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第24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評委亮相-劉和平:看好中國電視劇未來發展

晨報記者 曾索狄

昨天,第24屆上海電視節舉行白玉蘭獎評委見面會。今年電視劇類別評委會由編劇劉和平擔任主席,導演高群書、徐紀周,演員徐帆、趙立新擔任中國電視劇單元評委;劉和平還與英國製片人李·梅森,美國劇作家斯蒂芬·朗·米切爾組成海外電視劇評委會。在見面會上,劉和平欣慰地表示,今年入圍白玉蘭獎電視劇單元評選的作品,在製作上都比較精良,創作生產也較以往更成熟,“相信今後中國電視劇的質量會越來越高”。 談創作:

要生活也要美學眼光

今年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的入圍作品不乏現實題材佳作,視角也非常多元。對此,評委會主席劉和平肯定地表示,目前看到的都是製作精良的用心之作,整體表現非常認真,也很符合當前現實主義創作的導向,“當然也感到為難,入選的片子都相對比較好,從中再選最優,需要評委會認真地反覆討論和比較。”

那麼,在他心中,優秀的現實主義佳作的標準是什麼?“思想深刻,藝術精湛”,劉和平用這八個字來形容。他認為,現實主義的文藝創作一方面要關注生活,另一方面要有美學的眼光,今年入圍的作品在這方面結合得不錯,“關注當下這個時代的生活,這是創作者的基礎;另一方面,文學、藝術、戲劇和影視作品,是在用美學的眼光看世界,要通過作品打造出不同於現實的平行世界,實現典型環境下的典型人物的藝術成像。”

至於電視劇能不能實現價值突破、創造廣泛共鳴的話題,劉和平認為,這是創作者值得努力和追求的方向,但也要有耐心、有信心,“能夠實現思想價值和美學價值突破的作品,不是年年都有,甚至不是每個時代都有。這很難,要等。”

有一種聲音認為,現實題材電視劇走俏,可能造成古裝大劇的遇冷。對此,劉和平表示,不能簡單地將現實題材劇和以現當代生活為背景的作品混為一談,“真正現實主義創作的作品,無論是歷史的還是現當代的,無論是給我們啟發沉思還是激勵我們向上奮發的,都是我們評審關注的。”曾創作《大明王朝1566》的他表示,在向世界傳遞中國形象的過程中,歷史題材和現實題材作品同樣重要,“我們要求歷史題材要更精良,它也確實更難,但哪一個國家有中國那麼多的歷史故事?這是個寶庫,可以繼續挖掘。”

談發展:

鼓勵真誠專業的創作

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的評選以專業、權威、公正聞名,其對行業風向的引領作用不可小覷。擔任評委的導演高群書說,評委們有責任通過此次評選,倡導良好的創作風氣。比如,他在評審過程中,很看重作品獨特的情感表達、過硬的技術指標和良好的社會影響。“我們要讓好的創作者看到自己的努力和辛苦得到褒獎,看到好的東西有了發揚光大的可能性。同時,我們也有建設的責任。比如有些作品可能還有一些不足,我們可以通過評獎鼓勵它往某些方向發展,以期明年、後年出現更好、更完整的作品。”

對此,擔任評委的導演徐紀周也很認同。他認為,支持好作品,就是在鼓勵那些真誠的創作者,“檢驗一個好作品的重要標準,要看創作態度是否誠懇,創作者是否真誠,是不是在用作品和觀眾對話,把自己對於時代、對於生活的看法表現出來。”

當然,對於電視劇行業存在的一些不足,評委們也感觸頗深,但他們不約而同地表示,對行業的未來充滿希望。劉和平以自己的編劇創作舉例,希望從業者能不斷加強學習實踐,不僅要懂得敘事,更要懂拍攝、機位、調度、表演,連美術和燈光也應有涉獵,“我本人從第一部電視劇開始就保留了全程跟組的習慣。從劇組搭建,選演員,選導演,到後來的拍攝、後期製作,我都在劇組裡。我寫劇本不光是要完成結構、人物關係、人物刻畫和語言臺詞,我的思維要熟悉機位,一個人物從哪裡上場,上場前的準備是什麼,距離他敘事的地方有多遠,攝像機究竟怎麼拍,這些都要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