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河南省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8)

中國水產頻道報道,河南省是人口大省、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和加工大省,以種植小麥和玉米等糧食作物為主。全省耕地面積約1.23億畝,其中水稻種植面積950多萬畝,信陽市為種植水稻主產區。河南省小龍蝦養殖方式主要有稻漁綜合種養、池塘種草養殖及河流、湖泊放養。稻漁綜合種養為主要生產模式,佔85%以上,主要分佈在沿淮河流域的信陽市、駐馬店市和固始縣,沿黃河流域的洛陽市、新鄉市、南陽市、濮陽市、開封市及鄧州市等地,相對規模較小。

2017年,河南省小龍蝦養殖面積和產量呈現持續快速增長勢頭。根據河南省農業廳水產局統計資料,2015年河南省有7個省轄市和2個直管縣進行了稻漁綜合種養,稻田養殖面積只有2萬畝。到2017年底,全省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20萬畝左右,“稻-蝦”共作輪作面積17.08萬畝,池塘養殖小龍蝦麵積4.6萬畝。2017年全省小龍蝦總產量1.19萬噸。一產產值4.76億元、二產產值0.88億元、三產產值13.10億元,總產值達18.74億元。

河南省的小龍蝦規模化養殖生產主要集中在信陽市。2016年,潢川縣縣委縣政府出臺扶持政策,全縣當年就有近1萬畝稻田改造建設了稻漁工程進行小龍蝦養殖。到2017年底,光山縣、固始縣、羅山縣等相繼出臺了扶持政策,全市稻田養殖小龍蝦麵積達到13.75萬畝;固始縣和潢川縣還有池塘養殖小龍蝦4萬畝。信陽市的小龍蝦產量1.0萬多噸,總產值10億多元。加工小龍蝦3888噸,產值0.88億元。

2017年,駐馬店市的正陽縣、確山縣,南陽市的桐柏縣及鄧州市,洛陽市的孟津縣、新安縣,新鄉市的原陽縣、武陟縣,開封市的祥符區及中牟縣,濮陽市的範縣等地,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點)遍地開花,初步統計這些地方稻漁綜合種養面積有5.0萬畝左右,其中稻田養殖小龍蝦麵積3.3萬畝,“稻-鰍”面積1.3萬畝,稻-蟹面積0.3萬畝。池塘養殖小龍蝦麵積約0.6萬畝。

全省共計稻-蝦共作輪作面積17.08萬畝,池塘養殖小龍蝦麵積4.6萬畝。稻蝦綜合種養畝產100-300斤,池塘養殖畝產300-500斤。2017年全省小龍蝦總產量1.19萬噸。一產產值4.76億元、二產產值0.88億元、三產產值13.10億元,總產值達18.74億元。

河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
河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
河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

其中:潢川縣有年產值500萬以上規模的加工企業3個、平橋區1個。它們分別是:河南寶樹水產有限公司、文堯水產公司、宏潤水產公司和殘聯水產畜禽加工公司。加工企業的主要產品有蝦尾、蝦仁和即食整(只)蝦等。

信陽市小龍蝦消費主要集中在5-10月份。每天消費量20噸左右。主營和兼營小龍蝦菜品的餐飲店有1000家以上。年小龍蝦餐飲產值超過2億元。小龍蝦塘口價格每斤20多元,餐飲市場消費價格每斤50元左右。

河南省的省會鄭州市小龍蝦經營銷售全年都有,每年的4-11月份為銷售旺季。主營和兼營小龍蝦菜品的餐飲店不計其數,有大有小,地攤店很多,食客如雲。而且,已經從地攤店的“吃大蝦喝啤酒”為主要銷售方式,走向了專業店、品牌店和高檔飯店,吃小龍蝦成為了時尚消費和高檔消費。據不完全統計在鄭州市有1500家以上有小龍蝦菜品的餐飲店,既可以在實體店吃小龍蝦,又可以網購外賣及送貨上門。根據經營小龍蝦批發的老闆介紹鄭州市每天的消費量在30噸左右。小龍蝦大部分來源於外省,本省的供應量不足25%。餐飲業的小龍蝦產品主要是整蝦和蝦尾,加工方式主要是紅燒和油燜。

