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河北唐山才女張鑫藝術之路

中國公益記錄者在線河北訊(馬麗 代晶晶 陳沛玉)張鑫,女,中共黨員,自幼學習唐楷,後轉入二王、張旭行草書。喜歡寫絕句、現代詩,誦讀經典,對古典詩詞的吟誦更加鍾愛。參加唐山市首屆女子書法家協會成立大會,楷書作品《陋室銘》入選成立大會書法展。為慶賀河北省南宮市楹聯學會成立,自擬楹聯書法作品入選南宮市楹聯學會首刊《文化南宮》。多次參加抗震紀念、抗災義賣、書畫義賣、星公益"尋寶貝回家"、一點書香圖書文化館圖書宣傳等文化公益事業。

河北唐山才女張鑫藝術之路

河北唐山才女張鑫藝術之路

目前正徜徉於儒釋道等傳統文化之中。專業從事詩書畫印聯的學習、探索、參悟與創作。力求使作品在給人予美的同時,獲得良好的啟示。她以為這應該是一件藝術品所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她常想,縱觀我們五千年文明史,在中華文明這片沃土上,儒、釋、道三股主流日夜不息地流淌著,滋養著文人及藝術家們。他們用自己的筆,寫就了從容不迫的人生,寫了一個大寫的"人"字。俗話說"玩物喪志",但是在文人藝術家們看來,"物",是可以"玩"的,"玩物"是一種精神享受、精神寄託。"玩物"不僅不喪志,還能使人更有志。詩書畫印體現了傳統文化中優秀的一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立志於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中國人擁有文化自信。

河北唐山才女張鑫藝術之路

手握一支毛筆,暢遊在傳統文化中,身體越來越好,精神煥發。都說書畫養心,其實,分享給大家才是真正的快樂!有感於書畫藝術寫下散文詩:

我願是……

我願是一枝筆, 讓你緊握。 彩墨層層渲染, 瞬時化為朵朵紅雲, 羊毫筆鋒在白宣上輕盈地跳舞, 畫出一幅最美的蝶戀花。 我願是一闕小詞, 令你回味。 再回大宋王朝, 漫步小園香徑, 同易安唱和, 與三蘇共舞, 吟唱著溫婉的旋律, 如同觸摸到一層柔軟的面紗。 我願是一本畫卷, 等你翻閱。 精緻的冊頁一如我的容顏, 任你悄悄地放在窗前, 時時瀏覽,日日臨摹, 化身板橋的竹, 變成松雪道人的馬, 重溫久違的夢中童話。

河北唐山才女張鑫藝術之路

喜愛欣賞毛筆默默無聞的品質,故作《毛筆》一首:

來源君子品無瑕,

筆挺中空入萬家。

戲墨游龍千百句,

人前不把己來誇。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對寶劍情有獨鍾,不僅自己做一個正直的人,也希望下一代能做一個正直的人,將來為祖國的文化繁榮做貢獻。作小詩《劍》一首以自勵:

千錘百煉不自驕,

未到沙場膽亦豪。

路見人間不平事,

一道寒光到碧霄。

河北唐山才女張鑫藝術之路

自2001年來到唐山從事戒毒工作,十幾年來身在唐山,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描繪家鄉邯鄲的風景,對故鄉的一山一水念念不忘。故鄉是燕趙大地上的千年古都,是一顆冀南名珠。它依巍巍太行山和清澈的支漳河,是儒家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荀子的故鄉,也是建安文學的發源地,有"成語之都"的美譽。自古以來,有廉頗、藺相如完璧歸趙、回車巷以和為貴的故事。寫小詩七律以寄託遊子的深情:

登邯鄲叢臺

如煙碧柳映平湖,

淡墨桃花始盛開。

春山南臥笙歌起,

滏水東漸紫氣來。

細雨瀟瀟燕趙地,

層雲漫漫武陵臺。

可嘆七雄皆泯滅,

金戈鐵馬化塵埃。

憶太行山

南望太行山,

蒼茫雲海間。

春日雪初霽,

山泉水潺潺。

漳水似明鏡,

奔流冀東南。

此地一為別,

何時是歸年?

河北唐山才女張鑫藝術之路

​在書法、美術、詩詞等的學習中,得到陳沛玉、莫春喜、劉傑、高軍華、陳散石、高志明、王全剛、劉增才等先生的精心指點,獲益匪淺,終生感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