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國糧食能夠自給自足,為什麼還要大量進口糧食?

她叫楊小颯


這個問題我被問過很多次,因為涉及有關糧食的基本概念和農情,在此作個簡要介紹。

糧食分幾個層面:

1、口糧。在中國特指大米和小麥,消費群體特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南米北面”。這兩種糧食的自給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也就是說進口數量不到2%。這2%基本上是進口用來搞加工品的東南亞大米和西點專用小麥粉。

2、主糧。除上述兩個口糧外,再加上玉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大谷物”。玉米進口量要大一些,大概每年在兩三百萬噸,主要用作飼料和工業用途。把玉米進口的情況加進來,中國的三大谷物——或者說三大主糧——自給率仍然在95%以上,高於一般來說的90%的糧食安全警戒線。其它還有些跟玉米有關的進口是DDGS(酒糟蛋白飼料),是玉米加工成燃料後的副產品,大概有每年有六七百萬噸吧,基本上是作為飼料用途。

3、糧食。當然糧食這個概念的範圍最廣,國家統計局統計的品種,除了前面提到的三種外,還要加上薯類和豆類。這其實也是目前世界各地人們的糧食品種了。薯類主要是馬鈴薯,豆類最主要的當然就是大豆,但大豆在國際上基本不作為糧食而是油料作物統計,而中國是把大豆算作糧食的。

這下說到大豆了。中國大量進口的糧食正是大豆,去年超過9000萬噸。如果把大豆算進來,得,糧食自給率一下子就跌到90%以下了。大豆雖然在國際上算作油料作物,但其實最主要的用途,和玉米一樣,也是飼料。玉米提供基礎能量、大豆則提供蛋白質,這兩種東西支撐起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養殖業大國地位。

所以,中國不斷擴大的糧食進口集中在大豆,這是為了滿足人們對肉蛋奶和水產品日益增長的需要。


三農記者董峻


一直以來,中國都是世界有名的糧食生產大國,在古代中國我們常常自詡為自己是天朝上國富有四海,中華之物力絕對可以自給自足,雖然這句話有不少誇張的成分,但是中國糧食生產自給自足一直都是我們的驕傲,再加上袁農平雜交水稻的貢獻,中國的糧食產量更是一年比一年的飛躍,截至2016年底,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6年的糧食總產量已經到達了61623.9萬噸(12324.8 億斤),這個數據也足夠讓我們驕傲的了,雖然我們是糧食生產的大國,但我們似乎也有著很多奇怪的問題,比如說中國的農民種地一直賺不到錢,然而我們的糧食進口卻越來厲害?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我們的盤中餐,糧食問題。

一、奇怪的農業困局

中國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農業國,雖然我們的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佔的比重不斷提高,但終究不能否認的是,中國依然有著高達6億的農村人口,對於大多數農村人口來說,除去外出打工的人,大多數人都還是從事著自己老祖宗幾千年傳承的手藝:種地。但是,中國的農民卻出現了一個奇怪的問題,這就是對於中國農民來說,大家想要依靠種地賺錢變得越來越困難。瀚哥家中也有很多的親戚留在農村,每次回老家幾乎必然會談及的一個問題就是種地,父輩每次回家第一個問題都會問今年的天氣如何?糧食的收成怎麼樣?在大多數時候,由於優良的種子,大型的農業機械化,糧食豐收已經成為了這些年經常聽到的話題。

在我們為農業豐收感到欣慰的時候,往往都會面臨一個問題,這就是老家的親戚總會說,豐收是豐收了,但是現在種地越來越難以賺到錢了,往往是好不容易把種來的糧食賣出去,結果一賣出去才發現,在不考慮人工成本的情況下,除去農藥、種子、化肥,還有請人播種、收割等的機械費之後,經常是一畝地賺不到一點錢,如果再碰到年景不好,甚至種地不僅不賺錢還經常虧錢。於是,老家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土地,迫不得已走上了去城市打工的道路。

一開頭瀚哥還以為這個是我自己老家的特殊情況,然而越來越多的媒體都關注到農村種地不賺錢的問題了,瀚哥才意識到這個可能不是一個地方的特殊情況,可能是不少地方的共性問題。在我們考慮種地不賺錢的同時,我們卻發現,中國卻在大量進口糧食,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2017年的糧食自給率已經從2015年的94%下降到了2017年的86%甚至有著進一步下降的趨勢。其中,中國玉米、小麥和大米的進口量都在翻倍增長。而大豆需求更是在過去的十數年間激增,使得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貿易國和消費國。

這幾乎成為了一個極為奇怪的悖論,一方面中國的農產品幾乎每年都是豐收,農民的收入不斷下降,完全是一副穀賤傷農的架勢,另一方面,中國卻出現了農產品的不足,需要靠進口來滿足國內的需求,這簡直是一種奇怪的天方夜譚,到底是怎麼回事?