我省的其他16個省轄市及縣(市、區)小龍蝦銷售情況和省會鄭州市及信陽市的一樣,小龍蝦都成為了熱門菜餚,常常出現貨源緊缺、供不應求的情況,從而在一些地方也出現了想吃小龍蝦但找不到吃的地方的情況。

目前有黃國糧業有限公司的 “稻漁生態米”、光山縣青龍河專業合作社的“正禮”牌“稻蝦米”、河南寶樹水產有限公司的即食小龍蝦產品“蝦九妹”等。

河南省信陽市的部分縣區正在籌劃開展小龍蝦的餐飲節慶文化。如潢川縣計劃2019年6月份舉行小龍蝦餐飲文化節。

河南省小龍蝦養殖模式按照養殖水體和方式主要分為:池塘養殖和稻漁綜合種養兩種形式。河流、湖泊和水稻田等自然資源放養和捕撈的產量也佔一定的比例。

池塘養殖小龍蝦的技術模式:採取一次投放小龍蝦苗種,多次捕撈的技術模式。池塘底部中間栽種伊樂藻和輪葉黑藻等沉水水生植物,春季3月份投放小龍蝦苗或夏、秋季投放小龍蝦種,春季4月底5月初捕撈,並補放苗種。夏、秋季持續捕撈到11月底。

稻-蝦綜合種養模式:稻田養殖小龍蝦主要採取稻蝦綜合種養模式。包括共作和連作兩個階段。即春季3月投放小龍蝦苗,5月底前捕撈上市,6月上旬插秧至9月底為稻蝦共作期,9月底收稻後,10月份蓄水繼續養小龍蝦直到翌年4月前後捕撈。

為扶持和推動以小龍蝦為主的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河南省農業廳印發了《關於組織開展省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創建工作的通知》。河南省農業廳、河南省扶貧開發辦公室聯合下發了《關於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加快產業精準扶貧的意見》。並下撥1600萬元,扶持兩個國家級、四個省級和重點縣(市區)的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建設。

信陽市出臺了《關於印發信陽市稻漁綜合種養實施方案(2017-2022)的通知》信政辦〔2017〕152號。明確了扶持政策,對20個示範基地建設和苗種基地建設給予50萬元的財政補助。全市有5個縣區都先後出臺了相關扶持稻蝦共作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如潢川縣委縣政府先後出臺了《潢川縣委、潢川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小龍蝦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潢發〔2016〕9號)、《潢川縣推廣“蝦稻共作”模式發展小龍蝦產業扶持獎勵辦法》(潢辦〔2016〕25號)等。對規模化稻蝦養殖和貧困戶開展稻蝦養殖的每畝給予200-500元補助。羅山縣人民政府出臺了《關於印發羅山縣稻漁綜合種養實施方案(2018-2022)的通知》,對開展稻漁綜合種養的每畝給予150-200元的補貼。對大戶幫扶貧困戶的每畝另加200元補貼。對8000萬尾產量的苗種基地給予每畝500元補貼。固始縣、淮濱縣、光山縣等縣區都出臺有相關稻蝦共作的扶持政策。

(1)河南寶樹水產有限公司。該企業是全省最大一家水產品加工企業,加工產品以小龍蝦為主。2007年被河南省政府確定為“農業產業重點龍頭企業”。是一家從事水產品養殖、研究開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專業水產品公司。目前公司擁有一座年加工8000噸水產的加工廠,產品有:青蝦、羅氏沼蝦、小龍蝦、凍煮蝦仁、湯料蝦、光州黃鱉、斑點叉尾回魚、泥鰍、田螺、鱔魚、速凍板栗丁等,產品全部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和HACCP體系認證,並獲得出口歐盟、美國衛生許可註冊證書。產品暢銷上海、杭州、南京等國內大中城市,遠銷歐美、日本、韓國、港澳等國家和地區。

