂趣

三峽庫區,曾經因產業空虛而遍佈“空殼村”。這些“空殼村”因沒有集體經濟支撐,建設基礎設施、組織公益事業、開展扶貧濟困乏力。

奉節縣委書記楊樹海說,去年初,奉節縣多方籌集財政資金9120萬元,引導全縣376個村建立集體經濟組織,著力推動“空心村”發展。

“我們爭取到市裡財政資金2000萬元,對20個村進行補助,每個村100萬元;又整合縣級涉農資金7120萬元,對全縣356個村按每村20萬元進行補助,支持他們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目前農村集體經濟已對全縣376個村全覆蓋。不少村民還將土地和資金入股,進一步壯大了農村集體經濟的實力。”奉節縣農委主任昌世華說。

據昌世華介紹,奉節縣農村集體經濟形成了如下幾種形態:一是服務創收型,財政扶持資金添置植保無人機、鬆土機等設備,組建專業化農技服務隊開展有償服務;二是物業租賃型,整合補助資金修建現代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出租;三是資產經營型,依靠自身資源獨立發展或經營經濟實體;四是保底入股型,將財政扶持資金入股到市場經營主體,每年分紅。

“每個村的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等因素不同,在具體形態上我們不搞一刀切,而是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的作用,由村民代表和村支兩委討論決定採用哪種形態,具體怎麼操作,政府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避免惡性競爭。”楊樹海說。

為保證村集體經濟運行過程的公開透明,奉節縣還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如村集體資產管理、財務、審計、分配等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同時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的“三資”清理,建立臺賬,做到有賬可查,賬實相符,確保村集體“三資”管理使用公開透明,管得住、用得活、不出事。

記者在奉節多地採訪瞭解到,雖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普遍成立時間不長,但不少村已經嚐到了甜頭,不僅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更為當地培育了新產業。

奉節發展集體經濟殷實了“空殼村”

平安鄉萬壽菊種植基地

蓮花社區只是奉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縮影。記者在深度貧困的平安鄉看到,該鄉的農村集體經濟正發揮著積極帶動作用,引導村民發展高山生態蔬菜,原本種植紅薯、土豆、玉米的土地,產生更大經濟效益。

奉節發展集體經濟殷實了“空殼村”

平安鄉豆腐柴種苗基地一角

楊樹海說,奉節縣通過財政資金撬動,讓農村集體經濟重新復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