二、中國的農業的問題到底怎麼了?

瀚哥覺得,中國如今的問題具有嚴重的結構性問題特徵,並不是我們沒有糧食,也不是我們的糧食產量過低,卻是我們的糧食結構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乃至於我們的農業出現了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歸納到以下幾個方面來討論:

一是農業生產的結構不足。我們能夠看到的是,我們大批量生產的都是高產量的雜交水稻等高產量糧食,這些農產品的特點是產量很高,但是實際上的品質卻並沒有達到其產量該有的高度,這就導致了中國農業生產的低檔次產品處於長期過剩的情況下,但是像高檔農產品卻出現了斷檔,舉例來說日本的和牛,泰國的香米這些都是在中國市場上賣出高價的農產品,然而國內農產品雖然數量眾多真正品質上能夠達到類似水平的農產品卻幾乎沒有,這種結構性短缺和低檔次產品過剩構成了中國農業生產的第一大問題。

二是中國農業生產效率的問題。我們一直都說所謂的工業革命的標誌是什麼?是以工業的機械化大生產取代了以手工作坊為代表的個人小生產,這個取代不僅在工業領域,更在農業領域,美國1%的農業人口養活了美國3億的人,還有大量的餘力可以出口,讓美國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糧食出口大國,這就是機械化大生產帶來的好處。然而,中國從幾千年到現在一直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小生產,我們的農業生產叫做精耕細作,在這樣的生產方式下,農業生產的效率極低,是一種低效率的競爭,完全無法和真正的機械化生產方式抗衡,這也就導致了中國的農業生產效率很低,我們的農產品生產出來之後成本很高,自然難以和進口產品抗衡。

三是農村人口的不斷減少。在中國的農村制約農業生產效率的還有一個問題,這就是農村人口的問題,一方面中國正在一個快速城鎮化的進程當中,在這個進程中必然大量的農民成為了市民,另一方面則是農業的低收入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原先的農業生產進入城市務工,中國多達2.8億的農民工就是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農村留守的往往都是老弱婦孺,但我們不要忘了在中國當前的生產條件下,農業依然是一個重體力勞動產業,更何況農業科技不僅需要青壯年更需要高素質人才,這都是農村留守的人口難以解決的問題。

四是農村耕地面積的不斷下降。2001年以來,全國耕地在不斷減少,雖然在2007年起,農村土地整治在全國範圍內展開,要求加大農田基本建設和農村土地復墾開發力度,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然而,最近幾年我們看到的依然是從統計數據上不斷下降,根據國土資源部的數據,農村的耕地面積已經從2009年的20.31億畝下降到目前的20.25億畝,從數據上來說,雖然這個下降還不算太厲害,但是實際情況土地的質量卻是堪憂的,不僅有著農村土地的汙染問題、肥力下降問題、鹽鹼化問題等等,讓人不容樂觀。

農村問題是中國重要根本問題,也是真正不容忽視的問題,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關注農村問題,才有可能真正解決中國人千年來的問題根源。


瀚海觀察


你問錯了,中國的糧食目前來說雖然是連年增產,像大豆,玉米,小麥還不能完全滿足內需,還需要從國外進口來滿足國內的糧食市場。因此中國的糧食還不能自給自足。事實上,在進口的2400億斤糧食中,大豆佔了大頭。海關總署統計,2015年大豆進口量達到創紀錄的8169萬噸,比上年增加了14.4%。再者,進口增多,並非是糧食不夠吃,國內外糧食的巨大價差也導致了這一現象。


據瞭解2004年以來,我國實行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藉此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糧食生產。隨著收購價的逐漸上漲,國內糧食市場價格跟著水漲船高。而近年國際市場糧食價格卻掉頭向下,國內外農產品價格倒掛日趨明顯。從2012年起,國內糧價開始逐漸高於國際市場。所以並不全是因為中國糧食種少了!


由於一些發達國家的農業技術水平高,管理一體化,全部都是機械化,因此生產成本弟低,生產效率高,而且質量好,價格相對國內較低,國外的糧食需求量小,產量大。基於這樣的情況下,我國在經過特殊的海關檢測後,准許海外糧食進入國內市場,來滿足國內需要。因此我國要大量的進口糧食。



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上方關注我一下☝☝☝


農民馬小哈


如今,在我國的農業技術和科技的大量投入下,糧食總產量大幅度提高,為什麼還要大量進口糧食呢?原因分析如下:

一:我國不可能完全實行貿易保護主義,來禁止糧食進口的。況且很多時候糧食進口是市場自發行為,是符合客觀經濟規律的,作為負責人的大國,也不敢輕易實行單方面禁止進口行為。