(2)黃國糧業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目前擁有稻蝦共作基地2000畝,小龍蝦苗種基地500畝。2018年,公司投入上億元建成年產8000噸小龍蝦加工生產線兩條,營業面積8000平方米的室內小龍蝦交易市場一個。加工生產線和交易市場將於2018年6月底前將投入運行。

河南省光山縣青龍河農機專業合作社,2008年10月註冊成立,目前該合作社已發展社員210人,耕種土地面積8600畝,其中流轉土地5600畝,擁有各類機械74臺(套),建有功能齊全的綜合辦公場所和佔地10畝的現代化育秧工廠,糧食倉儲、加工設備較為完善,固定資產600多萬元,以糧食為主的產業開發已初具規模,先後獲得“全國農機合作社示範社”“2013年財政部創新型試點合作社”“河南省優秀農機合作社”等稱號。該合作社年農機作業面積2萬餘畝,其中糧食種植面積5600畝,代耕代種3800多畝,跨區機收4500多畝,統防統治作業面積4000多畝;年糧食總產達280萬公斤,其中加工銷售大米68萬公斤;年總經營收入1560多萬元,社員年均純收入3萬多元。

為加快產業發展,2012年該合作社成功申報河南省標準化水稻生產示範基地,積極組織實施無公害優質大米產業開發項目。通過省、市、縣農業科技人員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完成了無公害優質水稻小試、中試和大面積推廣,確定了華豐泰米、寧粳3號、9優418、南粳9108等優質稻新品種,完善了無公害優質水稻種植技術,引進了先進的稻米加工、色選設備和加工工藝。近兩年,經過省權威部門不定期抽樣化驗檢測,稻米產品各項指標均達到了國家無公害優質大米標準。該合作社生產的“正禮”牌無公害優質大米已經被國家農業部門認定為無公害產品,並在河南省商標局申請註冊了“正禮”牌河南省著名商標。

至今,該合作社年生產優質稻穀達180萬公斤。現有的無公害優質大米生產能力在70萬公斤左右,佔年稻穀總產的40%。通過農-超對接、糧油直銷點、社區直銷等方式建立30個營銷網點,產品銷售覆蓋信陽市的八縣兩區以及鄭州、武漢等地,實現年銷售收入380萬元以上。2017年,被省農業廳命名為省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基地;被農業部命名為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基地。合作社目前有稻蝦田2000畝,年產小龍蝦苗種5萬斤。

由於小龍蝦養殖在河南省起步晚,發展快,2017年新增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10多萬畝,開挖新池塘、改造老池塘或者改造稻田進行池塘種草養殖小龍蝦3萬多畝,導致小龍蝦苗需求量大增,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3月底前,每斤80-120尾的蝦苗價格達到25元以上。由於本地沒有成規模的苗種供應基地,許多新發展的養殖戶到臨近的湖北、安徽省購買苗種,由於長途運輸,死亡率高達50%以上,這將大大影響養殖效益,挫傷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的積極性。

稻蝦共作大面積發展在信陽也就一年多時間,政府對稻蝦共作的示範工作才剛剛起步。國家級、省級示範基地還沒有完全按照相關要求規範運作。市縣級的示範基地還缺乏資金支持尚未完全啟動。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僅僅處於起步階段。實事上,稻蝦共作的配套技術研究在國內也不完善。譬如在不同種養模式下水稻品種的選擇、田間病蟲害的變化與高效綠色防控技術、小龍蝦種苗繁育技術、不同投入品對稻蝦產量及品質的影響等方面都缺乏基礎性研究。

