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古人被魚刺卡住喉嚨有什麼處理辦法?靠譜嗎?

___Mary


古代醫書中記載有不少被魚刺卡住喉嚨的處理辦法,但是其中只有一部分看起來有一定作用,不建議學習。有一種方名叫麻煎丸,是將蓖麻子搗爛入藥,剪成藥劑,搓成彈球大的丸子,用青黛裹著,“井花水磨下半丸,咽之即下”。蓖麻油有潤滑的功效,丸子又比較噎人,這個辦法看著似乎有一定道理。

《仁術便覽》中則有一方,是食用韭菜、乾菜或者白糖,將卡在喉嚨上的魚刺帶下。韭菜葉長而不易嚼爛,平時吃著容易塞牙,但是如果魚刺扎到上面,則有帶下的可能。用白糖大概是取其融化後有黏性的特點。《古今秘驗》中也有類似的方法,是先把韭白嚼軟一點,用很細的繩子繫住,慢慢吞到魚刺卡住的地方,然後往上帶,就能把魚刺帶出來。書中記載此法有效,比起上面一個方法似乎也更好些。

還有治療魚刺紮在肉裡的辦法,是將生薑搗爛,按成餅狀,加熱後附在刺旁邊的部分,一直保持熱敷,刺就會自己冒出來,熱度和生薑內的成分可以促進血管微張,看起來有一定道理。

當然,古人治療魚刺哽的方法還有不少不靠譜的。《保幼新編》中有一方:“魚網罨口而飲水,則刺自下。又魚網燒存性,和水服之” 。這個方法恐怕更多靠的是想象力。漁網捕撈魚是魚在上,網在下,放在嘴上顯然不能治療喉嚨裡的魚刺。和這個類似的還有一則,是口中念“鸕”七遍,然後喝水。再比如,《古今醫統大全》中記載一方:“用水一盞,自默從左眼睛於水中書龍字服之”。還有用魚骨頂在頭上,或者敲擊背部,把魚刺咳出來的辦法。恐怕魚刺真出來也是因為咳嗽而不是頂在頭上的動作。此外,用獺爪從脖子下面爬,或者將獺的骨頭含在嘴裡也被認為是有效的方法。鸕鷀、獺和漁網都是魚類的敵人,而龍則被認為能夠管理水族,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古人認為它們也能夠對付魚刺。

最不靠譜的是一個玄學的法子。金代醫書《儒門事親》中有一則,據說可以治療魚刺麥芒扎咽喉,用的居然是《道藏經》中的咒語。先念咒,在對著一盞水作手印,雙腳一橫一豎,呈丁字形站立,然後吹氣於盞中服下。裡面僅有的可取之處是囑咐了魚刺下去後,不能食用米湯米飯,避免米粒進入瘡口。古人的方法不靠譜是因為確實沒有切實的辦法,現代醫學技術這麼發達,魚刺卡住喉嚨還是直接去醫院吧。(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參考文獻:

《仁術便覽》《古今秘驗》《保幼新編》《普濟方四庫》《古今醫統大全》《儒門事親》


太常吸貓


本人摸索最有效的辦法:魚刺進入嗓子後,不要慌張,先聚唾液,越多越好不要吞嚥,有半口以上後,像漱口一樣,頭向後仰唾液向後,嗓子向上吹氣,然後頭回到正常位置,用舌頭感受唾液裡有無魚刺,沒有繼續採取這種辦法,直至將魚刺粘上來,千萬不要用飯菜壓,喝醋等方法只能越來越嚴重。因為在湖邊,經常吃鯽魚被刺卡,崔氏發明的這一招,本人多次使用,均化險為夷,也教身邊人使用過,希望能幫助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