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這次豬週期不一樣?政府出臺政策,可限制豬價過度波動

據5月10日報道,4月CPI重回“1時代”,豬肉價格創5年新低。肉賤傷農,價高傷民,豬週期如何破解?

央視財經表示,“豬週期”是客觀存在,但可以避免生豬價格的過渡的波動!在豬價上漲幅度大的時候,取消政府補貼,限制企業、資本等進入養豬行業.....

時隔數年,“豬週期”再次發力,將CPI 重新帶回1時代。

5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顯示,2018年4月CPI同比上漲1.8%,環比下降0.2%。

其中,豬肉價格下降16.1%,影響CPI下降約0.43個百分點。目前豬肉價格已經降到近5年同期的最低點。

據報道,4月份白條豬批發的加權平均價比3月份下降1.59%,比去年同期下降32.13%。

月環比降幅較小,說明肉價已近底部,降無可降。目前豬肉價格已經降到近5年同期的最低點。

2018年還在下跌階段,以飼養母豬為主後期可盈利

按照以往的生產經驗“豬價漲一年,平一年,虧一年”的規律,本次豬價格下跌,前後持續兩年的時間,且跌幅讓眾多養殖戶吃不消。

中國社科院農村研發員李國祥稱,“豬週期”價格的漲跌規律並不是完全對稱的,漲跌的持續時間不定,3-5年皆有。

隨著小散養殖戶的退市,目前,我國豬規模化養殖水平達60%-80%,規模化豬場的生產計劃也是具有周期性的規律,這是客觀存在的。“豬週期”還在,只是豬週期的節奏發生了變化。

央視財經評論員馬光遠對此表示,規模化養殖的決策依據更科學,市場風險防範更好,抗風險能力更強,對市場的緩衝力更大,然而,規模化養殖業同小散養殖戶一樣,也存在信息盲點,並不能全面瞭解市場信息,隨著規模化養殖佔據主要市場份額,豬週期時間可能會更長。

豬糧比價已跌破盈虧平衡點,這會倒逼部分生產退市,業內人士預測在6月份或者9月份完成探底。

目前,很多大企業在不斷地擴張生豬養殖規模,看重的就是豬價低迷之後的大漲。對此,李國祥稱,:“豬週期”具漲跌的規律,豬價跌的時間越長,跌幅越大,養殖戶的資本跟不上,虧損越多,對豬市就會望而卻步。

那麼,豬價之後很可能漲幅大,上漲時間長。2018年豬價還在下跌階段,如何在之後的大漲中盈利?李國祥建議,目前並不適合飼養商品豬,可以以飼養母豬為主,後期盈利。

如何防治豬價漲跌幅度過大?

這次豬週期不一樣?政府出臺政策,可限制豬價過度波動

熨平豬肉價格週期性劇烈波動還需要探索有效的途徑。李國祥表示,無論是規模化養殖,還是通過技術手段,想要完全消除生豬及豬肉週期性價格,是不可能的。

我們做的只能是防止豬價的漲跌幅度過大,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鑑國外的經驗,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在豬週期上行階,漲幅過大的時候,限制企業、資本等進入養豬行業。

這次豬週期不一樣?政府出臺政策,可限制豬價過度波動

跳出豬週期,需要提升政策的前瞻性。李國祥表示,豬週期的發生與養殖主體、政策、豬等各個層面都相關。

在很多研究豬的機構,我們發現很多信息是很矛盾的,商務部、農業局等等的信息有時數據都是不一樣的,我們要提高行業信息的對稱性。

再一個在政策方面,豬肉漲得時候,就不要補貼,豬肉虧的時候提一下勁。

生豬養殖的補貼政策,集中在豬價下跌的時候,平穩豬肉價格,減少市場及消費者的損失。

行業信息的對稱,養殖技術等都有待提高。目前,我們不能跳出怪圈,但是可以避免生豬價格的過度的波動。

這次豬週期不一樣?政府出臺政策,可限制豬價過度波動

(資料來源:央視財經等;經過本平臺彙編,若文章作者有認為有不妥之處,請留言聯繫本微信公眾平臺,本平臺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