目前稻蝦共作技術人才缺乏。市縣、鄉農業技術推廣單位有理論又有實踐的實用指導技術員嚴重缺乏。我省種養大戶都是尋找湖北的從事過養殖小龍蝦的人員當技術員,水平有高有低,指導結果有好有壞,尋找飼料生產、產品加工的單位做技術依託和產業服務,及時性和目的性有時會出現問題。而規模小的種養戶卻普遍面臨找人指導難、僱用技術人員難的問題。技術指導和服務不到位造成目前新開挖的稻蝦田突出存在以下技術問題:一是稻田工程不規範。蝦溝偏小偏淺。二是水草種植不到位。收稻以後,田面沒有按時灌水,沒有按時種植伊樂藻。三是投餵飼料不科學,造成水草被蝦毀壞。四是盲目用藥殺青苔,造成不必要損失。

全省小龍蝦加工能力在五年前就已經達到原料蝦1萬噸以上。如果達到稻漁綜合種養100萬畝的發展目標,小龍蝦加工能力應該達到消耗原料蝦5萬噸以上,才能保障養殖環節的成品蝦市場出路問題。因此,在養殖快速發展的同時,如果不相應快速擴大加工規模,將會對小龍蝦養殖帶來很大的市場銷售風險。尤其是稻蝦養殖,因其集中在5月份上市,市場銷售所面臨的風險將會更大。

河南省有水稻種植面積950多萬畝。其中,信陽市就有580萬畝。全省水利條件好,適宜於發展稻蝦共作、稻蝦連作的面積至少在500萬畝左右。目前,稻漁綜合種養的面積在20萬畝左右,佔適宜發展的稻田面積比例還不到二十分之一。因此,小龍蝦稻田養殖的發展空間十分巨大。因其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能夠提升糧食質量和種糧收益,是生態農業的發展方向,受到各級政府和種糧大戶及普通農民的青睞。在各級政府的扶持政策和市場利益的驅動下,稻蝦共作模式目前正以燎原之勢,迅猛發展。

河南省的發展目標:按照我國水產行業標準《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範通則》的要求,計劃到“十三五”末(2020年)發展稻漁綜合種養面積100萬畝(實施地點見表4),分三年打造一批綜合種養示範區(點)。創建3000畝以上規模的5個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13個500畝以上規模的省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建成有較大規模的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化集群7個,集群銷售總收入6億元以上。計劃發展小龍蝦苗種繁育場3家,實現苗種自給率達65%左右。爭取打造稻漁綜合種養“百千萬”工程,就是稻漁綜合種養畝產水產品100斤以上,水稻產量1000斤以上,畝產值達到1萬元以上。100萬畝稻漁綜合種養面積中稻蝦綜合種養85萬畝,稻鰍共作面積5萬畝,稻蟹共作面積3萬畝,稻魚及稻鱉等共作面積7萬畝。

河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

從目前發展勢頭看,“十三五”末(2020年)發展100萬畝只會提前,不會滯後。並且,隨著小龍蝦養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種業體系不斷完善,技術服務不斷深入,加工業及市場不斷配套提升,小龍蝦產業一定會得到健康發展。

(1)開展小龍蝦基礎研究迫在眉睫。譬如:小龍蝦同步成熟問題、“五月瘟”的病因及防控問題、稻蝦田病蟲害防控及農藥的篩選使用研究、口味好、適宜稻蝦共作的水稻品種培育研究等等。

(2)養殖技術規範問題。以稻蝦共作為例,目前湖北省和潛江市及盱眙縣農委均出臺有技術規範,但許多技術指標和數據並不一致。建議統一制訂一個技術規範,對指導規模化生產非常有必要。

(3)高標準設定產業發展目標。努力構築產業優勢突出、區域佈局合理、產品特色凸顯、生態環境優美、產業高度集聚、技術裝備先進、組織方式優化、服務體系完善、供給保障有力、綜合效益明顯的可持續稻漁綜合種養綠色產業發展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