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地域有界,文学无疆——“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地域有界,文学无疆——“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文 / 方 苑

地域有界,文学无疆——“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柳州:最美的奖赏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东西湖作家协会“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终于成行。根据会员自愿报名以及每人至少提交8篇作品原则,东西湖区作家协会最终确定了以名誉主席丰汨为领队,以主席何蔚为联络组长的8人交流访问团。方苑、秦和元、谭利华、吴艺、严萌等作者在副主席兼秘书长任树华的召集下,于4月7日正式启程。

地域有界,文学无疆——“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在飞驰的高铁车厢里,吴艺的《只有香如故》等散文在众人手中传阅。她一边字斟句酌地推敲文中的细节,一边虚心听取大家的建议,执笔修改。我们这群在纸笔间舞蹈的身影,成为列车上一道令人敬仰的风景。

地域有界,文学无疆——“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车到柳州,一树树如霞如缎的紫荆花,立刻擦亮了我们疲惫的眼球,仿佛是给平日埋首创作的我们最美的奖赏。

安置好行李,我们一行人即赶往柳江之滨,漫步于丛林花海。古色古香的灰墙堤岸,不时闪过紫荆花、木棉花娇丽的容颜。我们有幸在紫荆花夹道的街头,亲眼见证了“紫荆花封城”的魔幻景象。

泰瑞斯•麦肯纳曾说:“魔法的真正秘密在于,这个世界是由语言构成的——如果你知道那些构成世界的语言,那么你就可以心想事成。”我们来到这里,原本就想倾听花开的声音,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最终会处在怎样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所使用的语言,也就是我们书写的内容。

每个写作者都需要异想天开的探险精神,更需要海纳百川的艺术胸怀与气度。我们期盼此次之行能像钥匙一样,在堆满文字的天空,打开岁月埋藏在我们心中的灵感。

罗城:天外有天

罗城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是一代廉吏于成龙的成名之地。罗城是我们此次交流的第一站,因为这里已成长出刘名涛、常剑钧、鬼子、周钢鸣等十多位享誉文坛的名家,并囊括了鲁迅文学奖、曹禺戏剧奖、文华奖等多项全国文学大奖。

四月八日下午,我们乘坐的公汽刚进罗城汽车站,罗城县文联主席、《丹凤》杂志主编杨衍瑶立即前来迎接。

地域有界,文学无疆——“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我们中的多数人对罗城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当杨衍瑶无意中向我们透露了罗城的财政收入只有3亿元时,我们无不暗自诧异:东西湖区的财政收入是罗城的30几倍,但在文学上却远远没有形成应有的气候,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当然,罗城的办会、办刊经验,以及罗城作家的创作经验,更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杨衍瑶说,一个县再穷,但一不能穷教育,二不能穷文学。他们每年的办刊资金,县政府都会全力支持,从不拖欠;县文联、作协,每年要举办一次大型文学比赛,宣传部则每年都要拿出20万元奖励获奖作者及其作品。

地域有界,文学无疆——“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我们问他如此大量投入资金办文学大赛是否值得时,杨主席却说:“培养一个有美德、有文学情怀的人,总比一群空虚无聊者去吸毒去赌博强吧!”朴实的语调,却一针见血地道出文学的真谛与力量。

不走出东西湖,永远不知道天外有天。

更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是,在罗城县,居然矗立着一座建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的民风民俗博物馆。我们惊叹的不仅是博物馆的宏大建筑,更被博物馆深厚的文化气息所震撼。民风民俗博物馆,保存和再现了仫佬族古老独特的风情民俗,是国家重点博物馆和广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称为仫佬族历史文化和文明的艺术殿堂。

地域有界,文学无疆——“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四月九日上午,参观了民风民俗博物馆之后,杨衍瑶又带我们走进了于成龙廉政博物馆。而在博物馆周边,县政府还斥资修建了于成龙廉政文化园、廉政图书馆、于成龙公园、于成龙古道等廉政文化配套工程,目前正申报全国廉政教育基地,打造中国廉政文化之乡。

地域有界,文学无疆——“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会在罗城县委宣传部会议室如期进行。河池市作协主席、著名小说家谭自安,与何蔚主席神交了多年的河池市作协常务副主席、秘书长黄庆谋,河池市作协副主席陈代云、文皓、莫景春等,已先后驱车赶往罗城,为交流活动鸣锣开道。罗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卢俞州,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韦光勤,县文联办公室主任陈东妹,以及当地作者罗华、吴美勤、莫文师、刘宏韬、胡双伶、陈艳弘、罗乔香等,已经在会议室等候多时。来自罗城县各条战线的文朋诗友们,给予了我们亲人般的热情接待。

