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揭祕“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之說

揭秘“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之說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是經常掛在人們口頭上的一句俚語。這句俚語有沒有道理?我說有,這是人們對人生長期觀察所總結出來的近乎規律性的生活現象。這種現象會發生在每個人的身上。

福是什麼?禍是什麼?福與禍是相對應的一對生活現象。福代表好的事與物,禍代表壞的事與物。那麼,為什麼福不會成雙成對的來,而禍會一個個地躲避不及呢?對於這個問題,人們既不事前預想,也不事後總結,更多的人以為這是宿命使然。這本身就是一種錯誤。

福為什麼不會像人們常希望的那樣雙喜臨門?是不是一個人的福氣有限?我說不是的。一個人的福氣本身是無限的,福也會雙喜臨門甚至多喜臨門,只所以不會如此,是由於人們對福的企望值所限,從而拒福於門外了。比如說一個人升了官或發了財,親朋好友前來道賀、故交新知前來相慶,自己也飄飄然起來;當祝賀的雙手高高地把你舉上半空,許多該做的事也放置一邊,該序想的事也暫且置後,像這樣的情景,還會一升再升,一發再發嗎?還會有什麼新的事情發生嗎?當然是不會的。一個人如果把所謂的好事當作一種福的話,當好事來了,你就會自感不平常起來,那些平常的事也就不放在眼裡,這就拒絕了一些平常事向好處發展的可能,因而也就不會雙喜臨門了。不僅如此,對所謂的福把握不住的話,那麼,福的極限就是禍,也就是《道德經》上說的“福兮,禍之所伏”。因此,我們對好事的出現,應當抱有平常心,不為福所累,就會好事多多。

那麼禍為什麼不單行呢?禍是指壞事情,而我們正常人的心理,對什麼都是向好處想,向好處打算,對可能出現的壞的事情,缺少心理準備,一旦壞事出現了,就會疲於應付,甚至手忙腳亂,失去了主義。比如說一個親人出了車禍等意外,悲痛之心會油然而生。思念親人心切,加之悲痛,精神就會恍惚,經常走神,比如說忘記了鎖門,忘記了關上煤氣等等,相繼而來的災難就會發生。再比如一個人被罷了官,落地的鳳凰不如雞的失落感是非常沉重的,怒氣、怨恨、後悔等等不快的心情不是在發洩在工作上,就是發洩在家人上,要不就是憋在肚子裡,再不就是酗酒鬧事或大發牢騷,在這種非常態下,外會生非,內會患疾,總之是一禍起再禍生。這就是禍不單行的秘密吧?如果一個人胸懷開闊,榮辱不驚,不因一時之失而失志,在壞事面前泰然自若,那麼就是“禍兮,福之所倚”。

以上是我對“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一生活現象的一點看法,純屬個人愚見,如對人有所幫助,甚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