就目前我國進口量最大的糧油作物大豆而言,進口大豆是需要,也是必然。

我國大豆進口在21世紀呈快速上升趨勢,2016/2017年度和2017/2018年度進口量分別為8900萬噸和9200萬噸。

目前大豆的進口關稅為3%,根據我國大豆頂峰時期產量而言,國內產量和需求之間具有太大的差距。

二:由於轉基因技術的發展,美國、巴西、阿根廷的大豆單產快速提升。而中國非轉基因大豆單產相對保持穩定,明顯低於美國、巴西、阿根廷,也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另外,受比較效益的驅使,我國大豆種植面積相對偏少。2008年金融危機,我國大豆等農產品價格出現大幅下跌。為保護農民利益,國家在東北地區實行臨時收儲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國內大豆價格快速回升。而進口大豆與國產大豆始終存在較大價差,近幾年進口大豆價格已經遠遠低於國產大豆的價格。

進口大豆持續增長還有利益的驅動。

進口大豆不僅價格低廉,而且出油率高,所以壓榨進口大豆給國內油廠帶來了不菲的利潤。儘管我國大豆生產仍具發展潛力,但目前來看,要在短期內滿足我國對蛋白粕和油脂的需求還相差甚遠。因此,中國不可能離開進口大豆。

而作為進口調劑的作物主要有小麥、大米、玉米等,實行的是配額管理,其中小麥963.6萬噸,玉米720萬噸,大米532萬噸。

在進口配額內進口關稅為1-10%,超出配額部分的進口則適用20-65%的進口最惠國稅率。這個數量看起來很大,其實對比國內產量來看並不多。其中小麥進口僅佔國內小麥產量的7%左右,大米佔4%左右,玉米佔3%左右。小麥進口主要是進口的一些硬質小麥,多用於烘烤麵包。說白了就是國內生產的小麥重產量不重品質,加上一些環境汙染問題,隨著市場對高品質小麥的需求增加,只能通過進口來彌補。

我國糧食總產量雖然居於高位,已經連續12年增產,達到12429億斤,但部分糧食作物還是相對短缺,需要進口才能滿足龐大的市場需求和工業需求。

並且,中國的耕地一般來說比較分散,不像美國的耕地面積大且土地成片。同時中國機械化程度低,小農經濟模式生產率低,小規模種植農業競爭力弱。所以,相對來說,國內糧食生產成本更高,進口糧食會具有價格優勢,國家願意付出更少的代價進口大量的糧食。


農產品期貨網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五常鄉下一稻儂


正式的調查我沒做過,畢竟不是幹那個的。但是,走馬觀花還是經常有的。真實的廣東廣西湖南湖北等地農村有兩個比較突出的印象:第一是種植不方便的稻田基本上拋荒了。第二是原來種兩季稻的現在差不多都種單季稻。第三是沒有硬性公糧指標了,農民基本上是自家種多少留多少,沒有人送給糧庫。第四是很多農家養豬喜歡買飼料和玉米等,自己家的糧食都不夠飼養。

所以,第一個判斷是,在我觀察過的地區,基本上農民對國家糧食安全,沒什麼大的貢獻。

現在生活在城市的人口,基本上超過了農村人口了,特別是食量大的年輕人。現在飯桌上的肉食極度豐富,都是飼養得到的動物肉類。要知道,一斤肉要多少斤糧食啊,現在的飼養技術基本上不給動物吃草和爛菜葉子了,還有食用油呢,知道一斤豆子產多少油,能夠炒幾個菜嗎?看到有的人炒菜放油像放水一樣,我的看法就是放了半鍋豆子。這樣看起來,一個人一餐要吃掉原來幾個人一餐的糧食啊。

所以,第二個判斷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往城市集中,消耗的糧食是以前的多少倍。

那麼,我國當然有很多主糧區,這些應該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底氣。按照人口計算產量的話,或許確實可以保證糧食安全,但是這個僅僅是飯碗裡面的米飯呀,其他的呢?

再加上一個國家一定會做糧食的戰略儲備,比方天災人禍的誰也避免不了,還有一個這麼大缺口從哪裡填補呢?

