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平凡的他們,讓南陽為之感動

平凡的他們,讓南陽為之感動

平凡的他們,讓南陽為之感動

6月13日下午,“感動南陽”2017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市廣電中心演播大廳舉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富治,市委常委、副市長孫昊哲,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甲坤出席。

當選“感動南陽”2017年度人物的是杜文蘭、張玉滾、王君榮、李家幫、賀民楠、郭存、汪新法、劉建連8名個人,以及市消防支隊、援助贊比亞醫療隊2個集體。此次活動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文廣新局、南陽報業傳媒集團主辦,南陽電視臺承辦。

他們,守衛祥和喚起警醒,逆境中踐行援外醫療隊精神

平凡的他們,讓南陽為之感動

萬家團圓時,他們常年別妻離子堅守消防第一線;炎炎烈日下,他們在訓練場上似蛟龍猛虎,揮汗如雨;烈焰狂舞中,他們無畏無懼撲向火海;洪水咆哮裡,義無反顧地跳進湍急濁流。

2017年,南陽市公安消防支隊官兵共接處警6000餘起,搶救被困人員475人,平均每天要面對16次險情。街巷、枯井、貨場,到處都是他們護衛的足跡;隱患、漏洞、險情,難逃他們警惕的眼睛。煙霧中,熔鑄著警徽的威嚴;火魔前,映襯著鐵骨錚錚。他們日復一日地忠誠履職,年復一年地火海搏殺。守衛祥和,喚起警醒;播種希望,收穫安寧。

平凡的他們,讓南陽為之感動

第19批援助贊比亞醫療隊,由市衛計委牽頭組建,自2017年5月起執行為期一年的援外醫療工作。醫療隊28名隊員背井離鄉遠渡重洋,克服各種困難,在疫情肆虐和艱苦的環境中,自覺踐行“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援外醫療隊精神,樹立了中國南陽醫生的良好形象。至2018年4月底,醫療隊在當地共診治門診病人15275人次,手術726人次,搶救危重病人392人次。

他們,讓愛變成了接力賽,一次次扶危濟困見義勇為

平凡的他們,讓南陽為之感動

71歲老人杜文蘭,做了21年慈善。她並不富有,也不是社會名流,卻在21年裡累計發放了800餘萬元的物資和善款。杜文蘭從南召縣第二人民醫院病退後開始做慈善,從“愛心粥屋”到“愛心家園”,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志願者行列,其中年齡最大的78歲,最小的年僅11歲,志願者足跡遍佈全縣敬老院、特困戶、學校等,行程超過2.5萬里。她用有限的人生詮釋著無限的事業,把愛的雨露播灑在每一塊需要滋潤的心田。

平凡的他們,讓南陽為之感動

不是天之驕子,卻拒絕平凡平庸,敢於挺立潮頭,用勤勞和智慧證明著自己的價值,把扶危濟困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被人稱為“熱心人”的劉建連,幫助鄉親們自主創業,帶領他們共同致富,為留守兒童當代理媽媽,為處於困境中的人捐款捐物。她說:“人要常懷感恩之心,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平凡的他們,讓南陽為之感動

巾幗英雄王君榮,一次次挺身而出、見義勇為的壯舉,讓無數人記住了她的名字。為勸解電動車相撞糾紛,自己摔成骨折;一男子被機動三輪車撞倒後昏迷,她急忙上前施救,並主動交付醫療費;赤手空拳血戰藏獒,奮不顧身勇救男童。

他們,把生命的絢爛奉獻給人民,用熱情踐行著為民

平凡的他們,讓南陽為之感動

被稱作“和死神打交道的人”的拆彈專家賀民楠,市公安局治安和出入境管理支隊民警,長期工作在排爆、治爆第一線,哪裡有危爆物品,他就出現在哪裡,哪裡有險情就戰鬥在哪裡。2012年以來他先後排除各類危險爆炸裝置186個,處置各類炮(炸)彈及爆炸物1219個,成功銷燬各類子彈二十餘萬發,及時消除了社會安全隱患,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

平凡的他們,讓南陽為之感動

融入熙攘的人群,他非常的普通和平凡;埋入厚厚的案卷,他常常會忘了病痛和時間。這就是淅川縣人民法院荊紫關法庭法官汪新法,他用熱情踐行著為民,用良知裁度著公正,用忠誠維護著法律的尊嚴。31年紮根山區,秉公辦案,廉潔清正。

31年來,他的足跡踏遍了轄區三個鄉鎮的91個行政村,化解各類矛盾糾紛5100多起。儘管雙腿因勞累導致雙側股骨頭壞死,他仍堅持拄著雙柺繼續辦案18年。

他們,潤物無聲嘔心瀝血,無怨無悔衝在扶貧一線

平凡的他們,讓南陽為之感動

大山深入一隻不知疲倦的蠟燭——鎮平縣鄉村教師張玉滾。他紮根深山堅守清貧,只為讓孩子們走出大山,用知識改變命運,潤物無聲,嘔心瀝血。16年來,每逢雨雪天,他都親自負責接送學生,從來沒有讓一個學生髮生過安全事故,曾晚上10點多找到在大石頭旁睡著的留守學生,用一個多小時揹著孩子送到家。學生因貧困而面臨失學時,他主動拿出工資墊付學生學費,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資助了300餘名兒童,沒有讓一個學生因家窮而輟學。

平凡的他們,讓南陽為之感動

“她是一粒種子,深深地埋進腳下希望的田野;她是一面旗幟,高高地飄揚在脫貧攻堅的陣地前沿。”社旗縣李店鎮鎮長郭存,不顧嚴重的妊娠反應,堅守工作崗位,帶頭走村入戶,直至產前18天才請假待產,剛剛生完孩子38天的她,抱著孩子堅守崗位。工作中,她科學規劃,創新路徑,培育壯大了蔬菜、林果、畜牧、艾草等四大支柱產業。兩年來,全鎮實現859戶3151人脫貧致富。

平凡的他們,讓南陽為之感動

“最美孝心少年”李家幫,年僅12歲就成了家裡的“頂樑柱”。每次放學回家,在完成作業後,不但幫助家裡做飯、洗衣服,還要抽空種菜地、備足生活用水、冒著危險上山砍柴,保證上學期間,奶奶和爸爸在家裡的正常生活需要。他是奶奶的“眼睛”,爸爸的柺杖,家中的脊樑,他用堅韌和微笑驅趕種種不幸。

平凡的他們,讓南陽為之感動

當天下午,南陽市義務工作者聯合會會長呂宏慶帶領20名義工參加活動,圖為義工與杜文蘭、李家幫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