地域有界,文学无疆——“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畅谈办刊经验,交流创作感想,从下午两点半到五点半钟,大家畅所欲言,激情澎湃,谁也没想到离去,谁也没有考虑到时间,直到六点已过,夕阳的余晖涂满了会议室的窗口,我们才犹意未尽的结束了交流会议。不会结束的,则是我们彼此的文学情怀。

环江:文学的火把

清幽的山涧,像蛰伏在冬日里的最后一支冰淇淋,在柔暖的春风里缓缓融化;一道道瀑布,在群山石壁上飞溅出万种风情。

这里是环江县牛角寨。环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是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时光隧道里,不存在完美。然而,上帝却真真切切地将“完美”随手抛弃在这片奇山丽水间。据说,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时,联合国专家通过对环江空气、森林、土壤、化石等项目的测试后,给出的就是这样的评价。

地域有界,文学无疆——“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牛角寨是环江县刚开发不久的著名景点,每隔百米就有一级瀑布,它们如同仙女的裙裾,挣脱种种束缚,高悬着火把,让我们的文学之梦,放飞于辽阔的碧源。县文联主席莫照劝带着当地作家们,不声不响地尾随在我们身后,生怕惊扰了我们的好梦。直到走出峡谷,谭自安主席才说了一句:晚上七点半钟,我们要请何蔚老师到环江高中去演讲。

地域有界,文学无疆——“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那么的轻描淡写,以至于这话在我们意犹未尽的心中荡开后,就像飞瀑飘出的水花落于深潭,瞬间了无踪迹。晚上七点半,我们一行人在河池市作协和环江文联领导陪同下,走进静谧的环江高中,那如同巨瀑一样 “热烈欢迎武汉市、河池市出席‘走进校园’活动的作家”的预告牌在夜空中闪闪发光时,我们才被震醒。

地域有界,文学无疆——“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何蔚主席即兴演讲的主题是“文学路上的七道关口”,这“七道关口”指的是每个写作者都必须经历的七个阶段,即:混沌阶段、朦胧阶段、觉醒阶段、苦闷阶段、突破阶段、成熟阶段和创树阶段等。何蔚主席深入浅出地讲解、举例,将复杂的文学原理进行简单的拆解、归纳后,传授给在座的学生。环江高中文学社的三十多名学生,忘了喝水,忘了如厕,在倾心静听中,忘了光阴正在一秒一秒地流逝。

地域有界,文学无疆——“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原定一个小时的脱稿演讲,延长到两个小时,学生们欢呼雀跃,高举着手臂发言提问,何蔚主席耐心解答,与学生们亲切互动。

当有学生问道,如何从寻常的生活素材提炼文学作品的主题时,何蔚主席现场朗诵了他的诗歌《改名》,并以此为例证,简要地阐述了如何提炼“情思晶体”的基本要诀。

地域有界,文学无疆——“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这一天,是四月十日。文学的火把在环江静美之夜再度燃起,辉映着一代文学新人稚嫩而又鲜活的面孔。

南丹:浓缩的博物馆

四月十一日。黄庆谋和文皓两位东道主用他们的私家车载着我们从环江启程,在峰峦重迭的画卷里穿行了一个多小时,到达南丹县文联办公大楼时,本次交流活动已不知不觉被推向了高潮。

南丹是著名的南国避暑胜地,森林密布,溪流宛转,山泉涌动。这里汇聚着壮、汉、瑶、苗、毛南、水、仫佬等23个民族,是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南丹县简直就是一座浓缩的民族风情博物馆,天然的有色金属矿藏博物馆和庞大的生态博物馆。我们在这里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像是氧气罐头。

地域有界,文学无疆——“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在南丹县迎宾馆,我们尚未入住就首先收到了县文联专门为此次交流活动编印的《服务指南》。从一册册小小的《服务指南》我们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他们的安排是如此的细致、周密而又贴心,让我们有种回家的感觉。

我们很羡慕所到之处,只要发出文学的信号,就会得到广大文学朝圣者们热情洋溢的回应;我们很惊异,所到之处,朋友们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召来一支壮观的文学队伍。