綜上所述,糧食確實可以確保安全,但假如想過好一點的生活,還真的需要大量進口,用於飼養肉類,榨油等等。


老龔說勢


進口的糧食廉價


橘子洲頭6562


中國的糧食確實很多都可以自給自足,但是還是有很多是不能滿足的,所以完全的放棄進口這個從需求上就是不能滿足的。先來看一下去年中國進口的一些農產品。

大豆: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中國是大豆第一進口國,2017年進口大豆9553萬噸,美國佔了30%。

對於很多人來說以為中國只進口大豆,但是在看看其他的進口量。

高粱;2017年進口量為506萬噸,世界第一。

油菜籽:2017年進口量為475萬噸,世界第一。

稻米:2017年進口量為403萬噸,世界第一

大麥:2017年進口量為886萬噸,世界第二。

豬肉: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產國,消費國,還有進口國

。。。。。。。。。。。。

還有太多太多了。

可以看到中國現狀已經是農產品第一進口大國,中國人太多了,如果不依賴進口的話,還是很難的。

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每年中國的糧食確實一直是在增產的,但是如果想要徹底解決中國進口糧食這個問題,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而且進口不光是要看自己能不能滿足,關鍵還是看市場的,即使有一些能夠滿足但是還是需要進口的,中國目前的農產品在高端市場幾乎是很少的,中國的高端農產品基本上都是依賴進口的,可以看到中國的大米市場,泰國的,日本的大米來中國了就是幾十塊一斤,但是國內的基本上是在幾塊錢一斤,一方面是因為國人的崇洋媚外,覺得外國的就是好,就像日本的馬桶蓋。一方面中國的農業技術確實和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還是有差距,導致農產品質量跟不上。

而且如果僅僅只是靠國內滿足的話,那麼糧食價格就難以控制,民以食為天,糧食作為最重要最基礎的,國家是不會允許你漲價太高的,所以為了拉低國內價格也會大量的進口。

但是不管怎麼說,中國的農業現在目前最要緊的還是科技,只要真正實現農業現代化,才能解決農業問題。


三農帝國


很多人會有疑問,中國產的糧食不能自給自足嗎?為什麼每年還要進口大量的糧食?這不是壓低國內的糧價嗎?如何惠及三農?是否會影響農民致富?帶著這些疑問,小編給大家講講為什麼這麼做?

中國的糧食,主要是小麥、水稻,玉米等是主糧,已經實現了連續多年的增產豐收,糧食自給自足是完全沒問題的。

目前中國糧食進口量最大的主要是大豆,國內的大豆產量嚴重不足,中國可以不種大豆,最多是吃的豆油是轉基因食品,但糧食如果不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那可是大問題。畢竟咱們國家有十幾億人,這麼龐大的人口數量,沒有自給的糧食供給,絕對是不可行的。

如果把大豆也當做糧食的話,自然會產生中國糧食大量進口的假象。但實際上,大豆並不是咱們的主糧,咱們的主糧是水稻,小麥和玉米,優先保證這三大主糧的生產,咱們國家的糧食就是完全夠用的。

當然了,除了大豆外,近年來中國進口小麥的數量也在逐漸增加。但是實際上,中國進口小麥不是因為國內的小麥生產量不足,而主要考慮的是對小麥需求結構的調整。

總體上來說,中國的糧食是完全夠吃的。但我們國家每一年都還在強調糧食的重要性,更多的是一種居安思危的戰略要求,畢竟像我們這麼多的人口,吃飽是要每天都不得不重視的一個問題。


天一閣農業


中國的糧食一般包括大米、玉米、小麥和大豆、薯類,國際上一般還包括雜糧。其中主糧作物是玉米、大米和小麥。根據布瑞克-農產品集購網最新的供需平衡表數據顯示,我國玉米預測2016/17年度玉米期末庫存為25779萬噸,庫存消費比為122.117%。16/17年度小麥庫存量4684萬噸,庫存消費比為40.31%。16/17年度我國稻穀期末庫存展望為10691.3萬噸,庫存消費比53.74%。小麥和稻穀都在國際上18%的安全線以上,而玉米更是能夠再吃一年多,即使沒有新收穫玉米。但是大豆的情形比較糟糕,進口量佔國內總供給量的85%以上了,可以說我們基本上都是在吃進口大豆及豆油等產品。所以說我國糧食自給自足,應該不包含大豆。

但是,我們看到2015年和2016年,除了大豆,玉米、小麥和稻米的進口量也暴增,2016年中國進口稻米353萬噸,創紀錄高位!2016年中國進口小麥337萬噸。 中國2015年玉米進口量為473萬噸,大麥進口總量為創紀錄的1,070萬噸,同比增加98%。高粱進口量達創紀錄的1,069萬噸,同比增85%。

其中原因各不相同,除了大豆是實際的嚴重供需矛盾,人們對蛋白和油脂的需求,繼續催生對大豆的強烈進口需求。稻米和小麥的進口,除了稻米進口承擔了債務處理、平衡與周邊國家貿易逆差等政治功能外,還有質量結構矛盾問題,中國人對優質小麥和優質大米的強烈需求,使得小麥和稻米的進口劇增。而玉米、高粱和大麥進口的大增則是由中國玉米價格過高導致的,使得南方地區進口玉米和從東北運輸玉米的價差過大,而高粱、大麥都可以做飼料,又沒有進口限制。玉米是有配額管制和國有企業掌握絕大多數配額,都則玉米的進口量將會超千萬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