地域有界,文学无疆——“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一路上,广西的朋友对东西湖区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丰汨介绍的“古云梦泽”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对东西湖区的经济成就充满了感叹,他们称我们是在给他们传经送宝。可我们深知,东西湖始终缺乏河池那种肥沃的文学土壤,缺乏他们那种亲爱精诚文学传统,缺乏他们那种团结协作的整体氛围。我们必须弯下腰来,虚心地向他们请教。

南丹县文联人员编制整齐,管理机制健全。《南丹文学》发表的小说、诗歌和散文,每年都有十多篇被大刊转载;在广西文学期刊三大品牌中,《南丹文学》榜上有名。《南丹文学》就像南丹人一样开放包容,在努力呈现艺术主张的同时,不忘承担社会责任;在奋力展示名家新作的同时,更不忘大力发掘和扶持文学新人。县文联主席宋先周介绍,每期杂志出版后,他们都会免费赠送千余册到全县的宾馆和书店,让游客和读者们能及时打开一片文墨飘香的南丹之页。

地域有界,文学无疆——“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南丹文学》创刊已有半个世纪,其办刊经验对我们来说,是一本精彩的教科书,让我们拨云见日,犹如醍醐灌顶。

此次交流活动,南丹的行程安排得格外紧凑,除了文联会议室内那一场卓有成效的交流对话外,宋先周还带着我们一行人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南丹山区,先后领略了以“洞藏丹泉”为代表的南丹酒文化,参观了以为王尚千家瑶寨项目为代表的精准扶贫工程,和以歌娅思谷为代表的南丹白裤瑶族风情园。南丹的民族文化、地域风情,以及县文联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天峨:打开岁月

还不曾出发,就已听见天峨在百里之外发出了盛请。五彩缤纷的植被,粉妆玉砌着连绵起伏的山峦。

打开岁月,一路走过,一路芬芳。

四月十二日,我们刚走进天峨县文联在宾馆预定的会议室,“东西湖区、广西天峨县两地文学创作经验交流笔会”的红条幅便映入眼帘,老中青少年四代文学作者在此济济一堂,令我们感慨万千。

地域有界,文学无疆——“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有没有一个县长与一位普通的业余作者因文学结缘,在近二十年的时光里以兄弟相称?”——交流会上,天峨作家陈福国告诉我们,县委书记陆祥原本是要来迎接东西湖作家的,却因参加一个紧急会议不能来,特委托他向远道而来的客人致歉。陈福国与陆书记因文学结缘,二十多年来相互称兄道弟。三年前,陈福国病倒了,时任县长的陆祥红得到消息后,亲自打电话到医院安排救护车送他到南宁抢救,脱离危险后,县长又亲自赶到医院探视,与他促膝畅谈。

地域有界,文学无疆——“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有没有一座小城,从县长到县委书记,到各乡各镇的领导,都能写得一手妙文?”——天峨的交流会就是由这样一位妙手著文章的镇长来主持的,他叫杨怀宇,一个阳光帅气的小伙,他的小说《筑一座穿越时空的城市》、散文《守望者》分别发表入选美国文学刊物《红杉林》《海外文轩诗词散文美学选本》;除此之外,他的许多歌词,都被名家谱了曲,在广西广为传唱。

“有没有一座小城,学生们自发自觉自愿地自筹资金,创办刊物、印刷文学书籍?”——在天峨,就有这样一群学生,自费编印了《布柳河》文学丛刊,而黄春腾就是从他们中间脱颖而出的一名优秀代表。

地域有界,文学无疆——“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天峨县文联主席罗家华为这次交流准备了精彩的致词,他说,文学启迪心智,文学愉悦心灵。1991年,天峨县文联创办了第一份文艺刊物,名为《龙滩》,共出版2期。1992年底因经费问题停刊;2012年 5月,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决定复刊并改名为《天峨文艺》。复刊当年天峨县就有4位作者加入了广西作家协会。2014年《天峨文艺》以其清新的办刊风格,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

地域有界,文学无疆——“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近年来,天峨创作团队不断壮大。到目前为止,已有省级作协会员11名。每年都有1到2名本县作家,应邀参加鲁迅文学院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习,部分作家被列入广西文学桂军“1+2”扶持对象,不少作品在《散文选刊》《小说选刊》《民族文学》《芳草》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已涌现出孟爱堂、罗红燕、罗平文等一大批优秀作者。他们用打开文学之门的手打开了斑斓的岁月。

红水河畔的天峨小城,令我们刮目相觑。

龙滩:握手道别

天峨县文联曾编辑出版了一部以全面反映天峨风情为主题的对外文化交流礼品书《看见天峨》,他们邀请苏童、东西、宗仁发等一大批名家为天峨站台,用大手笔、大智慧和大情怀书写天峨。虽然此项工程投入巨大,但它产出的却是流芳百世的人文硕果,它提升了整个天峨县的文化厚度和精神高度。

天峨县是红水河自云贵高坡发源后流经的第一座小县城,滋养着壮、汉、瑶、苗、布依、毛南等十四个民族,素有“水作琴中听,山当画里看”之美誉。四月十三日上午,县文联主席罗家华安排专车带我们去龙滩大峡谷森林公园,参观龙滩水电站和地下厂房。当地诗人罗平文主动给我们当导游,既是义务讲解员,也是义务摄影师。

地域有界,文学无疆——“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云涌高山,青天巍峨。天峨之境,秀在山水,韵在人文。

天峨以山高水长闻名于世,其山势峻拔,水色秀逸,洞窟神奇。天峨享有“西南水电之都”的美誉,其龙滩水电站拥有世界上最高的碾压混泥土大坝、最高的升船机、最大的地下厂房三项世界之最。此外,天峨还拥有面积377平方公里、水深200米的巨大人工湖泊——龙滩天湖;有被誉为“茶族皇后”的野生金花茶;有被誉为“浮在城市上空的原始森林”和广西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有世界跨度最大的水上天然石拱桥——布柳河仙人桥等惊世骇俗的人间美景。

地域有界,文学无疆——“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但我们更珍惜的,还是我们与天峨的文学之缘。因为,用心经营文字的人,是天峨红水河畔春色与风景的蔓延,懂了岁月懂了山水,也就懂了流淌在彼此心间的文字。

龙滩水电站有士兵持抢把守,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而天峨县文联的领导早已为我们办理了临时通行证,在士兵的护卫下,进入内部参观。这一天,我们所认识的天峨是气势恢宏的天峨,也是诗心委婉的天峨,既有大型发电机组的磅礴,也有珍珠李的独特精致。

上午十点,我们将踏上返程的道路。诗人罗平文已经帮我们预定好了车票,等我们到宾馆办好了退房手续之后,他又驾着私家车和黄庆谋一起将我们送到天峨汽车站。我们在车站停车场上握手道别,眼看着朋友们的背影慢慢消失在红水河畔。

柳州:落花如雨

一场文学旅程即将结束,取得真经的我们,归心似箭。

壮乡之行始于柳州,止于柳州。记得我们来时,还高举着满树火把的木棉花,转眼之间就在突起的风中纷纷坠落,它们带着完整的花瓣轰然谢幕,声势浩大,气壮山河。

落花如雨,来去匆匆,就像我们短暂的旅程。

地域有界,文学无疆——“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木棉花又叫英雄花。我们一路见过的木棉花都是鲜红的,然而,在柳州街头,我们却见到了唯一一株高达二十米以上的黄色木棉花。想起黄色花朵的花语一般是用来表达歉意的,这是否是在暗示我们,要努力化解自己一直以来所背负的缺失?或是提醒我们一定要善待文学,并向我们对文学的无知与轻慢表示歉意?

我们的文学梦,也许永远是梦,但倘若只拥有一堆砖头,而没有造房子的梦想支撑起我们精神的家园,要这些砖头又有何用?

地域有界,文学无疆——“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不能如明星风华绝代,但揉进我们血液里的文字,绝对能给我们头顶的天空添色加彩;我们不能如太阳一样耀眼灿烂,但洗心革面的文字,足以给我们脚下的大地带来不一样的繁华。而眼前,纷纷下坠的木棉花雨,分明是在为我们的行程画龙点睛。

因此,我们不得不说:再见了,广西,你秀美的山川已深深植入我们的心底;再见了,亲爱的朋友们,你亲切的笑容将伴我们度过每一个温暖的春秋。

地域有界,文学无疆——“壮乡行”文学交流活动侧记

作者简介:方苑,原名方胜香,湖北作家协会会员、武汉市作协签约作家。出版了《军婚》《局长日记》《铁血殇恋》等5本长篇军旅小说;2本军旅报告文学、5本励志社科共400余万字;多次获全国奖项;现为蔡甸公安分局政治处文员,创作从军营转向警营,警营系列微小说在《深圳特区报》连载,《上海故事》发表多篇,出版了《天眼》《铁血汉警》;另在《芳草》《幸福杂志》《芳草经典阅读》《大文豪》《西北军事文学》《华文月刊》等杂志发表中篇小说、诗歌、散文20余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